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

2017-03-30 14:47任诚
课外语文·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语文科李清照语文课堂

任诚

【摘要】语文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责任就是要为教育规划课程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而承担一部分任务。基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学力基础,要规划语文科的教学目的,就要研究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未来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正确理解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内容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语文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责任就是要为教育规划课程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而承担一部分任务。基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学力基础,要规划语文科的教学目的,这构成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独立学科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融入学科意识,即自然需要以独有性,来让语文科素养区别于其他课程。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三个层次

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学习的内核是语言层次。这个层次的语文,较多关注词汇、句子、修辞、语法等。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由此起步,语文虽然姓语,但也要做好这个本分的事。第二个层次是文章与文学。也就是语言具备了完整形态的表达,具有了结篇的意义。这就是说,语文科的学习,要把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全世界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作品都包容进去了。第三个层次是文化和哲学层次。这需要在一个人有了很多人生阅历和基础性的社会认知之后,才可以启智。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三个阶段

一个人的语言发展与年龄认知特点是匹配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基于不同的学段,结合教学发展,进行素养发展的层级化设计。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分出三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在语言学习上,也分出初级语文和高级语文两个阶段。

初级语文,重视词汇积累,要过说话关,重视口语训练,重视语言的交际性。在高级语言阶段,学生具有了良好的领悟能力,语言的艺术化要求提高了。文章的内容也由浅入深,增加了文学的学习。我们就可以通过阅读本民族从古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增加思想含量和文化含量,用典范的文章,培养学生儒雅的精神气质。

二、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处在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向文学素养的发展阶段,也是初级语文向高级语文过渡的阶段。它既上承小学的字词句篇的学习,也下接高中文学审美、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的培养,但重要的是向高中阶段过渡。所以,初中语文课堂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逐渐向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方面倾斜,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下面以语文素养的发展性为例,谈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能力素养与文学素养的培养。

一次语文课上,看见一位学生仿写《小巷深处》中这个排比句:“家就是一张笨重的积满油腻的木桌,一碗拌着焦黄猪油的酱油饭,一杯用过期奶粉冲调成的牛奶和一只好大好长的冰棍箱。”他写道:“家就是富丽堂皇的彩灯,光滑整洁的地板,豪华气派的冰箱和质感纯净的电视。”纵观学生所写,在语段结构上与例句表达是一致的,但细细品味,却发现他没有表达出家那令人难以割舍的味道。他只是将现代家庭千人一面的物质需求冷冷地组合在一起,没有语言所表达的深度和意境。

那么,怎样才能把语文的文学积淀、语文的人文沧桑浸润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气质、国学神韵,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既有情的感染,又有文的优美,展现丰厚的素养呢?

其一,精美教师语言。老师的语言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动力。所以除表意正确、表达流畅外,还应该词采飞扬,意味悠长,让学生听后如沐春风如品甘泉,从正面感染学生,从高度熏陶学生,以激发他们模仿创造的能力,激起他们渴望表达的欲望,努力让他们有激情地创造语言,写出动人的优美

语句。

其二,挖掘课文深度。我们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是名家之作,很多算得上是精品。面对这些文章,我们就应该联系历史、社会、人物和背景,多侧面铺开并深度挖掘,以充分展示文章的精深和神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品读鉴赏咀嚼玩味之间自然流露有文气的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素养。

如讲授李清照的《渔家傲》时,我就借鉴《乱世中的美神》具体介绍李清照:“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样的介绍,就为学生全面展示了李清照中后期生活的艰辛和愁情,让学生知道了她对现实生活的苦闷和无奈;知道了她在这些举步维艰的种种遭遇中,有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她在《渔家傲》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气势磅礴、格调高亢的文风,又是她在历经了无数挫折和艰辛之后奋起的呐喊。这是一个孤独的弱女子在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生活中血泪的哭诉和挣扎,让人动容,声泪

俱下!

通过这样的感染,学生就不会再在肤浅的文字层面作索然寡味的、一知半解式的理解,而是带着对李清照这一代宗师的无限敬畏和同情,带着对词句所浸透出的微茫的理想和希望以及這些理想与希望难以实现的苦闷和无助,声情并茂地对文章加以品读。像这样日积月累地训练和熏陶,学生的欣赏鉴别能力就提高了,文学的审美、哲学的思考也就逐渐培养了出来。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精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用充分的耐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处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用精细化的教学日渐点染,集腋成裘,来塑造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现代化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语文科李清照语文课堂
高考艺考生百日冲刺语文备考策略浅谈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喝醉的李清照
非连续性文本国内语文科中的本土化
李清照改嫁辨证
以能力为起点——谈职业教育语文科目的考试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