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分析

2017-04-13 08:24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字格艺术性群体

易 衡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 重庆 402160)

文化视野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分析

易 衡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 重庆 402160)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电影片名翻译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较为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并且这一活动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译者只有同时熟悉两国文化,才能够真正保证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使翻译获得广泛认同。本文从文化视野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现状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翻译策略,希望能够为英语电影片名翻译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借鉴。

文化视野;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在当今国际文化领域中,英语电影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对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好莱坞电影,更是电影行业中的主流,是促进我国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国际性因素,因此在发展电影事业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国外优秀电影作品的重视,为我国电影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受此影响,英语电影片名逐渐开始受到重视,并且在文化视野下对英语电影片名进行分析和翻译成为英语电影翻译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保证电影片名的翻译质量,才能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群体的注意力,进而为英语电影的引入提供一定的辅助。所以在当前电影事业蓬勃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电影行业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电影翻译工作的重视,切实借助良好翻译保证电影获得受众群体的初步认可,为我国英语电影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1 .电影片名翻译现状

现阶段,由于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在英语电影的引入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造成我国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至今仍然处于发展阶段,片名翻译从整体上看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状态,两岸三地对部分英语电影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翻译,存在严重的一片多译现象,对英语电影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文化思想和风俗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待同样的事物、同样的电影片名存在差异性的认知,因此导致对同一英语电影影片的片名存在不同的理解,最终造成一片多译现象的产生[1]。大陆对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一般坚持传统的思想,更倾向于采用直译的方式,而港台地区的电影工作者则更为追求商业利益,希望在英语电影翻译中体现出一定的新思想,所以在实际翻译工作中更加喜欢使用删除、创造和增译等翻译方式,希望表现出英文电影的思想内涵,迎合受众群体的需要。但是这类翻译方式看似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质上却存在明显的问题,即虽然不被原作所束缚,然而却极易导致出现脱离翻译本质的乱译现象出现,严重影响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效果。如针对Sound of Music这部英语电影,大陆地区采用传统的翻译方式,根据英语意思将其直接翻译成为《音乐之声》,在不偏离本义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高雅性。而香港则追求创新将其翻译成为《仙乐飘飘处处闻》,不仅片名冗长,并且还落入俗套,严重影响了翻译效果,给电影受众群体留下较差的初印象。当然,在港台地区文化传统和翻译思想的影响下,也存在一些较为优秀的翻译作品,如针对美国经典的英语电影Ghost,香港将其翻译成为《人鬼情未了》,浪漫而经典,能够给受众群体留下深刻的初印象,翻译相对成功。而台湾将其翻译成为《第六感生死恋》则毫无艺术性,无法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大陆针对这部影片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仍然坚持传统,将其翻译成为《幽灵》不仅显得生硬,而且还会给受众群体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受众群体对影片的观感。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工作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翻译技巧和翻译思想都有待进一步调整。因此要想促使英语电影在我国得到良好的发展,带动我国电影市场的国际化,就应该加强对英语电影片名的重视,借助良好的片名翻译增强受众群体对电影的初步观感,增强英文电影对观众的吸引力,为英语电影经济社会效益的实现提供相应的保障。

2.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文化元素

电影片名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两种语系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文化特征。对于英语电影翻译工作来说,虽然中西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仍然能够发现一定的相似之处,即如果一部电影片名在设计过程中对电影本身的特点以及电影所承载的文化积淀进行关照,电影片名和翻译片名就能够体现出相同的文化底蕴,进而呈现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实质上,在现存的多部英文电影翻译中就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因素,表现出浓郁的文化意味。如《Lolita》就被翻译成为《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一翻译选取苏东坡的诗词,其中“梨花”代表老夫的白发。“海棠”代指少妻,而“一树梨花压海棠”则代表老夫少妻,与电影《Lolita》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具有同一性,不仅蕴含丰富的文化意味,还表现出电影主体思想的讽刺性,是较为经典的翻译案例。像这种具有明显文化元素的电影片名翻译还有很多,如《Pygmalion》翻译为《窈窕淑女》、《Notorious》翻译为《美人计》、《Lawrence of Aribia》翻译为《沙漠枭雄》等等。可见,在电影片名翻译中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元素,表现出中英两种语系文化思想的碰撞,彰显出一定的艺术魅力,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3.英语电影片名的优化翻译策略

3.1 追求翻译的意境美

受到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在写诗和作词过程中都讲求意境,希望达到音韵和谐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许多翻译大家在进行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将中国特色美学思想融入其中,增强翻译的艺术性和意境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3]。具体而言,在翻译过程中追求翻译的意境美就是在忠于原作思想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增强翻译语言的艺术性,进而营造出诗情画意的美感。基于这一思想,在对英语电影片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翻译的艺术效果,应该尝试在其中融入一些美学思想,如经典的片名翻译作品《魂断蓝桥》(The Waterloo Bridge),其原片名的直译意思为滑铁卢桥,这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会直接联想到滑铁卢战争,而实质上Waterloo Bridge指的是英国地区的一座桥,是影片男女主人公最初邂逅的地方,也是他们彼此相爱的地方,在影片的最后,电影女主角绝望的站在桥头,迎向迎面而来的火车,表现出一定的悲剧性。而在中国文化中蓝桥是较为特殊的意象,用以表现才子巧遇佳人的故事,相传在蓝桥上存在仙窟,是唐裴航遇到仙女云英的地方,蓝桥的意象在我国古代诗词歌赋中也时有出现。后来随着文化的演变人们逐渐开始将男女相爱但是一方失约,另一方殉情的故事形象的称之为“魂断蓝桥”,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正式巧妙地借用了这一思想,将TheWaterloo Bridge形象的翻译成为《魂断蓝桥》或者《蓝桥遗梦》,既切合两国文化,也增强了翻译的艺术性。

3.2 多使用四字格进行翻译

在英语电影传播事业中,优质的片名翻译能够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切实增强电影对观众的吸引力,激发观众的欣赏欲望,并且好的片名也能够促使电影作品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电影成为经典。因此在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工作中,翻译人员应该注意片名的审美性,即将电影片名的原语言审美效果向目的语言受众群体传达,增强目的语言受众群体对电影的接受和认同。研究发现,在我国电影片名的翻译历史中,较为优秀的翻译作品一般采用了汉语四字格的语言表达方式,翻译格式严谨,工整对仗,具有一定的音韵和谐效果,能够产生较强的修辞艺术性。因此新时期在对英语电影翻译进行规范化处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多使用四字格形式,切实彰显翻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效果,凸显中国文化特色,促使电影获得观众的广泛认同。如Gonewith theWind是一部曾经风靡全世界的电影,到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世界电影宝库中重要的文化宝藏。这部电影在传入我国后也对我国几代青年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到我国观众的广泛欢迎。这一影片在我国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电影本身的价值,即经验精湛的演技和情节的紧密衔接、跌宕起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翻译人员在对影片片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将其翻译成为《乱世佳人》,使用汉语四字格不仅对仗工整,还对电影中的故事进行了高度浓缩,并且“佳人”一词的使用迎合了中国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让中国人回味无穷,最终实现了在中国社会上的广泛传播[4]。另一个翻译版本将其翻译成为《飘》,虽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但是却无法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在我国电影作品翻译中,还存在许多片名使用了汉语四字格思想,表现出一定的艺术效果,获得了英语片名翻译的成功,如较为经典的《虎胆龙威》(Die Hard)、《公主日记》(Princess Diary)、《暮光之城》(Twilight)以及《亡命天涯》(The Fugitive)等等。 可见,汉语四字格翻译在我国英语电影影片翻译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新时期要想切实增强英语电影片名翻译质量,就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汉语四字格的合理使用,借助汉语四字格的使用增强电影翻译的艺术效果,促使英语电影翻译获得观众群体的广泛认同。

3.3 采用音韵和谐的翻译方法

汉语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语言的使用中一般追求韵律和谐,讲求语调的抑扬顿挫,凸显出音乐的艺术效果。特别是对于古代诗人来说,他们在古诗词创作过程中一般讲究音韵的合理使用,彰显出独特的语言魅力。而对于英语电影翻译工作来说,如果一部电影作品的翻译能够让观众产生深刻的记忆,一般也应该遵循音韵和谐的思想。如翻译人员将著名的电影作品Mission Impossible直接翻译成为《谍中谍》,这种使用叠字的翻译方式,不仅准确的传达了电影的思想,在朗读时又不丧失气势,表现出一定的诗意内涵[5]。这一翻译方式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倾向,因此该影片迅速打入中国市场,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而在对英语电影Sommersby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并追求翻译的音韵效果,将其翻译成为《似是故人来》,较之于《男儿本色》或《萨默斯比》等多种翻译方式,翻译的艺术性更强,可以有效激发观众群体的想象和联想,让观众将影片与中国古典诗词联系起来,更容易获得中国观众的认可。又如对于Becoming Jane这部电影来说,部分翻译人员将其翻译成《成为简奥斯丁》,片名平淡无奇,无法突出翻译艺术性,而另一部分翻译人员另辟蹊径,将其翻译成为《“珍”爱来临》,则有效突出了翻译的浪漫主义情调,翻译的音韵魅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凸显。在中国电影中使用音韵翻译思想的片名还有很多,如具有代表性的《雨中曲》(Singing in the Rain)等,所以新时期在探索英语片名翻译优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这一翻译思想的合理使用,切实增强翻译的艺术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视角下引入英语电影的过程中,应该将英语电影的片名翻译作为重要工作,在综合分析两国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翻译策略,保证电影片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效果,在不转变片名意思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增强片名的艺术性或暗示性等特点,促使英语电影片名获得受众群体的广泛认同。唯有如此,观众在欣赏电影过程中才能够获得初步的感官体验,进而对英语电影作品留下一定的心理印象,促使英语电影在我国实现更好的传播,为英语电影在我国的良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吴静,严琦.文化视野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解读[J].电影文学,2014(24):152-153.

[2]王丹,孙踽.英语电影片名汉译中文化最佳关联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88-190.

[3]韩凌.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中国传统文化关照[J].电影文学,2013(20):79-80.

[4]陆永岗.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探讨[J].电影文学,2013(16):158-159.

[5]胡小佳.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文化顺应[J].剑南文学,2013(7):232-233.

J902

A

2095-7327(2017)-12-0183-02

课题项目:2014年课题名称为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跨文化解读,项目编号为NJZC1639。

易衡(1982.10—),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字格艺术性群体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同音》二字格探析
老虎棋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河北迁安方言四字格俗语研究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多语料库中汉语四字格的切分和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