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史兴趣提升课堂实效

2017-03-21 08:42梁小哲
学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激发兴趣

梁小哲

摘 要:激趣增效,是教学中历久弥新的话题。对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从教学内容取材、问题情境创设、评价引领策略、情感体验内化四个角度,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做了一些相关探索与尝试,以使历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激发兴趣;提升效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0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059

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实效是这次课程标准制定中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而如何做到这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多角度联系学生身边事物,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以自身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编码、理解,通过同化(或顺应)自主建构为新知识结构的过程。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广泛联系学生已知事物和现实生活,努力营造一个走进生活化的历史课堂,使历史这一“过去式”的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连接起来,从而促进新旧知识间的融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影视作品相联系。历史影视作品,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把它们与教学内容链接,可以有效拉近历史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提升学习兴趣与效率。比如,在学习“卢沟桥事变”时,可从电视剧《大刀》讲起;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可播放相关的文献纪录片……

2.与当下的时政热点相链接。今天的时政热点,其根源往往在于过去的历史中,教学中适当地加以引入,能收到拓展史学视野,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比如,学习《对外友好往来》时,可联系“2010年日本造遣唐使船参加上海世博会”等新闻背景资料;学习《最可爱的人》时,可把“1950年的朝鲜战争爆发”与“2010年的延坪岛炮击事件”“美韩举行大规模军演”等时事热点相联系……

3.与遗留的历史印迹相联系。历史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学习内容只能是过去式的、间接性的知识经验。因此,我们应尽量创设历史的情景,还原历史的原貌,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与认知。例如,在学习八下《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时,我组织学生寻访过去的历史,并开展了“访谈历史见证者、搜集家庭老照片、家乡农居发展演变调查、流金岁月歌曲学唱”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今昔对比。学生通过触摸历史印痕,感受历史的演变与律动,进而达到了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二、设置能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用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与兴趣

好的问题情境能收到引爆思维、激发兴趣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广泛参与、深度参与。

例如,在学习《西安事变》时,我设置了“蒋介石该不该杀”的问题情境。在激烈的争论中,学生体会到了时局之复杂(中共和全国人民、国民党亲日派、国民党亲英美派、日本帝国主义等各种势力的态度),形势之危急(处理不好,极有可能陷入旷日持久的内战,日本会趁机扩大侵略而使中国面临亡国危险),从而为深入理解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打下了基础。

三、以“引问、反思”代评,使教学评价渗透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曾说过:“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这提醒人们:课堂评价的根本目的应是促进学生发展,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而非只是评判对错。鉴于此,我们在关注课堂评价诊断、激励功能的同时,更应关注课堂评价中的思维引领与学法渗透。

例如,在学习《对外友好往来》一课时,我提出问题:“现在假定你去日本旅游,在哪里可以找到哪些唐朝文化的影子?”结果,学生在回答时,把教材中唐朝對日本文化影响的相关内容念了一遍。对此,我没有马上进行评价,而是追问:“有没有更简练的答案?”学生经过思考后,提炼出日本在政治、建筑、货币、文字、菜肴、 饮茶、习俗、医学等方面保留了唐朝的影子。我接着引导学生反思:“两种答案,你喜欢哪一个?”学生回答:“第二种。简单、容易记。”“那么,这对我们今后回答问题有何启示?”……就这样,通过一系列引导性追问,使学生反思自己的问题解答过程,体验“提炼概括”的重要性,从而内化方法、催生能力,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效能。

四、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切身感受,形成与历史的情感共振

脱离情感的认知、实践活动是很难做到高效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格外关注情感因素对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具体史实细节的研读,可使学生与学习内容形成一种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式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我出示了下面一则材料:

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

然后,我引导学生算了一笔账:每天行军71华里(35500米),相当于我们每天围绕操场(操场周长350米)跑101圈。如果每天按8小时的上学时间计算,每小时跑12圈,平均每五分钟要跑一圈……而这还是在上有敌机轰炸、背有武器辎重、路有险山恶水的情况下完成的……

学生算着算着,不自觉地坐直了身体,眼里满是震撼与凝重。而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格外的好。

又如,在学习《血肉筑长城》时,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我引用网上刚刚“解禁”的三幅血腥感十足的日军侵华图片——《怀抱婴儿的母亲被砍下头颅》《婴儿被挑在刺刀上的惨景》《日军用先烈的心脏下酒》,并与今天的“参拜靖国神社”等现实问题呼应,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以上是我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实效的一些认识。总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要我们的教学处处着眼于此,就总能想到更多更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能的策略与方法,从而就能取得更好的历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课堂激发兴趣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的整合探究
如何将个性化教育熔铸于初中历史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