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亲子沟通现状研究
——以德庆县悦城镇里村小学为例

2017-04-09 07:46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亲子小学生孩子

(肇庆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一、导言

(一)研究问题

本调查主要研究农村小学生与父母间的亲子沟通现状,以肇庆市德庆县悦城镇里村小学为例。亲子沟通(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这是一个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都关注的领域。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1996)里面对于人类行为的沟通过程定义为通过各种言语和非言语的形式而交流信息如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过程。而对于亲子沟通的定义,广泛认可的是Epstein等人于1993年基于传播学理论提出的“亲子沟通指父母与子女通过信息、观点、情感或态度的交流,达到增强情感联系或解决问题等目的的过程”。通过该定义我们知道,亲子沟通主体是父母和子女,同时它强调了亲子沟通是一个交流过程,使用的手段是交换信息、观点、情感、态度,而目的是情感联系或者解决问题。

(二)研究背景

为了响应党“关注民生、实干兴邦”的号召,通过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查,增进对社会的观察了解,担负起社会责任,提高综合素质,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欠发达,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落后。极少有人关注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问题,而亲子沟通的状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又往往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亲子沟通能够满足其心理安全需要,促进其积极向外探索,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帮助他们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1]。社会化研究理论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最持久、最核心的一种家庭关系,会直接对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造成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为儿童的顺利社会化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心理上的支撑。亲子沟通的技巧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正向积极的开放式沟通。例如,倾听、尊重、同理、支持等。二是问题式沟通。多用副向的沟通技巧,例如,批评、束缚、不支持对方的沟通方式[2]。已有研究表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孩子心理发展。在亲子沟通关系中得到父母支持的孩子有更好的自我认同感和心理支持感,与父母沟通不良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情绪和行为问题。因此,研究分析农村地区小学生的亲子沟通现状,不仅是响应新时代的号召,更是有利于探索如何让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好地发展这一课题。

(三)研究意义

1.优化亲子沟通关系,为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

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当前的亲子沟通存在问题有:时间短、内容固定、沟通的时段集中、形式单一等。而针对这些状况的具体改变措施也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亲子沟通的特征分析、影响因素的探讨,能有的放矢地改善小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关系,使双方在沟通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策略,有效地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

2.良好亲子沟通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氛围是否融洽往往决定着一个家庭是否幸福。良好的亲子沟通是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关键。积极健康、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均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情绪管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儿童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才能快乐成长。

3.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有利于小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亲子沟通也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在沟通的过程中除了参与倾听,还要求表达要有一定的清晰度和策略性。可促进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情绪感知能力等人际沟通的能力发展。

4.国内外研究成果

目前有关亲子沟通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亲子沟通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2方面。其中国外的亲子沟通理论研究是关于亲子沟通的作用机制理论,包括家庭沟通图式理论和资源交换理论。国内有关亲子沟通方面的理论研究不多,池丽萍[3]在对亲子沟通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综述的基础上,以系统论为基础,提出了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在亲子沟通的实证研究方面,研究对象主要以青少年为主,研宄内容主要从沟通的频率、方法、沟通内容、沟通技巧、主动性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杨青松等人研究了亲子沟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影响:希望感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当被试处于低希望感时,亲社会行为不随亲子沟通的变化而变化;当被试具有高希望感时,亲社会行为随亲子沟通的变化而变化[4]。通过研究亲子沟通,促进儿童的行为健康发展。影响亲子沟通的因素主要有父母和子女的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亲子关系、家庭特征以及文化因素。因此,我们也将围绕着几个方面对德庆悦城镇的农村家庭亲子沟通现状进行调查。

二、样本与资料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以德庆县悦城镇里村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共发放儿童版的亲子沟通问卷70份,有效回收58份。其中男生25人,占43%;女生33人,占57%。一年级的学生2人,占3%;二年级的2人,占3%;四年级的1人,占2%;五年级的7人,占12%;六年级的46人,占79%。独生子女6人,占10%;是“两个孩子中的老大”的有16人,占28%;“2个孩子中的最小”的19人,占33%。“3个以上孩子中的老大”的1人,占2%;“3个以上孩子中的最小”的5人,占9%。其他情况的11人,占19%。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的31人,占53%;与父亲居住在一起的3人,占5%;与母亲居住在一起的8人,占14%;与父母分开住的12人,占21%;其他情况的4人,占7%。同时,我们还随机抽取了该校部分学生的父母作为调查对象,发放父母版亲子沟通问卷16份,有效回收12份。其中男性5人,占42%;女性7人,占58%。年龄分布为35~54岁。小学学历的2人,占17%;初中学历的7人,占58%;专科学历的2人,占17%;大学学历的1人,占8%。家庭月收入300元以下2人,占17%;家庭月收入300~600元3人,占25%;家庭月收入600~800元3人,占25%;家庭月收入800元以上4人,占33%。经济来源为农业生产者5人,占42%;外出打工者1人,占8%;本地工作者4人,占33%;其他2人,占17%。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的孩子版亲子沟通问卷和江苏省无锡市张泾实验小学用以调查亲子沟通情况的父母版问卷进行调查。考虑到农村地区与城市生活条件的差异,删减了孩子版问卷的个别基本信息采集的题目,用孩子版的亲子沟通问卷了解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时长、频率、内容、方式以及性别、年级、在家中的排行等基本资料,用父母版的亲子沟通问卷调查家长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陪伴孩子的时间、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是否频繁、孩子是否主动向父母倾诉心事等情况,并比较孩子与父亲和母亲的沟通情况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处理和分析调查数据结果。

三、结果与分析

(一)儿童版调查结果

1.沟通时间

如表1所示,在工作日与父母交谈时间低于15分钟占总数的27.6%,15~29分钟之间的占15.5%,30~59分钟之间的占19%,1~2小时的占13.8%,大于2小时的占24.1%。从表中可以看出,工作日与父母交谈低于2小时的累积百分比高达75.9%,说明小学生在工作日与父母交谈时间不够充足。

如表2所示,小学生与父母交谈主要发生的时间是在吃饭时占39.2%,发生在一起娱乐休闲时占23.0%,发生在早晚接送的路上时占8.1%,发生在晚上睡觉前占20.7%,没有固定时间的占13.5%。从表中可以看出,近2/5的小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以餐桌交流为主。

表1 工作日每天与父母交谈的时间

表2 与父母谈话主要发生的时候

2.沟通形式与内容

如表3所示,小学生用打电话的方式与父母沟通的占37.9%,用手机短信沟通的占5.2%,用语音对话沟通的占1.7%,面对面交流的占55.2%。由此可见,小学生主要采取面对面的方式与父母交流。

表3 与父母沟通的主要方式

如表4所示,在小学生与父母沟通的主要内容中,家庭琐事占9.4%,生活技能占11.6%,行为习惯占12.3%,兴趣培养占4.3%,学习问题占24.6%,交友问题占3.6%,休闲娱乐占8.0%,道德品行占13.0%,班级情况占9.4%,社会热点占3.6%。可见在亲子双方沟通中,还是学习问题居主要地位,其他内容的涉及相对较少。

表4 与父母交谈的主要内容

3.沟通差异比较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男女生无论在工作日与父母的沟通时间(p=0.440),或者在周末与父母沟通的时间(p=0.639),还是在沟通方式上(p=0.117)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父母在沟通上对待男孩和女孩上是比较平等的。而在小学生与父母的行为描述上,通过成对样本检验,结果显示,在沟通中父母的命令、批评、催促、倾听、与孩子的亲密接触、冲突归因、子女倾诉等维度上均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说明孩子对父亲和母亲的亲近程度或依赖程度较为相近。

(二)父母版调查结果

1.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情况

在对孩子的关心方面,调查结果显示66.7%的父母表示即使工作或生活再忙,都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66.7%的父母在吃饭时询问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情况,而父母较多的是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情况次之,这与儿童版调查的情况相符。由此可见,即使是在农村,大多数父母仍较为关心孩子的身体与健康状况。这与儿童版的调查结果相吻合。

2.沟通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情况为:83%的父母与孩子有摸头、拍肩互相拥抱和一起做家务等互动,83.3%的父母认为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情况为较好及以上,75%的父母认为自己与孩子相处时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66.7%的父母认为孩子有时或经常会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告诉父母,而100%的父母认为当孩子遇到困难与烦恼时,更倾向于母亲诉说,这可能与父亲忙于工作且不擅表达有关。

3.沟通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75%的父母在与孩子谈话时会使用“你应该”“你最好,否则”“你再不,我就”等的语句。91.7%的父母在和孩子谈完话,会批评或指责孩子的想法,91.7%的父母认为不论发生什么事,自己有时或经常能以孩子的立场分享孩子的内心感受。这说明该地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比较倾向于严厉批评式的教育,同时也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而在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同时,父母认为自己有时或经常能够体验孩子的感受,这也体现了父母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4.其他

66.7%的父母有时给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间决定自己的事情,而33.3%的父母经常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间解决自己的事情。16.7%的父母从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50.0%的父母有时相信自己的孩子能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33.3%的父母经常相信自己的孩子能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这体现了父母即使能够给孩子自主空间来决定自己的事情,但是心里有时候还是会不放心的。16.7%的父母有时会注意自己的言行,83.3%的父母会经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这表明较多的父母能够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榜样作用,并希望自己能够对孩子产生较好的影响。

四、讨论与小结

亲子沟通的好坏与个体的沟通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依照现有的家庭沟通的定义(Epstein,Bishop,Ryan,Miller,&Keitner,1993)可将亲子沟通界定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息、观点、情感或态度的交换过程。沟通发生的基本条件是父亲、母亲、儿童三者必要的沟通能力[2]。从调查结果来看,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形式单一,且谈话的内容关注的大多是学习问题,双方交流的时间也大都集中在餐桌上,专门的谈话及谈心的深入对话少之又少。而且家长在谈话中也会经常表现出批评、责备等语气。由此可见,父母在沟通时的情感表达力、策略性有所欠缺,倾听的开放性和敏感性有所不足。当孩子有心事的时候,除了父母之外,也可选择亲近的伙伴或其他家庭成员倾诉。而当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或严厉时,孩子也会产生畏缩心理,导致在与父母沟通的内容上有所保留。父亲、母亲、儿童三者任何一方沟通能力的不足都不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推崇多方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转变家长单一的育儿观。在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大部分家长的主要精力都是在牟取经济来源上,而且大多数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初中学历的居多。由于沉重的经济压力与关心子女素质意识的薄弱,致使家长沟通的主动性不强。况且农村的家长对孩子的希冀往往是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所以,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最关心学习问题。但是,要塑造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孩子,仅仅关心智力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孩子的道德意识、情绪情感的表达、朋友交往、为人处世等方面同样需要父母的关注。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关心孩子多方面的情况,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要重视亲子沟通,家长可以从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游戏或活动入手,在活动中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进而解决亲子沟通中的深层次问题。

2.采用正确的沟通态度。在农村地区,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由于没有恰当的教育理念,因此也就未能采用合适的教育孩子的一套教育方式。目前,仍有不少家长抱持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这将会使亲子沟通处于一种畸形状态。因此,家长应该在与孩子沟通时,采用更加开放、包容、理解的方式。亲子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孩子在与父母沟通时,也应报以尊重、感恩的态度。这样,在双方采用互相尊重理解的态度才能更好地营造出良好的沟通氛围,提高亲子间沟通的效率。

3.采用正向积极的开放式沟通方式。有研究表明,采用正强化比惩罚更能塑造一个人的行为。因此,家长应该更多地采用鼓励式教育,在沟通时更多地采用积极性的词语进行交流,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出“寒门贵子”。当孩子做出某些尝试时,应适当地予以鼓励,即使是失败了,也给予适当的支持,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还能通过给予孩子支持,让其体会到安全感,以利于更好地进行新的尝试。因此,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采用鼓励式的沟通更有助于提高沟通效率,帮助孩子成才。

附录一:亲子沟通调查问卷(父母版)

感谢您的信任来填写这份问卷。这是一份是关于您和孩子沟通的调查问卷,目的是在您填写这份问卷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您与孩子的沟通情况。本次调查只需占用几两分钟的时间,答案无对错之分,谢谢您的真诚合作!

文化程度:

性别:

1.不管我的工作或生活再忙碌,每天我都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2.我________在吃饭时间询问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3.在下列选项中,目前我最关心孩子的:

A.学习情况,担心孩子考不上好的高中或大学

B.身体C.交朋友D.其他

4.我________和孩子有这些接触,如摸头、拍肩和相互拥抱等。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5.孩子________和我一起做家务。

A.从不 B.很少C.有时 D.经常

6.孩子________主动告诉我他(她)在外面发生的一些事情和内心感受。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7.当遇到困难或烦恼时,我觉得孩子比较倾向于:

A.找他(她)父亲倾诉思考解决,不向任何人倾诉B.找他(她)母亲倾诉 C.找他(她)朋友倾诉 D.他(她)自己

8.当我有心事时,我倾向于:

A.跟另一半聊聊B.跟孩子说说

C.不说,自己解决D.其他

9.我________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孩子相处。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10.在和孩子谈话时,我_______使用“你应该”、“你最好否则”和“你再不我就”等的语句。

A.从不B.很少C.有时D.经常

11.和孩子谈完话,我_______批评或指责孩子的想法。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12.总体来说,我觉得我和孩子的沟通情况:

A.不好 B.一般 C.较好 D.好

13.不论孩子发生什么事,我________能以孩子的立场分享孩子内心的感受。

A.从不B.很少C.有时D.经常

14.我________给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间决定自己的事。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15.在面对和解决问题时,我________相信孩子能独立完成。

A.从不B.很少C.有时D.经常

16.当我和孩子出现沟通问题时,我会选择________的沟通形式来处理。

A.继续谈话B.写信C.发短信D.借助网络(QQ、微博等)

17.我________会把成人之间的事情告诉孩子。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18.我________注意自己的言行。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19.作为父(母)亲,我觉得孩子的成功是:

十分感谢您的配合!

附录二:儿童版亲子沟通问卷

亲爱的小朋友、大朋友:

你们好!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园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性格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则发挥着基础的作用。现在,我们想要了解目前“亲子沟通”的现状,探讨有关青少年家庭亲子沟通方法、沟通能力、沟通质量的状况及其与认知、情绪、态度的关系。从而发现亲子沟通间的智慧和美德,优化青少年家庭亲子关系,构建和谐家庭。希望你填写符合你实际的答案。(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孩子卷)

1.你的性别是?

男女

2.你读几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3.你在家里是?

独生子女

两个孩子中的老大

两个孩子中的最小

三个以上孩子中的老大

三个以上孩子中的最小

其他

4.周一到周五,你是否与父母居住在一起?

与父母住在一起

与父亲居住在一起

与母亲居住在一起

与父母分开居住

其他

5.周一到周五,你平均每天与父母交谈的时间?

<15分钟

15分钟-29分钟

30分钟-59分钟

1-2小时

>2小时

6.双休日,你每天与父母交谈的时间?

<15分钟

15分钟-29分钟

30分钟-59分钟

1-2小时

>2小时

7.父母与你之间交谈的主要内容?(多选题)

家庭琐事

生活技能

行为习惯

兴趣培养

学习问题

交友问题

休闲娱乐

道德品行

班级情况

社会热点

8.父母与你交流谈话主要发生在什么时候?(多选题)

吃饭时

一起娱乐休闲时

早晚接送的路上

晚上睡觉前

没有固定时间

9.你和父母沟通的主要方式是?

打电话

小纸条或信件

手机短信

语音对话

其他

10.你最喜欢听到家长对你说的话是?

11.你最不喜欢听到家长对你说的话是?

12.关于爸爸的行为?

第13、14题是关于爸爸、妈妈的一些描述,请你仔细阅读并对自己的感觉做出评价。

13.关于爸爸行为的描述?

和我说话时,爸爸很少会用“你应该……”“你最好……,否则……”“你再不……我就……”

A.从不 B.较少 C.较多D.很多

我说话时,爸爸能耐心专注听完。

A.从不 B.较少 C.较多D.很多

爸爸经常给我充裕的时间,不催促我。

A.从不 B.较少 C.较多D.很多

和我谈完话,爸爸很少批评或指责我的想法

A.从不 B.较少 C.较多D.很多

爸爸经常和我有亲密的接触(如摸头、拍肩、拍手、相互拥抱)

A.从不 B.较少 C.较多D.很多

我和爸爸之间有冲突时,爸爸不认为一定是我的错。

A.从不 B.较少 C.较多D.很多

我愿意主动告诉爸爸,我在外面(学校)发生的事情和我内心的感受。

A.从不 B.较少 C.较多D.很多

现在,我满意我和爸爸之间的关系。

A.从不 B.较少 C.较多D.很多

14.关于妈妈行为的描述?

我说话时,妈妈能耐心专注听完。

A.从不 B.较少 C.较多D.很多

妈妈经常给我充裕的时间,不催促我。

A.从不 B.较少 C.较多D.很多

和我谈完话,妈妈很少批评或指责我的想法。

A.从不 B.较少 C.较多D.很多

妈妈经常和我有亲密的接触(如摸头、拍肩、拍手、相互拥抱)

A.从不 B.较少 C.较多D.很多

我和妈妈之间有冲突时,爸爸不认为一定是我的错。

A.从不 B.较少 C.较多D.很多

我愿意主动告诉妈妈,我在外面(学校)发生的事情和我内心的感受。

A.从不 B.较少 C.较多D.很多

现在,我满意我和妈妈之间的关系。

A.从不 B.较少 C.较多D.很多

参考文献:

[1]徐杰,张越,詹文琦,等.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01):65-68.

[2]李翠英.亲子沟通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09):234-235.

[3]池丽萍.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理论、工具及在小学生中的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27(02):140-150.

[4]杨青松,周玲,胡义秋,等.亲子沟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影响:希望感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06):1118-1120.

猜你喜欢
亲子小学生孩子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非常小学生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