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情境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2017-04-09 07:46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鱼缸教学法创设

(广州市黄埔区凤凰湖小学,广东 广州 510555)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初,J-M.德·克特勒在比利时首次提出“最终整合目标”的概念,随后的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比利时和其他欧洲国家首先在大学职业培训中引入了整合活动,随后德·克特勒和罗日叶把整合教学法原则应用于中小学教育中。此后一些欧洲国家开始以整合教学法原则进行课程改革,整合教学法开始实现质的飞跃。整合教学法是以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为基础,与学生所处环境相联系,训练学生联合调动若干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复杂的情境。

整合情境(Integrated Situation)是整合教学法的核心和重要的支持工具,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比利时、瑞士、法国等欧洲国家的研究者提出并实践。这种情境并不是问题的罗列,而是构成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主要信息和干扰信息,要求学习者以某一既定任务为目标,对已学过的若干知识、技能与经验进行筛选、联结与合并,开展教学探究。

整合情境的核心取向表现为四个方面:1、从局部学习走向整合学习;2、从教学情境走向自然情境;3、从教师主导走向教师支持;4、从学生接受学习走向学生探究学习。

整合情境的这一特点非常符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功能要求。通过研究发现,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最佳模式应为任务驱动式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需要完成对知识点的梳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能够运用习得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整合情境要求学习者不满足于具体目标的局部学习,而是关心对知识、技能与经验进行整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创设运用于复习课的整合情境时,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要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信息作为支持工具;2、并提出明确的任务命令,以此指向教学目标;3、知识点的梳理过程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形成。

根据以上原则,笔者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依据学生学情,尝试运用整合情境进行一些教学实践。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路线

通过选取学校同一年级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各1个,进行对照,展现整合情境教学单元复习课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传统复习课和整合情境教学单元复习课对学生动机、兴趣等方面影响。具体研究路线如下:

(二)依据及方法

情境整合教学法本质是以学生的能力为导向,情境的创设以及解决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服务的。简单地说,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整合教学法就是要让每一名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充分运用自身已经具有的各项能力,并将已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最终达到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认识、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目的。

情境整合教学法最大的优势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各项综合能力。进一步说,利用情境整合教学,教师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能够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为了获得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笔者在实验班与平行班进行了前测、后测,研究整合情境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应用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影响。具体做法是通过搜集数据,用统计的方法整理了前测、后测的结果,展现整合情境教学单元复习课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传统复习课和整合情境教学单元复习课对学生动机、兴趣等多方面影响。

(三)前测调查问卷分析

在小学数学中利用整合情境开展复习课教学方面,对学生在学习中多大程度上喜欢整合情境应用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参加调查的学生是本校四年级2个班的学生,发出试卷102张,回收101张。以下表1、表2是问卷调查一的统计结果:

表1 数学课情况调查问卷一统计结果(部分)

表2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整合情境等环境的喜好统计结果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的愿望和心理上,总体上对整合情境教学充满期待和喜欢的感情,这可能是对平常老师喜欢大水漫灌、填鸭式等机械刻板教学的天然反抗。学生更喜欢教师尊重他们已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获得知识,体现出对学生主体作用的认知和重视。传统教学没有充分结合和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合理设置情境模式和场景,在这样的复习教学中,学生会缺乏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不好。

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与学生实际经验相近、能够整合学习任务的情境,运用于单元复习课,开展对比教学实验。并收集数据。

(四)后测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分析是在开展了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整合情境教学之后,对原有班级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的基础上进行的。共发出试卷102张,回收102张。以下表3、表4、表5分别是问卷调查二的统计结果:

表3 整合情境教学法运用情况调查问卷二统计结果(部分)

表4 整合情境教学法运用情况调查问卷二统计结果

表5 整合情境教学法运用前后学生单元测试成绩统计结果

(五)整合情境案例

案例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整合情境设计:

信息①老师喜欢养鱼,家里的热带鱼生了很多小鱼,需要一个大鱼缸。

信息②鱼缸店老板给了我2个方案:出示图形——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鱼缸A)、一个正方体的鱼缸(鱼缸B)。

信息③ 鱼缸店老板说鱼缸A和鱼缸B的体积是相同的,但是它们用料的多少不同。鱼缸A和鱼缸B的尺寸及用料如下:鱼缸A的长9分米、宽6分米、高4分米,鱼缸B的棱长6分米。鱼缸A和B的框架都是用角铁做的,面都是由玻璃板做成的(玻璃板的厚度忽略不计)。

信息④鱼缸店老板告诉我,每分米角铁的造价是2元,每平方米玻璃板的造价是5元。

信息⑤我家水龙头的流速是每分钟12升。

命令①鱼缸店老板说这两个鱼缸的体积相同,你能帮我用计算的方法来验证一下他说得对吗?

命令②请帮我计算一下,从省钱的角度出发,应该选择哪一个鱼缸?

命令③请帮我计算一下,如果我用我家的水龙头为其中一个鱼缸灌水,多久可以灌满(玻璃板的厚度忽略不计)。

命令④ 如果我嫌这个鱼缸有点小,请帮我向鱼缸店老板提出明确的改尺寸的建议,把鱼缸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玻璃板的厚度忽略不计)。

设计意图:笔者设计了一个整合性的情境,模拟去鱼缸店定制鱼缸的背景,不同于一般用于抽象概念的具体事例,这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性情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斟酌并筛选适用于相应命令的信息,在此情境下的教学摆脱了单纯地机械式的复习,学生们在完成命令时,自然唤醒并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更加清晰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梳理该单元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案例二:新人教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复习》

整合情境设计:分数家族

信息:分数王国里,有一天和在一起吹牛,说:“我有一个大家族,每个成员都相等”;说:“我的家族也很大,成员个个都很像”;说:“我在家里是老大,人人都说我当家”;说:“我在家里也很棒,大家选我作家长。”

命令① 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和,把它们的“家族背景”介绍得越详细越好。

命令②请你介绍一下和它们各自的家族都会有哪些成员?每个家族的成员有什么共同特征?

命令③ 和说它们是自己家族的“家长”和“老大”,它们这样说有道理吗?请你帮它们说一说。

命令④如果把和这两个“家族”之间进行比较大小,你觉得谁更大?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此情境与现实中的自然情境相去甚远,是一个童话了的情境,但是此情境符合《分数的意义与性质》这一单元概念与数理分析占较多比重的特点。通过童话故事的信息,比较两个“分数家族”的背景、成员以及大小,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视野更深层次地思考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丰富数学抽象数理分析的活动经验,并初步感知“等价类”的概念。

三、结论

通过本文研究分析,笔者总结出整合情境课堂教学可以适应当今学科教材内容的设置特点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现在的每一学科,尤其数学学科的每一单元均是围绕一个固定复习课展开,而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得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更加完整,因为通过创设与这个单元复习课相关的整合化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这个整合化情境中综合运用与该复习课相关的知识或技能,进而将各方面知识有效整合起来以完成某项任务,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与单元复习课相关的整合化情境中进行的,学习过程始终围绕着教材设置的单元复习课,所以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体现学科教材的单元复习课性特点。但是在实施该教学方法时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创设合理的复杂情境

之所以要创设整合化情境,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创设的情境必须合理,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说创设的情境必须是学生所熟知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而且这样的情境与学生所学的单元复习课知识有联系,这样可以更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其二,创设的情境也要具有复杂性,也就是创设的情境必须是整合化的,为了完成这个情境中产生的某个任务,学习者要能调动多方面知识完成该任务。

(二)设计适宜的任务

因为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所以它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而不是仅仅培养少数优等生的超常能力,因此在情境中设计的任务的标准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既有能力,不能设置过难或过易的任务,过难的任务会让除了少数优等生之外的大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过易的任务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

(三)打好坚实的基础

经实践研究表明学生喜欢这种自主式、协作式的学习方法,因为他们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能够产生极大的兴趣,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整合化情境学习前,要学好课本知识,这样能根据课本知识进行扩展,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在完成任务中要运用到的课本知识以及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这样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总之,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下进行的整合情境教学可以有效综合学生数学知识,使学生学习活动更加活泼,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从而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因此在其他学科中也可以将该教学方法进行推广,让学生将课程知识有效整合解决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1]黄璐.章苏静.基于整合情境的游戏化虚拟实验的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109-114.

[2]黄璐.整合情境:整合教学法改革的核心[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2):98-102.

[3]许红梅.浅谈小学数学“做中学”情境整合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3(9):86-87.

[4]丁旭庆.上好数学复习课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下),2011(06).

[5]李文静.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2).

[6]窦春梅.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基本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

[7]刘娟娟.小情境,大智慧——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价值和原则[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01).

猜你喜欢
鱼缸教学法创设
鱼缸里的杀手
鱼缸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家里的小鱼缸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冰立方鱼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