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唱进课堂中

2017-03-23 12:55石存新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童谣教学效果

石存新

摘 要:童谣的传唱,现如今在学生中已经是一种时尚,备受同学们喜爱。细细想来,这些童谣不但形式活泼,而且意味深长。教师把所听到的童谣大致归纳了一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有爱国的、有保护环境的、有勤奋学习的、有尊老爱幼的等。

关键词:童谣;唱进课堂;教学效果

童谣在学生中为什么会如此流行?学生又为什么会如此喜爱呢?我想:其一,是由于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二,我想也是它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它便于记忆,便于掌握;还有借助于童谣这种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较难理解的知识。基于以上三点,我认为这就是学生为何如此喜爱童谣的原因。当我看到这种现象时就想,如果能根据学生喜欢童谣这一特点,把童谣适当地引入课堂并巧妙灵活地贯穿到教学之中的话,那孩子们就会在快乐的歌声中去获得知识,这样,一定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情趣和学习热情,更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针对这一想法,把课文中的一些知识点,例如,一些比较难记的生字,还有对一些课文内容编成了童谣,首先在我校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试验、探究,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而在第一学段也就是1~2年级就要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其中800~1000个要会写。在这两年当中面对这么大的识字量,而且学生的年龄又小,如果一味地、重复地去让学生写,我想学生可能会记住,但是,如果这样长久下去的话,势必会影响他们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那么,这就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阶段性目标背道而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性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果按照上述做法那让学生何谈喜欢,更不要说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了。

所以,我想如何能让学生学得轻松,使他们乐学、愿学,教师教得轻松,让我们乐教、愿教。我就把童谣引入了识字教学之中,并进行了初步尝试。

一、对一些字编成了童谣进行教学

例如,“碧”字,我是这样教学的:“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凳上。要看她们什么样,都穿碧绿新衣裳。”又如,我教学“郭”字时,是这样教学的:“一点一横长,口子在当央,子字去拉架,拽的耳朵长。”教学“六”字时:“一点一横,俩眼一瞪。”等。这样教学时,学生一堂课嘻嘻哈哈,一片好不热闹的景象。课后经过测试孩子们对用童谣教授的字都能记得非常牢固。由此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对一些字编成童谣进行记忆,这样学生对学习生字的热情提高了。

二、对形近字和同音字编成童谣,帮助他们分辨和记忆

如,在教学“辩”“辨”“辫”“瓣”时,我给学生编了这样一首歌谣:“言在中间是争辩;中间有点仔细辨;女孩丝线扎花辫;中间结瓜叫花瓣”。又如,教学“清”“请”“睛”“情”“晴”“蜻”时,我是这样做的:“有水才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又经过了测试,学生对一些形近字和同音字的用法和写法已经掌握得十分熟练了,而且错误率也大大降低。

三、對课文内容编成童谣进行教学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课文理解能力较差,心想能否把课文内容编成童谣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复述课文内容呢?这也是第一学段中口语交际的一个目标。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看到了范彦斌老师把课文编成的童谣。当学习完《司马光砸缸》这一课时我就出示了这样一则童谣:古代有个司马光,几个小孩花园逛。亭高湖清树木旺,假山下面有水缸。一个小孩没留意,不慎掉进大水缸。有的孩子傻了眼,司马光他不慌张。急中生智找石头,用力砸破大水缸。朋友得救众人赞,机智勇敢好榜样。学生很快记住了司马光机智,遇事不慌,镇定自若的这样一种品质,很好地理解了课文,而且轻松自如地复述了课文大概内容。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个体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这样的课,正抓住了学生对童谣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恰投学生所好,因此,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我想,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寻求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最佳结合点,最根本一条就是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要我们“挖空心思”地探求学生感兴趣、形式多样、富有生机和实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来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心理以及知识需求。正如孩子们所说的那样:“老师,这样学知识,我们太高兴了,就好像在玩一样,很快、很轻松就学会了。”是呀!“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追求吗?

参考文献:

[1]吴艳丽.开创音乐学习新天地:闽南童谣融入音乐课堂的尝试[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2).

[2]任晓慧.《童谣唱游》的设计及体会[J].音乐天地,2005(2).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童谣教学效果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咿呀声中的童谣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