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政策背景下的高职顶岗实习工作研究

2017-04-13 08:24朱鸿翔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顶岗岗位

朱鸿翔(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区域产业政策背景下的高职顶岗实习工作研究

朱鸿翔(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高职院校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点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和区域产业政策相协调,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应该在产业政策背景下开展。文章从区域产业政策视角出发探讨了顶岗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区域产业政策;高职;顶岗实习

1 .区域产业政策背景下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内容和专业所学不对口

1.2 理论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不匹配

1.3 区域主导产业提供实习岗位积极性不高

1.4 校内外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不能很好衔接

2.区域产业政策背景下解决顶岗实习问题的对策

2.1 学校根据地区产业政策建立稳定的实习企业资源库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当地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区域产业政策有深刻的了解和把握,根据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动态的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学校要主动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内企业,与之形成紧密合作关系,不断充实学校实习企业资源库。校企双方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员工培训等方面保持长期的合作。稳定合作的实习基地既便于校内指导老师增加对企业生产技术的了解,也有利于学校根据企业相关岗位要求提前在校内开展职业教育,同时还可以减少学生实习岗位不对口的情况[2]。

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产业链条长,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集中,为主导产业内大中型企业进行配套生产服务的小微企业也是数量众多,高职院校在开发实习岗位资源的时候既要“抓大”,也要“顾小”,尤其是成长前景良好、发展速度迅速的小微企业也应当纳为学校实习企业资源库的合作目标。

2.2 学校根据主导产业内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校内教学

区域主导产业内企业往往规模较大,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立足于当地就业,因此有必要将学校教学、顶岗实习和就业转化统筹考虑。学校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多请实习企业的专家能手来校指导或授课,通过他们明晰企业内部的具体岗位需求,然后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学校开设的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应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课程结构要对应实习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学校在制定顶岗实习计划时要争取企业的深度参与,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要求设计出校企协调运作的教学计划,保证在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以达到顶岗实习的效果。

2.3 提高校内指导老师的技术水平,增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

加强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顶岗实习的关键问题之一。校内指导老师首先必须对区域产业政策和主导产业的发展情况有准确把握。学校有必要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既可以组织老师定期进实习企业挂职培训,通过企业岗位历练提高技能水平,也可以建立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交叉任职或定期交流的机制,还可以鼓励校内老师参与合作企业研发项目,了解企业最前沿的应用技术。指导老师在掌握了企业的技术工艺后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时穿插讲授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实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回答他们面对具体岗位时提出的各种问题。

2.4 企业尽可能提供对口实习岗位,与学校实现共赢

区域主导产业内的大中型企业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应该具有长期发展战略,要意识到自身肩负的不仅有经济责任,同时还有社会责任。企业接纳高职院校学生进企业实习是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和企业价值进行有效连接,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责任。企业要从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储备的高度去认识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意义,实习学生作为已经初步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才,能够从旁观者的角度,以新的思维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考量,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完全有能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接纳实习学生对企业来讲还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实习学生已经具备企业准员工的身份,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并给与适当的指导,有利于其尽快熟悉和掌握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这也是为企业培养了一支“后备军”。优秀的学生会愿意留在企业工作,从准员工到转变成正式员工,企业会节省对其进行上岗培训的成本。这就需要企业以主人翁的姿态深度参与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教学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针对性的应用校内所学知识,还能接触到本地区主导产业的最新技术,这可以帮助学生在本地区实现实习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当然,在具体实习工作中也要兼顾到企业的实际利益,对于顶岗实习时间和企业生产运营时间不一致的情况,企业可以与学校协商确定接受实习学生的时间,在业务多、岗位需求大的时候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再比如,大中型企业某些岗位如果有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保密的考虑,则可以让学校把实习任务带走,学生通过“校中厂”、“工学交替”等方式在校内进行实习,同样可以圆满达到顶岗实习预设目标。

2.5 政府促进校企合作,为顶岗实习提供政策支持

当前,国家已经从宏观上对顶岗实习工作提出了明确意见,地方政府应当从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出发,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促进高职院校和主导产业内企业开展合作。例如,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允许地方政府在国家法律许可范围内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对本区域主导产业内各个企业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给与相应的经济激励,如税收减免、资金补助等等。经济发达地区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联合本区域内职业院校、主导产业的行业协会以及行业内的大中型企业成立政校行企多方协调机制,为校企双方提供日常沟通的平台和桥梁,使得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顺畅的解决。

此外,政府还可以主导建立职业教育区域性实习实训基地,从增加本区域技能型人才有效供给的角度出发,大力开发顶岗实习岗位,实现区域内所有高职院校都能共享优质顶岗实习资源。顶岗实习工作表现出色的企业和学校政府要对其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校企合作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最后,政府还可以引导学校和企业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关系,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责任。完备的法制保障能够使校企合作长期化,使企业真正参与到顶岗实习工作的各环节中来,促使企业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乐于接纳顶岗实习学生并认真执行实习计划。

2.6 学生热爱实习企业和岗位,认真完成实习任务

高职院校在学生入学时一般会向其介绍学校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和所学专业情况,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后,实习学生应该意识到这是一次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的机会,成功的实习也会为未来的就业奠定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一般会被分配至不同的岗位,工作任务有轻有重,这就需要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从实习单位的利益出发,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按时保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树立为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一份子,珍惜顶岗实习的机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学习并认同企业文化,主动融入企业团队,争取获得企业的认可,为自己创造就业和创业机会。高职院校学生只有在顶岗实习时把自己当作实习单位的正式员工,真正立足岗位,企业指导老师也才愿意倾囊相授,从而达到提高自己操作技能水平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

3.结语

从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状况来看,绝大多数是行业性和地方性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如果要取得地方政府和企业对顶岗实习工作的支持,就必须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主动对接地区产业经济发展,通过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以自身教科研和服务社会的综合实力争得政府和企业的支持,这也是顶岗实习工作必须立足于区域产业政策这个背景的意义所在。

[1]祝登义,张纪生,陈蓓.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23.

[2]李绍中,王晓敏.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难点透析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5):65.

Research on the Internships O 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ndustry Policy

Zhu Hong-x iang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school of econom ics and managem ent Jiangsu taizhou 225300)

The regional and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termine that their personnel training must be coordinated with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policies.The internship asan importantpartof teachingwork i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lsobecarried outunder the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polic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industrial polic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internship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Regional industrial policy;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ternships

C939

A

2095-7327(2017)-12-0145-02

课题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高职顶岗实习模式研究(2015SJD782);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5职业教育课题“高职顶岗实习模式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对接研究”(ZY201517)。

朱鸿翔(1980—),男,汉族,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具备专业技能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连接学生在校学习和实现就业的中间环节。区域产业政策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也间接影响了能够提供给高职学生实习甚至就业的岗位结构和数量。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大多将自身服务目标确定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所培养的人才必须能够立足当地,高职毕业生应具备当地企业所需求的岗位技能。基于此角度,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顶岗实习环节就显得意义重大,这项工作开展的效果会影响到学生实践技能的获取以及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是以企业“准员工”身份置身于全真的工作岗位环境中,实习目的是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掌握操作技能,实现学科知识专业化、理论知识灵活化与实践操作具体化。此外,通过实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感、责任感以及职业综合素质能力,这既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一次总结提升,也为他们即将实现的就业奠定基础。理想状态下,校内所学与企业所用应该能够无缝对接,但由于产业分工的细化和专业设置的时滞,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不可能做到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绝对吻合。因此,顶岗实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学生所用非所学的“不对口”情况,少部分学生的实习岗位内容甚至与专业毫无关联,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实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高职院校的很多老师在校内教学时往往从书本出发,忽视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也对本地区企业的前沿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这样的授课内容既空洞枯燥,又脱离实际。实习单位有时不愿接受实习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其知识储备的不足,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远不能适应岗位需求,实习单位不愿意因为实习生的缘故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反应到实际工作中就是很多学生去了实习单位后并不能走上真正的操作岗位,只能做诸如整理资料这样的闲杂事情,学生无法通过实习提高操作技能[1]。

区域主导产业内的企业大多规模较大,技术力量雄厚,工艺设备先进,理论上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足够多的实习岗位,但现实中并非如此。企业很少有精力和时间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对顶岗实习的实施时间和具体步骤也了解不多。从利益角度看,企业接受实习生不会带来直接收益导致其积极性不高,从生产安排上看,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和学校的顶岗实习时间有时会产生冲突,而且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流程掌握起来并不容易,加之有些情况下还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所以企业很难将关键性岗位开放给实习生。

基于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已经主动和地方产业相对接,因此校内指导老师应当对本地区产业发展有足够的了解,尤其要对实习企业的技术和工艺流程有充分的把握。如果校企双方未能就顶岗实习的内容事先进行过沟通,那么学校教师对进企业实习所需的操作技能就会不清晰,对学生的指导也就无从谈起。企业为学生所配备的指导老师大多在实践技能方面经验丰富,但他们的讲授和表达能力却参差不齐,企业指导老师还会担心因学生操作不规范导致出错从而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只愿意提供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低层次实习工作。一方面,校内老师缺乏对实习单位技术工艺的具体了解而无法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企业老师由于自身的指导能力所限或是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要求而不能或不愿指导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对实习慢慢失去兴趣,使实习工作浮于表面。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顶岗岗位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潜在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