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铜管乐在中国的发展分析

2017-04-13 08:24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欧洲音乐发展

燕 杨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欧洲铜管乐在中国的发展分析

燕 杨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自欧洲铜管乐传入到中国之后,历经了百年发展的铜管乐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发生了各种融合与碰撞,逐渐发展成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铜管乐音乐文化,这也使得铜管乐得到了我国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高度喜爱,成为了一个喜闻乐见的乐器品种。本文主要就是对欧洲铜管乐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欧洲铜管乐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指出了我国当前在发展铜管乐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能够为今后我国更好地发展铜管乐提供参考。

欧洲铜管乐;中国;发展

从史料记载的情况来看,我国早在1600年就开始引进了西洋音乐文化,从十七世纪初期就有西方乐器不断传入到我国。到了鸦片战争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我国出现了一次规模最大的西洋乐器输入期,自这个时候开始,欧洲的音乐、器乐、理论以及演奏技法均开始传入到中国,在清末民初更是出现了西洋管弦乐队与管乐队。自欧洲铜管乐传入到中国之后,我国相关音乐学者与爱好者对其的研究都在不断深入,铜管乐融入了更多中国的特色,为中国音乐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本文就是关于欧洲铜管乐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的相关分析。

1 .欧洲铜管乐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1.1 早期的发展情况

我国最早是在清朝末期开始建立西洋管乐队的,由当时在清政府海关任职的西欧人组建,但是组建的管乐队一般只用在宫廷、军舰等重大场合的演奏。后来到了清光绪年间,又有一支西洋管乐队组建而成,用西洋长号筒代替了当时我国传统的吹打乐,主要用在出行与阅兵等仪式中。之后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上海工部局建立起了一支公共乐队,乐队成员全部都是外籍演奏员,这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前身[2]。

1.2 二十世纪的快速发展

二十世纪我国处于社会的重大变革之中,各种战争不断,社会极度不稳定,导致欧洲铜管乐在我国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多影响。在此阶段,与铜管乐相关的乐团有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哈尔滨铁路管弦乐队等。同时,在我国的湖南、上海等地还陆陆续续建立起了各种音乐专科学校,欧洲铜管乐的发展在我国开始迈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音乐的发展得到了我党与政府的高度重视,由此从欧洲传来的铜管乐才真正在我国人民大众中得到了普遍的响应与发展,许多职业性的管乐团与管弦乐队开始陆续建立起来,并且规模越来越大,代表性的有上海交响乐团、中央交响乐团、中国电影乐团等[3]。同时,我国各大省市也都开始建立了歌舞团或者歌剧舞剧院中的管弦乐队,不仅使欧洲铜管乐在我国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普及与流行,而且还进一步促进了管乐与弦乐演奏员们演奏水平的进步。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对于中国铜管乐领域而言,公认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当时任中央音乐学院小号教授的夏之秋先生,其为我国铜管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夏之秋先生的指导下,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小号与长号乐手,为我国铜管乐的发展培养出了很多专业性的人才。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第一次邀请了欧美管弦乐团来我国进行访问演出,这是我国首次与欧美国家的音乐团体进行交流的先例。在这之后,很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开始有了出国深造进行系统学习的机会,不断有世界著名铜管乐演奏家来我国进行访问,促进了我国铜管乐手的进一步培养,使我国的铜管乐演奏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也包括在音乐文化方面的交流[4]。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拥有的优秀铜管乐演奏人才数不胜数,我国的铜管乐水平已经迈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2.中国铜管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铜管乐取得了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发展,各类音乐院校或者交响乐团中都有很多优秀的铜管乐演奏家。但是如果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铜管乐的演奏水平还有许多值得提升的空间,对此也就要求要从中找出不足的原因,然后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我国铜管乐演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1 学习目的上存在的不足

通过以往的实践可以知道,欧洲国家的人学习音乐或者是学习演奏铜管乐器的目的一般都是出自于一种兴趣爱好,很多青少年学习铜管乐器的目的就是因为其对铜管乐器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其父母也是从开发孩子大脑智力、培养孩子文化气质与音乐修养等方面出发来支持孩子学习乐器的,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了充分尊重与支持。

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我国已经学习了演奏铜管乐器的中小学生中,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而学习铜管乐器的,比如以音乐特长生身份考入重点学校或者是音乐考级等,真正是因为兴趣爱好才学习铜管乐器的人很少[5]。而且很多学习者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父母对其有着过多的期望与压力,导致学习者身不由己,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或者敷衍某件事情或者某种需求才投入到铜管乐的学习中。

欧洲国家很少会设立专门的音乐中学,其初衷就是为了避免过早将学生束缚在音乐专业中,防止孩子对于音乐的纯真兴趣受到影响。中小学可谓是学习文化知识的一个关键时期,而大学学习则有了一定深度,是选择固定专业的学习阶段。所以大部分欧洲国家只设有业余音乐学校,也就是青年音乐学校,上课时间基本都安排在晚上,这既方便了青年的音乐学习活动,而且也不会使其文化课学习受到影响[6]。在高中学业结束经过了激烈严格的竞争之后,一些具有优秀音乐才能的学生可以继续进入音乐学院进行深造,而其他学生则进入综合性大学继续学习。

总的来说,单从学习目的上来看,我国青少年学习铜管乐器的目的较欧洲青少年非常落后,由于目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使得铜管乐器学习起来根基不稳,导致我国当前的铜管乐演奏方法还不够完善,铜管乐教学水平也与欧洲国家有着很大差距[7]。

2.2 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不足

不仅是学习铜管乐器目的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教学方法上,我国与欧洲国家还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1)在欧洲大部分国家,各国院校之间有着非常频繁的交流与互动,同行之间经常进行开诚布公的学术研讨活动。而从我国各大音乐院校以及音乐同行之间的交流情况来看,不仅相互之间的学术研讨活动非常少,而且就进行的研讨活动来看,其透明性与公开性不够高,信息相对比较闭塞,很多新成果新发现都无法得到很好的共享与交流。而当今世界作为一个信息高速流通的信息化社会,没有畅通的信息就难以及时掌握新技术,如此一来也就导致我国在很多关于铜管乐演奏技巧或者演奏方式上的更新消息十分不畅通。

(2)欧洲的铜管乐教学是一个公开的过程,各个交响乐团或者各个音乐院校的演奏员门经常在各地举办多种类型的独奏、重奏以及大师班等音乐会,以最直观的听觉与视觉方式丰富了铜管乐学生关于铜管乐演奏家众多风格的体验,通过学生的所看所听,使其可以从各类音乐会中得到更多的教诲,从而可以有效弥补自己的不足[8]。而我国在教学方法上更多的是采取灌输式的纯理论教学法,学生只能被动地在课堂上听,书本也是其获取知识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来源,学生对铜管乐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抑制。在这种保守、封闭的教学方法,必然也无法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与高技巧的铜管乐演奏人才。

(3)从教学经费上来看,受到国家行业体制与经济基础不同的影响,我国与欧洲许多国家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差距。比如单从铜管乐教授的薪水来看,欧洲国家的铜管乐教授薪水大概是一般工作人员的三倍之上,有时甚至高达八倍之多。有了充裕的教育经费支持,因此也就可以更加安心地进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或者是出外讲学。而在我国担任铜管乐教学工作人员的薪水较欧洲国家来说非常少,在某些方面更是无法与欧洲国家进行比较。

(4)在进行铜管乐教学的时候,欧洲国家对重奏和合奏的课程非常重视,强调要重视乐队人才的培养。而就我国当前铜管乐的教学实际来看,独奏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分配到重奏与合奏上的课时非常少,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可以将奏鸣曲或者协奏曲吹奏地很完美,但是在演奏交响乐片段的时候效果却十分差强人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总的来说,针对上述在我国铜管乐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必须要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意识到其给我国铜管乐发展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然后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9]。首先我国要借鉴和参考欧美国家关于铜管乐的先进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模式与体系加以完善,对毕业这一关进行严格把控,对于不合格的毕业生绝不容许其走出校门,从而不断提高我国音乐人才就业的门槛,通过提高铜管乐的入行标准来保证其发展不会受到进入到行业中不合格人员的不利影响。对于社会环境来说,可以参考欧洲国家的经验,转变当前我国实行的铜管乐考级式方式,改为用长号、圆号、小号等铜管乐器比赛的方式。同时我国乐器制造商要用先进科学的眼光来增加制作出来的铜管乐器中的高科技含量,制作更多优质精良的铜管乐器,只有保证了铜管乐器的质量过关,才能够确保铜管乐在我国的发展不会因为铜管乐自身的质量问题而受到影响。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自欧洲铜管乐传入中国之后,便开始在中国得到了充满特色的发展,从当前我国发展铜管乐的实际情况来看,今后我国的铜管乐要想与欧洲铜管乐实现更加紧密的接轨,还必须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通过设定科学的学习铜管乐目标以及采用先进的铜管乐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我国铜管乐文化的更好发展,从而为我国的音乐史增添更多的魅力。

[1]杨红光.布鲁斯音级可动观念的技术实践及其结构功能——以约翰·科里利亚诺铜管乐合奏《音乐号角》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02:96-105+178.

[2]赵欣.中国铜管室内乐创作的发展与困惑——由中国交响乐团铜管室内乐专场音乐会演出引发的思考[J].人民音乐,2011,08:55-57.

[3]雷达.霍尔斯特音乐作品中对印度风格的偏爱之缘由探析——欧洲作曲家创作的非欧风格音乐作品研究(一)[J].中国音乐,2011,04:207-210.

[4]程蔚.中国地方小戏与欧洲音乐剧中对女性解读的对比研究——以《徽州女人》和《悲惨世界》为例[J].枣庄学院学报,2015,01:131-133.

[5]杜超.19世纪欧洲音乐史:从长时段看一整年——评休·麦克唐纳新著《1853年的音乐:关于这一年的传记》[J].人民音乐,2014,09:90-92.

[6]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完成现代学术转型的第一本著作——从音乐学术史角度看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J].音乐探索,2013,01:3-7.

[7]李松,樊祖荫,张欢,萧梅,谢嘉幸.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反思——“第三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J].中国音乐学,2013,01:12-23+1.

[8]梁雪菲,闫威.历经十载后中国西方音乐研究的新里程——2013·沈阳·西方音乐学会第四届年会述评[1][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04:109-112.

[9]杨善武.民族音乐学某些观念的片面、绝对及后现代发展的极端倾向——“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及研究局限”之三[J].音乐研究,2015,06:72-85.

J639

A

2095-7327(2017)-12-0161-02

燕杨(1985.8—),男,硕士,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西洋铜管乐、学生艺术实践。

猜你喜欢
欧洲音乐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音乐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