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预见性护理

2017-04-04 03:06吴平霞
关键词:针道屏气穿刺术

吴平霞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肿瘤内一科,山东 泰安 271000)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预见性护理

吴平霞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肿瘤内一科,山东 泰安 271000)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129例患者,行肺活检穿刺术前及术后给予预见性护理。结果 采取预见性护理129例患者皆顺利完成了穿刺活检。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肺活检穿刺术中及术后均取得较好效果。

CT肺穿刺活检 预见性护理

肺穿刺活检术是采取肺活体组织的一种方便快捷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具有定位准确、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1]。这种微创检查存在一定的危险及并发症,在操作前后及操作过程中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预见性护理,将所有风险提前防范,做好相应准备,提高治疗效果。现将我科2011年1月—2015年9月行肺穿刺活检术的预见性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29例患者,男78例,女51例,年龄26~83岁,均为肺周围型占位。其中右肺71例,左肺58例。肿块最小为1.5 cm×2.0 cm×2.0 cm,最大为14.0 cm×10.5 cm,距胸壁最远达8.5 cm。所有患者均无肺穿刺禁忌证。

1.2 方法 根据病变位置选择适当的体位,行CT扫描,选择最佳穿刺点(避开肋骨、肺裂,选病灶截面最大、离胸壁最近、进针途径最佳处),测量进针的深度,确定进针方向及角度,并在体表标记穿刺点。穿刺点处常规消毒,铺洞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至胸膜,嘱患者屏气,取活检针经穿刺点穿刺,再经CT扫描证实针尖位于病灶内,推动活检针切取少许组织,先将取到的组织涂片后,再放入酒精中固定。重复操作,取材2~4次,确保取到病变组织。术毕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涂片送细胞学检查。穿刺结束后再次行CT扫描,确定有无气胸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2 结 果

129例患者皆顺利完成了穿刺活检,其中约1/3患者有穿刺部位胸壁的轻微疼痛,无需任何处理,12~36 h后缓解,未有剧烈疼痛者。23例(17.8%)发生气胸,其中22例为轻微气胸,无需处理自行吸收。1例穿刺结束回病房后1 h又出现大量气胸,患者只有胸闷感,无呼吸困难,未予胸腔抽气,3 d后复查胸片示肺复张。穿刺毕再次CT复查,针道局部出血34例(26.4%),无需特殊处理。3例穿刺过程中大咯血(约30~50 ml),积极止血处理后稳定。术后痰中带血5例,服用止血药24 h后出血停止。

3 护理对策

3.1 术前护理

3.1.1 一般准备详细了解病史,协助医师做好必要的术前检查,如凝血功能、心电图等,进行术前评估,签署知情同意书。临穿刺前测血压、脉搏、呼吸,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心悸、血压升高等表现。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地西泮5 mg。

3.1.2 物品准备穿刺前准备好穿刺器械和抢救药品。根据病灶位置选择穿刺针的型号和长度(一次性活检针或Bard枪、Bard活检针),一次性胸穿包(手套、洞巾、纱布、1次性5 ml注射器),组织固定液,2%利多卡因(5 ml×5),立止血(1 ku×5),抢救车及基础治疗盘。

3.1.3 心理护理肺穿刺患者术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紧张情绪,护士应充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宣教计划,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使病人了解肺穿刺术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负性心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检查。同时告诉患者虽然肺穿刺术是有创性检查,但痛苦小,对肺的损害也极少,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使病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肺穿刺活检术。

3.1.4 屏气训练 穿刺术前指导患者屏气训练,特别是咳嗽或有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及病灶离胸膜稍远的患者。教患者先深吸气,然后在呼气末屏气,如此反复数次直到患者熟练掌握为止,有利于术中配合。

3.2 术中护理

3.2.1 体位体位必须达到让病人舒适和满足穿刺术的要求。根据病灶位置,一般采取仰卧、侧卧或俯卧位,双臂上举或抱头。主要是侧卧或俯卧位时,协助病人在CT诊断床上摆好体位,保证呼吸通畅,必要时辅以适当厚度的软垫固定。

3.2.2 操作配合术中应保障穿刺用品、器械的供给,配合穿刺医师,严格无菌操作。在进针和拔针时嘱患者屏气,以防针划破胸膜引起气胸。备好急救器材及药品。

3.2.3 术中观察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心悸、胸闷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否有咳嗽、咳痰的感觉。活检针道和肺穿刺进针部位可有少量出血。只有个别患者出现术中咯血,需及时给予镇静、止血及止咳处理。

3.2.4 穿刺毕处理 拔出穿刺针后按压穿刺部位,无出血后用纳米贴覆盖。再行CT复查,观察有无气胸及出血等,以及气胸及出血的程度。观察5~10 min后若病人无不适反应,送患者回病房。

3.3 术后护理 术后嘱患者避免用力咳嗽,尽可能静卧休息,减少活动。同时加强并发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如有突发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3.3.1 疼痛 术后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穿刺部位胸痛,多数为轻微疼痛,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对个别剧烈疼痛者,遵医嘱适当使用止痛药物或镇静剂处理可缓解。

3.3.2 气胸 气胸一般发生在穿刺毕即刻,偶有发生在术后12~24 h者。多数为少量气胸,术后嘱患者卧床体息,无需处理,皆可自行吸收。如肺压缩30%以上,应行胸腔抽气术或胸腔闭式引流术,但若患者无呼吸困难,也可不行胸腔抽气,待其自行吸收,3日后拍胸片检查,观察气胸恢复情况。

3.3.3 出血 出血(针道局部出血、术后痰中带血、术中大咯血等)主要是穿刺时伤及针道或病灶区域的动脉或静脉所致。针道局部的出血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术后痰中带血一般24~48 h可缓解,也无需特殊处理。术中大咯血可采取如下措施:①立即中止穿刺;②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中流量吸氧;③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④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有无窒息先兆,一旦出现立即给予气管插管。

4 讨 论

预见性护理就是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获得责任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最佳护理效果[2]。肺穿刺活检的预见性护理就是针对肺穿刺可能要发生的并发症提前做好预防护理工作,并拟定好应急护理预案,降低穿刺风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按照应急护理预案及时处理并发症。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不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疼痛、气胸、针道局部出血、术后痰中带血等,术中大咯血则极少见。大部分并发症经适当处理后均能自行缓解,只有少数患者需积极处理[3]。对肺穿刺活检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是以整体护理为指导,护士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沟通技能,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提前或适时的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因此,做好肺穿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预见性护理,护士娴熟的护理技能,术中熟练的配合及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护理措施[4],对降低穿刺风险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陈耀,杜勇,杨汉丰,等.不同CT窗技术对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价值的对比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4):598-600.

[2] 于海霞,王丽娟,王淑红.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9):22-23.

[3] 赵云.208例肺占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应用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5):815-817.

[4] 朱晓红,杨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8(3):26-28.

吴平霞(1977—),女,山东泰安人,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

B

1004-7115(2017)06-0700-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6.042

2017-03-21)

猜你喜欢
针道屏气穿刺术
拍胸片时为何要屏气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Ilizarov外固定架针道感染预防的护理研究进展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针道加压限位法在外架固定患者针道感染预防中的效果
简单几招锻炼肺功能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骨科牵引及外固定支架方法分析
经皮骨穿针针道感染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激状态及脑血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