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研究应该把河西汉简的研究包括进来

2017-03-24 17:51张德芳
敦煌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敦煌学汉简简牍

张德芳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1-0012-01

非常荣幸,能参加今天的《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

在20世纪初藏经洞被发现之后,在敦煌边塞的汉简被发现之后,人们就把敦煌学和简牍学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相提并论。主要可能是出土方式不同、文字载体不同、所代表的时代内容不同、研究的方法和程序不同,其实在本质上,它们是相通的,它们反映和记录的都是同一片蓝天下不同历史时段的事实,是从不同角度对敦煌历史文化的展示。

记得饶宗颐先生早就强调过,为了拓宽敦煌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敦煌学应该把出土简牍纳入自己研究的范围。

其实,《敦煌研究》几十年来一直陆续不断地有简牍学文章发表,其中也不乏好的文章。只是简牍学研究的作者队伍没有形成一个可观的阵容,高质量的文章不多,没有形成气候。今天就《敦煌研究》如何把简牍学研究的内容纳入其中的当然范围,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般认为把敦煌地区出土的汉简作为敦煌学研究的内容,这在学术界并没有多大异议。问题就是敦煌之外出土的汉简,是不是也应该包括在敦煌学的研究范围,似乎还不甚明确,不甚肯定。我个人认为,把河西地区出土的所有汉简都应该理所当然地纳入敦煌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从地域空间上讲,河西应该是一个单独的文化圈。自然地理、气候生态、人文习俗、文化心态都没有根本的区别,很多历史都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所以,把河西出土的全部汉简都纳入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对扩大敦煌学研究的空间视野极有意义。

从历史时段上看,敦煌莫高窟開凿于公元366年。在此之前一直延伸到汉武帝开拓河西,有四五百年的历史,除了史书记载的情况外,主要还得靠出土的汉简和考古发掘的东西。把汉简纳入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大大延长了敦煌学研究的历史时段。

从内容上看,敦煌莫高窟的建筑、雕塑、壁画多侧重于佛教题材,藏经洞的文书也大多是佛教经典和部分的汉文典籍,而汉简则大多数是零散的日常生活记录,主要涉及军事戍守,交通邮驿和日常生活。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总而言之,河西出土的数万枚汉简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敦煌学深入开拓的又一块沃土。

基于上述谈到的理由,特别希望和建议,在《敦煌研究》开辟“简牍研究”的固定栏目,每期能有一两篇高质量的简牍方面的论文发表。

猜你喜欢
敦煌学汉简简牍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项楚先生与川大敦煌学研究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19 年上半年第二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简牍文献中秦及汉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世纪惊奇:“走马楼简牍”发现亲历记
银雀山汉简兵书出土30年回眸与展望
银雀山汉简及近年来出土兵书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