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教学策略在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以《集合》的教学为例

2017-04-09 07:46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集合理解能力跳绳

(中山市三乡镇载德小学,广东 中山 528463)

数学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还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新方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数学对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有效地进行此类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冲突作为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辩”起来,通过“辩”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本文以《集合》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从“做”中冲突、“辩”中冲突、“练”中冲突三个方面谈“冲突”的处理与学生能力的提升。

一、“做”中冲突,提升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素养。它有三个水平层次:初级水平为知觉理解,就是能辨认和识别对象,并且能对对象命名,知道“是什么”;中级水平是在知觉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揭露,主要表现为能够理解概念、原理和法则的内涵,知道“怎么样”;高级水平属于间接理解,是指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理解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者调整认知结构,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使知识得到广泛的迁移,知道“为什么”。如何善用学生冲突,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呢?笔者发掘学生“做题”背后暴露的问题,并利用这一冲突来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理解能力。

例一: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学生在解答时,有的答案是17人,有的答案是14人。教师恰当地利用此冲突出让学生辩起来。有的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辩论,有的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辩论。

通过这样的“做一做,辩一辩”,学生很认真地分析了两项比赛的信息,发现这不是单纯地数人数,因为名单里面有重复,这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有的学生按原有的学习经验,坚持9+8=17人,是正常的思维;而有的学生能结合实际来分析问题,发现根本没有17人,是深层次的思考。结合实际分析问题是数学最基本的学习素养,因为数学不仅仅是公式,更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样的教学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理解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辩”中冲突,提升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组成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并对之进行剖析、分辨、观察和研究的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将评讲活动变为学生的反思、辨析活动,通过辩一辩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例二:教师根据学生的画图的情况,选出了几个图示,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第一组:

方法一:

方法二:

当2种方法展示在学生面前时,教师马上就听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于是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认真分析,并展开辩论。有的同学认为第一种方法很清楚,知道跳绳和踢毽的各有哪些人,还知道是谁重复了;有的认为第二种方法也很好,只要知道有几人没有重复,有几人重复就好了,很简单。以生为本的课堂是灵动的,不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及简洁性。

第二组:

当这2种方法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学生思维火花再次燃烧起来,他们纷纷各抒已见。有的认为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能更清楚地看出来哪些学生是跳绳的,哪些学生是踢毽的,也能看出两项都参加的学生。有的认为第二种方法最好,因为把两个圈重合到一起,中间这部分既表示参加跳绳又表示踢毽的,已经有杨明、刘红、李芳,那么在只参加跳绳的和只参加踢毽这部分内容里,就不应再写杨明、刘红、李芳。

精彩的课堂允许学生出错,利用错与对的矛盾冲突让学生分析错因,明白对理,更能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练”中冲突,提升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是数学思维的综合体现,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将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的、有目的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更能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三:3个小朋友比赛,看谁写出带“春”字的成语多。小刚写出了15个,小佳写出了8个,小红写出了10个。小佳写出的8个成语小刚都写出来了,小红写出的成语中有5个小刚也写出来了。小刚和小佳一共写出多少个成语?

学生在画图时出现了以下两种方式:

有的同学们认为第一种方法不对,第二种方法更清楚、更容易理解。同学们认真思考每一个集合表示的含义之后,最后达成共识,认识到第一种方法也是正确的。

上述练习题,既可以体现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也可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利用练习中的冲突,学会思考,提升思考能力。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认知冲突不仅在今天这节课有,未来仍然会有,老师们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冲突”,基于学生的“认知冲突”,顺势而教,利用冲突资源让学生学会辨析问题,在辨析中纠错,在纠错中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经过实践,这节课利用这样的“三冲突”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也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猜你喜欢
集合理解能力跳绳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学跳绳
跳绳
论述高中数学中集合的类型及基本运算
NO.10 跳绳
一道数学填空题引发对细节的思考
解读《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