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7-03-23 18:26冉琴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信赖激发兴趣小学语文

冉琴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有无对学习效果的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信赖是兴趣的基石,利用媒体教学,重视阅读,课题导入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发兴趣;信赖;利用媒体;重视阅读;课题导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43-02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把教育的新理念落实到语文教学的课堂实际中,让更多的小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不应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内涵;不应是僵死的知识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有较好的思想素质,精深的专业知识,具备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呢?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分享。

1.信赖是兴趣的基石

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会被学生接受,学生才会喜欢,这样在教学中师生才会形成愉快的合作关系。教师思想的"纯真"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还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究爱的方式。小学生的心理已逐步成熟,开始有了角色意识,他们渴望被人接受,受人尊重。教师要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感情要纯,心意要真,理解并接受孩子的"童真、童趣"。

对于接受能力强,反应快,听话的孩子,老师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好感,容易接受,并能无条件给予无私的爱,即使他们偶有不到之处,也容易对他们以宽容态度待之。但人是有差异的,现实中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是遵规守纪,聪明过人。在一个班级中,往往有些学生对于老师的暗示和启发,不是那么敏感,对于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也不是那么迅速,可能有的学生总是脏兮兮的,甚至故意和老师"对着干",对于这样的学生可能"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但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坚信"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爱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中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不断鼓励,他们才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可,有成就之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的动机才可能由不稳定向稳定的方向发展,由只为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家长的赞赏化作为内在的需求,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主动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要有针对性的加强个别辅导的,对他们的要求可分不同的层次,有别于其他的学生,先降低难度,循序渐进以达到逐步的效果。在教学中要给他们以更多的耐心,多加指导,经常鼓励,让他们树立信心,否则,他们将自暴自弃,从心理上抵制学习,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好的学习效果。爱不仅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欢,还能创造奇迹,教师只有具有纯真的思想,不求回报的付出,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田,拉近心灵的距离,才能促进每个学生进步。

2.利用媒体教学,营造轻松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枯燥,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利用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小活动等环节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同时,根据小学生兴趣广,兴趣多变的心理特征,创设合理的课堂结构。如在教单韵母"e"时,为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了解,便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一只白鹅和它的倒影,在水面上引吭高歌的插图。这样不仅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这是一只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能使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重视阅读,激发情趣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通过阅读能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丰富情感,学会读书。

在课堂教学中,抓情感这一因素,在课堂上通过多读,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情意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启迪。例如教《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小竹排,顺水流",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快地领读"鸟儿唱,鱼儿游",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对景物喜爱之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个个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亲身感受着那里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动人美景,使学生产生灵感和联想,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创设巧妙的课题导入

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新颖有趣的导语,可以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染,成功的导入更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导入大致可分为:1.情境导入。教师在讲课前,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使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2.猜谜语导入。在教学《雨点儿》是这样导入的:千条线,万条线,掉到地上看不见。大家猜一猜是什么东西?3.谈话导入。在讲《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联系实际生活和学生进行谈话,师问:同学们,你们平时除了喜欢学习还喜欢干什么?生答:帮妈妈干活、玩耍。师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4.悬念导入。教学《蛇与庄稼》一课时,有位老师这样导入: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在学生众说纷纭的基础上,教师眉头一皱说:是啊,蛇是一种动物,它和庄稼有什么关系呢?5.直观导入。就是以实物、图片、影像等直观景象,把学生带入具体形象的情境中。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调动学生情感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课堂上各种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信赖激发兴趣小学语文
浅谈行政法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中国化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一种改进的自适应信赖域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