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rcotrend脑电意识监测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2017-04-04 03:06钟贤春石鸿金
关键词:脑电全麻深度

钟贤春 石鸿金

(兴宁市人民医院,广东 兴宁 514500)

Narcotrend脑电意识监测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钟贤春 石鸿金

(兴宁市人民医院,广东 兴宁 514500)

目的 评价Narcotrend脑电意识监测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应用经验。方法 以2013年8月—2015年2月,择期全麻非颅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100例,随机对照分组,将患者分为Narcotrend脑电意识监测组(监测组)、常规观察组(观察组)各50例,监测组以Narcotred指数作为唯一判断指标指导麻醉,观察组以传统的临床观察为主,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腺体分泌,辅之以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由麻醉医师判定患者麻醉深度指导麻醉,常规处理高低血压等不良事件,对比相关指标。结果 监测组追加减麻醉药物次数、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分别为(4.5±1.2)次/人、(13.4±4.6)min,低于观察组(5.9±1.1)次/人、(15.5±3.7)次/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术中知晓发生率0.0%,观察组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Narcotrend脑电意识监测指导麻醉,深度控制效果更好,可减少麻醉药物调整次数,帮助及早拔管。

麻醉深度;Narcotrend脑电意识监测;应用价值

麻醉深度是麻醉质量评价关键指标之一,其直接影响麻醉效果,麻醉过深,药物负面作用更显著,麻醉风险上升,麻醉苏醒质量差,甚至可致患者死亡,麻醉过浅,则达不到更理想的麻醉效果,患者易受疼痛、操作刺激,易出现麻醉不全,影响手术安全,应激指标水平上升显著[1]。检测麻醉深度并用于指导合理麻醉,可使患者明确获益。Narcotrend脑电意识监测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深度检测方法,本次研究试评价其客观、精确、简单与即使优势。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8月—2015年2月,择期全麻非颅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ASA Ⅰ-Ⅱ级;②年龄≤75岁,≥6岁;③全麻或非颅脑手术;④神志清楚、心理正常;⑤治疗性手术;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未获得控制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②内分泌异常;③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可能影响监测药物;④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病、功能肾上腺瘤等影响观察疾病;⑤创伤性疾病;⑥酗酒、药物依赖;⑦全麻禁忌症,对药物过敏,精神病史。退出标准:①医师要求终止研究;②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如术中大出血。将患者分为Narcotrend脑电意识监测组(监测组)、常规观察组(观察组)各50例。监测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BMI(23.1±1.5)kg/m2,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ES)(28±3)分,预计手术时间1~2 h,ASAⅠ级34例,Ⅱ级16例。观察组:其中男26例,女24例,BMI(22.6±1.3)kg/m2,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ES)(29±3)分,预计手术时间1~2 h,ASAⅠ级33例、Ⅱ级1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预计手术时间、MMES评分、BMI水平、ASA等级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013年5月—2013年8月,完成课题准备工作,进行文献分析,制定病理选择麻醉,检索文献。2013年8月—2015年2月,筛选、采集病例,完成研究。

监测组:以Narcotred指数作为唯一判断指标。,酒精清洁患者前额,待干燥后粘贴3个Narcotrend专用电极,a、b电极距离>8 cm,连接数据采集系统,记录麻醉深度分级(NTS)、数值(NTI),测试电极<4.0 kΩ,各电阻差值<2.5 kΩ。观察组:以传统的临床观察为主,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腺体分泌,辅之以神经肌肉传递功能,若麻醉医师判定患者麻醉深度不足,如出现高血压、心动过速、体动、流泪、流汗等,则增加丙泊酚恒定输注速度,若仍无法达麻醉深度,则增加芬太尼输注速度,若出现低血压,排除血容量不足原因,降低丙泊酚输注速度,酌情给予升压药物。术前1日常规术前准备,评估患者认识、精神状态,筛查符合入组的标准,常规术前访视,检测记录基础生理体征指标。麻醉诱导与维持方案:咪达唑仑0.6 mg/kg+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丙泊酚2 mg/kg,芬太尼0.04 mg/kg,顺序静注。丙泊酚+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以每千克体重计算剂量与速率,以手术切皮开始1 min内调整输注速度至目标麻醉深度为基础维持输注速率,术中据监测指标追加麻醉药物(丙泊酚或芬太尼)。机械通气:纯氧流量2 L/min,潮气量6~8 ml/kg,呼吸频率12~16次/min,I=E为1∶2,将呼吸末CO2分压维持在30~45 mmHg之间。术中酌情给予阿托品处理心动过缓。术毕:常规静注新斯的明2 mg,送麻醉恢复室,自然恢复至拔管。拔管指征:①意识清醒,护患可睁眼;②反射恢复,出现吞咽反射;③四肢游离;④呼吸道顺畅。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追加减麻醉药物次数、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停药到拔管时间)、术中知晓有或无三项指标。

2 结 果

监测组加减麻醉药物次数、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分别为(4.5±1.2)次/人、(13.4±4.6)min,低于观察组(5.9±1.1)次/人、(15.5±3.7)次/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术中知晓0例、观察组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麻醉深度对手术安全、术后并发症影响较大,理想的麻醉深度是指达到理想的镇痛、镇静效果,无术中知晓,但同时麻醉药物带来的负面效应达到最低,控制麻醉深度在理想水平,可使患者明显获益[2]。在Narcotrend,BIS检测是评估麻醉深度的主要方法BIS与麻醉深度指数(BIT)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准确反映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麻醉苏醒各个阶段的麻醉深度。但BIS并不能反映稳定麻醉状态到苏醒期第一反应的麻醉深度,实际上苏醒期也是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发时期,误吸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Narcotrend这方面优于BIS,有报道认为Narcotrend更新延迟时间明显晚于BIS,更为灵敏。Narcotrend监测相较于常规经验性监测更为灵敏,对麻醉医师的经验水平依赖性较小。

从本次研究来看,采用Narcotrend监测的监测组加减麻醉药物次数、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减麻醉药物次数直接反映了术中麻醉深度控制不佳,是麻醉深度判断与实际麻醉深度差异过大的结果。反映Narcotrend监测下指导麻醉药物的应用,有助于更平稳的控制麻醉深度,并将其维持在理想水平。而采用麻醉医师经验式判断麻醉深度,实际上是一种从结果判断原因的方法,从麻醉深度控制不佳导致的异常事件,如高低血压、心动过速、体动、流泪、流汗等,进而判断麻醉深度过深或过浅,指导调整用药策略,这种由果到因的判断模式,客观上使麻醉深度的直接控制变为麻醉补救性调整。一旦术前准备不到位,麻醉维持剂量水平设定不佳,或出现术中意外事件,如出血、手术时间延长,便极易导致麻醉深度波动。经验式麻醉深度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临界的控制,在追加或减少麻醉药物的过程中,客观上有增加了麻醉控制的难度,造成麻醉深度波动[3]。

研究中,监测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影响因素较多,拔管反映了麻醉对呼吸抑制作用,与麻醉药物药代动力学直接相关,若麻醉药物使用过量,或直接延长麻醉药物平台期,进而延长拔管时间。拔管时间的延长与拔管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关系密切,许多全麻患者对拔管刺激耐受性差,对拔管质量要求较高,若采用医师经验判断拔管指征,可能增加拔管刺激性,进而诱发呼吸、循环紊乱,甚至造成喉、气道损伤,不利于患者康复[4]。

术中知晓反映了麻醉催眠效果,是判断麻醉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中,两组麻醉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麻醉医师更愿意追求更深的麻醉效果有关。实际上只要控制得当,全麻患者术中知晓率非常低。

需注意的是,Narcotrend脑电意识监测也有一定的局限,其也有一定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在30 s左右,在实践中发现,在患者苏醒期,Narcotrend处于较低水平,但出现睁眼、皱眉等反射时,Narcotrend值迅速升高,人脑电、意识之间复杂性,实际上从麻醉造成的意识障碍到清醒界限并不清楚,有时脑电的活跃可能是一瞬间的,即出现放电情况,当然也可能与仪器设备检测的脑电活动灵敏度有关。Narcotrend脑电意识也存在其他影响因素,如性别、脑血管病、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等,这些都可能影响Narcotrend值,Narcotrend脑电意识监测并不能完全取代其它监测方法[5]。

综上所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Narcotrend脑电意识监测指导麻醉,深度控制效果更好,可减少麻醉药物调整次数,帮助及早拔管。

[1] 王雁,衡新华. Narcotrend 监测在老年无痛肠镜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9):3225-3228 .

[2] 于布为.理想麻醉状态与麻醉深度监测[J].广东医学,2005,26(6):723-724.

[3] WANG Pei-qi, JIA Bao-sen, ZHOU En-lu, et al.Narcotrend and Bispectral in Monitoring Stress Reaction to Tracheal Intubation in Gynecological Patients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Induction Period[J]. Acad J Chinese PLA Med Sch, 2013, 34(5): 478-480.

[4] Matthew T V Chan, Benny C P Cheng,et al.Tony Gin BIS-guided Anesthesia Decreases Postoperative Delirium and Cognitive Decline[J]. J Neurosxirg Anesthesiol,2013,25(1):33-42.

[5] 董锡臣,黄宇光.性别差异对 Narcotrend 监测下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入睡时半数有效血浆浓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17): 1910-1911.

钟贤春(1975—),男,广东兴宁人,麻醉主治医师,大专,主要从事临床麻醉科工作。

R614

B

1004-7115(2017)06-0663-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6.024

2017-03-17)

猜你喜欢
脑电全麻深度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的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