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

2017-03-22 07:22卢淋淋
关键词:效能决策职业

卢淋淋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

卢淋淋

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性问题。如何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职业,作出理性的职业决策是当代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通过探讨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建议。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大学生;职业决策

大学的扩招使高等教育成为大众教育。随着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迷茫、焦虑。大学生对职业信息不了解,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清楚,自我评价低,自信心不足,导致其无法作出明确的职业决策,最终不能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客观上是由于高校扩招、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失衡等;主观上是由于大学生自身能力和水平问题。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但不论是就业还是自主创业,职业选择是否顺利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1]。拥有一份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并且在职业生涯中获得良好发展,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高校和大学生关注的焦点。而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大学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因此,如何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职业,提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作出理性的职业决策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应对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Hackett和Betz提出,它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职业决策行为所进行的推断和信心[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和职业发展。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对自身能力、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进行分析,在遇到困难和障碍时,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高低影响他们处理和应对挫折的信心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扩大了潜在困难,更多关注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后果,消极等待,容易放弃努力,回避自己认为没有能力去从事的职业,从而不能做出有效的职业决策;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更容易激发其坚持性,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探索,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获取更多与职业相关的信息,择业行为积极主动[3]。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只有提高大学生效能感水平,才能缓解其择业焦虑等情绪[4]。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承受着来自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就业形势严峻,导致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焦虑、沮丧的情绪,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5]。焦虑的产生源于对未来的担心和不确定,大学生对自己就业前景的信心直接影响他们的焦虑水平。特别是当大学生认为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失败的原因是自己水平不够等自身因素时,他们对未来就会更加困惑和紧张。

二、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能给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对当前经济环境所持的态度会影响其就业信心,进而影响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设计方面与社会发展不一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薄弱,使其对就业前景更加迷茫[6]。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仍停留在政策讲解、形势分析、信息提供、技巧传授上,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职业目标模糊。

(二)家庭环境因素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担任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教育方式对个体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在积极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自信乐观、独立性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大学生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是父母[7]。父母在大学生职业选择时表现出的支持与鼓励直接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特别是当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庭的支持更能促使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方式去解决困难[8]。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大学生职业信息收集等,父母成就越高,掌握的就业资源越丰富。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家庭经济紧张会给大学生带来更多的选择焦虑和压力。

(三)个性心理因素

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自尊、归因方式等影响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大学生承载着社会、家庭、学校的高期望,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常给其带来痛苦和烦恼。大学生能否客观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会影响其对职业决策的信心。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影响其职业选择。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自我评价较低,为了避免更多的挫折,他们常常会自我设限,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职业探索行为;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心态较积极,职业选择时更愿意努力探索,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高。大学生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将失败归因为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产生更多沮丧、焦虑等消极情绪,进一步降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9]。当大学生认为成功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时,他们在职业决策过程中会更加自信。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制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确定职业目标,收集与职业有关的信息,为自己的职业决策承担责任。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也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成就期望较低,所以女大学生缺乏职业信息敏感度,职业生涯规划更被动。当前就业市场也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女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比男大学生遇到的挫折多,所以男大学生在职业决策和自我评价时更加自信。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女大学生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的差异越来越小。

生源地的不同也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相比城市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在择业时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少,缺乏了解各类职业的渠道。同时,农村大学生就业观念相对落后,家庭和个人对其职业期望较高,他们所面临的生活经济压力更大[10],这都影响着他们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另外,在大学期间做过兼职或有过工作经历的大学生,对自身、工作及社会有更真实和深入的了解。他们的职业目标更明确,职业期待更切实,对自己的能力评价更客观。因此,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比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高。

三、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建议

(一)社会层面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服务作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和便利措施。特别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常常存在资金不足、经验缺乏、没有长期规划等问题。社会和政府应完善相关措施,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同时,公平公正的社会就业环境可以提高大学生在就业中的自信,影响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社会应从制度和观念上充分贯彻公平公正的理念,逐步消除如性别、地区歧视等影响大学生公平就业的因素,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二)学校层面

1.建立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除了普及就业知识、求职技巧和提供就业信息外,还应加大就业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实效性帮助。当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高校应指导大学生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增强信心。高校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就业方向,制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特点,逐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大一阶段让学生了解职业基本知识、所学专业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未来就业的范围和方向,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培养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二阶段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定位,通过职业能力测试和个别辅导等,让大学生学会客观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初步确定就业方向;大三阶段主要为学生提供能力训练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大四阶段开展就业形势分析、就业程序指导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2.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归因方式等直接影响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高校除了将积极向上的正面榜样宣传渗透到平时教育中,还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从而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确定今后的职业目标,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运用归因训练、团体辅导、职业决策技能训练、素质拓展训练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加强人际沟通的训练,注重训练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注重挫折教育训练,防止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便一蹶不振;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提高择业自信。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特别是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群体,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我认知探索、人际沟通、情绪自我管理等不同主题的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增强抗压能力。

(三)家庭层面

家庭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就越强。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父母不应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而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对子女的进步和成功给予及时的肯定,积极关注他们的职业决策过程,增加他们的职业信心和归属感。

当前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占主要比例,独立性较差,凡事依赖父母。而父母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工作,尽力满足孩子的各项要求,替孩子的未来做决定。整个家庭以孩子为中心,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父母应学会放手,给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机会,锻炼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更多地给予其情感上的关怀和职业方向的建议。

(四)个人层面

大学是职业目标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会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认识自身的优劣势,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了解自己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操作能力的强弱。根据自身基本条件,对将来从事的职业进行基本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大学生应自觉了解自己期望职业的相关资料、当前的社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等,学会将自身知识学习和职业专业需求结合起来,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会从被动等待职业转换为主动决定职业生涯,提高个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学会积极归因,培养积极心态,激发成就动机,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1]侯东辉.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策[J].教育探索,2013(10).

[2]孟微.高职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干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18.

[3]杨淑芸.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进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4]肖燕燕.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成就动机、社会支持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的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0:26.

[5]朱茹华.大学生竞争态度与职业决策效能感的关系[J].教育评论,2014(7).

[6]张文墨.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9.

[7]郭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现代教育管理,2016(3).

[8]康少果.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14.

[9]刘靖姝.不同焦虑类型高校毕业生职业未决的比较及其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D].重庆:西南大学,2013:23.

[10]李恒庆,张海文.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8).

(编辑:刘姝)

G641

A

1673-1999(2017)01-0105-03

卢淋淋(1985—),女,硕士,皖西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助教,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2016-09-18

安徽省教育厅2014年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大思政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研究”(2014JYXM 297);皖西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研究”(WXSK201625)。

猜你喜欢
效能决策职业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