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三元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04-10 18:49张国锋孙立晨奚广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张国锋++++孙立晨++++奚广生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是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统一。本文针对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现状,总结几年来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提出“三元四段”人才培养模式,希望为普通高等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三元四段;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1.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三元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H150415

2.吉林省“校企融合培养中草药种植与加工应用型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阶段性研究成果。

3.吉林省中药学重点学科项目阶段性成果。

一、高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1、培养目标单一、不明确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高等教育的办学思想发生很大的改变,但受国家计划教育体制的影响,统一招生制度,统一的专业招生目录、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等等,导致各高校之间人才培养不明确,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档次不清晰,即使统一院校研究生、本科、专科之间培养目标定位过于雷同,严重制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2、办学特色不突出,课程设置缺乏市场化

一是高校各专业的快速发展與自身的办学特色是分不开的,但长期以来,特别是90年代左右,随着国家盲目的扩招,各高校只注重生源,不重视办学特色,学生的培养的千遍一律,培养的学生理论强、实践能力弱;二是各专业之间课程设置,不进行市场调研,即使进行市场调研,如果真要实行改革,困难重重,课程设置脱离市场的需求,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

3、教学内容强理论,轻实践

一方面教学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前沿的知识少;二是教师授课采取灌输实教学方法,课程的内容理论性强,理论教学的比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比例过高;三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不愿到企业、实习基地实践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二、多年探索,构筑“三元四段”人才培养模式

1、 以“三元”为研究重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1学。一方面坚持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心地位,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增强其主动学习意识,体会学习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二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掌握栽培学科专业性质,了解实践教学、科研过程应用方向,产生依据,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独立解决药材生产、加工问题的能力;三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实习基地,设置实验模块,自行种植、生产、管理、经营、销售,学院配备有经验教师现场指导,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增进师生关系,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1.2践是指学生不断实践,具体操作,达到熟练水平;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四年实践教学不断线。一是根据年级不同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一年级结合专业课程建设需要,大一下学期安排一周药用植物学教学实习,增强学生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的能力;二是二~七学期根据实践教学要求,2-3周的劳动安排,制定生产实习考核标准,开展人参、玉竹、五味子等药材田间栽培与管理,熟知药用植物种源圃内300余种药材,对劳动态度、劳动效果、熟练程度等环节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吃苦耐劳精神;

1.3行是指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药材生产过程中的设计、生产、加工、开发利用、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达到最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大赛项目中,以赛代练,以实践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二是要求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当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完成教师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三是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要求其主动设计试验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行”的落实与发展,广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吃苦耐劳精神普遍提升,毕业生能够胜任生产一线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等岗位的工作。

2、以“四段”为保障,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2.1第一阶段: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阶段。按照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是深入市场调研,聘请企业、同类院校相关人员到我院兼任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二是改善课程体系,在原有的课程建设基础上,增设农业机械等专业能力课程,设计出各门课程的能力培训方案,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做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有实践技能训练项目,每个项目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能力培训体系。三是邀请企业、校内外知名学者开展专题报告,指引学生学习方向。通过第一阶段的设置安排,使学生从第一至第五学期,在学校完成通修课程、学科平台、专业能力、素质教育类等五大模块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培养。

2.2第二阶段: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阶段。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结合生产季节,将学生派驻合作企业进行实地培养,完成专业平台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在第六学期在合作企业先进行10周的实践,根据合作企业具有的药材种类,分三组交换实践,由学校教师与企业聘任教师共同管理,聘请企业的有经验的教师承担部分课程或部分内容,完成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品种选育等专业能力的培养,返校进行3-4周的总结提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七学期继续转到合作企业进行8周的实践培养,完成后续加工鉴定专业能力的培养。

2.3第三阶段:专业拓展阶段。一是在校期间分学期的进行8周专业选修模块的培养,制定素质教育与拓展学分考核标准,如:大学生竞赛、发表论文、科技成果、专利等学分标准,拓展、补充专业能力。二是三年级时,根据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特点,拟定开题方向,设计论文实验内容,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2.4第四阶段:专业实践检验应用阶段。一是本科第八学期,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特点,派遣专业学生到企业、实践教学基地顶岗实习,接受社会的检验。二是召开毕业生工作座谈会,了解学生工作过程中实际情况及企业需求情况,总结学生反馈意见,针对问题对课程能力模块进行再次修订,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奚广生,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河南农业,2013(29)

[2] 魏书琴,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25)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