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写美丽相约

2017-03-30 18:49余小红
课外语文·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随文练笔读写结合

余小红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经过几年实践,本人认为学生最经常最有效的写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紧抓课文情点,寻找练笔之机;借鉴精彩处,寻找仿写之机;搭建展示平台,享受写作之乐。把握重点,聚焦难点,简简单单教语文,快快乐乐学写作文。

【关键词】读写结合;随文练笔;快乐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写作能力的发展,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叫苦、学生叫难的事,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我认为学生最经常最有效的写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因此,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应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从中寻找出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来,把握重点,聚焦难点,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语文课教学应尽量减少单项的训练,腾出一点时间,让位于小练笔。在实际教学中,我不断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补白

就一篇文章而言,閱读之后可以练笔的话题较多。而“补白”是文本解读是文本解读的一个独特视野,是文本解读的一个永不枯竭的源泉。“补白”式文本解读会给学生打开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从而展现学生各自丰富而深刻的内心世界。人教版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就有大量的补白空间,适时地引导学生猜测、构思,联系自己的阅读空间,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去补白、延伸、创造……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读出文本背后隐含的价值,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些课文结尾戛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故事结局是什么样的,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续续作者没有言尽的故事。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比如笔者在教《穷人》一文时,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动笔写一写桑娜拉开帐子后,映入渔夫眼帘的是怎样一副温馨感人的画面?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的那两个孩子?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么样?

此处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既练了笔,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仿写

美文是百读不厌的。教材选用的许多文章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文章的“美点”,熟读成诵,欣赏借鉴,然后再引导学生仿照练笔。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美文的垂范作用在仿写中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老舍先生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草原如诗如画的景色,让人陶醉。其中描写羊群和小丘的语段是这样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段话比喻贴切,而且写出了草原的动态美和静态美,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描写校园中的一处景物。有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道:“校园中的大道旁是两排法国梧桐树,每天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候来往师生们的检阅。这些树的树干很粗壮,上面布满了青绿色的斑点,有的树干我一个人还抱不过来呢。清晨,阳光照射着每一片绿叶,微风吹来,像有许多绿色的小精灵在树上跳跃。活泼的小鸟在树上尽情地玩耍,有的躲在树叶间捉迷藏,有的站在枝头呼朋唤友,有的正在调皮地打闹……”

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纷纷试着仿写。

教材中可以发掘的“美点”很多,可以是美的语句,可以是美的想象、美的构思,可以是美的景情结合、美的细节、美的修 辞 ……只要是学生觉得美的,都可以作为模仿的最佳素材。

三、展示

随文练笔最大的特点就是短小、精练,是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产物。因而随文练笔的评价应该更加开放, 只要是源自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感想,哪怕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有问题的,教师也不必求全责备,重点在于鼓励学生多写,写真情实感。特别珍惜写作能力较弱学生的点滴亮点,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一分收获,一分快乐,从而拥有写作的自信。为了让学生更充分、更快乐地交流,笔者在班里开辟了“展示台”,把学生习作中优美的句子、优秀片段等展示出来,让学生相互赏析,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建立起写作的信心,享受写作的快乐。

总之,随文练笔应立足于课堂,只要我们老师用心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那么我们的阅读课就会上得更有效,更灵动,课堂练笔也会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参考文献

[1]季银泉.语文教育:让实验说话[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随文练笔读写结合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