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家庭:年轻的家长,你准备好了吗

2017-03-24 01:13沈建平
教育家 2017年16期
关键词:二孩妹妹家庭

文 | 沈建平

2+2家庭:年轻的家长,你准备好了吗

文 | 沈建平

随着二孩的全面放开,2+2将成为新的家庭模式,家庭教育也将呈现新的样式,面临着新的形势。

一向开朗的鑫鑫突然不愿意上幼儿园了。我私下询问了班级老师,原来鑫鑫妈在暑期生了二胎,照顾比以前少了,还时常被妈妈批评,觉得被冷落了,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于是通过闹情绪不上幼儿园表示反抗,以引起关注。此时父母一定要合理引导孩子把消极情绪表达出来,再给予抚慰和疏导,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必要时给予一些特殊的关注和关爱,如带孩子购买一样喜欢的礼物,睡前陪伴。年轻的父母在有了二孩后更要注意家庭教育的细节,任何的疏忽都有可能带给孩子以心灵的伤害。

有一天,一个男孩子大喊大叫,坚决不回教室,还动手打班级的小朋友,到办公室居然用脚踢沙发,还把一盆吊兰给毁了。孩子的妈妈来幼儿园沟通,孩子看到妈妈一下子变得特别乖,安静坐在一旁,和五分钟前发飙的小男生判若两人。妈妈自己是一位初中老师,前段时间刚生了二孩,奶奶接管了哥哥的接送。妈妈脾气特别好,孩子犯错几乎没有受到过惩戒,特别任性霸道。妹妹的到来,孩子非常讨厌,为了引起妈妈的关注,每天在幼儿园必闹一场,这样老师就会把妈妈请来,把他接走,目的达到了——独占妈妈的爱。针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多和班级教师沟通,适当的时候可以赋予老师一些特权,如果毫无缘由地发脾气大闹,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如减少玩游戏的时间,回家后不准观看动画片,动手打人就停止一切户外活动等等。孩子因自己的言行过失失去了很多快乐,自然会有触动,当发脾气的次数逐渐减少可与奖励,刺激孩子健康心理的成长。

上述两个比较典型的事例提醒我们的年轻父母:生二胎你们准备好了吗?

建立手足之情 让大孩加入到照顾二孩的队列中,建立手足之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辛苦,增强自信,树立哥哥姐姐的自豪感。起初对于一些“大孩”来说,他们不喜欢做,父母可以适当引导“大孩”参与到迎接“二孩”的准备中,让“大孩”抚摸妈妈的肚子与“二孩”交流,一起为弟弟或妹妹准备小衣服,取名字等等,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建立手足之情,培养“大孩”的责任感,学习照看弟弟妹妹,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一视同仁,不相互比较 二孩出生以后,如果大孩表现不好,特别闹时,家长千万不能说“你看弟弟(妹妹)比你乖多了”“你一点都没弟弟(妹妹)好”之类的话。这种相互比较的策略则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伤害。家长一定要就事论事,公平公正,不可无端迁怒一方。要反思自己孩子为什么这么闹,找到原因。同时,对待两个孩子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二孩”的到来,减少对“大孩”的陪伴和照顾,要让“大孩”真实感受到父母的爱没有变化。

社区家庭互通 社区是个大家庭,二孩家庭可以经常组织结伴外出的活动,通过相互观察,交流,激发孩子间的友好。通过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多元互动,一定会建立和谐的二孩家庭氛围。

提升家长的自我教育能力 家长的自我教育能力与家长的文化水平、教育素养、学习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要多了解当前教育的动态,关注孩子心理发展,做个会教育的家长。

二孩家庭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形成一道新的家庭形态。作为孩子的父母,都期待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家长学会做父母的本领,为孩子营造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单位:合肥市中海原山幼儿园)

猜你喜欢
二孩妹妹家庭
我的妹妹不爱我
数字
家庭“煮”夫
我的妹妹 等
带妹妹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成本高,许多夫妻放弃“二孩”
“二孩”政策,城里人没那么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