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联想、形象、类比

2017-03-24 15:20邹荣诗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劳技劳动语言

邹荣诗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17-02

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学生提供了解基本技术知识和技术操作,体验技术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经历和载体,曰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初中阶段开设的劳动技术课程内容十分丰富,如园艺种植,涵盖了生物技术,有无土栽培、水仙花雕刻等,如照明电路安装,以及家电使用、电子技术等,内容大多动手操作性强,但是劳动技术课决不仅仅只要教会孩子"怎么做"就可以了。教师如果一味追求讲得明白,只让学生学会"怎么做",渐渐地,容易流于程式化,不免让学生觉得呆板、无趣。

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是现今教学改革研究的主题,它关系着学生素质培養是否得到实质性进展的问题。为此,作为教学活动很重要的载体--语言,当然是让课堂生动起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何提升劳技课堂幽默形象的语言艺术品位呢?在劳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尝试从幽默、联想、形象、激励、类比等方面入手,让劳技课堂的教学语言幽默起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劳技课堂。

1.语言要幽默贴切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斯维洛夫告诫教师说:"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当一位教师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做为教学课堂的点缀,在讲台上精神焕发,充满朝气的时候,课堂就变得轻松和愉快了,劳动技术教育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劳动技术的学习不仅是指导学生学会制作劳技作品,还要用幽默贴切的语言激活劳技课堂,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语言刺激最好都带有学生喜欢的趣味性,而在一切学生所喜欢的活动中,都不要忘了进行必要而有效的语言交流!用幽默的语言讲课,语言具有游戏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能使学生情绪愉快,兴高采烈,教师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在课堂上各式各样的学生所喜闻了见的"玩耍"活动中找到交流的最佳契机,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形成教育的最佳方式,聪明的教师应当努力把与学生的交流变成幽默的语言游戏,应当做到:一切语言刺激最好都带有学生喜欢的趣味性。

2.语言要联想生动

在新课引入阶段,学生学习兴趣浓郁,动手愿望强烈,学习的效果就越显著。因此,每一节劳动技术课的导入,教师迅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实际的技术活动或技术成果的应用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我要做"的强烈愿望,这样就能很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联想,让学生的灵性思维跳动快乐的音符,教师采用联想生动的语言是想象中最常用的方式,联想又有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情景联想等。联想就是将我们在脑中存留的亿万幅画面互动起来,可以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山水盆景的发展和创新》中我就设计这样的环节:"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通过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声,"你们见过山涧的流水吗?"展示本地景区溪源庵中岩瀑布的景致。"淙淙的流水形成多级的瀑布,多美啊!当流水冲下来水花飞溅到你身上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山里大自然的魅力呢,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领略那美丽而神奇的山涧世界呢?"用多媒体的画外音引出高山流水的声音,帮助学生进行山涧流水的联想,体会现代盆景中电子潜水泵、电子雾化器等在传统盆景中的应用,了解静态的山水盆景变成动态的山水盆景的发展与创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本课设计的情境当中去了。

3.语言要形象趣味

教师的语言,可能是具体生动、敏锐有力的,也可能是空洞、愚钝的、软弱的。教师只有使用具体形象有趣的话语,才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才能打开通往学生心灵的道路,也才能富有趣味,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快乐。

4.语言要激励互动

劳技课堂在结束前往往有学生完成作品后的展示活动,这时教师的语言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完成作品后,展示评价他们的劳动成果,用语言交流他们的真情实感,这一过程是全体学生再认识、再巩固、再提高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要以激励性评价语言为主。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学生做得不错,肯定要及时表扬,学生做得不太好,也要善意地提出建议,给予一定的鼓励,因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不能只有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教师也应该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即评价中还应该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对于这两类评价来说,教师的语言要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作品,发现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客观地进行评价。如在上《纸艺花制作》这节课时,我有意让两位学生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一个做得比较好,一个做得不太好,然后让全班学生进行评价。一开始,做得较好的作品收获的都是表扬声,做得不太好的收获的却是批评声,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要一分为二地来评价作品,不能只关注作品的优点或缺点,要客观地进行评价。在随后进行的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中,全班就都能比较客观地进行作品评价了。

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其实学生对老师也可以有语言的评价。师生互动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学生也希望和老师处在平等的位置上。

5.语言要类比活用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学生对学习语言本身所怀有的积极兴趣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学习情感中最活跃的因子,一旦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情绪气氛陡长,学习效果得到明显增强,既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又能有效达成情感教育目标。教师创设引人入胜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思考,教学实践证明灵活生动的语言是教师有效促进情感教育的一个切入点,而利用类比生动的语言来创设情景,不仅仅是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使用,当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时就要考虑使用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顺利实现劳技教学的目标。如讲述《记一辆纺车》这个小故事后,请大家谈谈感想:你觉得现在我们还需要学习一点基本的布艺技能吗?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自然过渡到我们的布艺学习上来。又如九年级的"大棚种植·育苗"这个章节,由于种子选种催芽到苗期管理四个步骤需要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在几个教学课时内根本无法让学生感受这个过程,教师用语言表述配合有关图片资料和以往教学积累的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从而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学生,通过类比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体验到劳动创造了美的情感。

劳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劳动技术课而言,"课堂语言"不仅要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增强,更要体现学生在课后经过思索、实践后的能力升华。所以只有把劳动技术知识应用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才能使得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提升,才能真正提升劳动技术课的语言艺术,从而激发出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学习积极性。

猜你喜欢
劳技劳动语言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语言是刀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