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谈化学课堂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教学的操作性

2017-03-29 00:03董文静
学周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操作性自学能力探究性学习

董文静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为了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探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品质,并结合课前自主阅读和课堂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自学能力;培养;探究性学习;操作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5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035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自学。“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引导下,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自学的习惯、自学的能力,让学生能自学自励,一生做主动有为的人。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经常是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接受,更不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这样一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导致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小的方面说影响学生考试成绩,大的方面说生活中更不具备自主创新精神。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平时注重培养。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通过各种办法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设计新颖的新课引入法,借助实验、图片、录像故事等手段争取把学生带入到引人入胜的化学情境里。如,学习“联合制碱法”时,可以介绍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故事;讲到“氨气的性质”时,可以讲在生活中人们借助化学手段来检查输送氨气的管道破裂;在做钠与水的演示实验之前,可以带领大家参观化学实验室,利用各种药品的储存办法,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与化学有关的新闻与案例,让学生有意无意中巩固知识,接触多了,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也就大大增加了。

二、重视课前阅读预习是提高自学能力的基础

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也体现在阅读时对课本内容的领悟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往往在其他各科的题目理解和审题方面不易出错,所以我们平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课本进行自主学习,边阅读边思考。鼓励学生边自学边概括知识点,做好笔记,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检查自学效果。如“本节内容和我们前面所学的哪些知识有关联?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什么?”其次,在课堂教学时边讲边对学生在课前阅读时记录的问题答疑,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作概括总结,从而突破对重难点的把握。最后,布置适当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解决。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交流意见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在讨论中自查自测对于知识点理解的不同,从不同到形成一致的见解。对于一些实验设计方面的知识,必要时可以提供条件进行实验验证,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在上一节有实验的课之前,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自学,弄清实验的原理和目的以及注意事项。比如,要求有能力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己设计简易装置,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鼓励和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热情。

在做课堂演示实验的时候,尽量避免教师全部演示实验的做法,将部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为边教学边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大胆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重视信息处理能力是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

在高考中,化学实验设计是历年的重点考查内容。分析近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有机化学部分涉及到的知识越来越多,其对实验的考查,已从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方法与步骤、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逐步过渡到能够根据实验目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合理利用实验材料,得出科学结论。

这对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与能力,需要学生具备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要求學生分析、运用文字和图表中蕴藏的信息,通过各种信息的转换,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能用恰当的词语准确、清晰、流畅地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表述出来。

五、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自测,深化自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不断指导学生自我反思,如“我理解了什么?”“我掌握该章节内容了吗?”“我运用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我的解题思路对吗?”这些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能够不断地促使学生自我反省,意识到自己在学习方法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改进学习策略。

总之,自学能力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预习、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做作业、自测、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找到自主学习的正确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陈峰.初中化学导学式教学模式[J].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1

(12):55-56.

[2] 张玉贞.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广东化工,2013

(21):200-201.

[责任编辑 冯红伟]

猜你喜欢
操作性自学能力探究性学习
论社会保障绩效治理的操作性路径
杜威“反省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操作性另解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少年拓展基地操作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