哥特初光
——絮热与圣德尼教堂彩色玻璃窗研究

2017-03-16 07:22冀晓楠
齐鲁艺苑 2017年1期
关键词:哥特式玻璃窗教堂

冀晓楠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 200444)

哥特初光
——絮热与圣德尼教堂彩色玻璃窗研究

冀晓楠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 200444)

由圣德尼修道院院长絮热主持重建的圣德尼教堂是中世纪第一座哥特式建筑,絮热在此建筑中运用了大规模的彩色玻璃窗,使之成为哥特式建筑的必要元素之一。絮热如此热衷于彩色玻璃窗,除了空间需求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借助于彩色玻璃窗这一物质透入的“光”,引导信徒接近上帝,最终实现对宗教真理和信仰的追求。圣德尼教堂的彩色玻璃窗为后来的哥特式教堂提供了标准和典范,是中世纪哥特建筑中图像的重要来源之一。

絮热;圣德尼教堂;彩色玻璃窗;光

圣德尼教堂始建于8世纪晚期,以早期基督教时期一位圣徒圣德尼(St.Denis, ?-约258)命名。加洛林王朝(751-987)的创建者矮子丕平和查理曼大帝都是在这里加冕为国王,查理·马特等众多国王均埋葬于此。圣德尼教堂是12世纪法兰西最富有、最重要的教堂,也是汇聚宗教热情与爱国精神的中心。1137年至1144年间,圣德尼修道院院长絮热先后对教堂西立面以及唱诗堂进行了重建,随着1144年新唱诗堂的献祭,标志着哥特式建筑的诞生。作为第一座哥特式建筑,圣德尼教堂被普遍认为是“西欧广泛运用寓言和象征意义视觉艺术的主要来源”[1](P399),而这些图像的重要载体便是彩色玻璃窗。

彩色玻璃窗是中世纪教堂装饰的一种独特手法,主要盛行于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制作彩色玻璃窗时,先用铅条编连成各种抽象的轮廓,然后再用小块的染色玻璃镶嵌彩绘而成,所以带有单色平涂似的绘画意趣[2](P395)。事实上彩色玻璃窗在罗马式建筑中就已出现,然而由于罗马式建筑必须用厚重的墙壁支撑拱顶重量,窗户面积较小,并未形成规模。直到哥特式建筑中肋架拱顶、尖拱以及飞扶壁的使用,使得墙壁的承重大大降低,窗户的面积不断扩大,彩色玻璃至此第一次在圣德尼教堂即第一座哥特式建筑的装饰以及结构上占据重要地位。

早期罗马式建筑因为墙体厚重,窗户较小,为了更好的采光多用淡色玻璃甚至无色玻璃,纹样也较为简单,多为抽象纹样或植物纹样。到12世纪絮热重建圣德尼教堂时,无论在风格特征还是题材内容上均有较大改变。

圣德尼教堂的彩色玻璃窗以蓝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一方面受当时玻璃制作工艺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因其独特的象征含义。在基督教义中,蓝色代表天国,又表现忠实、信念、真实、贞洁,这个传统甚至一直留存至今。而红色则是神圣化的色彩,在基督教义中象征着基督与圣徒的流血牺牲。这也侧面表现了彩色玻璃窗为宗教服务的特性。

圣德尼教堂的彩色玻璃窗有两种结构形式:尖拱窗与圆形窗(即由其演化而来的玫瑰花窗)。圣德尼教堂中多为单一的尖拱窗,分布在西立面、侧廊墙壁以及唱诗堂中,之后的哥特式教堂逐渐采用眼洞窗与两个尖拱窗组合等形式。玫瑰花窗是哥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展现哥特风格的表现形式之一,拥有无与伦比的视觉效果。玫瑰花窗有两个典型的造型特征:即圆形的外轮廓以及内部放射状的辐条。圣德尼教堂中的玫瑰花窗出现在西立面以及耳堂的南、北大门之上(图1),共3扇。较之前的彩色玻璃窗,圣德尼教堂的彩色玻璃窗在色彩上更多变,规模也更为宏大,这也为后来哥特式教堂的窗户结构奠定基础。

图1 圣德尼教堂南耳堂玫瑰花窗 赵国辉摄

题材上,圣德尼教堂的彩色玻璃窗以描绘圣经故事为主。絮热在其遗留下的记录圣德尼教堂重建内容的珍贵手稿中提到了两扇彩色玻璃窗,第一扇是圣母礼拜堂(Chapel of the Virgin)中的耶西之树(Tree of Jesse)彩色玻璃窗,它位于整个半圆形辐射式礼拜堂的中央(图2中数字5的位置),这也是絮热最早修建的彩色玻璃窗。第二扇是位于圣佩雷格里努斯礼拜堂(Chapel of Saint Peregrinus)的摩西生平(Life of Moses)彩色玻璃窗(图2中数字4的位置)。

图2 圣德尼教堂新唱诗堂平面图

在耶西之树彩色玻璃窗(图3右侧窗户)上,耶稣的祖先耶西斜躺在窗户底部,以他为源头形成一颗巨大的树。向上延伸的枝干中依次坐着4位成功的国王,基督坐在最高层,象征着基督教的皇室血统,他们共同组成了这颗具有象征意义的树的主干。基督头顶盘旋着七只鸽子,象征圣灵的七件礼物分别代表智慧、理解、忠告、勇气、知识、虔诚和敬畏。[3](P403)基督就像花的花蕊,他张开手正准备散布萌芽之力,从而使此树不断萌芽生长,寓意基督教生生不息,永远繁荣。

图3 圣母礼拜堂彩色玻璃窗 赵国辉摄

摩西生平彩色玻璃窗中则描绘了一幅奇特的景象,其中有摩西及约柜;有正在开封启示录的狮子和羔羊;还有圣保罗的磨坊(图4)。在絮热未提到的窗户中,多是描绘新约中逃亡埃及(图5)、约瑟之梦等寓言故事,也包含如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等历史性内容。[4](P259)遗憾的是大部分絮热时期的彩色玻璃窗于法国大革命中被毁,相关资料也极其有限,还原难度极大。

图4 《摩西生平》彩色玻璃窗 赵国辉摄

图5 描绘圣经故事《逃亡埃及》的彩色玻璃窗 赵国辉摄

圣德尼教堂并非最早在玻璃窗上描绘圣经故事的教堂。早在卡洛林时期,就已有教堂用彩色玻璃描绘圣经内容来装饰窗户。可以得知,到12世纪用彩色玻璃描绘图像已经是教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絮热却是“大规模用彩色玻璃窗传达神学图像的第一人,他将神学正统思想以浅显易懂的图像方式呈现出来,非神学图像的创造者,而是集大成者”[5](P27)。

毫无疑问,絮热对彩色玻璃窗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在手稿中他记录如下:

现在这些窗户有着相当高的价值,一方面由于它们良好的完成度,另一方面也由于彩绘玻璃和蓝宝石玻璃巨额的花费。我们任命一位官方大师级匠人负责这些窗户的保护及修缮。还有一个熟练的金匠负责金银饰物的保护与修缮。他们除了获得津贴和额定工资之外,还将获得来自祭坛的硬币以及同胞仓库中的面粉。当然他们也绝不能忽视照看艺术品的责任。[6](P77)

絮热以如此之高的人力、财力大规模修建彩色玻璃窗也在当时引起极大的争议。由于彩色玻璃窗上多绘制圣经故事,基督、圣徒等圣人形象不可避免的多次出现,有反对者认为这是偶像崇拜思想的复燃。还有反对者认为这种追求物质主义的奢侈艺术严重分散了僧侣们的宗教精神,是对传统禁欲论的挑战。

那么絮热为何不顾争议、依然热衷于彩色玻璃窗?显然,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2世纪初法国北部经济扩张迅速,带动起艺术的空前发展。打破艺术局限性、寻求新的艺术概念成为艺术家们努力的新方向。这种新思想的驱动以及经济上的富足促使絮热超越现有艺术的形式,开始对彩色玻璃窗的新探索。此外,在建筑空间的利用上,彩色玻璃窗也有无可替代的优势。美国学者弗兰克认为彩色玻璃可以实现两个目的:一是能够使黑暗与光亮之间的交替更加柔和,二是能通过所营造出的神秘氛围连接起整个教堂的内部空间[7]。当然更为重要的因素是,絮热意图通过彩色玻璃窗传达他个人的神学美学思想。

公元8世纪,“反偶像崇拜”思想兴起。君士坦丁堡宗教会议决定禁止图绘基督的形象以及无生气的圣徒形象,认为基督绝不能通过任何人类的艺术以及尘世的材料绘为图像。絮热在圣德尼教堂的彩色玻璃窗大量描绘基督及圣徒的形象,引起了反对者对于其偶像崇拜思想的争议。笔者认为,絮热并非蓄意再此掀起偶像崇拜的思潮,而是意图通过这些图像起到超越崇拜的目的、最终实现对信徒的心灵启迪。教皇格列高利一世【Gregory the Great】的一段话恰能解释这一观点:

图画用于教堂,可使那些不识字的人通过图画来阅读。书写用于识字者,图画用于文盲;文盲看图而受教,愚者读图而明理。因此,对民众而言,图画具有书写的作用……所以,教堂里的图画不是用来受人崇拜的,而是用来启迪愚昧者的心灵。[8](P21)

絮热对彩色玻璃窗的偏爱,也体现出他对“光”之美学寓意的偏好。由于玻璃所具有的折光反射特质,从它诞生起便与光紧密联系在一起。光在中世纪美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阳光的寓意和比拟可追溯到柏拉图,他在《理想国》中使用了洞穴囚徒的比喻。同样普罗提诺(Plotinus)也把光照与神明相联系,光亮不仅来自至高无上者,而且它本身就是至高无上者。从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到伪丢尼修(Pseudo-Dionysius)再到爱留根纳(Johannes Scotus Eriugena),光不但是界定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形式因素,还因其独有的神性成为判定事物为美的终极说明,此外“上帝即光”的隐喻也引发了信徒对“光”狂热追求。

美国学者潘诺夫斯基(Ervin?Panofsky)认为絮热的美学思想主要来源于伪丢尼修。伪丢尼修曾明确断言光不但是善也是美的形象和象征,他把美定义为和谐与光。美就像光一样,用它自己的不竭之辉普照万物,以使为美。他把光照的豁然开朗与真理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形成真与美在信仰中的统一。

学者彼得·基德森(Peter Kidson)同样认为絮热受伪丢尼修思想影响的可能性更大:原因之一,絮热很难再找到比伪丢尼修提供的世界观更一致的论述;之二,他们收集到的希腊文本以及爱留根纳所翻译的拉丁语文本都在圣德尼的图书馆中,而絮热正是阅读了爱留根纳所翻译的伪丢尼修的文本,才接触到其思想。[9](P4)作为伪丢尼修著作当时唯一的译本,其中保存了译者爱留根纳自己的评论,为此我们有理由大胆猜测爱留根纳的美学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絮热。爱留根纳将奥古斯丁“光”的象征理论进一步充实,光成为信徒领悟上帝存在的途径,他把美(即光)视为上帝的映像与具体化,视为“神的显现”,上帝通过光使人们窥见他。因此,絮热对彩色玻璃窗的大量运用并非意图分散信徒的宗教精神,而是通过大量引入的光线让信徒领悟上帝,获得救赎。

基督教教义其实很早就表述过光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建筑技术的限制,在此之前的早期巴西利卡以及拜占庭式教堂都无法有效利用光线,而哥特建筑的出现则为光的引入提供了可能。絮热主持重建的圣德尼教堂通过使用肋架拱顶,从而在墙壁上开凿出更多更大的窗户。五彩斑斓的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射进了空透的具有升腾感的建筑空间,映照在镶嵌图案的地板以及黄金、宝石装饰的圣坛上,使整个圣殿都沐浴在从高处透入的神奇的光照当中。所以哥特教堂的玻璃窗即是圣经,把真正的太阳即上帝的光透进了忠诚信徒的心。不难理解,絮热正是希望借助于彩色玻璃窗这一物质透入的“光”引导信徒接近上帝,最终实现对真理以及信仰的追求。

絮热在圣德尼教堂的彩色玻璃窗中创造、组合了大量象征性图像,中世纪建筑中的许多图像也源于圣德尼教堂。例如,正是絮热创造了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作品:耶西之树(Tree of Jesse),这扇窗户我们至今仍能看到,虽然经过大量修复,但仍然保留古老原作的某些部分,整体的修复也基本忠于原作。沙特尔教堂于1145年对这件作品进行复制,除少量细节以外,这两件作品极其相似。“沙特尔教堂的彩色玻璃花窗在技术、边框以及一些场景上与圣德尼都是相同的,甚至还有一扇窗户是完全拷贝圣德尼的样式”[10](P266)。可以说圣德尼教堂为后来的哥特式教堂提供了标准和典范,影响了包括1145年修建的沙特尔教堂、1170年修建的约克大教堂(York Minster)和1200年修建的坎特伯雷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等法兰西以及欧洲的哥特建筑。

絮热重建后的圣德尼教堂由于其新颖的形式和图像的表达,被普遍认为是新艺术形式的来源。法国图像学学者马勒给予絮热和圣德尼教堂极高的评价,认为中世纪图像应该像建筑、雕塑和玻璃画一样感激这座修道院。他甚至曾说“12世纪繁荣的彩色玻璃画派最适于被称为‘圣德尼流派’。”[11](P13)作为艺术赞助人,絮热的思想观点直接催生了新的建筑样式。也正是从此开始,彩色玻璃成为哥特风格中重要元素之一。

事实上,中世纪艺术中的每一种形式都是某种观念的容器。絮热的彩色玻璃窗就是基督教思想影响下的产物,是虔诚的基督徒渴望与上帝沟通、得到心灵升华的直接表现。因此,我们也往往需要拨开艺术形式的外表,以窥探艺术文化的本质。

[1][3]Conrad Rudolph.InventingtheExegeticalStained-GlassWindow:Suger,Hugh,andanewEliteArt[J]. The Art Bulletin, Vol.93, No.4(2011).

[2]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4]Madeline Harrison Caciness.Suger’sGlassatSaint-Denis:TheStateofResearch[C]// Paula Lieber Gerson. Abbot Suger and Saint-Denis.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 1986.

[5]Lindy Grant.AbbotSugerofSt-Denis[M]. New York:Addison Wesley Longman, 1998.

[6]Erwin Panofsky.AbbotSuger[M].New Jersey and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9.

[7]Frankl P.GothicArchitecture[M].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0.

[8]陈平.西方美术史学史[M].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9]Peter Kidson.Panofsky,SugerandStDenis[J]. Journal of the Warburg and Courtauld Institutes, Vol. 50(1987).

[10]Marcel Aubert.StainedGlassinChartresCathedral[J]. The Burlington Magazine for Connnoisseurs, Vol.42, No.243(1923).

[11]马勒.图像学:12世纪到18世纪的宗教艺术[M].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8.

(责任编辑:刘德卿)

10.3969/j.issn.1002-2236.2017.01.014

2016-09-16

冀晓楠,女,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J110.93

A

1002-2236(2017)01-0062-04

猜你喜欢
哥特式玻璃窗教堂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教堂之夜》
玻璃窗的眼泪
哥特式浪漫
玻璃窗上的风景
冬天,玻璃窗上为什么会结冰花?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冬天玻璃窗上为什么会结冰花
西方哥特式文化景观——哥特式文学与电影的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