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对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2017-03-30 14:58范桂飘
课外语文·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经典语文素养阅读

【摘要】本文是作者对开展“经典阅读”实践活动的总结。通过描述所在学校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以阅读经典为切入点的主张,尝试思考阅读经典的意义这个方面的问题,并试图以此为基础,探讨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可行性。

【关键词】经典;阅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笔者在学校开展“经典阅读”的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低下,基本没有阅读经典的兴趣与经历。当然,从中涉及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与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此文重点以所在学校的中学生为例,谈谈笔者在开展实践活动后的感受,以及提出对提高本地中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些粗浅的思考,希望能引起一定的思考。

一、现状及分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总是很悲哀地发现这样的事实:学生的语文感受力普遍低下,缺乏融会贯通的欣喜,很难有举一反三的顿悟,语文课成了可上可不上的课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知道,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阅读的缺失,特别是缺乏了经典的熏陶,所以便没有了语文的感悟。笔者曾经在自己所教的两个班共108位同学中做过关于“四大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一部都没看过的有47人,只看过一部的有33人,只看过两部的有18人,看过三部的有8人,四部全看过的只有2人。也许,这就是很多学生进入不了文章的情境中去,理解不了作者的感情,而对文言文和古诗的理解和鉴赏更是万分痛苦;在写作上,错别字屡见不鲜,语不通、句不顺的情况比比皆是,语言干涩无味,甚至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字数的也大有人在;在日常生活中,言行粗鲁,缺乏沟通交流的技巧……这些都是语文素养不高的表现,这种情况最大的影响是高考中本区的语文成绩长期处于本市的较后的位置,而且已经影响到了人文素养的提高,所以我们不能不加以

重视。

那么,有哪些因素导致学生阅读的缺失,从而出现这样的现状呢?通过调查与分析,笔者归纳出以下几点。

1.本地特别是农村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缺乏阅读的条件;

2.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家中除了学习的课本,基本没有其他藏书;

3.入学后,学习负担较重,没有太多的时间阅读;

4.网络游戏、聊天侵占了大量的课余时间。

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但是以上四点相对比较普遍。

从以上的现状与原因分析,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是让学生增加阅读经典的数量,而这不仅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相信也对提高本地的人文素养有一定帮助,进而为建设“和谐文明”服务,所以有现实意义。然而从中也会涉及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来理清,使经典阅读更科学更有效。比如:何谓经典?阅读经典真的有笔者所说的意义吗?具体该如何开展?……下面我们将就这些问题逐一进行探讨。

二、阅读经典的意义

关于阅读经典的意义,我们可以从文学上的阐述与实践中的启发来论述。

首先来看意大利的文学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文中的阐述:

它(经典)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经验,

每次重读都会带来发现,

初读也像是重温,

它能帮助你在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定自己。

……

以上是该文的一部分,我们不必全文摘抄,就大概可以看出文学家对阅读经典的重要性的热情肯定了。那么在实践中,阅读经典是否真的行之有效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经验来给我们提供支持。

早在190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本科學院中,由著名文学教授约翰·厄斯金(John Erskine)倡导发起“荣誉通识课”(General Honors)课程。这一课程给美国的大学教育带来他不曾预见的影响。如今在美国,虽然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是美国人文教育的重镇,但源头往往都回溯到哥大的厄斯金教授与他的经典课程,而且直接受惠于这一课程的人很多,比如特里林这一当代著名作家在普渡大学的演讲中,就深情地回忆起经典课程对激发他文学想象的影响。

由此可见,阅读经典的意义是深远的,经过经典熏陶的青年,自然会在其中吸收关于人生重要主题的思想,自然会充满探究精神,充满想象力,甚而会产生“天降大任”的豪情壮志。

以上,我们对经典进行了界定,同时也探讨了阅读经典在实践中的意义,那么在我们自己具体的实践中该如何操作呢?也许这才是对我们最有意义的事情。

三、阅读经典在具体中的操作

上面几方面的探讨,都是为了让大家更明确地知道经典的内涵及阅读的重大意义,以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那么如何使阅读经典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一种行动,这需要社会与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合作,以下是笔者就目前高明区在现有状况下对推进经典阅读所作的一点粗浅的思考。

首先是社会要负起责任,笔者认为增加图书馆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有意义的方法。关于这一点,原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黄俊贵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如果一个小孩子从小生活的环境中有图书馆,那么他一生都会有阅读的习惯。”(2007年6月4日,《南方日报》A12版)可见,图书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多么大的作用!

而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高明区政府及相关的机构也已经认识到阅读经典的重要性,认识到图书馆的重要性,而且已经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了。在2007年8月份举行了“高明区第二届读书节”,而且更功德无量的是建“乡村图书馆”“送书下乡”,举行了“经典朗诵”“辩论赛”等活动,从农村做起,从基层做起,从学生做起,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希望能坚持下去。因为由政府与相关机构来倡导,所涉及的范围相对比较广,形成的影响是重大的,是其他方面的工作不能代替的。

当然,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大投入,而政府的组织有时也是一种倡导而已,在社区中该如何进行,使之更深入,更持久呢?广州越秀区图书馆所倡导成立的以“平民、服务、尝试”为理念的“平民书吧”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我们可以以几个家庭为单位成立这样的“书吧”,分享藏书,定时活动,相信一定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有新闻报道,在节假日期间,有些家长把图书馆当成托儿所,自己上班,把孩子留在图书馆看书,撇开安全的因素,如果加以引导与组织,也不失为充分利用资源的好做法。

其次是学校要负起责任,因为据2007年4月23日(第12个“世界读书日”)的《广州日报》报道:“学生的阅读时间随着年级升高、功课增加而减少。有关中学生读书问题的问卷调查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替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而在阅读内容上,休闲娱乐类杂志受到追捧。”可见,学校在阅读经典的问题上要负起相当大的责任,除了“减负”,还时间给学生之外,我们其实还可以从下面的几方面入手。

比如,江苏某位老师设计的读书笔记本,他采取这样的形式:

阅读笔记

备忘录: 读书收获:

书目: 提要:

体裁: 摘录:

作者: 感想、评论:

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留下痕迹,而且可以融入思考,会令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方便家长与老师的检查与督促。

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以“我与经典”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班会课、书评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的阅读。甚至还可以成立“周末不上网俱乐部”,在周末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回归阅读……形式多种多样。当然,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其实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学校方面应该重视。

以上仅仅是笔者对提高阅读经典的具體措施进行的粗浅的思考,相信在现实中其他的同行会有更多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四、尾声

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可以推断,阅读经典对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提高本地区的人文素养。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阅读经典在现实中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不是空中楼阁。当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通过“阅读经典”,使我们的学生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可以与作者一起思考、辩论,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真正领略到经典的博大精深,达到与老师与作者共鸣的理想境界。在经典的河流中拾取更多的贝壳,串成属于自己的知识项链,这是我们的理想,而且也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一定可以做到!

参考文献

[1]黄曼君.回到经典 重释经典[J].文学评论,2004(4).

[2]刘学岚,肖静.“道德现实主义”的想象[J].世界文学,2007(4).

作者简介:范桂飘,1981年生,广东英德人,本科,中学语文一级,研究方向:语文教育行动研究。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经典语文素养阅读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