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7-03-23 12:04李高强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渗透德育

李高强

摘 要:德育并不是要求学生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行为方式,旨在引导学生过上一种健康、良好、向上的生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意志,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优良的心理品质。从结合教材特点引入德育;根据课堂常规进行德育;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以及注重榜样力量实施德育等方面着手,将德育渗透于小学体育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学;渗透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尤其是对于个性还未稳定、道德品质还未成型的小学生而言,德育更是举足轻重。体育是一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科目。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被注入新鲜血液,要求与德育相辅相成。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笔者就从以下方面谈谈具体做法,抛砖引玉。

一、结合教材特点引入德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上,无论是合理、科学的组织教学,还是灵活、多变的应用教材都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渗透德育的良好途径。体育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身体运动与心理活动有机结合,尊重学生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来对学生进行德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材大致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首先,是理论部分,属于体育运动的基础,其内容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树立积极的思想,从而能够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坚持锻炼,增强适应能力,培养锻炼习惯,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是实践部分,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体育锻炼中的每一个技术动作都有其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利用这些技能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篮球、足球项目,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等优秀品质。长跑项目,能够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等。

二、根据课堂常规进行德育

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规课堂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其中渗透德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够让课堂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懂礼等优良的思想品质。

首先,在课堂常规认识上进行德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每一节课的开始,要求学生听到铃声后保持安静,按时进课堂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在上课期间,我会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稍有波动,我会主动和他聊天,纠正他们的不良思想或行为;其次,从课堂纪律的遵守上进行德育,让学生知道纪律的重要性。如在每次上体育课之前,都让学生按秩序排队、报数,时间长了就逐渐养成好习惯,提高他们对于组织纪律的认识。这样,将思想教育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和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增强德育效果。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

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利条件。在体育教学中,各个训练项目的内容不同,也就导致在其中渗透德育的效果也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并深入挖掘深藏其中的德育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体育项目田径运动,在多数学生看来,它枯燥、乏味,然而坚持进行田径运动,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顽强、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再如,足球、篮球项目,这样团体作战的运动项目深受学生喜爱。他们在同伴的帮助、配合下进行,既能通过输赢,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竞争意识,又能通过互帮互助,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有爱。

四、注重榜样力量实施德育

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榜样,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要求学生做到,自己要首先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举止大方,谈吐文明。在教学过程中,讲解清晰,示范准确,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师者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行为。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教学中注重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另一方面也要运用体育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我国的运动健儿在国内外大比赛中的成绩,为祖國争得荣誉,使学生在平时的锻炼中也能以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体育教育观念革新的需要,教师在重视体育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德育的渗透及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宇清.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4).

[2]王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和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4(12).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渗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