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

  • 戴震研究的新收获
    胜、张庆伟合著《戴震年谱长编》就是这样一部既注重细节、又有宏阔视野的学术著作。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是清代乾嘉时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著述颇丰,影响极远。据梁启超《东原著述纂校书目》及“安徽丛书”《戴东原先生全集》所附《戴先生所著书》著录,戴震的著作约有五十余种,涉及天算、地理、声韵、训诂、哲学、文学等方面。其弟子亦多为当时著名学者,如段玉裁、王念孙等,可以说代表了清代学术的最高水平。戴震的学术不仅影响于当时,近现代以来更是超越了国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2-31

  • 戴震哲学的现代阐释 ——读《戴震哲学思想新探:戴震与乾嘉学术的现代性研究》
    想的核心人物——戴震及其哲学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吴根友教授长期耕耘于明清哲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继《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2004)、《明清哲学与中国现代哲学诸问题》(2008)、《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2015)、《中国哲学通史·清代卷》(2020)等书之后,近期他又推出《戴震哲学思想新探:戴震与乾嘉学术的现代性研究》(2022),系统总结三十余年来研究戴震哲学的心得体会,可谓是戴学研究史上一部里程碑式

    社会科学动态 2022年11期2022-12-29

  • 晚清朱子学者对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的批评〔*〕 ——以夏炘、朱一新为中心
    361005)戴震的学术在现代得以兴盛,与胡适的大力推崇有很大的关系。1924年,胡适在《戴东原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位置》中说:“这八百年来,中国思想史上出了三个极重要的人物,每人画出了一个新纪元。一个是朱子,一个是王阳明,一个是戴东原。”〔1〕然而,胡适《戴东原的哲学》下半部分述“戴学的反响”,不仅讨论了“凌廷堪、焦循、阮元,这三个人号称戴学的传人”,而且还叙述了“姚鼐、程晋芳、方东树一班顽固的反动派”,〔2〕包括清中期对戴震作出批评的一些学者。事实上,对

    学术界 2022年3期2022-12-15

  • 从所与和生成的双重维度解读戴震的人性论
    问题在人性论上,戴震远绍孔子,融汇孟、荀,以阴阳五行之气为性之来源,视气质之性为唯一的人性,将血气、心知类的自然属性视为性之实体,大改孟子性善论,并以此为理论依据,认为圣人之道在于体会、满足民之常情隐曲,道德之盛在于使人人皆能遂欲达情。对人性论的解读是分析、诠释戴震哲学绕不开的话题,学界亦有不少成果。对戴震人性论的研究,集中于从总体上解读戴震命、性、才或知、情、欲的人性结构,如王茂所著《戴震哲学思想研究》,通过解读这几个范畴揭示戴震的人性论及认识论、社会哲

    人文天下 2022年1期2022-11-02

  • 戴震与荀子心性论之差异
    摘要:戴震思想虽与荀子有相近处,但他们的心性论架构存在明显差异。荀子将性、心、欲、情视为一源,戴震则把血气心知拆分成人性的两部分。二人虽都提出心具有认知、情感、思辨、统御感官的能力,但对心是否必然成善的判定不同:荀子认为心虽有向善的资质,但心也好利,“可以”为善不等于“能”成善;而戴震主张心喻仁、心好理义,心知必然成善。荀子认为心能认识理,但自身不具备理,而戴震指出心自含理义。二人都反对寡欲,主张发挥心的作用以理制欲,但荀子认为心既能管控情欲,也会为情欲所

    孔学堂 2022年3期2022-05-30

  • 与其“多能”,不如一专
    习古文,后又师从戴震研习经学,并多方学习诗词,因体弱多病,还博览医书,学习养生之术。戴震觉得姚鼐学习方向太多太杂,不利于个人发展,就很婉转地向他讲述了一件事情。嘉定人王鸣盛曾经跟他说:“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戴震好奇地问:“何耶?”王鸣盛回答道:“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王鸣盛的意思是,“我当年视姚鼐为畏友,今天却不怕他了,因为他总想做一个‘多能的人,只要看到别人有长处,他就跟人家去学习,这么下去的话,他的学问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2年11期2022-05-30

  • 戴震与皖派朴学关系考察
    无人论及。本文以戴震的活动轨迹为线索,探讨皖派朴学由安徽传至京师再至全国的发展历程,从而为当代优秀文化传播提供借鉴。一、求学不疏园:皖派朴学矩矱的形成戴震少年博学,十六七岁便已打下坚实的小学根基,于《十三经注疏》能全举其辞。同邑学者程恂一见戴震便钟爱之,以为“载道器也”。经程恂的推荐,戴震得到江永的指点。(3)段玉裁:《东原年谱》,张岱年主编:《戴震全书》第6册,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653页。在名师的指导下,戴震学业益进。在求学不疏园之前,戴震已小有成

    安徽史学 2022年6期2022-02-24

  • 从思维方式角度看戴震的考据学与科学的关系
    学代表人物之一的戴震,在思维方式上经历了从注重直观体验的经学考据传统向注重逻辑的近代考据学演变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他借鉴了来自西方的科学思想方法,主要是归纳法、公理化方法和科学的数学化观念,提出了“论据互证”“心通理义”“由数入理”的新思路,将其融入当时的经学研究中去,在清代学术发展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戴震的思维方式演变由于经学传统和直观体验思维的局限而具有不彻底性,没有形成彻底的对象化研究,对西方科学思想方法的借鉴更多停留在“术”的层面上,因而未能转化成

    科学文化评论 2021年3期2021-11-22

  • 戴震与朱子对《孟子》性论诠释之差异
    摘要:清朝戴震对南宋朱子之非议,大抵是汉学与宋学争议之延续。朱子反对汉学之流于文字训诂,将与生命疏远,于是依二程而建构了一套理学,虽仍以儒家为宗主,但为了糅合时代学风,业已些微杂有佛、老。后起之戴震,则改以汉学为根据,回头批评宋学特别是以程朱为主之宋学。戴震写了《孟子字义疏证》,内容虽不全谈孟子,但其宗旨认为:欲辨经学之真伪,必从孟子起!本文即以《孟子》之性论为依据,比较宋学之程朱与清朝朴学之代表戴震,借由二人之性论诠释,而以孔、孟为准,看谁较能合于孔、孟

    孔学堂 2021年2期2021-08-31

  • 疏解与融会: 戴震的人性“一本”说及其得失*
    ,最后到明清之际戴震提出的“一本”、“二本”之辨,虽然命题范畴和理论构架不断转换,但其核心关怀一直未变,那就是关注人如何在当下的生命中实现自身之完善。儒家人性之辨,始终围绕着为善去恶、即凡而圣的内在可能性来展开。要实现这一指向,也就必须要回答何为善,何为恶,善、恶从何而来以及如何为善去恶等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层层解剖,也就构成了儒家人性论的基本内容。就戴震来说,其身处清雍正乾隆时期,上承明清之际的儒学转型,下启乾嘉汉学的道问学精神(1)余英时指出,清代考证

    思想与文化 2021年1期2021-01-30

  • 戴震哲学思想的重新审视 ——以《孟子字义疏证》中“如有物焉”为线索
    曾海军戴震哲学思想的最光辉之处,一向被定位于严厉批判程朱理学的封建纲常。虽然未必都认同“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道学的尖锐而深刻的批判”(1)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10卷,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19页。这种评价,但戴震以情言理的原创性,批判程朱理学抽象的道德原则,对人性善的解释更具实践性乃至使得传统儒家思想接引现代性,等等,依然是许多学者对戴震思想的共识。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于戴震思想的哲学史意义和批判性价值不应有疑,但若就哲学思想本身的深刻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1-08

  • 修己与治人:戴震理欲观新解
    3)“理欲说”是戴震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界研究戴震思想的中心论题。传统对戴震理欲观的研究,有几个重要的维度:一是戴震对程朱“理欲观”的批判,究竟是学术批判还是政治批判,学界对此有殊异之见[1-6][7]352①冯友兰、张岱年、蒙培元、张立文和林安梧都认为戴震对程朱理欲观是政治批判,反对的是与“势”结合的“理”,批判的是政治化的理学对民众形成的权威性压制。王世光还认为戴震有意识地区分了学术型态的理学和政治型态的理学,肯定前者,批判的是后者。但余英时认为,戴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2-13

  • 道与民:戴震学术思想的清学特性
    术;汉学;清学;戴震;学问之道;人伦之道摘 要:“道”与“民”是戴震学术思想中频繁出现的两个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亦是其学术体系之核心。戴震以此为中心展开的关于“学问之道”与“人伦之道”的论述,既有其学术渊源,又是时代环境制约下的产物。清代学术得以脱胎于汉学而独立,与宋学直接对抗的关键亦在于此。中图分类号:C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435(2020)04-0008-08Key words: Qian-Jia Science; Han lear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08-02

  • 戴震理想人格的诠释、特征与启示
    注。乾嘉汉学主将戴震从三个方面诠释儒家理想人格内涵:士者以究心学术、心系民生为本,君子以仁欲兼得、闻道教化为要,圣人以仁智中和、自然无失为归。戴震理想人格思想呈现了传承与创新、批判与反思、超越与局限等特征,并在理想人格培养的基本原则、有效途径和信心源泉等方面表现出诸多独到之处。对此论题的研究于探寻戴氏人格理想和精神追求,促进当前公民理想人格塑造应当有所助益。关键词:戴震;理想人格;诠释;特征;启示中图分类号:B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江淮论坛 2020年3期2020-07-23

  • 戴震伦理思想的特点分析及影响探讨
    吕聪玲摘 要:戴震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其伦理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戴震的伦理思想中,肯定了人的重要性,对人欲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对程朱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并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观点。戴震伦理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特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戴震伦理思想中的近代伦理观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戴震伦理思想的特点和影响进行研究,对了解戴震伦理观的内容和推动伦理观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关键词:戴震;伦理思想;特点;影响

    青年与社会 2020年4期2020-05-09

  • 戴震性善说中的“礼”与“理”
    宋儒的天理之后,戴震通过人性中的心知重新论证性善之说。而心知不仅仅是一种理性认知,更确切地说,心知指向具体伦理活动中的具体行为,指向人伦日用之礼。可以说,戴震或许忽视了程朱思想中的一些复杂面向,但是他对于宋明儒学中内向化、心性化的修养方式的批评,却同时体现出他对理学内部张力的敏锐洞察。戴震对于礼的重视,是因为他认为,人只有在人伦日常中,在一个由礼组成的共同体中,才能真正成人。关键词:戴震;人性论;礼;理中图分类号:B24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中州学刊 2020年3期2020-05-06

  • 戴震之理欲观的建构及其价值省察
    550005)戴震是清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其主要哲学著作是《孟子字义疏证》和《原善》。在其代表著作中,戴震详细阐释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义理,他在《自序》中说明《原善》的主要内容是“天人之道,经之大训”,即天道性命之学和经书的大旨主要在于去蔽,要消除程朱理学对经书的曲解,还经书以原始面目。正是在对程朱理学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他所特有的理欲思想。一、存理灭欲:戴震理欲观的哲学基础在戴震之前,关于理欲关系问题,谈论得最多也最为详细的就是宋明时期了。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03-16

  • 对“恕道”的继承与改造:论戴震的“以情絜情”说
    “以情絜情”说是戴震针对宋儒的“理欲之辩”所引起的伦理异化现象而提出,戴震的“以情絜情”说不能简单等同于传统儒家的“恕道”。除继承儒家“恕道”的“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否定性的表达方式、消除自我中心主义的原则外,它还依据其时代背景、课题需要,融合其具有“主智”特征的认识论,从“他人之情”与人之“心知”能力两个方面对传统“恕道”进行改造,由此通过“以情絜情”求得的“理”更具客观性与公共性,而不同于戴震眼中宋儒“主观臆见”式的“理”。明末清初,许多思想家在亡国

    甘肃社会科学 2020年2期2020-03-12

  • 戴震的科学精神
    单晓宣摘要:戴震作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其学术著作和主要思想对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思想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梁启超在其著作《清代学术概论》中对戴震的思想大为褒奖,戴震抨击宋明理学的《孟子字义疏证》一书更是被梁启超盛赞可与文艺复兴类比;其善疑、求真的治学思想更是被梁启超冠以“科学精神”。戴震的科学精神一直到今天仍对青年人有着重要的影响。关键词:戴震 实事求是 科学精神 梁启超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

    现代交际 2020年1期2020-03-02

  • 气质一元论 ——浅析戴震的人性论
    □刘 育戴震字东原,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哲学家。胡适先生认为其思想对近代以来束缚人性的宋明理学具有根本革命的意义(参见胡适:《戴东原的哲学》,载《胡适文集》第7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这种革命意义充分表现在戴震的人性论思想中。关于戴震人性论的研究,学界多从细小处深入探究,并未将其人性论与其思想体系及当时的学术氛围、时代背景相联系,对戴震人性论与孟子“性善论”的比较也多言同,少言异,存在片面之处。本文拟从《孟子字义疏证》出发,对戴震的人性论从理论渊

    华夏文化 2019年1期2019-12-15

  • 戴震的王道思想探析
    100872)戴震生活于清代考据学盛行的时代,但是他志在闻道,希望通过训诂以及对义理的探求,寻求圣人之道。对此,戴震说道,“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其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注]戴震:《戴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83页。。虽然义理是其关注的重点,但是他在解释之所以将义理的阐释作为解蔽的关键之时,说道“心受其弊,必害于事、害于政”;由此可见,形而上的玄思并不是戴震阐释义理的最终归宿,言天道只是为了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12-09

  • 戴震《屈原赋注》的训诂特点
    :本文以清代学者戴震的《屈原赋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归纳,认为其具有“实证主义”“简明”“在楚言楚”以及“儒家色彩”的训话特点。关键词:屈原赋注 戴震 训话《楚辞》与《诗经》并为中国古代诗歌源头,有四百余种注本。《楚辞》以其浓郁的楚地文化和象征主义特色,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有重要地位。历代《楚辞》注释训话专书达四百多种,其中不乏名家善本。清代作为训话发展集大成的时代,考据、音韵等学科都有了很大成果。其不迷信古人,亦崇尚实证的态度,更是促进了《楚辞》注释。戴震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8期2019-10-22

  • 戴震的女性伦理观
    摘 要:戴震早年深受程朱思想影响,为查氏女和戴家节妇写过墓志铭,文章将以这两篇墓志铭为基础,以戴震为视角,探寻在程朱思想影响下的徽州妇女舍身殉道的贞洁观和内主中逵的家庭观。关键词:戴震;女性;伦理观中图分类号:B249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0-0024-01一、舍身殉道的贞洁观“吾郡少平原旷野,依山为居,商贾东西行营于外,以就口食,然生民得山之气质,重矜气节,虽为贾者,咸近士风。且至穷巷里曲之妇人女子,其节操比于丈夫”。徽州是理学集大成

    求知导刊 2019年10期2019-08-27

  • 论徽派朴学对现代文学批评的影响
    键词:徽派朴学;戴震;文论;语言批评;现代文学批评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9)05-0161-05徽派朴学本属“乡学”,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部分,是区域性的学术圈,注重考据和实证,在考究历史与天文历法、小学、经学等方面有众多建树,后来传播至全国,成为清代中期一个重要的全国性的学术流派,在当时影响到多个领域,在晚清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徽派朴学不仅是一个有影响的学术流派,也代表着一种重考证和义理的治学方法。

    中州学刊 2019年5期2019-07-11

  • 《孟子字义疏证》中“礼”与“知”的关系辨析
    与知的关系首先,戴震认为“血气心知”即是说人之性本于“血气”,由“血气”必生“欲”,有欲而没有节制就是“私。”戴震认为“凡出于欲,无非以生以养之事,欲之失为私,不为蔽。”这就否定了宋儒所说的欲和蔽都应该包含于“理”之中。就性而言,在《疏证》的“性”之条目中有两个意思。一是,“血气心知”是“本乎阴阳五行者,性也。”戴震是孟子非告子,他认为事物之性是将物与物区分开来的固有之性。这个“性”《易传》中所说的“成之者性也”之性。二是,孟子的“性善”之“性”。有血气,

    长江丛刊 2018年18期2018-11-14

  • 《孟子字义疏证》中“礼”与“知”的关系辨析
    与知的关系首先,戴震认为“血气心知”即是说人之性本于“血气”,由“血气”必生“欲”,有欲而没有节制就是“私。”戴震认为“凡出于欲,无非以生以养之事,欲之失为私,不为蔽。”这就否定了宋儒所说的欲和蔽都应该包含于“理”之中。就性而言,在《疏证》的“性”之条目中有两个意思。一是,“血气心知”是“本乎阴阳五行者,性也。”戴震是孟子非告子,他认为事物之性是将物与物区分开来的固有之性。这个“性”《易传》中所说的“成之者性也”之性。二是,孟子的“性善”之“性”。有血气,

    长江丛刊 2018年18期2018-11-14

  • 独寻真知启后人:戴震后裔的学术使命
    委员长的楚图南为戴震纪念馆题词:“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诚如楚先生所言,戴震一生清贫却笔耕不辍著述等身,其治学方法及精神不仅在当时独树一帜,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戴震的治学与为人一言以蔽之,即不屈不挠、不畏权贵、自强不息。纵观戴震逝世后的两个多世纪,戴震的后裔们为推动“戴震学”的发展而体现出来的就是这种精神。他们已经将继承戴震的学术思想、推动戴震的学术研究作为一种自觉的家族使命。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戴震在北京崇文门西范氏颖园内去世。

    华夏文化 2018年1期2018-03-30

  • 谦让2
    ,于是让他的学生戴震去作答。戴震妙语连珠,分析问题能够切中要害,将问题回答得清清楚楚。皇上十分高兴,向戴震问道:“你和老师比,谁更有学问呢?”戴震答道:“当然是老师啊!”皇上又问:“那更有学问的人反而不能回答我的问题,为什么?”戴震说:“因为我的老师年纪大了,听力有些障碍,可他的学问多着呢!”皇上听后,十分欣赏他的谦让精神,便将他封为翰林。你们看,谦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便被教育要学会谦让,要时刻为他人着想,戴震就懂这个道理,懂得谦让,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7年45期2018-01-15

  • 试论戴震“权”论对孟子“经权观”的继承与革新
    孟子字义疏证》是戴震晚年在义理方面的重要代表作。本文以《疏证》中的五条“权”论为中心,从戴震对“权”的定义及其理论依据、戴震对“理”的创新性阐释、“权”之实践主体与实践途径三方面探索戴震“权”论的内在逻辑理路。在此基础上,从经权二分与“权”之独彰、“权”的批判对象之扩大、“权”的实践方式之区别等方面,来探讨《疏证》对孟子“经权观”的继承与革新。关键词:戴震;权;孟子字义疏证;权轻重戴震是清代朴学的代表人物,在文字、音韵、训诂等多方面均取得极高成就。戴氏虽以

    神州·中旬刊 2017年7期2017-09-10

  •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纪、戴二人交游考
    与总结。关键词:戴震;纪昀;交游;门户作者简介:李翰廷(1993-),男,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02一、戴、纪二人之论学术戴、纪二人初识是在乾隆乙亥年夏天,按照纪氏的说法是“乾隆乙亥夏,余初识戴君。”纪氏还曾大赞戴氏深通小学,“故其考证制度字义,为汉以降儒者所不能及。”[1]戴震确是在乾隆乙亥年进入北京的,后来得以与纪氏交游也可以说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4期2017-05-18

  • 怀疑 纠结 批驳 ——戴震孟学四书人性观之嬗变
    纠结 批驳 ——戴震孟学四书人性观之嬗变刘瑾辉, 陈子暄戴震坚持性一元论,认为“性以类别”“性不同呈乎才”,强调“知即善”,竭力批驳宋儒“天理之性善,气质之性恶”的性二元论。戴震孟学四书之人性观,前后既有继承,又有明显发展,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凸显出戴震对程朱理学由怀疑、纠结、远离到全力批驳的心路发展历程。清代学术 孟子 戴震孟学四书 人性论戴震孟学著作主要有《原善》三卷(前期《读孟子论性》与《原善》三篇皆收入《原善》三卷,下文《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2-26

  • 怀疑 远离 批驳 ——戴震孟学四书理欲观之嬗变
    远离 批驳 ——戴震孟学四书理欲观之嬗变刘瑾辉 陈子暄戴震坚持“理欲统一”,在“欲根于性”“以情絜情”等论断的基础上,从“自然”和“必然”层面深化“理寓于人欲之中”思想,批驳宋儒“存天理,灭人欲”。戴震孟学四书之理欲观,前后既有继承,又有明显发展,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凸显戴震对程朱理学由怀疑、远离到全力批驳的心路发展历程。清代学术;孟子;戴震孟学四书;理欲观戴震孟学著作主要有《原善》三卷(前期《读孟子论性》、《原善》三篇皆收入《原善

    现代哲学 2017年5期2017-01-27

  • 戴震重生平等伦理思想体系的构建
    徐玲英关键词: 戴震;伦理思想;重生;平等摘要: 戴震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角度构建了一整套伦理思想体系。他首先运用考据方法摧毁了程朱伦理思想的立论之基——理,指出理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将程朱作为世界本源的形而上的理拉下了神坛。循着“人道本于性,而性源于天道”的哲学思路,由天道探讨人性,认为人的血气心知之性皆本于天道之生生,而人伦日用无不为遂人之生,所以行人伦日用之事就是人道。由此,赋予传统的道德规范“仁义礼智”以新的内容,认为能掌握人伦日用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4期2016-11-19

  • 戴震与孟子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以《孟子字义疏证》为例
    院 5758)戴震与孟子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以《孟子字义疏证》为例汤慧兰1郭名峰2曹艳春3 (1.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571158;2.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571158;3.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571158)摘要:《孟子字义疏证》为清代学者戴震的重要义理著作,本书大量引用《孟子》中诸多概念作为字眼进行疏证,借此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达到批判程朱理学的目的。但戴震对孟子思想的这种阐发并不能证明其思想与孟子哲学思想的一致性,而是存在着实质上的差异,

    大众文艺 2016年10期2016-07-12

  • 自“文以载道”至“性灵文学” ——林语堂文学论述的学术史意义
    学术中的大将——戴震,并致力描绘、新诠孔子近于人情的面貌,其背后核心理念,正是欲打破历代道统的束缚,恢复孔子、文学本应有的原貌。综观林语堂的写作生涯,若自学术史的视域观之,恰为从倡议性灵文学,到打破道统,解放文学,恢复文学独立地位的历程。关键词:文以载道;性灵文学;林语堂;公安派;戴震一、前 言在传统中国的知识架构中,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为主。其中,所谓的集部主要仍以“文学”(此指文学作品与诗文评一类之作)为主要内容。但是,所谓的文学或文学作品,在传统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1期2016-05-21

  • 2015年度戴震研究综述
    吴如功摘要:戴震作为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与哲学家,对于其学术成就及其生平的研究在2015年度获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试从多个方面阐述2015年度戴震研究的新成果与新方法,整理并发掘戴震研究对今日学术界人文研究所具有的理性意义,以飨后来学人。关键词:戴震;乾嘉学派;训诂学戴震(1724-1777),字东原,又字慎修,号杲溪,安徽休宁隆阜(今屯溪市)人,清代乾隆时期著名的训诂学家与唯物主义哲学家。他一生著作颇丰,在自然科学与人文思想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修养,是乾嘉

    青年时代 2016年6期2016-05-14

  • 朱启钤旧藏戴震《沈学子文集序》手稿
    戴震是清代学术中的一座高峰,是乾嘉考据学派成就最高的学者,梁启超称他为“前清学者第一人”,精于音韵、文字、历算、地理,又进而阐明义理,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有所批判,深远地影响了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后来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思想家论及清代学术时,无一不从戴震入手。戴震不及而立之年便写出《六书论》《考工记图注》《尔雅文字考》等学术开山之作,及至他三十三岁带自己的作品进京时,京师文坛领袖纪晓岚一见他的著作便惊为天才,当时学术名流钱大昕等人也对他的学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7期2016-05-14

  • 戴震重生平等伦理思想体系的构建*
    【伦理学研究】论戴震重生平等伦理思想体系的构建*徐玲英(安徽大学 学报编辑部,合肥 230039)关键词:戴震;伦理思想;重生;平等摘要:戴震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角度构建了一整套伦理思想体系。他首先运用考据方法摧毁了程朱伦理思想的立论之基——理,指出理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将程朱作为世界本源的形而上的理拉下了神坛。循着“人道本于性,而性源于天道”的哲学思路,由天道探讨人性,认为人的血气心知之性皆本于天道之生生,而人伦日用无不为遂人之生,所以行人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3-19

  • 戴震的编辑思想与实践述论
    230039)戴震的编辑思想与实践述论徐 玲 英(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安徽合肥230039)摘要:戴震为乾嘉学派朴学大师,充任纂修官时亲手编辑校订著作近二十部。他善于根据图书的用途、读者的文化素质等策划图书的个性化内容;校订文字时能综合运用对校法、理校法等各种校勘方法,特别是将理校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与馆臣共同探讨讹误内容和校改原则,他还总结致误规律,交流经验,形成了丰富的编辑学思想。关键词:戴震;内容策划;校勘方法戴震(1724—1777年),字东原,安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8

  • 戴震人性论的当代启蒙
    241003)戴震人性论的当代启蒙吴磊,余亚斐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241003)摘要:戴震人性论是在反理学的迫切现实需要和变革程朱理学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戴震认为,人性生来就是平等的,人性的基点不是道德的,而是人人皆有的情和欲。戴震肯定人的合理情欲在人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张道德应该以物质生活为基础,以重建先秦儒学人本主义精神。戴震的人性论既有反理学的精辟论述,又包含着中国对民主、自由思想的初步表达,推动了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5

  • “意见”视角下的戴震哲学〔*〕
    “意见”视角下的戴震哲学〔*〕○ 阚红艳, 孙超(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安徽合肥230036)戴震视程朱离情之“理”为“意见”,并斥之为“以意见杀人”,但同时,戴震之“理”亦面临困境,有转变为“意见”的可能。故而他提出“以情絜情”作为消解“意见”之道,“以情絜情”所体现的意义在于,戴震把方法论作为其理论的重要部分,把思想理论与方法论进行紧密关联,从而使其理论体系更加圆融,更具张力。意见;理;以情絜情;方法论“意见”是戴震思想中一个重要却又模糊的概

    学术界 2016年9期2016-02-26

  • 浅评戴震的义理之学
    辽宁 冯祥赫浅评戴震的义理之学辽宁 冯祥赫戴震首先继承了经顾炎武等人倡导、惠栋确立的汉学的治学宗旨,高度重视文字、音韵、训诂等基本功的重要性。他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 又说:“仆自十七岁时,有志闻道,谓非求之六经孔孟不得,非从事于字义、制度、名物,无由以通其语言。宋儒讥训诂之学,轻语言文字,是犹渡江河而弃舟揖,欲登高而无阶梯也。” 可见其对基础工具类学问的重视。不过,由于清学的主体(考据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6期2016-02-14

  • 朱熹不一定靠谱
    嵇振颉戴震是乾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求学时,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大学》中的章句。讲到孔子言行,他照本宣科、摇头晃脑。突然“啪”的一声,大家看到戴震把线装书重重摔在桌子上。老师很生气,这学生怎能对圣贤书如此无礼?老师问戴震为什么这么做?戴震一口气甩出两个问题:“先生,我们怎么知道书中这些话都是孔子亲口讲的?又怎么知道,这些话是由孔子学生记录下来的?”老师被问住了,只得说:“这是大理学家朱熹说的啊!”戴震依旧不依不饶:“就算是朱熹说的。那请问朱熹是什么朝代的人?”

    做人与处世 2016年1期2016-02-03

  • 戴震礼学研究的特色与影响
    徐道彬论戴震礼学研究的特色与影响徐道彬摘要:“理”与“礼”是清代学术史上理学与考据学思想争议的两个重要概念。作为乾嘉学术的代表人物,戴震的礼学研究与理学批判,继承姚际恒和江永的治学路径,确立“理存于礼”的思想体系,启导凌廷堪“以礼代理”学说的建立,因而具有突出的时代特色和深远的学术影响。关键词:戴震;江永;凌廷堪;礼学;理学;徽州;徽学清代初期,统治者大力推行崇儒重道的文化政策。随着社会的由乱而治,朝廷由崇尚程朱理学而逐渐转向经术之学。在民间社会层面,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12-16

  • 是反动还是继承
    摘 要:戴震哲学因痛斥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而被认为“是宋明理学的根本革命”,“宣告了理学的终结”。但是通过比较戴震哲学和朱熹理学我们发现,他们有着相同的哲学逻辑体系,即由气化流行的天道推演人性,得出饮食男女之欲具有合理性之结论;有着相同的终极关怀,即要求统治者关注百姓的饥寒愁怨,体现着儒者关心民瘼的情怀。戴震发扬了朱熹哲学中合理的内核,并对程朱理学的一些哲学范畴作了明晰的解析。戴震哲学是对朱熹理学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反动。关键词:戴震;朱熹;理学;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7-31

  • 戴震《离骚》注文本研究
    刘剑摘 要:戴震是清代朴学大家,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戴氏关于《离骚》的观点集中保存于其作《屈原赋注》中。他从字词的音韵、训诂入手,考证《离骚》的文本,以此彰显他对于《离骚》旨意的理解和把握。本文拟以中华书局本洪兴祖《楚辞补注》为参照对象,对戴震考证的《离骚》文本及其注文进行探究,解析戴氏在《离骚》文本与注解等方面对前人的超越与不足。关键词:戴震;洪兴祖;离骚;初稿本戴震是清代乾嘉时期皖派汉学的创立者,在治学上讲究“由声音以求文字,由文字以求训诂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7期2015-06-10

  • 求真务实:戴震《诗经》研究特色
    肥230039)戴震于《与姚孝廉姬传书》中说:“凡仆所以寻求于遗经,惧圣人之绪言暗汶于后世也。然寻求而获,有十分之见,有未至十分之见。所谓十分之见,必征之古而靡不条贯,合诸道而不留余议,巨细必究,本末兼察。若夫依于传闻以拟其是,择于众说以裁其优,出于空言以定其论,据于孤证以信其通;虽溯流可以知源,不目睹源泉所导,循根可以达杪,不手披枝肄所歧,皆未至十分之见也。”[1]372戴震所谓的“寻求而获,有十分之见,有未至十分之见”,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无论是对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4-10

  • 学术与权力交换场中的戴震
    100732)戴震是中国乾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他以学术安身,因思想扬名,“树风声于当时,标新义于后来”。〔1〕戴震的学术,囊括了义理、考据、辞章三个方面,存在着由考据、辞章归于义理的发展变化。围绕或导致戴震学术变化的,除自身发展外,外因方面,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的碰撞,有戴震从家乡到京都、从扬州卢府到四库馆的迁移,有治学过程中江永、钱大昕、惠栋、纪昀等人的指导或帮助。戴震学术的发展和影响方面,还存在与金榜、程瑶田、王昶等人的同窗之情、朋友之谊,和

    学术界 2015年3期2015-02-25

  • 章学诚笔下的戴震形象
    发展的又一高峰。戴震作为清代朴学的领军人物,不仅精通考据之学,对于形上思辨的义理之学也多有发挥,并对后世的学术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与此同时,各派学者或出于学术上的门户之见,或出于实现自身政治主张的需要,或出于对新的学术术语的解读,对戴震的评价和描述往往不同。其中有一个人对戴震的描述不能不提,那就是章学诚。在崇经好古、贵博贱约、以饾饤考据为风气的乾嘉年间,这位崇尚理论研究的思想家,自许“知戴最深”。[1](P553)观察章学诚笔下的戴震之学问与心术,或许

    理论月刊 2014年10期2014-12-04

  • 考辨求真的理论与实践
    张军[摘 要]戴震是我国清代著名考据大家,纂修的《汾州府志》明辨沿革,重视图表,考之实地,详审核博,经世致用,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例言》提出了“重沿革”,“重考据”,“重民生”等较为完整的方志理论,成一家之言,《汾州府志》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编纂体现,具有鲜明的考辨求真的特点。[关键词]戴震;汾州府志;求真存真求实是地方志书的基础和生命。无论何时,编纂何种志书,都必须要去伪存真,真实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只有这样,出版的志书,才能资政存史、经得起历史的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0期2014-11-10

  • 儒学理性精神在乾嘉时期的发扬
    。最为显著者,如戴震,不但擅长于严密考证,而且精心撰写哲学著作,勇敢地打破“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枷锁;如钱大昕、王鸣盛、赵翼,在其考证学著作中揭示出“追求历史真实性”的价值取向,对于流毒极深的滥用褒贬手法痛加抨击,并且表达出对经国养民问题的关怀;如章学诚,他逆于时趋,抨击考证学末流以“补苴襞绩”为能事造成的严重流弊,倡导“学术经世”,并且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大力探求作为人类社会演进客观趋势的“道”。尽管这些学者关注的领域不同,但他们认识的出发点和思想动力,

    求是学刊 2014年2期2014-03-31

  • 戴震的治诗方式及其成就
    030006)论戴震的治诗方式及其成就□孙改芳(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清代经学主要以考据学为特征,戴震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专家。戴震治诗主要通过博考百家,识断精审,从而取得同位同声通义、假借等开创性的音韵成就,启发引导了后人的研究。戴震的学术追求成为一代学术思潮,同时他的治学方式也影响了清代学术走向。戴震;治诗;成就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清代经学主要以考据学为特征。《诗经》成为当时考据学专家潜心研究的首要课题,诗学著作层出不穷。戴震生活在乾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3-12

  • 论《孟子字义疏证》学术旨趣
    专释《孟子》,故戴震的《疏证》既是对理学的批判,也是对孟学的诠释。”研究《疏证》应该先研究清代学风,进而研究清代思想特点,在此前提下对戴震而不是对孟子与先秦思想研究。但现有《孟子字义疏证》注释本很多都看不到戴震本人的面目。现存的《孟子字义疏证》注释本没有完全按照戴震的本来意思进行疏解,故没有很好地诠释戴震,也没有真正获得孟子的本义,这就导致了文献学方面的诸多问题:借题发挥,重蹈“六经注我”的旧辙。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孟学戴震(1723-1777),字慎

    昌吉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4-02

  • 戴震“血气心知”的教育理论
    235000)戴震“血气心知”的教育理论王智汪(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清代学者戴震一生从事教育和学术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治学和教育经验。在教育实践上,戴震贵“知”。他认为“知”是人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戴震的“知”并非先验论的“良知”,而是偏于“知识性”的“知”,其实质是“心知”,这种“知”是依附于身体的“血气”而存在的,“有血气,斯有心知”。“心知”论表明了只有在后天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认识到真理,认识自我。戴震;“知”;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8-15

  • 戴震学术交游述略(上)
    山245041)戴震(1723-1777)缺乏家学背景而成皖派朴学一代宗师,一方面得自其超人之好学深思,一方面则得益于其广泛交游与学习。戴震生平大致可以乾隆十九年(1754)避祸离家远赴京师为界,分为前后两段。前一阶段戴震虽有一定时间的出游,但基本在家乡休宁及歙县等地学习与交游,后一阶段除短时回乡外,均在乡外(京师等地)度过。学界对戴震生平学术交游情况虽时有论述,但至今尚无全面梳理者,笔者不揣浅陋,试略作考述如下。本文拟分上下两篇,上篇考述戴震赴京师前之学

    黄山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8-15

  • 戴震哲学思想渊源的再探讨
    230039)戴震哲学思想渊源的再探讨徐 玲 英(安徽大学 学报编辑部,安徽 合肥 230039)传统的戴震思想“分期说”将戴震划归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即“考据学家戴东原”与“思想家戴东原”,人为地割断了戴震考据与义理的关系,使得历来对戴震哲学思想渊源的探讨具有片面性。戴震少年便志于闻道,其前期对六书、九数及典章制度的考据只是其求道的手段。从戴震一生的研究历程可以看出,他所致力研究的六经、孔孟才是其哲学思想的渊源。戴震哲学是对原始儒学关心民瘼思想的回归。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4-13

  • 仁、智之辨 ——从工夫论视角看戴震对理学的反思及其得失
    —从工夫论视角看戴震对理学的反思及其得失陈多旭(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072)戴震的理欲观一直颇受学界重视,但与他理欲观密切相依的工夫理论则问者寥寥,这对全面地理解其哲学是不够的。戴震批评宋明理学的存理灭欲说,而以存乎欲、完善欲来重新规定理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展现出一种面向现实民生的理想道德秩序。为实现这一道德秩序,戴震围绕对仁、智范畴的阐释而展开其独具特色的工夫论。此工夫论对理学的工夫传统做了一些批判性反思,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但总体来说并未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03-22

  • 戴震哲学重知之因探析
    王艳秋摘要:戴震的重知哲学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历史学术背景。从明清之际到清代中叶批判理学的视角发生了转变,戢震试图以一种不同于理学的重知方式回到儒学;考据学率先确立了知识优先和实证的原则,戴震把这些原则变成了哲学观念;科学也在一定意义上为戴震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新的方法。关键词:戴震;重知哲学;道德理性;知识理性中图分类号:B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29{2009)02-0029-04戴震对“知”的重视,在中国哲学史上颇为引人注目。这不仅是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2期2009-11-25

  • 戴震自由精神的本体论基础:“分理”说
    周 玲摘要:戴震的自由精神所建立的本体论基础是他的“分理”说。在与程朱学的对抗中。戴震用“分”概念的规定,剥夺了“理”在哲学体系中作为最高范畴的资格,重新构建了“理”的性质,并与人的自由结合起来。形成自由的本体论基础。关键词:戴震;自由;分理说中图分类号:G1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09)02-0057-03在儒家传统中,“无自由的意志”固然是主流,但无疑中国的儒者们也始终处在道德上的自作主宰与政治上的寻求个人的不受限制这两种对

    船山学刊 2009年2期200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