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视角下的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选择

2017-03-30 09:03朱志媛
科教导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生态城市新型城镇化能源

朱志媛

摘 要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剖析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应该是:建设紧凑型城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聚集人口;控制城市规模,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从工业化城市向生态化城市转型。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能源 紧凑型城市 生态城市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2.077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ree main stage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puts forward the connot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in China should be: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act city,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gathering population control the size of the City;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large, medium and small city; from the industrial city to eco city transformation.

Keywords new urbanization; energy; compact city; eco city

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产业、资本和市场集中的过程。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看,城镇化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反映。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时期,然而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处理好城镇化建设与能源、环境的关系是我国城镇化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1 审视我国的城镇化道路

1.1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三个主要阶段

改革开放前受计划经济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的制约,我国城镇化发展缓慢,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且与我国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不同步。1949-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由10%左右仅增长到17.9%,年均增速不足0.3%。①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步伐逐步加快,1979-1992年城镇化率从18.96%提高到27.46%,提高了8.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约0.68个百分点。一大批新兴城市迅速崛起,城市总数由216座增加到517座。②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明显提速,主要表现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摆脱土地的束缚向城市和城镇流动,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增长,逐渐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城市群。然而,粗放的土地开发模式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能源紧缺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电荒”“气荒”“油荒”相继出现;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频现;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城镇化质量普遍不高。这种以能源和资源掠夺式开采、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1.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化搞成了房地产化,大拆大建造成能源浪费严重。全国各地盲目造城的冲动很强,城镇化是以投资驱动和“房地产化”为主,缺乏产业支撑,超前规划各种工业园区、开发区和新城,盲目追求空间的城镇化率,造成很多“空城”,这是一种功利性的城镇化。近几年各种各样的造城运动在中国的大、中、小城市加速蔓延。国家发改委课题组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每处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1.5个新城新区,规划新城数量约190个。③持续高速的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的钢铁业及建材的大量消耗,这是我国近年来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建筑物如此大拆大建造成的能源浪费令人心痛,尤其对我国这样一个能源匮乏大国而言。

(2)农民工游离在城市农村之间,庞大的流动人口加大了运输能耗。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几亿农民走出土地,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他们虽然居住在城市地区,但其中大多数没有城市户籍和待遇,仍然是徘徊在城市边缘的农村人口,没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市民。农民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在各大城市间流动,不稳定性很大,成为游离于城市之外的“候鸟”,每年春节全国范围的大迁徙就是一个写照,为此需要修建大量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生产修建铁路、公路的建材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支撑如此庞大的交通运输同样需要大量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而平时这些铁路、公路的闲置率、空驶率很高,无形中造成巨大浪费。

(3)能源短缺和城市污染并存,城市病多發。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无序扩张,人口增长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能源、土地、水三大核心资源的“瓶颈效应”日益凸显,“大城市病”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能源环境问题尤其突出,各地频现油荒、气荒、电荒,我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已超过了50%的安全上限,这已经威胁到我国的能源安全;环境恶化,雾霾天气增多、范围也在扩大;楼越盖越多、越盖越高,路越修越宽、越修越密,地下水被过度开发甚至被污染,地下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大量植被被柏油马路替代,生态环境遭破坏。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正受到威胁,而大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短缺现象严重;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城市垃圾迅速增加,很多大城市被垃圾包围;城市配套设施普遍不完善,比如排水设施不足,一下大雨城市就一片汪洋。欧美国家城市化200年才出现的“城市病”,在我国城镇化仅30年就集中爆发了。

(4)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大小城市发展不均衡,能源远距离运输。目前我国超大城市規模过大,中西部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大城市、特大城市边界不断扩大,“摊大饼”式发展。一些城市沿袭先建设后规划、先规模后效益的发展途径,盲目追求高、大、亮等面子工程,城市扩张速度不断加快,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而这些人又带来新的住房、交通短缺问题,又要建新住宅区、修新路,如此循环,“饼”越摊越大。仓促上马带来了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偏低问题、交通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及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更造成了能源紧缺加剧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而我国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多在东部能源资源缺乏地区,于是形成了西煤东运,西气东输的局面,远途运输加大了损耗,降低了能源利用效率。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由于经济实力较弱发展迟缓,小城镇人口比重不升反降。

2 新型城镇化道路:治疗“城市病”的良方

据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江冰介绍,近几年发展情况显示,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推动能源消费8000万吨标准煤。④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主持编写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称,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据此速度发展,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届时,将拉动全国8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相当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个国家能源消费之和。中国是人均能源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如果不能探索出一条开发新能源、新技术的低能耗、低碳的绿色城镇化道路,那么中国资源将无法承受中国城市化之重,过去粗犷的城镇化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2.1 建设紧凑型城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中国目前的城镇人均建筑面积为31.6平方米,美国人均面积为61.8平方米,德国和日本人均面积分别为42.9平方米和36.6平方米,如果中国走美国式的城市分散发展道路,就算把耕地都拿来修路、停车还不够,由此被耗用的汽油将远远超出地球石油供应总量。⑤我国有13亿人要吃饭,我国要想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被突破,唯一办法就是城市空间密度要紧凑,达到每平方公里1万人。⑥因此,中国绝对不能走美国式的城市分散发展道路,只能采取欧洲日本的紧凑式住房消费模式,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现在无论是老百姓还是政府普遍存在一个错误的消费观念,认为改善生活就要扩大居住面积。根据中国国情,人均居住面积绝不是越大越好,各类公共建筑、商业建筑绝不是越多越好。我国要建设紧凑型城镇,推进城市建设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细化城市布局,增加土地混合利用,建设具有复合功能的新城。

我国农村居住分散,房屋保暖不好,用能设施五花八门,能源转换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现在农村人均能源消费低于城市人口是建立在农村生活水平低下的基础上的,农民一旦达到或接近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其能耗必然超过后者。建设紧凑型城市提高城市化率将有效破解农村能源效率低的问题,促进能源、土地等资源节约,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人口集中居住,公摊下来人均能源消耗会大大降低,以规模化的方式促进节能减耗。

2.2 由盲目造城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聚集人口转变

“鬼城”、“空城”若不抑制将加剧我国的能源紧缺和环境持续恶化的状况,楼群和基础设施都是钢筋混凝土的浇筑,一旦盲目建成,后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很难纠正。没有坚实产业化支撑的城镇化,没有与城镇化相适应的就业机会,即使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将农民工留在城市,也可能会因失业形成城市中的贫民窟。我国要吸取拉美国家城镇化超前于产业化,造成城市贫民窟现象的教训。城镇化建设不能与产业发展割裂,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不可能成功。

城镇化与产业化密不可分,在推进城镇化、产业化的进程中,能源消费总量注定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污染物排放也将升高,因此要积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低碳经济,根据我国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引导产业在不同规模城市间合理布局,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

2.3 从工业化城市向生态化城市转型

城市的三个基本功能是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宜居,生态化城市是实现城市的这三个功能协调发展,不能因为发展经济的功能而忽视另外两个功能。生态化城市是以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为发展模式的城市。生态化城市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机替代,通过城市综合能源规划,实现多种能源形式统筹优化,让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嵌入到城市发展中;实现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并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是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注释

①② 相伟.中国城镇化的难点与对策.中国投资,2012.3.

③ 旱地拔葱建起“睡城”“鬼城”.西安晚报,2014-02-28.

④ 结构变局启动万亿市场 清洁能源发展或超预期.和讯新闻网,2013-03-13.

⑤ 李伟.中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探析.人民日报,2014-02-25.

⑥ 特大城市膨胀引担忧 冀守住城镇化发展底线.大公网,2014-02-23.

参考文献

[1] 陈浩,郭力.双转移趋势与城镇化模式转型.城市问题,2012(2).

[3] 邓祥征等.中国西部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农村金融研究,2012(2).

[3] 程怀儒.城市化方向要走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道路.经济研究导刊,2012(1).

猜你喜欢
生态城市新型城镇化能源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丰富的能源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