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的发展及必要性研究

2017-04-06 13:59
山西建筑 2017年15期
关键词:建筑节能能耗理念

符 旻 晖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建筑节能的发展及必要性研究

符 旻 晖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建筑节能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建筑节能理论的形成过程,并从方法论和认识论两方面,探讨了其理论形成的必要性,有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筑节能,低碳经济,空气污染,可持续发展

全球能源耗量中比例较高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在全球的关注中逐渐趋于节能的发展方式,其中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尤其较高。中国建筑规模世界最大,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向着低碳经济发展,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可想而知,也是迫不及待的,建筑节能如何健康正确的发展,是我们研究的课题,同时也需探索其发展规律,用理论引导实践。

1 国外建筑节能的发展

国外建筑节能发展较早于国内,形成了相对成熟与稳定的理论实践体系,而且有针对性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德国,1952年提出了建筑节能的保温要求,经过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从最初的保温条例到节能条例,中间的发展将近5年的时间,在节能条例形成之后,经过实践的检验也进行了多次针对性的修改,大幅度提高了保温性能,可以针对不同地区以及地理环境,进行对应的设计,采取最佳的设计方案,达到较理想的保温性能要求[1-4]。日本在经历过两次石油危机后,对于节能技术的开发加大,其中颁布的“住宅节省能源基准”同样经历了3个版本,形成了现在版本,针对空气污染以及建筑换气等项目进行了专门的条款约束,这一举措的实施催动了日本节能经济效益的产业化,将节能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促使节能效益最大化[5,6]。美国的建筑节能关系到家家户户,从家用电力、煤气以及采暖,每个家庭根据自家的条件进行节能设计,选择建筑能耗消费方式以及水平,促进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建筑节能的发展之路更加迅速,合理以及健康。波兰早期的大板房都是以煤炭为能源的,能耗巨大,自从加入欧盟国家以来,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按照欧盟标准执行,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使得购房者以及卖房者皆对自己建筑能耗了如指掌,耗能量从之前的130的数值降到了9,实现了取暖现代化[8]。发达国家的建筑发展过程,是我们学习的材料,建筑能耗的耗量远超交通以及制造行业,认识到这些问题之后,国家开始进行节能改造,改善居住生活环境,同时减少对于环境污染。

2 国内建筑节能的发展

中国的建筑能耗发展从建国初期开始研究,那时的中国人均居住面积都不达4 m2,而且居住条件以及卫生问题严重突出,为了保证国内人的居住面积,国家规定了每人4 m2的标准,这个标准实行了30年,到了1985年出台了新的政策,将人均面积提高到5 m2,到2008年,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已经达到了28 m2,居住环境不断的改善,但是日益凸显的问题建筑能耗总量在逐年上升。公共建筑建设规模以及能耗总量随着人口以及中国的快速发展同样得到了提高,建筑能耗总量将近占到了当年社会总能耗的30%,这个问题就更加凸显了,需要更加急迫快速的解决。归咎中国节能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理论探索阶段—试点示范与推广阶段—承上启下阶段—节能建筑全面开展阶段,中国政府的重视也促发了多项法规的出台,中国建筑发展历程实践证明[9],经济社会以及城市化进程发展,注定会增加建筑能耗,因此得大力推动建筑节能事业。

3 建筑节能理论的形成

哲学理论的基础是对于客观现实存在的反映,这就需要正确的理念,节能理念其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想要跟现实挂关有一定的难度,建筑节能理念其实是绿色建筑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以及生产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更加具体,明确的概念,在国内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理解,绿色本来就是一种理念认识,归于自然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的和谐发展,不以牺牲某一方面作为代价,遵循道法自然思想观念,提出2个一级理念和3个二级理念——“和谐、持续”“适用、节约、安居”。

中国正提倡城市化发展,同时资源与环境的问题也摆在面前,如何正确建设我们的家园,同时可以持续发展,这正是建筑节能理念提出的必要性,一方面人类要居住舒适的环境,同时要考虑节能的因素,部分学者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人定胜天的理念,通过换气设备增加室内室外的流通性气体的切换和融汇;另一种是天人合一的说法,这种理念的提出更加符合人类的理解与执行,人类和自然界进行有效沟通,同时不增加能源消耗,符合建筑节能理念的出发点。增加对于局部环境的调控,按照不同气候进行舒适度的设计,满足生活和自然的需求,充分达到建筑节能的协调一致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建筑节能的经济问题,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增加调控资金,让商家看到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不损害其合法利益,促进建筑节能,使其不再是一种理念,更加符合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服从市场经济的规律。

4 必要性研究

科学发展意味着绿色,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同时又是以全局的角度出发。以科学为基点,形成不同的理念。从方法论和认识论两部分为论点,认识和发展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科学活动是社会活动的总称,包括理论和技术。构建建筑节能科学观的理论就是为了提出更加合理的发展模式以及战略,甚至是道路,有了指明路灯,就能更好的为建筑节能服务。

建筑节能的方法论回答建筑节能应该怎样做的基本问题,也就是管理方法,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同时又是理论和实践的连接桥。其中方法论中又有具体的划分,包括管理学方法、工程学方法、经济学方法、社会学方法以及生态学方法,实践的因素决定了其存在的综合属性,通过综合作用形成的多学科理论,管理学方法是定量和定性的结合,通过建筑节能领域专门管理方法和管理实践方法相互结合的集成;工程学方法更加具体的针对不同的实践实体进行结合,将复杂的、多样性工程主体达到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综合;经济学方法是比较实在,而且容易被人接受的,从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实现建筑节能,可以使得商家看到具体的数值,经济性和合理性更加明朗;社会学方法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目标是达到社会质量和生态社会的协调统一;生态学方法更加注重生态,讲求一切事物都必然有其去向,从这个角度进行建筑节能生态的分析,从能源与可持续的关系出发。

建筑节能的认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述,目前我国关于建筑节能的解释是“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社会和环境的承受的措施有效合理的利用能源”。从能源的属性和建筑的属性进行建筑节能的分析,构筑建筑节能的学科定位,界定建筑节能的主体、对象、内容以及目的,形成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奠定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建筑节能所包括的内容繁多,与不同的学科进行交叉,同时随着时代进行发展,逐渐建立其正确的科学内涵。

[1] 卢 求.德国2006建筑节能规范及能源证书体系[J].建筑学报,2006(11):26-28.

[2] 卢 求,[德]Henrik Wings.德国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发展趋势[J].建筑学报,2007(9):23-27.

[3] 侯冰洋,张 颖.德国建筑“能源证书”简介[J].建筑学报,2008(3):36-38.

[4] Dena.Dieneue Energiee insparv erordnung(En EV2007)[M].Berlin:dena,2007:1-8.

[5] 柳 杨.浅析日本在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及成效[J].上海节能,2010(11):17-20.

[6] 李大寅.日本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J].住宅产业,2008(12):23-25.

[7] [日]和田纯夫,王唏慧.日本“零排放住宅”[J].建筑学报,2010(1):52-55.

[8] [波兰]江 亿.旧房“取暖现代化”[J].中国投资,2008(12):53.

[9] [日]和田纯夫,王唏慧.零排放住宅[J].建筑学报,2010(1):52-55.

Study on the building energy saving development and necessity

Fu Minhui

(ShanxiAcademyofBuildingScience,Taiyuan030001,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building energy saving development history at home and abroad, describes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heory forming process, and explores its theoretical forming necessity from two aspects of methodology and epistemology, which will be good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building energy saving, low-carbon economy, air pollu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009-6825(2017)15-0179-02

2017-03-13

符旻晖(1970- ),女,助理工程师

TU201.5

A

猜你喜欢
建筑节能能耗理念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2015年建筑节能实施的新标准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