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文本的韩国济州岛旅游吸引力研究*

2017-03-25 02:17辉,马,王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7年1期
关键词:济州岛海岛吸引力

王 辉,马 婧 ,王 亮

(辽宁师范大学 a.城市与环境学院;b.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9)

【旅游业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的韩国济州岛旅游吸引力研究*

王 辉a,b,马 婧a,王 亮b

(辽宁师范大学 a.城市与环境学院;b.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9)

通过收集整理携程网旗下专业旅行分享平台——驴评网中随机抽取的100篇中国大陆游客赴韩国济州岛旅行的网络游记,形成网络文本。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提取文本中济州岛形象的高频词,形成济州岛游客感知语义网络;运用内容分析法,构建济州岛旅游吸引力的属性分类标准,探索旅游吸引力影响因子;应用旅游吸引力值模型,分析济州岛的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强弱,厘清韩国济州岛海岛旅游发展模式,为中国提升海岛旅游吸引力、有效开发规划海岛旅游提供参考。

海岛旅游;旅游吸引力;韩国济州岛;网络文本

0 引言

随着旅游全球化和大众化时代到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1]。在众多的旅游及其活动所创造的GDP中,滨海旅游业贡献率达到一半以上[2],海岛旅游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拥有很长的海岸线,共有大小岛屿7 000多个,总面积达到80 000km2,为发展海岛旅游提供了广阔空间,但目前我国海岛旅游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有诸多成功的海岛旅游地,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和剖析,可探寻出适合我国海岛旅游发展的路径。旅游吸引力是影响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欲从海岛旅游吸引力入手,以韩国济州岛为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探究海岛旅游的吸引力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升海岛旅游吸引力,对我国海岛旅游有何启示。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1.1 旅游吸引力

旅游吸引力是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快慢的要素之一,同时也是旅游开发和规划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无吸引力便无旅游”[3],因此旅游吸引力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我国学者对于旅游吸引力的概念定义还存在争议,但主流观点认为旅游吸引力是促使游客产生旅游行为的一切因素,它是旅游活动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影响着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决策、方式、方向以及空间分布与变动,进而影响地区旅游业的总体发展变化[4-15]。

对于旅游吸引力的研究,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入手,分析旅游吸引力的影响因素。路春燕等运用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对中国省域间入境旅游相互吸引力和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进行研究[9]115;朱鹤等人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基于网络信息的旅游资源单体吸引力评价体系,对北京市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评价[16];张骏等人基于人居环境资源视角研究城市旅游吸引力[17]。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收集可知,目前学术界对于旅游吸引力的研究很多,但多是将旅游吸引力作为旅游发展的一个评价指标进行论述,对于旅游吸引力自身的产生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

1.2 研究方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智慧旅游”的兴起,网络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的旅游活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类旅游网站在为游客提供诸多旅游服务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分享旅行感受的交流平台。游客可通过发表“游记”“攻略”等网络文本,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其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与感受,同时也为潜在游客获取旅游资讯提供参考,为研究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数据来源。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8]显示:截至 2015年12月,全国共计网民6.882 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0.3%,旅行预订①2.595 5亿人,网民使用率37.7%,由此可知应用网络数据分析和研究区域旅游吸引力具有可靠性、科学性。网络空间自由、开放、共享的特性也能较充分地反映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情况,现已成为旅游者行为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16]2082[17-21]。通过对网络平台上游客分享信息、潜在游客游玩意愿和网站访问量等信息的统计,较为直观地反映出游客及潜在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关注度,体现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大小。本文将通过网络文本对济州岛旅游吸引力做相关研究。

2 研究步骤

2.1 研究对象

济州岛(见图1)又称耽罗岛、蜜月之岛、浪漫之岛,位于126°08′E~126°58′E, 32°06′N~33°00′N,面积1 845.5km2,是韩国第一大岛。济州岛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16℃,年降水量1 300~2 000mm,气候湿润,是韩国最温暖的地方,素有“韩国夏威夷”之称。原始美丽的海滩、连接天与海的瀑布、随风摇摆的棕榈树、高耸的火山地貌、丰富的民俗文化、韩剧中出现的拍摄地以及便捷的免签政策,使得济州岛不仅是韩国最大的度假胜地与蜜月目的地,同时也是中国游客赴韩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22]。

图表来源:作者绘制。图1 韩国济州岛示意图

2016年是我国的“韩国旅游年”,截至2016年2月已有近20万中国游客赴韩旅游,与2015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49%[23]。选取韩国济州岛为研究对象,一方面由于其知名度和关注度较高,网上资料齐全,可真实反映游客感知;另一方面,对研究海岛自身吸引力和游客选择海岛游的原因有较强说服力,对我国温带海岛旅游的开发与规划有借鉴意义。

2.2 样本选择

本文以携程网旗下的驴评网(http://you.ctrip.com.)作为抽取游记样本网站。携程网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旅行服务公司,它为2.5亿多会员提供全方位的旅行服务,驴评网作为携程旗下的专业旅行分享平台,网络浏览量巨大,旅游点评数量众多,选择驴评网游客点评数据为样本,有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

在驴评网上搜索以“济州岛”为关键词的游记3 732篇,5 523条评论,网站统计“想去”济州岛62 474人,“去过”济州岛52 020人。游记发表时间从2002年7月30日开始,到2016年4月28日截止,保证其时效性和普遍性。默认驴评网热门游记排序,选取网络文本遵循随机抽样与分层抽样原则,100页(共计360页)游记中抽取每1页的第1篇或第2篇游记作为研究样本,共抽取样本游记100篇。

2.3 文本预调查

为确保整个设计的严谨性,驴评网中随机选取5篇精华游记②作为样本(见表1),析出我国赴济州岛游客的基本情况与特征,调查其是否符合网络文本分析数据要求,为正式开展研究提供支持。通过对5篇精华游记内容进行整理归类,厘清游记的基本信息和内容构成,为设定旅游吸引力属性类目提供辅助依据。5篇游记的平均阅读量为168 600次,平均收藏数为178条,作者平均回复量49条,有较好代表性、互动性和影响力。

表1 网络游记基本信息

图表来源:作者统计整理。

2.4 高频词提取与分析

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专业内容挖掘软件,对网络文本进行词频统计,实现内容挖掘、文本分析、知识处理等目的。将样本复制到文本文档,使用软件对文档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经筛选后获得有意义的高频特征词及频数,用以提炼海岛旅游形象主题,初步了解游客对海岛旅游形象的认知和重视程度[24]。对选取的100篇游记进行数据处理,在Word中整理成文字,删除所有图片、表情、段落符号、数字等不必要信息,再转换成txt文本格式,保证文字的一致性,便于提取特征词。通过对文本的处理,共整理有效文本信息约33.82万字。将文本信息导入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进行高频词统计。通过提取高频词、行为特征词及过滤无意义词,进而在所有旅游形象词条中,按照词汇频数从高到低选取与研究主题相关的100个高频词作为分析依据(见表2)。高频特征词以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为主,名词主要反映游客外出旅游所关注的旅游事物,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景点、餐饮住宿等;形容词主要反映游客对济州岛的旅游形象的评价和感知;动词则体现游客在济州岛的旅游活动特征。

由表2可得,济州岛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排名前20位的名词主要集中在食、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符合一般旅游行为,印证了文本有效性;排名前20的形容词集中在“自由”“方便”“特别”等积极性词语,游客对济州岛的主观认识较好,游客满意度较高;排名前20的动词看出,去济州岛的游客个人行为仍旧集中在“购物”“拍照”“游览”等一般游客行为,目前为止我国游客对旅行需求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

表2 济州岛排名前20位旅游认知形象词条及词频统计表

数据来源:作者统计。

2.5 济州岛游客形象感知语义网络

为进一步从繁多的词组中析出旅游者对济州岛旅游形象的感知情况,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中的“社会网络与语义网络分析”模块,挖掘这些词组之间的相互关系(见表3),进行相关处理形成语义网络图(见图 2)。图中线条的疏密程度代表词组间的共现频率⑤的高低。线条越密,表示共现次数越多,游客感知中两者的关联越紧密;线条越稀疏,表示共现次数越少,游客感知中两者的关联越分离[25]。

表3 济州岛网络文本词组共现词频部分统计表

数据来源:作者统计。

图表来源: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整理得出。图2 济州岛游客感知语义网络图

由图2可知,文本总体上呈现自上而下的层级分布状态,第一层以“韩国、济州岛、中文区、机场、酒店”等词组为主,反映出游客对于海岛位置的认知,对基本交通、住宿环境的关注;第二层以“景点、旅游、博物馆”等词组为主,反映出游客到达旅游目的地后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了解和掌握;第三层以“一天、小时、日出、晚上”等词组为主,表示游客对旅游时间的安排和计划;第四层以“免税店、价格、方便、便宜、自由、选择”等词组为主,反映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感知情况。通过表3统计部分济州岛旅游文本词组共现词频,进一步证明游客更加关注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便捷性及游览价值。

2.6 济州岛旅游吸引力因素分析

游记作者在记述游记时,通常是对其整个旅行过程的回忆和重演。游记中较多提及的形象属性是作者对旅游目的地留下较深刻印象的特征事物,反映了其对该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较突出的部分。黄宗林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通过多方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初步归纳出8个较为常用的游客认知形象属性:自然资源、旅游景点、餐饮美食、住宿条件、旅游休闲和娱乐、服务质量、交通状况、居民友好度[26]。借鉴其划分依据,通过上述阅读随机抽取济州岛100篇样本游记,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内容挖掘软件和内容分析法[27],根据游记中涉及的描述主题和内容进行分类筛选,最终形成海岛旅游吸引力的属性分类标准,共拟4个主类目,17个次类目(见表4)。

对样本游记中出现大于10次的高频词进行分类统计,整理得到描述济州岛旅游形象属性的词频数共计8 405次。(1)主类目下描述旅游资源的词频数3 350次,占总词频数的40.1%,次类目下的各项中以描述旅游景区(点)的词频数最多,占旅游资源词频数的63.3%,其次是旅游项目的词频数出现较多。(2)描述旅游活动的词频数3 092次,占总词频数的36.8%。次类目下的“食、住、行、游、购、娱”旅游活动六要素分配比例大致均衡,只有娱乐项目相对较低,只占旅游活动词频数的4.3%。(3)描述旅游环境的词频数 1 098次,占总词频的13.1%,在主类目中比重相对较小。次类目下游客对公共设施、价格水平关注度较高,分别为58.4%、23%,而对卫生的关注度为12.1%,高于对气候因素的关注。(4)描述社会群体的词频数为865次,占总词频数的10.3%,在主类目中所占比重最小,但在次类目下游客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关注度最高,达到63.6%。

表4 海岛旅游吸引力的属性分类标准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得出。

3 旅游吸引力值模型分析

旅游吸引力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的强弱由多个影响因子共同决定。文中借鉴贺晓敏对太原市旅游景区吸引力研究的旅游吸引力值模型[28],在其基础上考虑旅游目的地的多个旅游吸引力影响因子,得到旅游吸引力值模型。通过测算得出影响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各因子的强弱。

其中A表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值,am表示旅游目的地的m项主类目下吸引力因子的引力值,xi表示第i项次类目影响因子的词频数,wi表示第i项次类目影响因子的权重。运用变异系数赋权法[29]为吸引力格影响因子进行赋权,使计算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对原始数据矩阵X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

(1)

2)由标准化矩阵求影响因子的出现概率Pij:

(2)

3)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公式如下:

(3)

4)各项指标的权重为:

(4)

Wj与式(2)中Pij的乘积便是第i个观测值的权,记为 ωi(见表5)。

表5 济州岛各次类目下的旅游吸引力值

数据来源:作者统计。

对四大主类目测算可得:济州岛旅游吸引力值由大到小依次是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社会群体及旅游活动。由此可见,旅游资源仍是地区发展旅游业、产生旅游吸引力的主要因素;旅游环境及社会群体成为游客关注的另一重点,对地区旅游吸引力影响高于一般旅游活动,说明游客更重视景区的自然及人文环境,旅游活动对地区旅游吸引力提升影响最小。

4 结论与启示

基于随机抽取的100篇关于济州岛的网络文本整理分析,得出游客对济州岛的旅游形象认知及旅游吸引力因子。一方面验证和丰富了旅游吸引力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为我国温带海岛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4.1 研究结论

1.从济州岛网络文本各词性词频数量可知,国内游客对济州岛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其自然环境和服务设施上,游览方式仍以传统观光为主。

2.划分济州岛旅游吸引力影响因子指标,统计分析各因子的词频数,分析得出:(1)游客在旅行过程中最关注的是旅游景区(点),其次为旅游项目,对海岛风光提及较少;(2)在旅游活动中各项因子分配比例协调,说明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仍旧十分重视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发展情况,海岛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是制约海岛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3)对比影响旅游环境的各项因子可知,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便捷性、性价比、整洁度都提出了要求;(4)社会群体影响方面,游客在旅行过程中对服务等软设施有较高关注度。

3.运用旅游吸引力值模型测算可得,济州岛旅游吸引力值由大到小依次是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社会群体及旅游活动。

4.2 对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的启示

济州岛在开发旅游时注重发展和弘扬本土文化,使游客产生独一无二的旅行体验。同时建立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并将其做到极致。如济州岛上的100多处博物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村、海女文化、浪漫的电影外景地等给游客留下独特的记忆,让游客流连忘返。我国在开发海岛时也应注意结合本土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立独一无二的旅游品牌,避免海岛旅游的同质化发展。

1.原生态环境是济州岛旅游开发之本

济州岛在发展旅游业时,以海岛的自然风光和岛上原始文化为主,在开发规划岛上的各类人文景点(岛上各类主体博物馆及电影拍摄地)、公共(基础)设施时均以天然为主,尽量不加以过多的人工修饰,最大限度保持其自身的原始特色。不仅保护和完善济州岛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岛上的旅游资源,拓展其可游览性,使游客有返璞归真的旅游体验,增加游客的融入度,提高重游率,同时也将旅游资源开发中所带来的破坏降到最低,实现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济州岛“分区(层)-联合”发展模式

海岛作为一个远离陆地的独立单元,自身具有的封闭性使得游客对于岛上的旅游体验更为关注(住宿的安全性、舒适性,饮食的个性化、精巧化,交通的可达性、便捷度,以及游客管理中心服务的专业性和及时性等)。济州岛在设计开发时,建立专门的游览区、休闲区和购物中心区,各个功能区单独存在,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紧密联系起来,这种规划模式既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又遏制了对海岛的无序开发,保持其自然风貌。因此我国在对旅游型海岛进行开发规划时,可借鉴韩国济州岛这种“分区(层)-联合”的发展模式,对于较大的海岛采用分区建立主体功能区,小的群岛则以“一岛为主,分层发展”的思路进行规划,再由稳定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相互连接。一方面满足海岛的多功能性,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旅行服务,满足游客多方面需求,使游客能够在有限的海岛上体验无限的海岛风情;又可疏散客流,增强海岛环境承载力,提高海岛的旅游接待能力,实现海岛的整体发展。

3.济州岛友好社区环境的建立

社会群体是影响旅游吸引力大小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群体的态度对增强游客在旅行过程中归属感和认同感有重要作用。济州岛注重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素质培养,积极引导旅游相关产业人员和当地居民建立和谐友好的社会氛围,通过让游客参与本土民俗活动、参观特色人文旅游景点等多种方式,使游客在当地感受到亲近和谐的人文气氛,不但保护当地文化,给游客以高质量的旅行体验,也增加了游客的归属感和融入度。由济州岛旅游发展可以看出,提高区域旅游服务水平,建立友好的社区环境是区域提升旅游软实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国在开发海岛旅游时需要“刚柔并济”:既要有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刚性需求,又要增强社会群体的素质,提高文化软实力。力争实现海岛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协调互补,以丰富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经历,增加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

注释

①旅行预订:报告中旅行预订定义为最近半年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

②精华游记:原创干货与美图兼有。含特色旅行亮点开篇列出详细行程单、签证、交通、酒店住宿、餐馆、购物、景点和贴士等干货,照片惊艳且不少于40张,构图与清晰度优秀。

③中文区:是指韩国济州岛的中文旅游区。它是济州岛的综合性观光园地,也是韩国规模最大的休养地。

④山君不离:是济州岛的一处景点,因是电影《恋风恋歌》的外景拍摄地而出名。其实是一处周长超过2km的火山口,直径650m,深100m。

⑤共现次数:两个相互关联的词共同出现的次数。

[1] WANG F.The development cours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analysis of coastal tourism[J].Tourism planning and design,2013(10):6-15.[王芳.滨海旅游业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分析[J].旅游规划与设计,2013(10):6-15.]

[2] WU B H,XU B,QIU F D,et al.A study on the system of China's domestic tourist market[M].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1999.[吴必虎,徐斌,邱扶东,等.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WANG H H. An analysis of tourism attraction and theoretical pattern[J].Science·economy·society,2003,21(4):44-47.[王海鸿.旅游吸引力分析及理论模型[J].科学·经济·社会,2003,21(4):44-47.]

[4] LIAO A J.A research of the tourism attraction and model of tourism attractivity [D].Beijing: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2005.[廖爱军.旅游吸引力及引力模型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5] NIE X Z.Modern urban tourism management[M].Beijing:Social Science Academic Press,2003.[聂献忠.现代城市旅游业经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 LUO G H. On the bringing forth new ideas and effect factors of Dalian tourism attraction[J].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8(3):109-112.[罗光华.大连旅游吸引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创新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9-112.]

[7] SONG G Q.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island tourism destination attraction[J].Enterprise economy,2006(5):83-85.[宋国琴.海岛型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影响因素探析[J].企业经济,2006(5):83-85.]

[8] LU C Y, BAI K.Spatial coupling relationship of the attraction of provincial inbound tourism in China[J].Resources science, 2011, 33(5):905-911.[路春燕,白凯.中国省域入境旅游吸引力空间耦合关系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5):905-911.]

[9] CHEN Y Q,MAO X M,GAN X Q.An analysis of tourism attraction and pattern[J].Enterprise economy,2005(6):115-116.[谌贻庆,毛小明,甘筱青.旅游吸引力分析及模型[J].企业经济,2005(6):115-116.]

[10] CRAMPON L J. Gravitational model approach to travel market analysis [J].Journal of marketing,1966(30):27-31.

[11] WOLFE R I. The inertia model [J].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972(4):73-76.

[12] EDWARDS S L,DENNIS S J.Long distance day tripping in Great Britain[J].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1976(10):237-256.

[13] Cesario F J, Knetseh J L . A recreation site demand benefit estimate on model [J]. Regional studies,1976(10):97-104.

[14] BAO J G.An application of gravity model in tourist forecasting[J].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 1992, 31(4): 133-136.[保继刚.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 [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31(4): 133-136. ]

[15] ZHANG L Y.Review on the study of tourism gravity models and it’s future[J].Geographical research, 1989, 8(1): 76-87.[张凌云.旅游地引力模型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地理研究, 1989, 8(1): 76-87. ]

[16] ZHU H,LIU J M,TAO H,et al.Evalu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of tourism resources attraction in Beijing based on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5,30(12):2081-2094.[朱鹤,刘家明,陶慧,等.基于网络信息的北京市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及空间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2):2081-2094.]

[17] ZHANG J,GU F,LU F P. On attraction factors of urban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habitant environment resources[J].Resources science,2011,33(3):556-564.[张骏,古风,卢凤萍.基于人居环境资源视角的城市旅游吸引力要素研究[J].资源科学,2011, 33(3):556-564.]

[18]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hina internet development statistics report[R].2016:37-5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37-52.]

[19] XIAO L,ZHAO L M.The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of Taiwan disseminated on internet:based on a content analysis of travel-related websites across Taiwan straits[J].Tourism tribune,2009,24(3):75-81.[肖亮,赵黎明.互联网传播的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基于两岸相关网站的内容分析[J].旅游学刊,2009,24(3):75-81.]

[20] HUANG X T.Quality comparison between space-time data of tourists' behaviour captured using GPS tracking technology and activity diaries[J].Tourism tribune,2014,29(3):100-106.[黄潇婷.基于 GPS 与日志调查的旅游者时空行为数据质量对比[J].旅游学刊,2014,29(3):100-106.]

[21] ZHANG Z Z,LI J Y.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ata of a questionnaire and web texts in tourism image researches: a case study of Xi'an's tourism image perception[J].Tourism science,2014,28(6):73-81.[张珍珍,李君轶.旅游形象研究中问卷调查和网络文本数据的对比:以西安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为例[J].旅游科学,2014,28(6):73-81.]

[22] Baidu Encyclopedia.JeJu Island[N/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2016.[百度百科.济州岛[N/OL]. http://baike. baidu. com/link? url,2016.]

[23] Tourism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new impetus to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J].Tourism diplomacy reference,2016(2).[中韩旅游交流:两国人文交流的新动力[J].旅游外交参考,2016(2).]

[24] FU Y Q,WANG X J,ZHENG X M.Study on tourism image based on web text analysis: case of Gulangyu[J].Tourism forum, 2012, 5(4):59-66.[付业勤,王新建,郑向敏.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形象研究:以鼓浪屿为例[J].旅游论坛,2012,5(4):59-66. ]

[25] CHENG X,SUI L N,CHENG M.Study on the perception of tourism image on Silk Road based on web text analysis[J].West forum,2014, 24(5):101-108.[程圩,隋丽娜,程默.基于网络文本的丝绸之路旅游形象感知研究[J].西部论坛,2014,24(5):101-108.]

[26] HUANG Z L.Study on coastal tourism apperceiving image measurement based on online travels:the case of Qingdao [D].Chongqing: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2014.[黄宗林.基于网络游记的滨海旅游感知形象测量研究:以青岛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27] MA W F.Application of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in the social and scientific information science[J].Information science,2000, 18(4): 346-349.[马文峰.试析内容分析法在社科情报学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000,18(4):346-349.]

[28] HE X M.Study on the tourist attraction of Taiyuan City based on the attraction value model analysis[J].China economist,2014(2): 195-196.[贺晓敏.基于旅游景区吸引力值模型对太原市旅游景区吸引力研究[J].经济师,2014(2):195-196.]

[29] LIU H S.The improvement of the method of variation coefficient weighting to the adjustment of leveling network[J].Geospatial information,2012(4):142-143,183.[刘洪顺.变异系数赋权法对水准网平差定权方法的改进[J].地理空间信息,2012(4):142-143,183.]

[责任编辑: 连云凯] [责任校对: 潘岳风]

Study on Tourism Attraction of South Korea Jeju on Web Text

WANG Huia,b, MA Jinga, WANG Liangb

(a.CollegeofUrbanandEnvironmentalScience;b.CenterForStudiesofMarineEconom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

There is a saying‘No attraction, No tourism’. Tourism attraction is one of the factors to affect the speed of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ies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one of the focus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ourism attraction impact factors,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sland tourism and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sland tourism. While the "Internet plus" and "wisdom tourism" and other words became hotter, networ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ourism and tourist activities are increasing closely. With the help of tourists’ travel notes online, people can learn that the travel notes have more objectively reflected their cognitive and feelings to the tourism destinations, and they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otential tourists. The travel notes also give a feasible data source for the study of tourism destination attraction. Through the collections and collations of the professional travel sharing platform-Ctrip's Lvping network, the author selected 100 travel network that Chinese mainland tourists travel to South Korea Jeju Island randomly,and made web texts through them. Using Rost Content Mining software , the author extracted high-frequency words in the image of Jeju Island, and constituted them to tourist perception semantic network. By using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constructed Jeju tourism attractive attribut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to explore the tourism attraction factors. Using tourism attraction value model, the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strength of tourist attraction factors of Jeju Island. Through analyzing South Korea Jeju Island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it set a good example for the isl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 used a variety of quantitative methods and analysis from three aspects to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of island tourism in China, to develop the tourism resources reasonably,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islands; to improve the basic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to study individual-cooperation pattern of Jeju , to weaken the development of homogenization; to cultivate of high-quality tourism personnel, and to establish friendly tourism community.

island tourism; tourism attraction; South Korea Jeju; web tex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60,41571126);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5JJD790038)

2016-08-30 [作者简介]王辉(1975- ),女,辽宁葫芦岛人,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地理;马婧(1992- ),女,甘肃武威人,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地理;王亮(1992- ),男,辽宁葫芦岛人,辽宁师范大学海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洋经济与经济地理学。

WANG H,MA J,WANG L.Study on tourism attraction of South Korea Jeju on web text[J].Tourism forum,2017,10(1):61-72.[王辉,马婧,王亮.基于网络文本的韩国济州岛旅游吸引力研究[J].旅游论坛,2017,10(1):61-72]

F590.8

A

1674-3784(2017)01-0061-12

猜你喜欢
济州岛海岛吸引力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冻人”
济州岛拟向游客收环境税
济州岛没有疫情,只有美好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