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文化匠人

2017-03-22 17:42李旭
出版广角 2017年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文化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作业习惯、一种生命态度、一种能够成为普遍追求的价值观与工作观。编辑工匠精神是工匠精神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认真钻研的敬业精神,是一种对出版事业敬畏、对编辑工作执着、对出版产品负责和不断追求出版物完美的精神,其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创造出更多高质量、高价值、接地气、受欢迎的出版物,讓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具精神美感,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更多高尚的理由。

【关 键 词】工匠精神;编辑工匠精神;编辑实践个案

【作者单位】李旭,安徽出版集团时代新媒体出版社。

工匠精神是网络上评出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之一,被写入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关于“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讲话,凸显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生产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尤其是其中包含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价值,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全民富裕奔小康、建设“美丽中国”的当下,其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出版传媒行业也不例外。当下,在编辑出版界提倡编辑工匠精神是时代的需要、行业的需要,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必然,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大众消费从大众走向小众的精准化生产趋势使然。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翻开历史的长卷,在人类文化史、出版史、编辑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的先辈,在两三千年前不谈什么工匠精神,但从人类文化史上看,东方孔子编辑古代经典、诸子百家辑录各自门派学说、司马光主持编纂《资治通鉴》,西方编辑《汉谟拉比法典》和《圣经》故事,这些事实上的编辑者无不都是以今天我们提倡的工匠精神在工作。这种高屋建瓴、缜密细致、精心甄选、专业认真的“精造”精神,被德胜管理体系创始人聂圣哲提炼取名为“工匠精神”,并被整个国家大力提倡,奉为创新工作的圭臬,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实操性的指导价值。

按目前流行的关于工匠精神的解释,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其实,工匠精神的内涵还有更多,需要认真去发掘、丰富和完善。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工匠精神,那就是“专业到极致”。专业是一种广博领域的量化细分,极致则是极力达到的质量高度。工匠们只有专业到极致,他们制造的产品才能“精准到极致”,产品到了用户的手中,才能“适宜到极致”。在追求个性体验的后工业智能化时代,则是“诗意到极致”,为用户创造更多的审美感和幸福感。这不仅是一种人类制造产品的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精神生活提高的指标。人类的精神生活有一个从完美到极致的追求过程。一般工业产品的品质从99%提高到99.99%,与我们编辑出版工作要求所生产的精神产品内容控制差错率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即“精准到极致”,工匠精神一定程度上就是“精准精神”。

做文化与做工业品不同,文化往往是带有自身温度的精神产品。文字上的差错率只是字面的工匠活,一个选题、一个产品、一项服务,其理论原创性、思想导向性、名称创意度、形式美感度、载体舒适度、版式审美度等,都决定着产品上市后的市场温度,即质量的温度决定市场的温度。大数据时代,任何一项温度指标都可以量化和分析出来。

做,就做有温度的文化产品;做,就做有温度的文化匠人。

二、工匠精神的实例

工匠精神与其说是一种理念,不如说工匠精神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作业习惯、一种生命态度、一种能够成为普遍追求的价值观与工作观。

笔者从事编辑工作26年来,身边接触过一大批老专家、老匠人,工匠精神就鲜活地体现在他们身上。如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图书馆馆长、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淮阳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复竣研究员,40多年如一日,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目前已出版千余万字的伏羲文化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包括十年前上海大学出版社为之出版的《中华始祖太昊伏羲——中华远古文明探源》(上下卷)、“中华伏羲文化丛书”(5卷)以及《画卦台上读易经》《人文易经》《易经传说故事》《中国祭祖史》《中国姓氏史》和2017年正在组织编撰的10卷本《中华太昊伏羲文化大典》,梳理和传承了中华民族始祖、中国文化始祖、中国龙鼻祖太昊伏羲的文化成就,为中国文化寻根。如果说,杨复竣先生是一位伏羲文化工匠的话,那么几千年前,中华文化始祖太昊伏羲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文化工匠,是中国文化的“工匠之神”。

笔者为之提供编辑服务的另一位文化工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殷商学会会长王宇信先生。王宇信先生一辈子研究殷商历史和甲骨文,是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家。从十年前我们第一次合作出版国家和上海市“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殷墟丛书”开始,到即将在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殷墟文化大典”,十年如一日,王宇信先生始终围绕殷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和甲骨文,为中外传递关于殷墟主题最全备的历史文化信息,完成“殷墟文化出版工程”的第一个十年计划。目前,笔者与王宇信先生一起进行国家大型“甲骨文破译释读工程”的编辑整理出版工作。

学界如此,编辑出版界也不乏精彩人物。

因为工作缘故,笔者曾接触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先生。于殿利先生是一位学者型出版人,作为中国学术出版重镇的掌门人,他不仅将一个百年书店的文化学术功能提到相当高度,而且书店的经济效益在中国出版集团下属各家出版机构中也是排名第一。于殿利先生业余还研究古希腊文明史,并发表了多篇关于数字出版、主题出版、文化全球化等前沿深度理论文章,部分被《新华文摘》转载,堪称出版界学习的楷模。

笔者还常常在微博、微信或者外出做讲座时提起俞晓群、张秋林两个出版同行的名字,认为他们二位也是出版界工匠精神的代表。现为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社长的俞晓群先生当年为了专业做出版,放弃了辽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的位置,深入出版一线,多年来借助海豚出版社的平台,在文化出版、童书出版两个领域做得有声有色,还出版了《一个人的出版史》回忆录。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掌门人张秋林,出于对图书的热爱,也放弃了调往集团任集团副总经理的机会,一心做出版,而且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对出版的热爱和执着,本身就是出版人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本人也成为上海著名出版人陈昕所说的“文化的脊梁”。

河南大象出版社的副编审张前进先生是笔者多年前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工作时的老同事,近十年来立足大象出版社的优质平台,在大型文献图书整理与出版方面做得有声有色,走出了一条大投入、大制作、大产出的良性出版路子。張前进先生作为大象出版社人文学术分社的总编辑,与十几位同事一起,确定了民国文献、明清文献、科技典籍文献、域外文献、方志文献、艺术文献等六大图书产品线,逐步形成大象版文献图书品牌方阵,其中《民国史料丛刊》目前已实现销售码洋2800余万元,利润近千万元。

笔者身边还有一位熟悉的年轻编辑一笑萱,她四年前硕士毕业后入职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儿童文学编辑部,在全体编辑齐心协力下,编辑部实现了年销售码洋过亿元,成为安徽首个“亿元编辑部”。这与编辑部顽强执着的工作精神分不开的——下班后、节假日加班加点看稿子是他们的工作“新常态”。几年编辑工作下来,一笑萱感受至深的一点是:许多人认为儿童文学是“小儿科”,其实能够于简单之中创作出美、编辑出美是需要努力的,儿童文学关乎孩子一生的心灵,儿童文学其实不简单。

如此等等。26年来,笔者经历河南、上海、安徽三地出版界,接触过许多优秀的专家学者、出版人和编辑,从他们身上,笔者看到各种各样的工匠精神,那就是一种认真钻研的敬业精神,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和不断追求完美精致的一种从业状态。

三、工匠精神的感悟

笔者1990年24岁研究生毕业,从助理编辑、编辑、编辑室副主任、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到总编辑,经历了编辑工作的所有岗位,最深刻的感受是,做编辑其实就是做匠人,执着钻研,努力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全面主持一个出版单位的编辑工作也是如此。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编辑出版工作有自身独特的规律,从当年刚参加工作时找不到好选题,到今天对编辑工作驾轻就熟,知道在哪里画线,知道在哪里撒网,知道在哪里布局,这都是多年来细心揣摩、实验、积累的结果。做工匠,依靠的是热情、专业和长期坚持,而要做工匠家、编辑家、出版家,则需要更深层、更系统、更精准的修炼,将工作当成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自觉,这才是走向工匠精神的基本状态。

1995年,笔者曾借用毛泽东同志一句“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以“编辑,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当时提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编辑作为一个为社会生产精神食粮的策划人和设计师,其本人必须先要有一点精神,以己思想之贫乏,岂能为他人创造精神!”这些精神应该是全方位的、多层面的。

今天想来,依然如此。人不能没有精神,作为“为他人作嫁衣”的编辑更要有精神——一种奉献精神、一种创新精神、一种文化精神、一种市场精神。一个编辑,如果在实际工作中能自觉地将自己的工作同国家的大方针、时代的大需要、社会的大趋势、文化的大发展、本区域的大重点、本集团的大战略、本单位的大定位紧密结合,立足于自己熟悉和擅长的专业领域,持续不断地策划出一流的选题,约请一流的专家学者,编辑制作出高质量的、广受读者欢迎的出版物,那他就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工匠的基本条件。如果一个单位这样的人多了,那么这个单位就会养成一种人人成为工匠的氛围,当一个单位的工匠精神成为全单位的“匠心共识”时,这个单位就会成为有战斗力的工匠集体。陈昕所提倡的要做“文化的脊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纵观历史,放眼当下,各行各业都有,也需要自己的行家里手,从工匠到大师是一个长期沉淀的过程。我们的出版事业不仅需要成千上万的普通工匠,也需要卓然于群的工匠大师为这个社会创造出更炫更酷的创意产品,让我们的物质生活更具精神美感,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上一层楼。

因为专业,所以精致,因为精致,所以美好。做物质产品如此,做文化产品更是如此。做,就要做有温度的文化匠人。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文化
90后大工匠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工匠赞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