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诗经学考论对戴震的影响

2017-03-29 05:49张小明朱宏胜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戴震江永韩城

张小明,朱宏胜

(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江永诗经学考论对戴震的影响

张小明,朱宏胜

(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婺源人江永为戴震老师,对戴氏思想和学风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诗经补义》考《采》认为乃女子教成之祭所歌;考“平王之孙,齐侯之子”指出以“平”为“正”之错;考《墓门》“讯”当为“谇”之讹;考《豳风·七月》,则不同意郑玄所谓的分章之说;又运用天文知识考《十月之交》,断之为幽王六年事。江永的诗经学考论皆言之有据,自成一说,对戴震等后学产生深远影响。

江永;诗经学;戴震

江永(1681-1762),字慎修,一字春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江永是清代前期学术由宋明理学转向考据之学的重要学者,是一个时代学术风气转变的先导。江永以治经为主,同时涉及到文字、音韵、训诂、数学、天文、历法、钟律、历史、地理等。其治学,长于广摭博讨,订讹补缺,能集众家之长又不人云亦云。戴震推崇江氏之学,以为“自汉经师康成后,罕见俦匹”[1]。梁启超则谓清代皖南之学“集其成者为江慎修,蜕变而光大之者则戴东原”[2]。

目前可见的江氏诗经学考论成果,主要集中于其《古韵标准》和《群经补义》之《诗经补义》。其《诗经补义》并不考论《诗经》全书,仅针对前人,尤其是郑玄注疏之未及或错误而作。篇幅不多,但对戴震等影响较大。

江永和戴震的师生关系,一度成为清代学术史上的公案,后因蔡锦芳发现存于江永《善余堂文集》中戴震所撰《江慎修先生七十寿序》才得以了结。《善余堂文集》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系抄本,留传不广,故所知不多。在此序中,戴震称江永为师,自己则以门人自居,故江永和戴震亦师亦友的关系无可怀疑[3]。戴震于江永“一见倾心,因取平日所学就质正焉”[4]。“所读诸经往来问难,承口讲指画,然后确然,见经学之本末”[5]。江永亦取其十余年未解之疑质之于戴震,而戴氏“因为剖析比较,言其所以然[4]。事实上,乾隆十八年,江、戴共馆于汪梧凤之不疏园,而戴氏较早的诗经学著述《诗补传》即成于此。江永对戴震诗经学产生影响当无可疑。

1 对《采?》的考论

《昏义》言:古者妇人始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藻。其事与《采》之诗正合。然则《采》者大夫妻将嫁,教成而祭于宗子之庙,以鱼为羮,而芼之藻,为铏羮,奠于奥之牖下。此祭宗子不主,而季女主之,故曰“谁其尸之,有齐季女”,非大夫妻奉祭祀也。季女者,未嫁之称,言尸之,则非助祭也。《郑笺》主此,似为长[6]。

祭事皆在室中之奥,此独言牖下,异于常奉祭事者也。考之《诗》《礼》,奥与牖下各殊,室西南隅为奥,去户远,其地幽奥,故名。牖去户近。牖下,或室中,或户外,以女礼则知为户外也[7]。

2 对“平王之孙,齐侯之子”的考论

“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分明是鲁庄公时王姬归于齐之事。旧解“平”为正,恐未安。东迁后之诗,何以不入《王风》而入《召南》?其以此诗为有王者之化,异于《黍离》诗篇,故特附之《召南》乎?[6]

“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出自《召南·何彼秾矣》,《毛传》由于泥于《召南》无东周以后诗,而以‘平王’为‘平正之王’、‘齐侯’为‘齐一之侯’。且以为“武王女,文王孙,适齐侯之子。”后儒据《春秋》庄公元年及十一年两书王姬归齐之文,或断为桓王妹下嫁齐襄(申培);或断为桓王女下嫁齐襄(戴林);或断为庄王妹下嫁齐桓(洪容斋)。朱熹则从《毛传》而兼存平王即平王宜臼、齐侯即襄公诸儿之说,且云“未知孰是”。顾炎武《日知录》更谓:“成王时,齐侯则太公,而以武王之女适其子,是甥舅为婚,周之盛时,必无此事。逮成王顾命丁公,始见于经而去武王三十余年,又必无及笄之女,是传说非也。”总之,关于此诗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江氏于此虽未详细说解,但指出解“平”为“正”的错误,并据《春秋》以为是鲁庄公时王姬归于齐之事,且以为此诗不入《王风》而入《召南》是因为此诗有王者之化。戴震虽以为“以《春秋》所书之王姬与《诗》辞附会,恐未然也”,但其认定“未可泥今之篇什弟次,定作诗时世也”,并提出“四始”“正变”新说,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江永的影响[7]。

3 考《墓门》等“讯”皆当为“谇”字之讹

“夫也不良,歌以讯之。”“凡百君子,莫肯用讯。”以韵读之,“讯”皆当为“谇”字,相似而讹也。《说文》:讯,问也。谇,告也。于义皆当为告,不当为问。《离骚》“謇朝谇而夕替”,王逸注引《诗》“谇予不顾”,可证也。

《墓门》和《雨无正》中的“讯”皆当为“谇”字之讹,今为学界通识,且被新出土材料(如阜阳诗简)所证实。但皆将考证之功归于戴震,如洪湛侯说:“戴震在《诗经考》中采用由声音求字义的方法解释词语的例子,不胜枚举。表现在校勘方面。例如《墓门》‘歌以谇之’的‘谇’字,戴震考证说‘“谇”,诸本皆作“讯”,以韵考之不协。谇,告。讯,问。义训相反。’”[8]但是,首先发现并解决这个问题的应该是江永。

4 考论《豳风·七月》

《豳风·七月》一诗有《风》、有《雅》、有《颂》。盖《风》、《雅》、《颂》各有其音节,非如郑氏分章之说也。雪山王氏谓《豳》诗以鼓钟琴瑟四器之声合籥,笙师以所龡十二器以雅器之声合籥[6]。

江氏不同意郑玄所谓的分章之说,以为《七月》一诗因所奏之乐不同,奏《风》乐则为《风》、奏《雅》乐则为《雅》、奏《颂》乐则为《颂》。江氏此说,今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而戴震则以为“若《豳雅》、《豳颂》自宜别有诗章”[7]。

5 对《十月之交》的考论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此幽王六年乙丑,周正十月辛卯朔日食,夏正则八月建酉也。去之数千年,历家犹能追算此日入交加时在辰,而《集传》谓夏正建亥之月,误矣[6]。

江氏运用天文知识断定《十月之交》为幽王六年事,并厘正了《集传》的错误。江氏此考对戴震和汪梧凤等均有影响。如汪梧凤:“(《十月之交》)愚谓诗不可据,而日食固可据也。厉、平之世无十月辛卯朔日食之事,事在幽王六年。而《国语》《史记》《竹书纪年》载山崩川竭,天时之变及皇父作都,俱与诗词相合,其为幽王诗无疑。”又说:“‘十月’,《郑笺》:‘周之十月,夏之八月。’说甚明。《朱传》以为夏正,非也。以步算之法上推……”[9]戴震则在《戴氏诗经考》《毛郑诗考正》《书小雅十月之交篇后》等处多次对这个问题进行考辨,后学转精,通过戴氏的考论,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戴氏诗经考》首先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推步算法,将日食、月食形成原因,出现时间推定等作了不厌其烦的说明,最后引用历史典籍作佐证,得出了与江永相同的结论:

《十月之交》八章,《史记》:幽王二年,“三川震竭,岐山崩。”以步算推,十月辛卯,日有食之,在幽王六年。(见《唐书·志》)《毛诗序》:“大夫刺幽王也”[7]。

《书小雅十月之交篇后》又引《国语》为证而云:

《国语》:幽王三年,西州三川皆震。三川竭,岐山崩。此诗所谓“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正指其事。诗系之幽王,《国语》亦其一证[7]。

6 对“《正月》篇以下为东迁后之诗”的看法

有谓《正月》篇以下为东迁后之诗,盖因“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似西周已灭,故也。《集传》兼存此说,而云“未能必其然否”。愚谓:当以日食决之,使平王在位时,有十月辛卯日食之年则可;今推之不得其年,则信为幽王时之诗。褒姒灭周,是逆料其必然之辞,而非已然之辞也。然则东周已后有《风》无《雅》,亦信矣[6]。

先儒因诗谓“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故将本诗定为叙东迁以后事。《集传》兼存此说而云“未能必其然否”。江氏则认为诗非东迁以后事,此可用日食进行考定。其运用天文学知识,推算十月辛卯日食,在幽王而不是平王时,故定此诗作于幽王时。借助天文知识考订经义,是戴震的拿手好戏,此类精审考论多为学界所知,兹不赘言。

7 考定韩城

武王之子封于韩。《括地志》:“同州韩城县南十八里为古韩国。”然《韩奕》之诗言韩城燕师所完,奄受追貊北国,则韩当不在关中。王肃谓□郡方城县有韩侯城。王符《潜夫论》曰:“周宣王时有韩侯,其国近燕。故《诗》云‘溥彼韩城,燕师所完。’”考《水经注》云:“圣水径方城县故城北,又东径韩侯城,东方城,今为顺天府之固安县,在府西南百二十里。”与《诗》之“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者正相符。或又以梁山在韩城为可疑,然而燕地亦自有梁山。《水经注》“鲍邱水过潞县西,高梁水注之,水东径梁山。南潞县,今之通州,其西有梁山,正当固安县之东北也。”禹治冀州水,恒卫既从,则燕地之梁山,固其所奠定者。韩城之梁山名偶同耳。然则韩始封在韩城,至宣王时徙封于燕之方城与?[6]

江氏通过对《括地志》《潜夫论》《水经注》等文献中相关资料进行爬梳和排比,既考证出了韩城原有的地理方位,又考证出其迁徙变动情况,为正确理解诗篇打下了基础。戴震《戴氏诗经考》于《韩奕》首章以按语形式所出考论与此如出一辙,明显受到江永影响[7]。

8 对泮宫的考证

尝疑鲁僭郊禘自僖公始。而泮宫亦由僭郊而作,故云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宫,此亦仿天子而为之。王将郊,立于泽以听誓命。泮宫亦犹泽宫,于此听誓命,亦即以为齐宫。犹隐公祭钟巫而齐于社圃也。有事宫告,将郊上帝也。泮者,鲁之水名。作宫其上,故曰泮宫。宫成而僖公饮酒,鲁人遂大为铺张扬厉之辞。克淮夷,献馘献囚,淮夷献琛,皆无其事,夸张虚美。今诗并无立学教民之意,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者,从公饮酒耳。则泮宫非学也。《明堂位》以宫为周学,已不足信。汉文帝使博士作《王制》,谓天子之学曰辟雍;诸侯之学曰宫。释者谓辟雍之制,水旋邱如璧,诸侯半之。又因献馘献囚之虚辞,谓天子出征,受成于学,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夫立学祀先圣、先师,非讯馘讯囚之地。出征受兵于庙,归而饮至于庙,以告祖,宜也。《周礼》、《左传》皆无学中献捷之礼,其为附会诗词无疑矣。以泮宫为学,相沿已久,今虽不能反正其说,而读书者何能无疑?(作泮宫亦土功之事,说者谓立学教民为得礼,故《春秋》不书。非也。僖始僭郊,为大恶,不可书。故于三十一年,卜郊不从,始书之。则因郊而作泮宫,亦讳不书矣[6]。

此外,江氏还考论了“衣锦褧衣”和“济盈不濡轨”等,要皆言之成理,对戴震等后学产生一定影响。而其《古韵标准》对《诗经》音韵的考论更是深深影响着戴震,因学界多有所述,故不具论。

要言之,江永导夫先路,引领徽州学术由空谈义理的宋学转向作风具体扎实的考据之学,其综合运用训诂音韵、天文舆地、历史术数等学科知识和方法,广摭博讨,汇集众家之长,慕古向道,唯是是求。戴震不仅踵武江氏之学,且蜕变而光大之。二贤一倡一学,徽派朴学自此大兴,不仅引领一时风气,且沾溉后代,功莫大焉!

[1]戴震.江慎修先生事略状[M]//戴震全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蔡锦芳.戴震生平与作品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洪榜.戴先生行状[M]//戴震.戴震全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5]戴震.江慎修先生七十寿序[M]//善余堂文集(附录).上海图书馆藏。

[6]江永.群经补义[Z]//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戴震.戴震全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8]洪湛侯.徽州朴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9]汪梧凤.诗学汝为[Z]//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钱果长]

I206

A

1674-1102(2017)01-0090-03

10.13420/j.cnki.jczu.2017.01.0022

2016-6-13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2015xhwh00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SK2015A52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3BZS015)。

张小明(1974-),男,安徽歙县人,黄山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及徽州文化;朱宏胜(1968-),男,安徽岳西人,黄山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及徽州文化。

猜你喜欢
戴震江永韩城
例外之外
魅力韩城
嗨!韩城
韩城老街
请到我们韩城来
与党旗合影
独寻真知启后人:戴震后裔的学术使命
守得云开望月圆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浅评戴震的义理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