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描淡写见真淳

2017-03-30 18:54宣燕玲
课外语文·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白描阅读初中语文

宣燕玲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借用白描手法去叙事和写人的文学作品,通过白描,从真正意义上还给了文学作品一份纯真,一份自然。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需要这份纯真、自然,对此,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积极思考探索。

【关键词】白描;初中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白描是文学上的一种表现方法,它是用最简练的笔墨,借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寥寥几笔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突出作品中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不求细致只求传神。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阅读是一个人了解、思考世界的过程,是内心参照反省的过程。教师通过让学生把握白描手法,有益于学生掌握作品中的思想精髓,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了解白描手法基本知识,为学生打下阅读基础

(一)白描内涵界定

白描是我国画技法名,是传统绘画技法之一,即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简洁自然,不尚修饰,相较其他画技,它正可谓是豪华落尽见真淳。这种白描不仅仅见于卷轴,而且在文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文学上的一种表现方法,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铺陈、渲染,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并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不论是小说、散文作品,还是诗词、文言文中都广泛地应用了白描手法,成为初中学生进行阅读必须掌握的一种描写手法。

(二)白描的特点

作为文学的一种常见的表现方法,白描与其他表现方法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其据实叙事、即景写生,语言清新自然,不尚华丽,不用典故,随心所欲的抒发情感。具体的分为以下三种特征:

1.不尚华丽,简洁自然、务求朴实。在作品中运用白描的方法来抒发感情,语言朴素流畅,简洁自然,可直抒胸臆,表现出细腻真挚的感情,在阅读时给人以震撼。

2.不描背景,着力重点,突出主体。在中国的小说和古典戏曲中,不少作品中都具有此种特点,通过着力描写人物,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肖像描写或者简单的人物对话等,将文中所表现的人物的性格描写出来。

3.不求细致,画龙点睛,以形传神。白描集中描写人物的特征,不为其他修饰所累,往往用几个动作、几句话就能将任务的精神世界揭示出来,虽着墨不多,但却起到画龙点睛、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二、借助白描,提高初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具体实践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方法,用简洁地语言紧抓人物的个性特征,将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个性特点、人物经历或言行加以诠释。白描在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谈谈白描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如何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以便帮助初中学生进行理解、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白描在小说中的应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白描在小说中所占比例相较其他体裁是最大的。不论在当代小说还是古典小说中,白描手法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掌握白描手法必不可少。

在古典小说中,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等等都多用了白描的手法。比如:《儒林外史》选段《范进中举》中这样描写范进看到中举的报贴“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作者借助白描的手法,用动词“看”“念”“拍”“笑”,写出了范进中举后惊喜过望的心情,展现范进对功名地位、荣华富贵的强烈追求,以及即将得以实现的狂喜心情;“爬将起来”“拍手大笑”“飞跑”等动作描写,将范进狂喜的心情展现出来,写足了范进的疯劲儿;“头发都跌散了” “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将范进中举后的丑态发挥得淋漓尽致,包含了极强地讽刺意味。通过运用白描的手法,几笔勾勒出范进中举后的动作、形态、心理的活动,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喜极而疯的范进。通过白描手段分析范进中举后的举动,帮助初中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内涵,提高学生对古典小说的阅读能力,以便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在当代小说中,将白描运用得炉火纯青的还当属鲁迅。他运用的白描手法揭示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延续,又是一种新的变革,无论是《呐喊》小说集中的《孔乙己》《故乡》《药》《阿Q正传》,还是《彷徨》小说集中的《祝福》,鲁迅运用白描的手法都实现了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突破,给文学界带来一场白描的革新艺术。

比如:在《孔乙己》中介绍孔乙己时,先用一句话概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接着便道“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先生运用白描的手法,几笔勾勒出孔乙己的外貌特征和身份背景,用墨色粗线条将孔乙己的特征凸显,尽展其神态。

鲁迅先生第二篇描写农民的小说就是初中阶段所学的《故乡》,在其中,鲁迅先生运用白描描绘了闰土这样一个罕见的用筆极俭省的典型人物形象。在文章的开篇鲁迅先生这样写道“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笔,将故乡的深冬隐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带入人们的视野,更让人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进去的内心深处的悲凉。接着便帮我们展现出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两种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这便是深入人心的朝气蓬勃的少年闰土的形象;而进入中年后的闰土却完全变成另外一副样子,首先是“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几句话又将进入中年的闰土的迟钝、麻木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前后对比之明显,令人咂舌!

作为鲁迅小说的揭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代表作《祝福》,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当作掌握白描手法的拓展训练让学生进行阅读,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文中最令人惊叹的一段白描手法的描写,就是“我”在几年之后再次遇到祥林嫂的时的形态,“之前的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段的白描中,“脸上瘦小不堪”“黄中带黑”“眼珠间或一轮”刻画出了祥林嫂处境的悲凉,她现在已成一副垂死之相,表明这样一个顺应礼教的劳动妇女,已经走到人生的尽头。文中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突出祥林嫂的人生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旧礼教吃人的本质。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写作的目的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通过白描的手法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在阅读了大量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之后,学生可以逐步掌握白描的用法,使学生更能够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笔代戈的初衷和思想情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

(二)白描在散文中的应用

散文中的白描往往只用几个动作,几句话就能揭示出人物的精神世界,起到画龙点睛、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不需要刻意地去加以修饰,对场景和人物等运用简单地笔触,进行粗线条的勾勒,简洁质朴,意蕴丰厚。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成為散文中运用白描手法的代表。拿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为例来讲,文章的开头有这样一段白描描写:“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先生非常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来讽刺旧思想的表现,在文章的开头中通过“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这一细节,刻画出了清朝末年时代的剪影。时至清末,这些“清国留学生”既想学时髦,又想忠于腐朽的清王朝,只好盘起辫子,反倒显得不伦不类。先生借用白描手段,对这些清朝留学生进行似褒实贬的讽刺,浸透着先生对这些思想腐朽之人深深地厌恶之情。在这篇文章中,并不是都是讽刺性的白描描写,在描写藤野先生的时候,他这样写道:“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黑瘦”“八字胡”“戴着眼镜”“挟着……的书”,刻画出了一个治学严谨的学者的形象。

(三)白描在文言文中的应用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部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文言文,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白描在文言文阅读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就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来分析,如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其中“雾凇”“天云山水”“湖影”“长堤”“湖心亭”等,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是充分展示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寥寥几笔白描描写中,包含了诸多变化,它不加修饰、陪衬,就营造出一个静谧朦胧、浑然壮阔的雪夜之景,并将天水长远的阔大的意境、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表现出来,实在令人拍案叫绝。并且在这看似简朴的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含义,给人留下一片“艺术空白”,让读者再深层联想,进行二度创造,从而品出画外之音,言外之意。在这样的白描的文学意境之中,学生在深入的理解之后,逐步积累阅读文言文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白描在诗词中的应用

古诗中的写作技巧也有众多,有用浓墨重彩表现意向的;有用简单笔触描写无声胜有声之美的,白描就属于后者。在古诗中,运用白描的说法,笔墨俭省,勾画出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通篇运用白描的手法,仅用28字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景。《天净沙》文字之精炼,已达到不能增减任何一字的程度,在前三句中,作者用精炼的语言描写出了藤、树、鸦、桥等九种事物,同时在这九字之前,添加枯、老、昏、小等修饰词,真可谓做到一字一词,一字一景,言简意丰,笔墨俭省,鲜明个性,用几笔线条就展示出了苍凉的深秋暮色之景,并将断肠人触景生情的心情深深地镶入每一字每一句中。

(五)多阅读,并借白描手法进行写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白描手法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实践和写作能力实践,使学生在实践当中,逐步把握住白描的用法以及借助其所包含意蕴的表达能力。根据笔者多年经验,在教授阅读教学的任何一部分环节中,都能及时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积极思考,并仿写一段这样的运用白描的句子。比如,在教学了《藤野先生》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文中描写藤野先生的句子,仿写一段有关描写人物的句子,毋庸置疑的是要运用白描的手法进行仿写。在学生仿写完成之后,笔者选取了一位学生的仿写的作品:

“母亲走进房中,穿着围裙、带着套袖,双手托着换洗的衣物,轻轻放在我的床头。略显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用轻柔的语气说道:穿上衣服,快去洗漱,上学快迟到了……”

在这段话中,学生用“穿着围裙”“戴着套袖”“双手托 着……衣服”“疲惫”“微笑”“轻柔的语气”刻画出了一位勤劳、温柔的母亲,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像潺潺溪流滋润着孩子的心。

总之,不论是在璀璨优秀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中,还是内涵丰富的古典小说和当代小说中,抑或是形散神聚的散文当中,白描都充分的借助简洁意丰的笔触,构建出典型环境中的人物个性特征及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运用白描手法的作品,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最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艳.于直白平淡中寄寓含蓄深情——鉴赏诗歌作品中白描手法的魅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4).

[2]杨桂兰.谈“白描”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3).

[3]庞书纬.也说白描——兼论鲁迅小说中描写语言的风格[J].青海社会科学,2005(6)

[4]刘达灿.鲁迅作品细节与白描摭谈[J].重庆教育学院学

报,1996(4).

[5]章国华.到底是“两粒”还是“三粒”?——《湖心亭看雪》——教学细节处理[J].语文月刊,2011(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白描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写给远去的路遥
《白描荷卷》自跋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