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析

2017-04-13 08:24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受众微信能力

黄 璜

(1.安徽广播电视台 安徽 合肥 230031;2.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融媒体时代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析

黄 璜1.2

(1.安徽广播电视台 安徽 合肥 230031;2.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已经不再泾渭分明,作为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如何才能为媒体培养合格的准新闻人?如何针对当前的媒体形态来调整课程设置呢?本文从融媒体时代对媒体人的需求特点出发,从信息整合、直播工具的运用以及新的新闻推送方式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期望为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融媒体时代;信息整合;新闻直播;自我定位

融媒体时代,也称之为新媒体时代,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体,不再泾渭分明,尤其是各个传统媒体都在研发新媒体、自媒体,新闻形态的融合,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实际上,融媒体时代,更多是技术上、经营理念上的转变,新闻的本质规律并没有转变。高校里学习的新闻理论知识,依然是新闻人的基本根基,只不过在适应新媒体方面,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经验,报纸不仅仅只做文字,电视也不仅仅只是做节目,如何让理论进入实践,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理论,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准备。

1 .融媒体时代准媒体人需要具备的能力

1.1 更强的信息整合能力

融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无论是新闻的内容,还是呈现新闻内容的形式,都表现为多元化的态势。而这种多元化,在细分了报纸、电视、网络后,现在又将这些媒体形式整合起来,那么在融媒体时代,如何从一个媒体人的角度,去分析这些信息,选取受众最关注的、或者最想关注的信息,把它变成从我们手中出去的新闻,通过受众最方便接收的方式,传送给他们,这些都需要更强的信息整合能力。

(1)对热点的把控能力。简单点说,一是在每天面对海量的、庞杂的信息,特别是面对各种突发事件,需要有信息把控能力,甄别这个事件,是否是受众关心的信息,是否可以成为我们报道的新闻。而且,对于受众并没有关注到,但是却和受众息息相关的信息,以引起大家,或者是引起部分受众关心,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内容。这两种都是我们需要从海量信息中,去甄别出有用的信息,最终加工成我们报道的新闻。当然,这里说的加工,是符合新闻规律、按照新闻制作要求所进行的加工制作。

(2)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一个事件报道成为一篇新闻稿件并不难,但这个新闻事件,和其它新闻事件是否有关联,这个新闻的背后是否有更多引发大家关注的问题,或者是需要去解决的问题,需要媒体人投注更多的关注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每年夏天,都有青少年溺水事件,每个新闻出来都让大家很是痛心,针对这个事件的报道也有很多,我们可以把这些报道做一个分类,首先是最浅层次的新闻,就是报道这个事件本身,时间地点溺水原因。第二个层次,链接下相关的报道,多地发生类似事件,提醒家长注意看管教育好孩子,学校社会都要做好管理。第三个层次,分析这类事件的特点,90%的溺水事件,都是发生在农村,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儿童,那么这个新闻就从关注溺水事件,到关注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问题。第四个层次,深入农村,寻找一些好的试验点,如何去解决留守儿童假期看守薄弱、活动单一的问题,有没有一些地方能够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担当组织好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这些经验是否值得推广,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2 更快的新闻直播能力

在分析融媒体时代新闻工具之前,我们仍需强调传统媒体中的新闻工具依然非常重要,这其中包括纸质媒体中的文字稿件、版面编排,也包括电视媒体中的画面拍摄、非线性编辑等,这些不仅仅是要求会,更多的是要求熟悉度。在具备新闻基本素养,和熟练了传统新闻工具的同时,新的新闻传播工具的运用也非常重要。下面着重说两点,一是直播中需要运用的新工具,二是融媒体时代,新的推送工具,以微信公众号为例。这也是新媒体要求的更快的新闻直播和推送能力。

1.2.1 新闻直播工具的运用

新闻自古至今,之所以存活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新”,怎么样才能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快”。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电视媒体,或者现在已经有取代之势的网络媒体,都在拼命争取的一个特点就是“快”。而快的体现很大一部分体现为新闻直播,包括文字直播、视频直播、全景直播等等。首先说是直播手段中需要运用到的几种工具,4G直播、SNG连线、VR全景直播等,这些在今年夏天的洪水报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4G直播,其实是用手机刷流量,实时播报新闻。今年的洪灾报道中,随处可见4G直播,有图有文字还可以有小视频,内容虽然短小简洁,但非常直观,任何媒体、任何拍客都可以运用,尤其适合纸质媒体突破自身局限,加入到有图有真相的新闻直播队伍中来。

SNG连线,Satellite News Gathering,也就是卫星新闻采访车,是电视媒体的一大长处,可以通过卫星转播车,将前方的现场画面、记者的实时讲述等,直接送到演播室,给观众呈现出最前线的消息。这次的洪灾中,很多电视台就是通过演播室的信号切换,实现多地区、多场景、长时间的直播特别报道。

VR全景直播,Virtual Reality,虚拟实境,是通过VR摄影功能将现场环境真实地记录下来,再通过计算机进行后期处理,拍摄,拼接,修补,漫游,形成的可以实现三维的空间展示功能的视频。最初这一技术并没有运用在新闻传播上,但是随着民间玩VR的群体越来越多,VR全景直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直播方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可以全景记录新闻现场。在这次的洪水报道中,就有一位中国传媒大学09级的毕业生,他和自己的创业团队,用无人机航拍和地拍等方式,三个小时不间断的全景拍摄,连夜赶制出了武汉实时汛情的VR全景直播。这不仅是一次直播的运作,也是对自己团队一次很好的营销运作。

1.2.2 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和推送

随着QQ、微博、微信等交流方式的不断更新,不仅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在发生改变,媒体和大众之间的交流方式也随之改变。比如当下最流行的方式——微信,微信的出现,增加了一种新的新闻推送的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媒体和受众,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实现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传播和互动。

公众号的推送包括内容的编辑和公众号的运营,内容编辑上,很大程度上考验着对热点的把控和对信息的整合,公众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次,每次最多只能七八条,也就是说只能在七八个标题上,展现出一天时间内,你所想推送的热点和话题,而这个热点是否能够引发受众的关注,你所推送的话题是否能引起大家的共鸣,需要很深的功底。

其次,公众号的运营很有讲究,什么内容的公众号,什么时候推送,如何提升用户量,如何通过微信公众号,提升媒体的品牌和营销能力,让公众账号真正活跃起来。

1.3 更精准的自我定位能力

学生的个体素质,始终是媒体单位挑人的重要因素。所有媒体都希望新进入的成员,除了有良好的新闻处理能力外,还具有快速适应的能力。要适应一个媒体,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进入前的选择期,不能盲目;二是进入后的快速适应能力。做到这两点,需要要有更精准的自我定位能力。

1.3.1 针对自己的喜好和关注度,选择相应的媒体

很多同学认为,现在就业难,有媒体认可自己就已经很难得,自身去主动选择媒体的空间很小,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正是因为现在的媒体众多,才更要用心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体,爱好和热情是一个新闻人,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要具备的两个性格特征,只有爱好某一类新闻,对这类新闻抱有热情,才能有异于别人的新闻敏感和新闻观点,才知道观众最关心的新闻点在哪里。

例如喜欢体育的男生,可以更多关注体育这个范围内的新闻,掌握几十年来重大的体育事件,甚至能八卦出很多体育人物的坎坷历程,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方向。另外还有教育、财经等等各类行业,等待你去拓展。如果你不关心这些,你只是技术控,也可以,关注与媒体相关的新型软件的操作和推送,掌握点击量、受众量、活跃度等大数据的分析方式,这也可以让自己在媒体中找到立足之地。无论热衷哪一个领域,只要用心去打造自己,让自己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素质,就能给媒体选择自己的理由。

1.3.2 熟悉媒体以及媒体做新闻的方式

在进入一个媒体之后,要快速熟悉这个媒体的运作方式,才能尽快适应媒体的工作。包括对媒体定位的熟悉、环境的熟悉、流程的熟悉、软件应用的熟悉、受众对象的熟悉等等。

以媒体定位为例。每一个媒体都有自己的定位,每一个版块或者栏目,也都有自己的定位,看似差别不大,但有其实内有乾坤。例如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的三档新闻直播节目,分别在中午11:45点、晚上6点和8点档,每档一个小时。同样是新闻直播节目,同样是每天发生的新闻,但是侧重点依然有不同,中午的《新闻午班车》,主打版块第一现场,口号是“第一现场直击真相”,更多运用SNG连线和省内外的新闻现场,之所以这样定位,一是时间方面,当天中午的时间段,记者早上要找题、准备、出发,到中午,只有SNG连线和各地的现场视频最为迅速,其它的外采新闻,还未来得及出炉,用现场最有优势,也最吸引眼球。晚间6点挡的《新闻第一线》,以频道自身记者的稿件为主,尤其是调查性稿件主打,分量很足。晚间8点档的《夜线60分》,口号是“新闻杂志 八点开读”,主打除了调查性稿件外,还有就是热点声音,这个时间段,记者和编辑有时间充分挖掘这一天时间内,关注度高的新闻事件和热点声音,有时间做新闻整合、汇总观点、最后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所以更像一本新闻杂志,可以细细品读。所以看似同样的新闻直播,实际上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位,不同定位需要不同的新闻处理方式。

2.对策分析

面对当下融媒体时代的需求特点,以及准媒体人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独立学院的新闻专业、新闻专业的学生,都需要从一个准媒体和准媒体人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1 改进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首先在实践教学中,每一次的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都需要从当下的信息中去寻找教学案例,不能一成不变地,多年用一个案例。其次,重视对海量信息的选择处理。第三,加强对信息整合能力的培养。把单个的新闻事件,和它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相结合,从这个角度入手,去发掘最能触动人心的新闻事件。

新闻是一门杂学,单个的新闻事件不难说清楚,但涉及到新闻事件背后的行业背景、利益纠葛、程序设定或者是专业术语等等,这些就需要更广泛的涉猎。当然在新闻教学中,也开设行政、法律、经济等相关课程,但这些课程和新闻课程的结合程度不足,往往是单独授课,各类理论规则齐全,但实际的新闻处理不足。

举例说明,城管和商贩之间的冲突类新闻屡屡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对于城管的职责范围,行政学老师可以娓娓道来,但每一例的冲突背后,都有不同的环境、背景、限定条件等。对于这样同一类型、不同情况的事件,一个媒体人应该如何报道,如何把握报道的度,如何权衡双方的利益,对于每一个特定事件中的守法和执法的问题,报道如何才能不偏颇,这就需要一个能把新闻学和行政学想结合的课程设置,分组设置不同的报道方案,分析每个报道方案可能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教学,而不是把固定的规则说出来、摆出来而已,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去摸索报道的方式和报道的措辞。

2.2 开设专门的直播课程,加强实践操作

实践教学应该更大程度上去关注,如何让学生参与到直播事件中来,这在以前的传统媒体中,操作起来可能有很大的难度,但是通过新媒体的运用上,在教学中练习新闻直播,这种可操作性大大提升。除了SNG连线需要卫星直播车,有难度外,4G直播、VR全景直播,都可以成为教学中实际操作的内容。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候,可以将校园作为一个社会整体,通过校园网、QQ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由新闻专业的同学,向校园群体播报突发的新闻事件。每一次的社会热点,都是一次绝佳的新闻直播时刻,同样的一次的新闻事件,在每个人眼中都是不一样的,呈现出的新闻内容也是不同的,例如今年夏天的洪灾,有人关注的是洪水的情况、受灾的面积、转移的困难度,也有人关注的是大堤上抗洪的身影,有士兵,有干部,有老百姓,还有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空缺下,年迈老人上堤的身影,和他们守卫大坝的困境和辛酸。

2.3 开设营销类相关实践课程

无论是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还是新媒体、自媒体的运营,在懂得如何做好自身的同时,如何营销自己,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一个内容好的媒体,在如今几乎每天都有新媒体、新节目诞生的环境下,如何让自己推送的内容被受众了解,如何让自己说的内容被受众接受,需要更多的营销工作,这包括宣传、推广工作,以及点击量、访问量的统计和分析等等。这些都需要经历多种实践的磨合,以及多样化经验的积累。

2.4 对个体新闻专业学生来说,要全方位提升实践能力

尽早地从学生的角度转化为媒体人的角度。首先要具备新闻基本功,比如文字的能力,做到文通字顺,按照新闻特点去做新闻稿件。其次对热点的把控,大量地浏览新闻,持续地关注新闻,是把控新闻热点最基本的要求,这样才能去了解什么样的时间段,什么样的新闻事件可以成为热点。再次是大量的训练,从一个新闻事件,发散到多个新闻事件,从一个新闻热点,发散到它所代表的社会问题,从一个新闻故事,发散到它所触动的某个社会群体。

例如现在媒体对于民生的关注更为普遍,水电公交地铁等各类涉及民生的价格调整,也都会举行听证会,听证会的议程和规则等,同学们翻翻书都可以一目了然,但是如何从一个新闻媒体的角度,去报道一次听证会,让这个听证会报道不再枯燥呢?今年,合肥地铁票价听证会召开,在现场就争议颇大,有代表发现地铁的运营成本计算详细,但营运的利润较少涉猎,导致民众质疑票价是否合理、让利空间精算不够等。对于这样的听证会,结果如何其实已经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在听证会中,抓取有代表性的个体,通过个性的语言和犀利的争锋,来引起大家的深层次关注。而在报道前,应该做哪些功课,报道时如何选角度、选代表,这都是需要每个准新闻人,在平时加强训练的内容。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需要更强的信息整合能力,更快的新闻直播能力,更精准的自我定位能力,这些都是新闻专业和准新闻人需要努力的方向。

[1]李良荣,周宽玮.《媒体融合:老套路和新探索》探索经纬,2014,8.

[2]栾轶枚.《融媒体时代我们怎样当记者》传媒新动力,2015,1.

[3]虞鑫.《媒介融合·实践教学·人才培养——首届“媒体总编与新闻学院院长高层论坛”综述》,全球传媒学刊,2016,1.

G642

A

2095-7327(2017)-12-0115-03

2014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融媒体时代独立学院新闻学专业“需求导向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以安徽大学江淮学院为例”(2014jyxm694)。

黄璜(1983.04—),女,安徽桐城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

猜你喜欢
受众微信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微信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