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7-03-23 12:11杨祎丽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

杨祎丽

摘 要:随着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呢?它指的是教师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讨论一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来保证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充分调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就要保证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这也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处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传统的教学课堂已经没有什么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开发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随着近几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它以其独特的声像结合的特点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游戏的元素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喜欢游戏的年龄段,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游戏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会更浓烈一些,比如,在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运算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加入游戏的元素,随机出几个题目看看哪个学生能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加强了,教学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来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步伐一步步加深,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还都处于一个培养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取“填鸭式”教学的方式,强迫学生记忆一些公式的话,学生可能当时记住了,但是学习过后就又忘记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四五个人成立一个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的话,学生每个人都对这个知识点抒发自己的见解,最后再把學生所讨论出来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学生这种通过自己的探讨所得来的知识记忆起来一定会更深刻一些。因此,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保证我们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三、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众所周知,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对于学习而言,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也都是不同的,如果教师一直都是以统一的目标和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的话,就会使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从而失去对于学习的兴趣,而另外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太过困难,从而也失去了对于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比较难的教学目标,尽量让学生多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学习能力相对一般的学生来讲,教师就可以设置相对难的目标,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设置相对简单的目标,并重点对他们进行辅导,保证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比如,在进行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教学时,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不仅仅能判断出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并能在随机给出一个分数的情况下一眼看出来是什么分数,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要求他们在进行计算之后判断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一步步引导,让他们争取能够在课堂上明白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区别。

四、有效评价,正确引导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中,由于很多教师都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这个学生是不是上课认真听讲、是不是努力学习,其实这种评价方式是很片面的,考试成绩好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鼓励教师多对学生进行表扬以及正确的引导。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要多表扬,对于一些成绩欠佳的学生,首先要肯定他们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其次再对他们进行鼓励,那么我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会比传统的方式要更高,教学的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在教育改革日益加深的今天,如果教师能够紧随新课程的步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采取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的话,那么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好,教学的效率也一定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白玛曲珍.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4(11).

[2]余黎.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课外阅读旬刊,2013(5).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