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及研究现状

2017-03-27 08:46李德强
科教导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慕课

李德强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很多传统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领域也未能幸免。教育逐渐突破封闭的小环境,走向以开放共享为核心的互联网世界。MOOC(慕课)及其相似的教育平台在网络上的大行其道,对国内高校的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我国相关的研究还处于概念和框架设计阶段,对课程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深层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国内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的历程出发,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期望会对高校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教学资源共享 慕课 开放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2.004

Abstract With the "Internet +" coming of age, many traditional industries have unprecedented impact, education was not spared. Gradually break through the closed environment of education, towards openness and sharing as the core of the Internet world. MOOC (MU), and similar popular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d a good opportunity. However, our research is still in the concept and design stages, open to teaching resources to share deeper research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From the high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sharing process at home and abroad, to sum up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expect sharing teaching resourc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 some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education resource sharing; MOOC; open source

互聯网环境下,开放性课程教学资源理念越来越受到广泛的接受和普及。慕课相关的国内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的深度及广度在不断增加,其对高校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共享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资源配置的效率、资源布局、资源协同利用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不少的差距。因此,如何深层次配置这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以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用,国内的研究和实践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降低高校教学资源获取成本,提高全社会教学资源利用效率,尤其是对无法获得政府财政支持的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来讲,这方面尤显突出,因此可以说,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的有效共享,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均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教学资源;其次,为各高校借鉴国内外品牌高校优秀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提高其教学水平;再次,有利于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的角色转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后,随着资源共享理念和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增加和改变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模式。

因此,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对国内高校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和改革有较大的促进和指导价值。本文对国内外课程教学资源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对高校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国内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开放的历程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率先开展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将课件等资源放置于互联网服务器中,公众可以免费下载。以此为契机,美国乃至全世界诸多高校纷纷加入此行列,通过互联网共享部分课程教学资源。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开放式课程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学的影响”论坛上,针对开放教育资源进行了解释,即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向非盈利机构提供的各种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自由查阅、修改或使用。而随着全球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开放、共享的理念已成为互联网的主导,教育资源共享的对象已经从单一的课件、讲义等内容性资源发展到如今的有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技术性资源。①

目前,云计算和大数据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研究、使用,信息资源从其生产、配置到消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推动了网络生态和虚拟信息资源空间格局的形成。②2012年出现的慕课现象是信息网络技术对教育领域渗透和影响的一个重要体现,该年也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从此慕课开始进入普通人的视野,并影响了传统的课堂教育理念。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写,原意是“大规模、开放性的在线课程”,“慕课”为其中文音译。当前,慕课教育平台主要包括Coursera、 edX、udacity、Khanacadem 以及codeacademy等,其中Coursera、edX、udacity被称为慕课教育的三大平台。现阶段,慕课平台还以非盈利经营形式为主,以知名高校为内容性资源的来源,构筑网络教育共享平台,学生(不局限于高校在校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获取共享的课程资源。部分平台也已经开始进行了一些商业性的尝试和探索。慕课平台发展和扩张的速度惊人,Coursera用了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吸引全球81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加盟,开设课程多大386门,平均每分钟有50人注册。③

国内关于慕课平台的建设和利用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但是一部分高校或者通过与三大慕课平台合作或者建立高校慕课联盟形式,开始涉足或者重视相关的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活动。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资源开放共享项目,由政府主导并组织管理,高校作为参与主体,共享大学“名师名课”的教学资源,推动信息技术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的综合应用。国家精品课程为教师和学生利用优质资源提供了丰富的选项,但是,国家主导的资源建设用户意识比较淡薄,建设与应用脱节现象严重。④微课的兴起是教育信息化近两年的新景观。教育部自2012年开展中小学微课比赛后,2013年初又将这一活动推广到大学教学领域。当前高校微课资源正在抓紧建设之中,资源已经相当丰富,但是微课应用的促进机制尚未建立。

2 国内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的研究主要以资源中心视角为主。美国开放教育资源领域的杰出学者David Wiley提出一个关于开放教育资源共享的4R框架,使用者可以自由地对资源进行重用、改编、混合、散播等四个方面的应用。多数开放教育资源者大多数欢迎资源的重用,对此UNESCO在《行动指南》中认为这种对资源的改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混合、改编和优点抽取。⑤相对4R框架,优点抽取并未完全包含在4R框架中。除此之外,欧美研究者已经突破资源中心视角的束缚,开展如何应用开放教育资源以进行课程改革、创新等研究。比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皮格勒关于教师使用开放教育资源的动机的研究、⑥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关于教师重用开放教育资源的方法的研究、⑦David Wiley教师将开放教育资源整合进入课堂的方法研究⑧等等。

目前,国内关于课程教育资源共享的文章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教育资源共享的优缺点、对策等研究,缺少更深入的理论性的研究。自慕课形式出现之后,国内开始有大量关注慕课的研究出现,但是多数研究主要是关于慕课的概念、对国内教育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对策等方面。当然也有一些从资源等视角研究模块的理论,肖冬梅等⑨从资源配置的视角解构慕课现象,分析慕课盛行的根源。刘和海等豗从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中探讨慕课的本质和核心。

3 总结

国内外有关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的研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欧美发达国家开放教育资源已经从只关注资源建设的研究发展到资源建设、共享、实践的系统化、集成性研究;第二,欧盟国家开放教育资源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普及,并形成常态化,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包括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开放和共享对大学教学教育产生的影响、政策支持、评估方法、应用技巧和方法等多个环节;第三,美国的开放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主要从学生角度研究教学资源的使用,包括资源的再组织、再设计等方面;第四,国内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理念传播和影响仍然存在很多障碍,这方面系统性的研究文献还很少,尤其分别从学生、教师、学校的层面研究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的理论和实践相对稀缺,目前的研究还主要从政府和管理机构的视角出发探索资源共享的体系框架设计等。

注释

①⑤ 郑静雅.整合理念下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以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为例[D].河南大学,2009.

②⑨ 肖冬梅,吴秀文,刘芳.教育资源配置视角下的慕课现象解构[J].图书馆, 2015(5):17-21.

③ 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116-121.

④ 王龙.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

⑥ Pegler C.Herzberg, Hygiene and the Motivation to Reuse: Towards a Three-Factor Theory to Explain Motivation to Share and Use OER.[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edia in Education,2012(1):18.

⑦ 杨满福.开放教育资源(OER)在大学教学中应用的中外比较研究与实践探索[D].南京大学,2014.

⑧ Wiley D,Bliss T J, Mcewen M.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M]//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Springer New York,2014:781-789.

豗 劉和海,张舒予,朱丽兰.论“慕课”本质、内涵与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5-11.

猜你喜欢
慕课
基于慕课的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慕课”浪潮下高校教学改革探讨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农业高校“慕课”建设研究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浅谈职业院校慕课教学模式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