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契约理论的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途径分析

2017-03-24 11:26何奇彦杨卫军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何奇彦 杨卫军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现代学徒制”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成为高职教育的热点话题。然而,在现代学徒制的试行过程中,企业缺乏参与热情严重制约了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契约为基础,保障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公平性和应得权益,是提高企业参与热情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企业参与;契约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011-04

一、问题的提出

学徒制在西方社会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前学徒制、行会学徒制、国家立法学徒制、集体商议的工业学徒制等几个阶段[1]。工业革命后西方学徒制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进入了停滞阶段。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德国双元制为代表的现代学徒制重新受到重视。“现代学徒制”一词是最早出现于1993年英国政府的“现代学徒制计划”。随着现代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不断增加,现代学徒制被西方国家视为解决青年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关于学徒制的法案和各种研究纷纷出现。

我国早期(唐代以前)的学徒制可以分为民间和官营两种,官营形式较民营有更多的制度规定,主要集中在官营的手工作坊。唐代以后开始出现了各种行会,对师徒关系进行较详细的规定,至明清时期,类似于西方行会学徒制的组织已经大量出现。这些学徒制更多的是基于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这种制度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消失。建国后,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实行过“学徒培训制”,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得到延续发展。直至1981年5月,国家劳动总局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学徒培训工作的意见》,对学徒制的形式重新做了安排。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也曾一度实行过德国的双元制,但并未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产业结构开始由加工制造主导向技术创新主导转型,对贴合市场实际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现代学徒制被认为是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并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热点话题。2014年,教育部与人社部分别出台了相关文件,从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角度共同促进现代学徒制建设。

但与西方相比,我国的学徒制研究相对落后。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例如德国的双元制实际上是以企业学徒培训为主导。而我国职业教育受传统影响,更重视学校的作用。尽管我国高职教育体系中“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办学模式已经实行了多年,但总体上看,仍是以院校为主导,对企业的作用及如何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热情方面认识不足,“学校热、企业冷”的“一头热”现象始终存在,能够真正实现深度校企合作的案例较少。这一问题在现代学徒制建设的试点中仍然存在。

企业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缺乏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信息的不對称性,即企业明确付出的成本,却难以确定可以收获的效益。契约经济学观点认为,契约是解决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尝试研究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以契约为基础提高企业参与热情的途径,以促进我国现代学徒制建设。

二、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战略目标与承受能力

由于企业战略目标和承受能力不同,不同企业在参与现代学徒制时的表现差异较大。以德国为例,德国双元制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代表,德国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费用主要包括学徒津贴、实训教师工资、设备和材料费以及教学资料费用等四部分。据统计,2000年,参与双元制培养的德国企业培训一名学徒的年总成本为16 500欧元,扣除学徒劳动抵消成本后,企业实际年单位净成本平均为8 700欧元左右[2]。因此,德国企业投资双元制培训,更多是出于对长期回报的考虑。相对而言,小型企业由于其自身规模和发展战略,短期行为较多。现代学徒制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规模较大并具有明确长远规划的企业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热情更高。

(二)企业所属行业的劳动力短缺程度

合格的劳动力短缺是现代学徒制在西方社会受到重视的直接原因。1962年英国《产业培训白皮书》认为,长期缺乏熟练的劳动力是阻碍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开展政府、产业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的合作,把职业技术教育与产业培训结合起来,加强和改善产业界、政府和地方教育当局在提供学徒培训方面的伙伴关系”[3]。在此背景下,英国于1964年3月颁布了《产业培训法》(Industrial Training Act),标志着英国政府重新开始直接干预学徒培训。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大量价格低廉的劳动力是支撑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基础。但随着生育率的不断下降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人口红利时代正在过去,劳动力短缺问题在部分行业中已经开始出现。劳动力短缺程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愿意并能够从事该行业的实际劳动力数量;二是该行业工作的可替代程度。如果企业工作岗位对于员工能力要求不高,可以通过转移生产基地、自动化生产或者雇佣经验不足但相对低廉的青年劳动力来转移成本,例如富士康等企业挺进内地战略、机器人替代劳动力,以及一些工厂以实习生替代熟练工的行为等,这类企业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热情相对较低。

(三)所培养员工的流失风险

美国学者马奇和西蒙在“参与者决定”模型提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更换工作的成本及容易度是决定员工工作稳定性的两大核心要素。对于参与现代学徒制建设的企业而言,其培养的学生是否留得住也是影响其热情的重要因素。从专业类别来看,通用型专业的员工流失容易度高于就业适应面较窄的专业,企业更愿意与有明确就业岗位定位的专业合作。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的薪酬福利体系一般优于小型企业,其员工的流失率较低,因此参与积极性相对较高。当前,在我国市场中广泛存在的“偷猎外部性”(poaching externalities),也是企业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缺乏热情的重要原因。

因此,成本的可视化和潜在的巨大风险,是导致企业缺乏参与现代学徒制建设热情的重要原因。在我国现代学徒制建设中,如何保证企业的收益,是校企深度合作进行现代学徒制建设的关键问题。

三、以契约提升企业参与的热情

契约经济学强调通过特定的契约安排来解决经济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而言,其角色在一定程度上由“卖方”转变为“买方”,实际上处于一种信息的不对称状态中。即企业明确自己所付出的成本,但对所获取的回报不确定。这种回报甚至会因为所培养学生的跳槽演变为一种威胁。乔治·阿克劳夫(George Akerlof)在1970年就提出,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的逆向选择[4]。在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建设过程中,实际上已经部分地出现了这一问题。即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不能确定学生未来的工作情况而不愿意参与现代学徒制建设,或者只愿意给学生提供最基础的培训,而学生则认为企业缺乏参与的热情,进一步降低了对企业的忠诚度,进而产生恶性循环。因此,在我国现代学徒制建设过程中,除了国家统筹之外,更应注意发挥契约的作用,通过契约提高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利益各方的信任度。

(一)建立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多重契约体系

在西方学徒制的演变过程中,其利益主体变得越来越复杂,现代学徒制的利益主体已演变为涉及企业、学校、学生(学徒)、政府、行业指导委员会、企业师傅、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第三方培训或中介机构等多元利益组合群体。其中最核心的是企业、学校和学生(学徒)三方关系,其他关系可以依附或者隶属于这三方关系(如下页图1所示)。除签订三方之间现代学徒制培养协议,规定各自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之外。还要在协议的基础上分别签订基于校企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企业与学生之间的补充协议,细化培养的具体内容。同时,学校与教师之间、企业与师傅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虽然是同一利益方,但仍需要通过制度、规定或者协商的形式达成共识,最终形成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三级协议体系,同时以政府和行业指导委员会作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络桥梁及监督协调机构。

(二)提高契约签订过程中的信息对等性

信息对等是保证契约公平性的重要保障,在契约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利益主体的付出与回报的公平性。信息对等不仅指当前的信息,还包括对未来信息的预测。不同利益主体对不同阶段信息的兴趣有很大的差异。如院校更关心学生毕业前的培养情况,企业更关心学生毕业后的流向。因此,在契约中应注意对对方重视内容的合理安排。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原理,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点,是契约联结的网络。企业对信息的把握程度决定了其参与契约的积极程度。在德国“双元制”的培养模式中,大部分企业的培养对象首先是学徒,然后才是学生,企业对培养对象的未来把握度较高。但我国目前的形势下,大部分培養对象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学徒,企业对学生的未来难以把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使企业明确其可以得到的回报,例如是否存在政策的补偿、学生作为学徒期间可以创造的价值、是否愿意为企业长期工作等。为提高学生的忠诚度,企业也要为学生建立对等的信息,例如薪酬的详细内容、职业发展规划等。

(三)以专门机构弥补契约的不完全性

基于契约的不完全性,新制度交易成本理论认为,“由于代理人和法官的有限理性,契约的执行不能依靠外在的机制来加以保证。”利益主体的复杂性和诉求的多样性是影响现代学徒制契约落实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保证契约的有效履行,需要成立基于契约双方及第三方监督者的综合协调机构,并建立专门的沟通渠道,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协调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和契约中未约定的内容,同时监督契约的执行情况。

四、几点建议

(一)各地应尽快出台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具体政策

法律支持是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得到迅速发展的前提。目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出台了自身关于现代学徒制的法案。例如丹麦和希腊在1989年,卢森堡在1990年,葡萄牙在1991—1992年,法国在1987年、1992—1993年,爱尔兰和荷兰在1993年,西班牙和英国在1993—1994年,澳大利亚在1996年分别进行了有关现代学徒制的立法[5]。有关现代学徒制的法案或者政策是签订契约的基础。2014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人社部2015年《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附件《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建设的补贴政策,对企业参与有积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仍以指导性意见为主,一些与试点密切相关具体规定尚不明确,例如现代学徒制政策是以地方为主导还是以高校为主导、经费如何落实、学生身份转化的具体要求等。高职院校作为我国现代学徒制任务建设的重要承担者,如果各地暂时无法出台统一的政策,至少各试点院校自身应该有具体的规定和专门的协调机构。

(二)寻找合适的契约主体

合适的契约主体是保证契约得以完成的基础。在现代学徒制的建设过程中,更应注意契约主体的选择性。1999年,在参与双元制培训的德国企业中,雇员超过500人的大企业中约有93.3%提供职业培训;规模在50—499个雇员的企业中有70.1%提供了培训;规模在10—49个雇员的企业中提供培训的占46.9%,而1—9个雇员的小企业中只有16.5%提供了培训[2]。因此,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意愿上和能力上都有利于现代学徒制的落实。企业适合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岗位也应该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不易被替代的岗位,并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的规划。同样,学校在进行现代学徒制建设时,应选择市场需求量大、岗位针对性较为明确的专业作为主体。对于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应在事先进行充分沟通并在征求家长意见后由学生自愿选择参加。契约的各主体方应该对契约的权利和责任有充分的认识,并在自愿的情况下达成契约。

(三)注意对契约进行弹性约束

契约经济学新制度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契约的履行除了要进行承诺约束(commitment constraints)之外,更要注意进行弹性约束[6](flexibility constraints)。契约在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到由于经济环境或者社会环境发生改变时可能带来的契约主体价值选择变化,并提前做好预警方案。例如,由于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带来的实际薪酬变化问题、市场景气程度带来的企业接纳能力问题等。现代学徒制的契约时间跨度一般在1—2年,客观环境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以学生关注的重点——薪酬水平为例,根据麦可思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月薪期待底线为1 787元,而2014年我国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平均月薪为3 200元。增幅到达了179.07%(如下页图2所示)。因此,在契约中约定学生的薪资待遇时,应考虑到应为经济增长带来的学生期望薪酬的变化,否则将大幅增加学生主体违约的可能性。

(四)保证契约的严肃性

退出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契约约束力的大小和执行的结果。在现代学徒制的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在保证契约的科学性和契约主体信息对称的前提下,提高不同利益主体的违约责任。并通过内部沟通机制和第三方机构对契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定期检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并对违约行为进行追责。

现代学徒制不但是探索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尝试,更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人才强国的重要依靠,但企业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缺乏信心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以契约形式保障和约束参与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尤其是企业的应得权利,是保障现代学徒制建设深入开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兼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 BMBF.Germanys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a Glance(slide presentation)[R].Berlin: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BMBF),

2003:21-41.

[3] 王承绪,徐辉.战后英国教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203.

[4] 埃里克·布鲁索,让·米歇爾·格拉尚.契约经济学——理论与应用[M].王秋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183.

[5] CEDEFOP.Apprenticeship in the EU member states.A comparison.Berlin:European Cent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1995,(4).

[6] 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0—2015)[R].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in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 Analysis Based on Contract Theory

HE Qi-yan,YANG Wei-ju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School of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Abstract:Nowadays,China is at a critical stage of transconformation from manufacturing power to technological superpower.A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ed craftsman,modern apprenticeship has been a hot top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roused great attention.However,Problems that enterprises lack enthusiasm seriously arise during the trial,and restricts its further advance.Based on the contract,ensure the fairness and entitlement of enterprises which participate in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aise their enthusiasm.

Key words:modern apprenticeship;enterprise participation;contract theory[责任编辑 吴高君]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
高职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现代学徒制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