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意见领袖 阐释国家战略

2017-03-22 17:45田建平孟令仪
出版广角 2017年1期
关键词:智库一带公众

田建平+孟令仪

【摘 要】“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公众号是颇具学术影响力的专题微信媒体,其所发文章紧紧围绕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集结了专家学者、政府、企业、媒体作者资源,以国际化视野,全面阐释该战略意义,发表建设性意见,探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重点报道各国之间的合作内容,利用专家学者意见领袖营造舆论氛围,设置报道议题,掌握舆论走向。

【關 键 词】“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公众号;意见领袖;议题;报道策略

【作者单位】田建平,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孟令仪,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一、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样本选取说明

学术界一般认为,2013年是“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年,2014年是“一带一路”的布局年,2015年是“一带一路”战略全面落实的一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作为如今重要社交媒体之一的微信,其公众号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关注在2015年上半年有了显著发展,2016年活跃的有关“一带一路”公众号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进行注册。

2016年活跃的 “一带一路”微信公众号中,“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公众号属于较早注册的一批,其推送更新时间快,阅读量大于其他公众号,平均阅读量从开始的200—300增加到如今的400—500,最多时达到3000以上。

选取该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该账号的注册主体明确、可查询。“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公众号是由“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网站管理的微信公众号。“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网站成立于2015年5月,发起人是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网站集合了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媒体创业者,内容专注于各界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观点,定位为网络型智库。

同时,“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网站在光明网、中国网、环球网、新浪财经等媒体上开设了理论专栏,并同广东广播电视台合作。2015年8月8日,“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与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商会联合发布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白皮书》。2016年3月28日,“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与商务印书馆主办百人论坛专家峰会,并发布《“一带一路”年度报告:从愿景到行动(2016)》。2016年下半年,该公众号持续发出《“一带一路”年度报告(2017)》征稿启事。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公众号作为“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网站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一直及时发布其网站中的观点文章,同步报道论坛活动信息事,真实地反映了部分研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专家学者的最新学术动态及其观点。

因此,选取“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公众号作为研究样本,既由于公众号本身在更新速度、阅读量上优于其他公众号,也由于该公众号的管理方“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网站是集合各方观点意见、有持续稳定组织活动能力的典型平台。

本文选择该公众号三个时间段的文章进行分析研究。第一阶段,2015年5月5日到12月19日,一共227篇文章;第二阶段,2016年1月2日到5月25日,一共75篇文章;第三阶段,2016年7月1日到10月8日,一共103篇文章。

二、“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公众号报道概述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微信公众号在搭建的四大主力平台上持续以评论方式关注“一带一路”战略,实时、实地、实感地报道“一带一路”战略,努力引导“一带一路”战略的舆论方向,营造关注“一带一路”的舆论氛围。

传统媒体因为本身特点的限制,不可能做到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长时间的精细跟踪,层出不穷的热点才是大众媒体的追逐,所以对 “一带一路”的报道也只能兼顾节点性的工作成绩报道。媒体不仅要对“一带一路”工程做报道,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带一路”的舆论气氛,节点性的消息、通讯及专题报道,其效应显然不及主题唯一的持续报道。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公众号专门报道“一带一路”战略,明确要打造学者专家(智库)、政府(中央+地方)、企业(国有+民营)、媒体四大主力搭建的沟通平台。四大主力资源合作报道,将“一带一路”战略由愿景转向实处。这个“实”表现在实时——“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工程的实时状况,表现在实地——“一带一路”背景下某地区、国家的态度与相关合作,表现在实感——“一带一路”背景下人们举行的活动和感受。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公众号,主要以评论持续报道“一带一路”战略,通过专业评论,即时反映,集中发声,持续探讨,反映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

发挥平台作用是《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第七部分——“中国积极行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带一路”百人论坛正是基于此而得以创办。该公众号所发文章紧扣国家“一带一路”全面战略规划,报道合作重点中的设施联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国外报道区域从东亚经济圈到欧洲经济圈,国内报道区域从边疆、沿海到港澳台,积极关注重点国家如俄罗斯、英国、印度,国内省份不时会有研究报告出炉。2016年论坛还组织调研团奔赴澳洲、亚洲和欧洲的不同国家开展调研,相应报道同步进行。

三、“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公众号报道主题及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公众号的报道主题即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其中包括战略规划、政策、计划、实施以及国际关系诸因素。公众号发布文章的速度一般是一天一更新,但也会出现两篇推送文章隔2—3天的情况,随后一般稳定在每天推送1篇专家文章。

公众号主要报道内容大致归结如下。

第一,“一带一路”战略谋划。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者,国外投资、资金筹措等必定是公众号关注的重点。这类评论文章态度明朗、有破有立,说成绩,提不足,紧紧围绕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这一主题。根据对第二阶段75篇专家文章的统计,这类主题文章计36篇。有的整体阐述“一带一路”战略问题;有的探讨具体问题,如中泰铁路、中国话语权、人民币非对称贬值模式等,指明这一时期“一带一路”发展遇到的问题,以及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重在改进工作。

第二,“一带一路”的国际关系与合作。不同国家对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程度不同,合作状态也就不能一概而论。对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公众号的文章多谈论其对该战略的态度;对缅甸、印尼等有项目开展的国家,许多文章则偏重讨论项目。虽然问题重重,但是在对第二阶段文章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表达成绩与态度的文章,还是要解决问题的文章,都在强调合作主题。如有关成绩态度认定的文章中,抓取题目的字眼有“联合融资”“互联互通”“开放准入”等;在有关解决问题的文章中,抓取题目的字眼有“合作如何双赢”“换个角度看问题”“亲历进展”等。

第三,企业、金融业的发展与问题。企业、金融业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市场主体及主要内容,因此,报道企业和金融话题的评论文章能够实时、实地感受到“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行情况。例如,文章关注中企在澳大利亚三番五次被拒绝的原因,一直阅读的用户可以在文章中看到事件的进展——从2016年1月8日作者亲访密松水电站探寻进展缓慢的原因,到8月19日该水电站被叫停的原因解释。

第四,文化软实力及其实感接触。有关文化软实力的论述可以涵盖诸多方面,既可畅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文化建设,又可就企业、民族、全球治理等不同问题展开文化评论。文化软实力其实是每个人都能接触、感受到的。例如,2016年报道中国企业在英国邱园维护中式宝塔,修缮做法得到英国方面的支持。该篇报道的用户浏览量达到较高的2521次,并显示用户留言如“以保护古建筑为桥梁,沟通双方交流,好主意。‘一带一路上的文化共同遗产值得挖掘,文章不错”。

四、“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公众号主要报道体裁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公众号所发文章主要体裁为新闻和言论,其中言论占主要比例。

言论,主要为评论、专论。通常的言论文章,用数千字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包括问题提出、现象分析及措施等几部分。一般会逐条列出观点,且标出带颜色字符底纹,以便用户阅读。

新闻报道,主要有消息和通讯,主要是对调研等活动的报道,给读者带来明晰、具体的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例如,2016年6月12日至16日,“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专家团和广东、四川、江苏商会企业家代表赴柬埔寨调研,公众号对这次调研。做了详细报道,得出相应的结论——柬埔寨有望成为“海丝”样板国家。

其他相关活动报道。如“丝路青年”栏目报道的“丝路情·文化行”书画展,该画展2016年在中国的北京、甘肃嘉峪关、新疆哈密、天津和美国夏威夷等地举办,以及《一带一路系列之“印·象”——孙戈 蒋悦 金城南印度写生展》报道。

简介,经常推送2篇文章。一篇是在“智库云”栏目中介绍8大智库——首席战略官、察哈尔学会、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盘古智库、复旦发展研究院、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另一篇是在公众号每日推送文章的最后,介绍“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五、“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公众号主要作者

论坛的作者,除转载文章外,都是“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各专委委员。各专委的构成遵循“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强调的原则,即综合学者专家(智库)、政府(中央+地方)、企业(国有+民营)、媒体四大资源,集中优秀作者资源。

2015年8月31日,公众号以重磅消息的形式发表文章《“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各专委名单出炉》,公布第一批百人论坛各专委名单,他们构成论坛基本的作者群。

论坛还设有企业委员会委员(国企、上市公司)、媒体委员会委员、民营企业委员会委员和特邀研究员。论坛筛选委员的标准是:第一,有“一带一路”研究专长(发表过有影响力的数篇专业文章),或从事“一带一路”相关工作,有权威性;第二,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与认可度;第三,在论坛内有较高的活跃度,能够为论坛发展贡献力量。此外,研究国家战略、国家问题及国家经济的作者也占有一定比例。

专家委员会委员大都是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著名学者。例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2013年年初参与创办新型智库“人大重阳”,2014年该智库便入围由美国宾州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2014》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是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并行入围的7家中国智库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在欧洲担任外交官时著有《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认为中国文明在转型路上(走向海洋)可从欧洲得到反哺,其近期作品《“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是介绍“一带一路”路战略中的热门书之一,对该战略做了全面介绍。复旦大学法学(国际关系)博士赵可金,主要研究中国国际关系、中国政治外交以及美国政治和外交对中国政治和外交的启示等,其《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是国内第一本比较全面、系统地阐释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著作。2016年3月出版的《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收入赵可金自2012年关注“一带一路”战略以来的30多篇评论及几篇学术论文。

六、“ 一帶一路”百人论坛主要报道策略

第一,通过意见领袖推送整合政府、企业、专家、媒体四大主题资源的文章。论坛集中发挥著名专家学者的智力,撰写高水平的分析评论文章,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进行全面阐释, 对实践问题展开极具建设性的探讨,出谋划策,积极推进。本文统计第一阶段的227篇文章出自62名作者,涵盖政府、企业、专家、媒体领域(见图2),其中专家构成主要作者群。有些作者并非单纯涉及一种领域,有专家和媒体人身份重合的作者,也有政府官员和专家身份重合的作者。

专家文章视野开阔、见解精辟,多从中国经济、外交方面立论,阐释“一带一路”战略,强调合作共赢,态度积极向好,从企业发展的视角观察,考量实施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动工作。企业界文章较少,多围绕企业发展及其具体项目而言,但由于其处于“一带一路” 建设的前线,所讲的事实更有实感。媒体界文章,多提供新见解,介绍新观点,主题跨度较大。

笔者将发表文章较多的作者及其所属领域统计列表,见表2。表2表明,专家学者型作者发表文章占较高的比例,成为论坛主要的意见领袖群,他们的观点及见解主导并引领着论坛。

第二,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及其实施设置议题, 导向明确。国际上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观察与解释有多种声音,甚至曲解。论坛坚持围绕“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及其实施设置议题,导向明确。通过对第一阶段227篇文章进行分析归纳,可见其具体议题。

(1)战略意义及价值。对“一带一路”战略总体进行报道,在第一阶段227篇专家文章中,46篇对“一带一路” 的战略意义、国际社会发展、和平参与进行论述。

(2)亚洲与欧洲的参与与发展。报道涉及“一带一路” 不同地域,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其中,亚洲地域最受关注,有20篇,欧洲有11篇,非洲有5篇。显然,侧重点在亚洲地区。另外,涉及俄罗斯和美国的文章各有4篇,这说明公众号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态度给予了重点关注。

(3)文化议题。丝绸之路本来就是一个历史文化命题,因此文化议题必然成为其基本报道议题。文化类报道关注度时高时低,呈波浪线发展。第一阶段227篇文章中,文化类报道占19篇,但在第二阶段2016年1月2日至5月25日推送的75篇文章中, 降至3篇。以中国城市“一带一路”战略作为议题的有14篇, 中国企业12篇,中国经济发展9篇。

通过对第二阶段2016年1月2日到5月25日75篇文章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论坛议题设置虽然在不同时段呈现不同的侧重, 但是“ 一带一路”战略总体报道及亚洲地区报道一直是其最基本的内容。全局考量“一带一路”战略问题的文章计17 篇,暂居第一。关于中国各省区市对“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自我定位的议题有了提升,原来只集中报道“一带一路” 国内核心地区(如上海、新疆),现在会不定期推出每个地区自身定位的报道(如湖南、山东、重庆)。

论坛议题相比初期变得更具体、多样。第三阶段的103篇文章议题设置相比初期更平衡,该时间段主要议题占总篇数的41%。四个主要议题中,中国文化、中国企业和中国金融各占16、13、10篇。具体报道内容多样,如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文化软实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系统评估“一带一路”战略等。

第三,主要体裁为评论,其中又以专论为主。我们将论坛中包含意见内容的文体统计列表,见图3,从中可以一窥专题评论所占比重。图3表明,评论形式多样,针对“一带一路”现实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的专论最多,关于“一带一路”相关概念的澄清及“一带一路”国际局势的评论也是重点。作者多为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发言较多,因此评论文章有时直接以发言、演讲稿、会议记录的形式编辑发表。随笔多出自陈平女士,她以文化视角去审视“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与中国的文化差异。小言论呈现的是几位专家针对某一专题(如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即兴发表的简短看法。报告、公告类文章也含有明显的评论成分,如泰国等国家 “一带一路”的投资政治风险研究评论。

第四,转载量逐渐上升,稿件来源日渐丰富。论坛转载专家学者在其他平台上发表的文章也成为一个基本的稿件来源,2016年7月以来,转载文章占据大部分。观察2016年3月至6月的转载量,可见每月转载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3月转载量为7篇, 4月转载量为8篇,5月转载量为10篇,6月转载量为11篇,见图4。

考察转载原平台,2016年3月3日以来转载共41篇,其中凤凰国际智库以7次转载量成为第一转载源,其他分别是投资亚非拉(4次)、盘古智库(4次)、国际金融论坛(2 次)、光明智库(2次)、中国改革论坛(2次)。需要指出的是,盘古智库是论坛最先引用的来源,随着转载数量的增多,论坛文章的来源越来越多,见图5。

总之,论坛对“ 一带一路”战略进行持续报道,产生了较大的正面影响,对推动该战略实施发挥了智库功能。论坛主题鲜明,利用意见领袖全面阐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出谋划策,发表真知灼见,传达中国声音, 讲好中国故事,对塑造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发挥了新媒体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薛力.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面对的外交风险[J]. 国际经济评论,2015(2).

[2]李晓,李俊久.“ 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

[3]鄒嘉龄,刘春腊,尹国庆,等. 中国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5).

[4]郑蕾,刘志高.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格局[J]. 地理科学进展,2015(5).

[5]黄河. 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一带一路”[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6).

[6]储殷,高远.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三个问题[J]. 国际经济评论,2015(2)

猜你喜欢
智库一带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微智库
微智库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