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7-03-23 11:38李培玲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德育精神小学语文

李培玲

摘 要:小学是学生德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学生德育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德育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知识水平以及生活经验进行德育,将德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在培养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使学生文明用语,提高学生的精神修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精神

教师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提升学生思想觉悟,培养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质有着重要意义。而进行德育渗透的方式方法对于德育效果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的母语,能使学生更易于亲近与接受,再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能增强说服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将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一、在教学生字、词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要在2500个左右,属于教学的一大环节。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识字、写字中依据汉字的结构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汉字的结构,明白字形与为人处世之间的关系。将写字与育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了解字形意思的同时,掌握写字的技能,受到团结、友爱、互助思想的熏陶。例如,教学“锻炼”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锻”与“炼”结构的由来,“锻”字的结构是由金字与段字相结合而组成,代表着把金属放到火里烧,经历多次的捶打;而“炼”字在篆文中是由“火”和“柬”组成的,代表着:(火,烧)+(柬,挑选、选择),意味着烧熔金属以提纯。因此,锻炼一词,就有着经历多重考验,获得觉悟与工作能力的提升。在这种情感的作用下,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字形,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对于坚韧品质有更深刻的感悟。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本都具有积极影响、文辞优美的名作。注重体现文以载道,道以文益的原则。在小学语文文本的教学中,文本的字里行间都彰显着高尚的品德情操,但都是隐含其中,而非直观表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文知识教学与德育相互渗透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和文本情感相适应的方式为学生营造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对文本知识感同身受,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提升学生品德认知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白杨》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爸爸对白杨树情感的表达,在表达白杨树坚韧、笔挺、不屈的品质时严肃的神情,使学生感受到父亲对白杨树的独特情感与体会,并且感受作者这样表达的深意,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白杨树矗立在沙漠中耐苦、坚韧不屈的品质,使学生的道德得到熏陶,向白杨树的精神致敬,并学习白杨树的美好品质,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发展。又如,在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通过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让学生感受国家对于偏远地区的关怀,让学生体会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碍国家对各个地区的爱,并且感受筑路大军不畏艰难、日夜兼程修路的决心与意志,从而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促使学生养成坚韧、奉献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小学生道德情感的提升。

三、在习作练习中渗透德育

小学生作文的写作是学生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的道德熏陶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在小学生的作文写作中渗透德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感而发。在学生有情感领悟的时候进行写作,而不需要每次为学生规定写作的题目、时间。再者,教师不需要限制学生写作的题材、模式,不要求固定的篇幅,让学生自由发挥,依据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行作文的创作。教师对于学生的写作进行随时批改与引导,使学生随时得到教师的反馈,从而鼓励学生进行作文的创作。小学生作文的创作来源于学生对于生活点滴的体验,因此,在学生的生活中,教师就要重视德育的渗透。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对自己媽妈所做的事情进行观察,从妈妈为家人做饭、洗衣、收拾家务中感受到妈妈的辛劳,以及妈妈对全家人的爱,感受妈妈无悔付出的精神,从而提升学生对妈妈的尊敬与感恩,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带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通过学生观赏小鸟低语,花儿浅笑,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创作,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而感恩祖国,达到德育的目的。

此外,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物,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还能在品味生活中得到精神的丰富,在品味他人的故事中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时,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中所蕴含的道德品质的感悟,引导学生将情感投入到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勇于奉献的品质,感恩社会的品德,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小兰.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老区建设,2009(10).

[2]张云贵.德育渗透浅论[J].教育探索,2000(6).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德育精神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虎虎生威见精神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