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草稿“草不得”
——浅谈小学数学草稿太“草”的成因和解决策略

2017-03-30 08:10浙江省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校区戴丽丽
数学大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草稿本打草稿草稿

浙江省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校区 戴丽丽

数学草稿“草不得”
——浅谈小学数学草稿太“草”的成因和解决策略

浙江省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校区 戴丽丽

数学草稿是思考过程的履历表,它满载着学生分析、思考、探究的痕迹。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打草稿是学习数学必须养成的重要习惯之一。本文从学生使用草稿的现状出发,分析主要成因,探索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草稿本的有效策略。

草稿;数学草稿;有效策略

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草稿的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思考过程的呈现,是提高数学能力方法的有效载体,它记录了学生分析、思考、尝试和探究数学知识的足迹。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草稿习惯,有助于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书写、验算习惯,促进和提高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使用草稿的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一、直面课堂,草稿本使用的现状透视

画面一:在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需要用草稿的练习)时,我问学生:“你是怎么算的,能借看一下你的草稿吗?”学生一脸紧张,“老师,我没打草稿……”

画面二:在做填空题“125×80的积末尾有( )个0”时,学生的答案还挺五花八门:2个0,因为5×8=40,1个0,加80后面的1个0,所以有2个0;3个0,125×8=900,算错了;3个0,125×8=1000,80后面的1个0忘了;4个0,答案正确。我要求学生把草稿上写的竖式看看,有的说没写,有的写了也找不到,有的说在试卷上随手写好擦了,还有一两个学生的字迹潦草,竟把0写成6……

就以上两个画面,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使用草稿的现状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

1.腹稿多,草稿少

一、二年级由于知识难度不大,学生依据“心算”就能解答好数学题。可随着年级升高,到了三年级,知识难度增大,思维层次变多,有相当一部分题光靠“心算”是不能正确解答的,可是,有些学生却还在用以前的方法,试图一下子就能把题解出,以致出现了大量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错误。

2.计算草稿多,分析草稿少

学生作业或考试结束,可以发现草稿上密密麻麻,各种计算草稿很多,而很少有分析的关系式、线段图等分析思考的草稿、画图解决问题的草稿以及检验答案正确的草稿。

3.随意打草稿的多,有序规范的少

草稿适当“草”些无妨,但有些学生没有专门的草稿本,有的在橡皮上打草稿,有的在作业空白处、课本上、试卷上打草稿,更有的在桌面上打草稿等等。

二、草稿太“草”的主要成因

1.师生思想上不够重视

大多数老师在思想上其实没有足够重视草稿纸的作用,和学生一样是视“草”如草,只有在考试等情况下偶尔提醒学生要用草稿纸。殊不知,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即能蹴就的,教师要让学生重视草稿,就是重视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就是重视自己的学习过程。

2.学生对用草稿纸能做些什么不知道

首先,学生觉得打草稿就是笔算出结果,不知道在草稿纸上写思路,画图意,验结果来确定答案的正确性,所以草稿用起来很随意。其次,学生对用过的草稿纸是比较忽视的,意识也是浅薄的,将用过的草稿纸好好保存起来的学生只占了少部分,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将其用完就不管它,或随手撕了、扔了。正因为对草稿本用后处理的不重视,才导致了较大部分的学生在检查错误时,不晓得将原先的草稿利用起来检查,而是采取费时又费力的做法:重新算一遍,而由于时间紧,所以草稿也就很“草”了。

三、解决草稿太“草”的有效策略

1.加强对“打草稿”作用的认识

其实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打草稿的作用认识不够,又因为怕麻烦,所以能不用则不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打草稿”重要性的认识。学期初,教师可以统一给学生准备一本草稿本,书写要求和课堂作业本一样,教师要定期检查,对使用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为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我思考了很多的方法,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我就曾经创设两组题型相同的题组,在做第一组时,没有明确要求使用草稿本,做第二组时,强调思路必须要在草稿纸上有所体现。结果,做第二组的正确率大大提高。我让学生比较、反思自己做的两组题,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打草稿的作用。

2.突出对“打草稿”方法的指导

首先,教师必须规范草稿本的使用要求。做之前,写上日期以及作业内容,比如是书上的某页某题,写清题号,便于以后进行反思、检查。书写必须从左往右,从上往下,字迹端正,千万别因“草”出错,草稿本要常保持整洁如新。

其次,教师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打草稿的使用指导。比如,在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画线段图,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打草稿的作用,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低年级经常遇到这类题目:把一根绳子拉直剪8次,分成了几段?学生如果凭空想象,是很难想出答案来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一画,分一分,发现剪一次分成了2段,剪2次分成了3段,这样很容易推算出剪8次就是分成了9段。同理,如果剪成16段,只要剪15次。让学生真正明白把一根绳子剪一刀,就是分成了两段。高年级也有一些类似题: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从中间剪开,可以得到几段?解决这个问题时,只要学生充分利用手边的草稿纸,撕下一张纸,动手操作一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如果教师一直能进行草稿纸使用策略的指导,那么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打草稿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打草稿”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打草稿的乐趣,他才会积极投入地去完成。解决题目,尤其是复杂的题目,就像剥竹笋一样,必须一层一层地剥,如果不善用草稿,就容易把已经理清的点和没有突破的点混淆起来,这样头脑里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想越乱,最后就会找不到解题的出路。而善用草稿及时记录思考的过程,能让我们的思路变得更有条理,更加清晰。比如,三年级数学上册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课本安排了一个解决问题:把16个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怎样拼周长最短?周长是多少分米?光理解题意,学生就有些困难,而且刚学好周长,手头又没有16个正方形,学生碰到这样的问题,解决起来还真不顺手。有学生提议先在草稿纸上画出拼法,再计算就方便多了。通过口算:1×16,2×8,4×4,一共可画出三种拼法:

第一种:

?

第二种:

?

第三种:

?

再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各自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周长(其中第三种拼法是正方形),最后得到第三种拼法的周长最短。看来,这草稿这么一画,能让人在解题时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拿到题目的一刹那,混混沌沌不知所措,到通过打草稿,慢慢拨开云雾,日趋明朗,再到最后柳暗花明。有这样的一番解题过程,学生肯定能体会到打草稿为解题带来了“灵感”,带来了方便,轻松地解决了问题,学生看着自己的成功欣喜地露出了笑容。

我们还可以定期开展“优秀草稿本”的评选,把这些本子收集起来展览,激发学生规范打草稿的兴趣。当然,平时还可以开展与“打草稿”有关的活动。比如,对于一些能体现求异思维水平的草稿,教师要及时让学生进行评价,并给予充分肯定,还可以鼓励学生写一些“草稿纸,我的好朋友”等数学日记,让学生畅所欲言,共同感受善用草稿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打草稿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打草稿的良好习惯。

总之,我们只要帮助学生端正“打草稿”的态度,教给学生正确可行的“打草稿”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定会真正地享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草稿本打草稿草稿
打草稿真的很重要
The Inventor of Basketball
生命无草稿
让草稿“美”起来
——浅谈小学数学草稿本的作用
《中国画鉴赏》之搜尽奇峰打草稿
如何培养小学生有效使用数学草稿本的方法
跟踪导练(四)3
生命之沙
不能多写一个字
搜尽奇峰打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