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本科英语专业高效学习创新模式探究

2017-03-20 23:16徐溧徐玲虞焱
关键词:学习模式高校教育创新

徐溧+徐玲+虞焱

摘 要:改革开放至今英语学科在高校教育中发展势头迅猛,专家学者对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了诸多探究,但从学生角度探究如何学习英语的却为数不多。据此,本文从学生角度,分析目前本科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将混合学习法和项目学习法两种新型学习模式应用到英语学生中,得出适合英语专业学生的两种高效学习模式。以期学生能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解决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部分问题。

关键词:高校教育;学习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G4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5-159-3

1 概述

目前全国1145所普通本科高校中有994所设有英语专业,翻译专业点106个,商务英语专业点146个(钟美荪,孙有中2014:3)。英语专业规模不断扩大,招收学生不断增多,但同时在英语专业人才素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效果不仅是教育研究者的问题,也是英语专业学生自身应该考虑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高效的学习方法是重中之重,探究英语专业高效学习模式迫在眉睫。

2 国内本科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2.1 客观因素

根据自身经历、资料收集以及问卷调查,笔者发现:首先,在国内,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是大多数院校授予学位证书的标准。在调查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学校为了让学生通过考试会进行一系列训练,以此提高通过率。所以,考试常常在英语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被赋予第一要义。由这样单一的英语学习的目的引导,社会上也相继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速成学习材料。这样的大环境,鼓励学生 “短期备考”,“高效应试”,但是忽略了英语这一学科的长线性质,模糊了通过考试和熟练运用的界限,违反了语言学习的规律。

其次,大班教学无法根据学生个体的劣势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除此之外,英语专业学习者大多是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大多数学生家庭和高等院校没有足够经济实力提供或模拟完全英语语言国家的语言环境,学生无法第一时间接触到地道的,与时俱进的英语表达。这成为“中式英语”在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盛行的主要原因。

在调查中,许多学生强调词汇量和语法的学习,所以对于某些英语材料能够快速阅读并进行浅层理解。但是碰到来自外国期刊或者专业性较强的文章,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单词都认识,连起来不知道什么意思。”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除了上述语言环境的差异之外,还由于学习方式和内容的单一。在学习方式上,国内英语学习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来进行, 课堂和书本是主要的语言学习和知识输入来源。课堂教学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下,以教材为中心,进行听力、 对话、 阅读、 写作和成果展示等;教学上以传授知识为主。课外,老师一般要求学生预习或复习课文, 做各种各样的课本练习。在学习内容上,首先教材的编写和学习具有或长或短的时差,这就直接导致了对于英语时鲜内容的接触断层;其次,教材具有極大的局限性,内容的限制,由此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采取被动的态度,更倾向仅仅依赖于课堂上被动地听取教师的讲解,“快速高效”地掌握书本内容,然后便万事大吉。

2.2 主观因素

文秋芳(1996: 57)提出:“英语学习方法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观念和策略。这两部分具有动态性。”

在她的论述中,强调了学习观念和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习者本人不停地获取新观念新策略新技巧,从而能不断地发展、调整、完善或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方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完全跟从老师的学习策略,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观念。比如,在调查中,有些老师会要求学生多遍抄写单词,以达到记住单词的目的。事实是:基础薄弱的同学,抄写单词确实能帮助加深单词印象,但对于大部分普通学生来说,抄写单词仅仅是一个任务,抄写过程中更容易走神。笔者在研究中测试了十位同学,根据统计,抄写五遍记住一个常见单词的概率小于读拼五遍记住单词的概率。除此之外,在调查中,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有一个惯性的观念:生僻复杂词汇句法要学习,简单通俗文章体现不出水平。这些同学忽略了:生僻词汇句法的运用必须有适合的上下文环境,坚实的双语基础和足够精准的专业知识。对于大部分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这样的目标过于宏大。上文提到的一味压低或拔高的学习观念的主要症结就是对于学习观念和相应的策略没有因地制宜的意识。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目标参考借鉴调整老师提出的建议,从而形成适合自己并且高效的学习观念和策略。

以下,笔者主要根据传统的学习观念,分析英语学习者在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这四个方面的学习策略:

听力:受访者普遍反映听力是英语学习的一块短板。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经常听录音:VOA,BBC等。听力内容各种各样,但学生很少记录听的内容。大部分人的目的是听懂大意,锻炼听力考试中选择性题型。可以看出,他们无论是听正式的听力资料,还是听广播,都不注意语言形式。虽然花了很多时间练听力,但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心不在焉,有时甚至会犯困。听广播的同学,大多数情况下一边听一边做其它的事情。因此,富有成效的听力活动近乎于零。

口语:通过笔者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在课堂上,国内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排斥上课回答问题。有时知道了答案也不想讲。课外因为缺乏说英语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基本也不练,偶尔自言自语。即使在进行鲜少的交际时想不起某个英文词,更倾向于用手势表达意思或者就干脆不说,偶尔会查查字典,更多的情况下得过且过。

阅读:国内英语专业学生很看重教材,预习的时候用字典查生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有时候一篇具有较多生僻单词的小文章会花掉将近三个小时预习,而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花在抄单词释义上,对于单词的重要程度也不加区分。除了教材外,许多学生也会看课外读物,但是超过半数以上学生表示,他们不会去记课外读物上的生词。

写作: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承认: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外,自己不进行额外的练习。写作文时能做到列提纲;但修改时,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内容上,不太关心语言形式上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写作的锻炼重点在整体结构的安排,语言形式可以先放一边。

3 国内本科新型学习模式探析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无论在客观环境还是在主观认识上都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众多高校、学者也逐渐认识到国内高校英语学习存在的弊端,他们从语言技能习得策略、总体策略、影响策略、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和计算机辅助策略等方面对国内高校英语专业学习方法进行了仔细调研、深刻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也提出了一些创新学习模式,本文以混合式学习模式(Blended Learning)和项目学习法(Project-based Learning)为例,介绍分析目前专业学者对于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现状。

3.1 混合学习模式

混合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它将“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与计算机互联网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一方面保留了老师作为学习的领导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监控作用,另一方面又融合了现代互联网技术下的自主学习模式,保证了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和空间的自由,以此满足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混合学习模式指的是四个不同的层面:①结合(combine)或混合(mix)多种网络化技术(如实时虚拟教师、自定步调学习、协作学习、流式视频、音频和文本)实现教育目标;②结合多种教育方法,利用或不利用教学技术产生最佳的学习成果;③将任何一种教学技术(如录像带、CD-ROM、网络化培训、电影)与面对面的教师指导的培训相结合;④将教学技术与实际工作相混合或结合,以使学习和工作协调一致。

混合学习模式并没有指定的学习方案,无论是利用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还是数据分析技术等,混合学习模式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只要是充满想象力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都属于混合学习模式。

混合学习模式,它打破了“老师——学生”的单方面教学模式,将老师和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的“授受模式”置于互动式的互联网之中,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辟了“私人定制”的第二课堂,这种混合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之上的一个巨大的突破。

3.2 项目学习法

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主要包括了关键的思维能力与行动能力(Critical Thinking-and-Doing),创造力(Creating),团队协作(Collaboration),跨文化理解(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信息技术的掌握(Computing)和自主规划和自主学习能力(Career and learning self-Reliance)。而项目学习法就是基于培养与发展学生这些综合能力的学习方法。

項目学习方法就是基于一个驱动问题( Driving Question)所进行的综合实践学习方法。项目学习方法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习的核心由现成知识的传递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习的过程,比起学习结果更加注重于学习的过程;项目学习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授人以鱼”的教学模式,即“老师传授知识—学生习得知识—学生遇到同样问题运用知识”的模式,而是变为“授人以渔”的教学模式,即“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分组自主探究—老师引导—学生分组展示—总结反思”的主动学习模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强调思维实践的重要性,更加偏向于知识的实际运用与操作。

4 国内本科英语专业高效学习模式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英语学科一直是外语类学科中的强势学科。自改革开放以来英语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中发展势头强劲,无论是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层次都远超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内英语本科专业不断调整,形成自身的学科特色。杨忠(2009)认为英语专业学科教学和其他任何一门语言学科教学一样,其内涵是语言、文学、和文化,这三大要素体现了其专业性的特点,决定了英语学科专业教育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对立统一。工具性决定了该学科较强应用性的学科特色。这就要求学生把提高自身语言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运用英语和母语从事翻译教育、管理和编辑等研究。人文性要求学生除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外,还应具有较高素质和文化修养,不仅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还要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

基于英语专业的学科特色和要求,结合本科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存在的“中式英语”,观念僵化和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困难等问题。笔者将对上文提及国内本科新型学习模式加以修改和丰富,使其能适应英语专业特色及学科要求,并能解决英语专业学习业已存在的部分问题,探寻英语专业高效学习模式。

4.1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混合学习模式

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是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的突出特点。互联网技术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就如Chapell(2010)所说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很多语言教学离开了教材多媒体课件、电子资源(如电子词典,语料库等)就无法进行。善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缺乏地道语言学习环境的问题。例如通过网络资源的获取学生可直接接触第一手英文资讯甚至是地道的外语课堂。除此之外网络资源以其特有的丰富性,及时性和便捷性为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训练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事实上利用互联网进行英语学习已经在国内本科得到实验和运用,很多高校都已为学生创立了自主学习平台,和语言实验室,学生也会利用英语学习软件和语料库进行学习。尽管如此英语专业学生还是对网络学习资源应用不充分,没有发挥互联网学习的极大优势。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自主学习平台,提高自己对信息的挖掘和利用能力,学会自己找资源学习。当然利用互联网学习英语并不能取代传统课堂教育,而是应该和优良的传统课堂相结合,现代化手段和传统英语教育有机有度融合更能提高学习效果。

4.2 基于综合实践的项目学习模式

项目学习法是基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学习方法。无论是英语专业应用性要求还是人文性特性都决定了英语学习无法单靠课堂上“讲受”单一模式完成。高效学习英语必须加强多种形式下的综合实践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4.2.1 英语实践活动

英语专业传统的翻译大赛,辩论赛,写作比赛,朗诵比赛因更加普及化多样化,力求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多参加此类比赛不仅能改善“中式英语”还能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4.2.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理论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51年西方社会心理学家设计的“明茨实验”。此后一系列的教学研究和实验证实,合作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并能提高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推理及解决问题方面的技能。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自己为学习主导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学生学习观念僵化问题。然而合作学习也需科学方法指导,学生需在合作学习时遵循如下原则:群动原则。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同学习小组之间要发展多边互动关系。以求学习反馈机制的通畅和英语信息资源的最大流通。目标原则。学习小组需确立任务型阶段性目标。例如建立短期单词记忆小组目标。互利情境原则。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依赖,互相信任,发展良性竞争关系和利人利己的学习氛围。过程评价原则。小组成员在完成阶段学习任务后进行自评和互评。在听说读写能力及问题解决方面打基础分和提高分,檢测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提高。

5 结语

近年来高校老师及专业学者不断探索,寻求突破,就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问题上,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果,例如上文提到的混合学习模式(Blended Learning)和项目学习法(Project-based Learning)。本文着眼于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和自身问题,为符合国内本科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特色和要求,在混合学习模式和项目学习法的基础之上,结合两者之优点提出了新型的学习模式在英语专业学习上的应用,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文章只提出了学习模式,具体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戴炜栋,王雪梅.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J].外语界,2014(3):2-11.

[2] 李特夫.理论共性与实践个性——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中的个性化应[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109-112.

[3] 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D].南京:南京大学,1995.

[4] 文秋芳.论英语学习方法系统的结构特点与调控[J].外语研究,1996(1):56-60.

[5] 余卫华.留英学生反思国内高校英语教学的调查[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15(4):79-83.

[6] 杨忠.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对立统[A].中国外语教育发展论坛[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学习模式高校教育创新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