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形象窥探

2017-04-13 08:24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美华谭恩美福会

黄 成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形象窥探

黄 成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和艺术传统的国家,一直以来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述自己,二十世纪美国华人作家在有关中国自身的文学创作中,通过独特的见解刻画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形象体系。在美国华人的文学创作中始终流露着浓厚的家国关怀,体现了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是美华作家们在特殊文化境遇中做出的文化选择。本文主要以谭恩美的小说为切入点,阐释了小说复杂而丰富的内涵,对美华作家们的生存状况与他们想象中的世界展开了分析。

谭恩美;中国形象;二十世纪;美华作家

谭恩美是当代著名的美国华裔作家,1952年出生在美国的加洲奥克兰,1989年凭着处女作《喜福会》成为当代美国畅销书作家之一。这部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改编成电影、影像等文化生产品,获得了图书奖、评论奖等诸多奖项,成为读者和评论家的宠儿。此后,谭恩美又发表了 《接骨师之女》、《沉没之鱼》、《百种秘密感觉》、《灶神之妻》、《灵感女孩》等反映美华作家对中国形象的西方式认知。她站在中美文化的交叉点上,族裔身份曾经一度成为其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阻碍。然而,谭恩美正是凭借华裔经验叙事的资源在文化和现实生活中取得了一定的位置。如今,谭恩美笔下的中国形象已经成为美华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 .被否定的中国形象

1.1 古老神秘的国度

在谭恩美的作品中,中国大都是以原始、落后、神秘、贫困的国度形象出现的。许多习俗,人们的生爱好、活方式、行为等在西方人看来是十分费解的。如在谭恩美的小说《灵感女孩》中写到主人公奥利维亚与其丈夫走在桂林长眠村见到这样的场景:“沿路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旅馆,墙壁上由于工业污染,高楼之间有低矮、破旧的房子,墙体涂着一些廉价的绿色涂料,不时还能看见一些站前遗留的房子或是垃圾场。桂林好像一张俊俏的脸庞配上了媚俗的口红、豁裂的牙齿,且因周期性的病痛显得积重难返。”作者通过这些所见所闻强化了中国人的古老神秘乃至落后,极富个人偏见,给外国读者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为了突出了中国的古老、原始与神秘甚至怪异,谭恩美在小说《喜福会》中描述在唐人街公开售卖各种小动物以及以各种小动物为食材的菜品,如鱼肚、鸭掌等让外国人感到吃惊的食物;在小说《接骨师之女》中描述在北京街头卖着将蜥蜴、蚂蚱等穿起来的小吃,给外国人神秘怪异之感,也让他们形成了中国“野蛮、残忍”形象的误读。这种刻意丑化、夸张的描述恰恰怎么不会能加深对中国形象的“误读”,反映了作者对东方的偏见、无知。

1.2 匪夷所思的迷信现象

众所周知,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风水”“鬼神”之说,在那个不发达的时代形成了中国人认识自然和世界的一种方式。这在中国并非一种主流文化,但是却被谭恩美无限放大,夸大鬼神、风水、占卜等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得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成为一个笃信风水、巫术,弥漫着封建迷信的国家。在谭恩美的小说,反复出现对封建迷信的细节描写语段。当中国人遭遇不幸和灾难时,总是寄希望于鬼神,希望这些超自然的力量能够予以帮助。在小说《喜福会》中,苏安梅的儿子比恩不小心落入水中,她毫不犹豫地将戒指扔进了大海,那可是外祖母送给她“足以吸引女人贪婪的目光”的极其珍贵的蓝宝石戒指啊,她相信阎王爷见了戒指会忘记儿子比恩的。小说中瑛瑛的第六感非常准,她认为风水不佳,“房子建得太高,山上吹来的恶风把你胆子吹到了山下,所以你从此以后不能前进,只能后退”。在小说《接骨师之女》中,宝姨在中国传统“鬼节”农历七月十五,注定了她一生坎坷,命运多舛,诸事不顺。她不相信生辰八字,坚持嫁给小叔,结果当晚就发生了灾难,一生受尽了屈辱。而老太太与世长辞后,家里时有灾祸发生,在她的儿媳妇看来是老太太的鬼混在作祟,于是便到到老人坟前烧纸、庙里烧香乞求平安,希望老太太不要来打扰家里人的生活。

1.3 令人费解的中国陋习

中国拥有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具有多重性与多样性的特征,与西方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文化体系。在谭恩美的笔下,中国是一个充满了各种陋习的国度,尤其是突出中国文化的陋习。如在小说《接骨师生之女》中重笔描述了“裹脚”,被裹的小脚扭曲得像麻花一样,如果小脚又脏又长满老茧的话,便会觉得十分难看又恶心,那气味儿简直就像杀了三天的臭猪头。在这部小说中,谭恩美还多次描写到中国重男轻女的陋习,茹灵没有为婆家生下儿子,认为自己没有继承公婆遗产的权利,相反只能受气,只能与自己的女儿相依为命。《喜福会》中的龚琳达也是如此,没有生下儿子被继承香火而被休掉。在小说《接骨师之女》中,谭恩美还刻意展现土气、肮脏、邋遢的旧社会中国形象,让中国再一次成为否定的他者而存在。在健身房中,美国女人穿着名牌运动装,涂着亮丽的指甲油,而女主角露丝却“身穿一件旧T恤衫,褪色的紧身裤,一边的膝盖部位还破了个洞,双宽脚板,光秃秃的脚趾甲就像童谣里唱的小猪”。《喜福会》中的吴素云穿着黄红混搭的衣服,当众剔牙噘嘴,与店主喋喋不休的讨价还价等行为让她的女儿感到非常尴尬。

2.被肯定的中国形象

2.1 传统的孝爱观念

孝爱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传统家庭价值观的核心。虽然谭恩美从小在美国长大,接受的是美国主流文化,因而她总是以一种俯视的态度看中国文化,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误解,当然她也在小说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一面。孝敬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如在小说《喜福会》中,从孩子们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中国的母亲们就赋予他们浓浓的爱。当儿女们生日时,给他们煮螃蟹、煮鸭肝、煮汤圆,在儿女们生病的时候,日日夜夜守在他们的身边。主人公苏安梅的母亲为了给女儿一个美好的未来,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小说中也有关于儿女孝敬父母的描述。苏安梅为了救自己病榻上的母亲,从自己的手臂上割肉入药,可谓是深入骨髓的孝顺,体现了可歌可泣的中国亲情。

2.2 传统的文化精髓

在谭恩美的小说中,对中国文化的肯定与认同,还体现在对中国传统风俗节日的展示上,描述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接骨师之女》中描写到中秋节,露丝认为中国的中秋节相当于美国的感恩节,她希望能够在中秋节这天与家人、朋友相聚,建立、维持更深的情谊。小说《喜福会》中也描绘了中秋节温馨的场景:到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全家老小都穿得“山清水秀”来迎接这个传统节日。“人们准备好各种器具与食物......每盒装着四只月饼”,游太湖,拜月亮娘娘等,体现着浓郁的异国风情,足以见得中国人对这一传统节日的重视。而在《灶神之妻》中,关于新年的语段“在新年来临之前,人们将自家的每个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穿得整整齐齐,大年初一吃饺子,过年期间有放鞭炮、贴春联、斗鸡、社戏等”。这些描述体现了谭恩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肯定与认同。

2.3 传统的文化符号

谭恩美对中国一些传统的文化符号也大加赞赏。如中医、书法、茶叶、瓷器等,都是一些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象,通过谭恩美介绍到西方,使西方人产生浓厚的兴趣。《灶神之妻》中的中国母亲在得知自己的女儿得了多发性并发硬化症之后,通过西医治疗却没有什么效果,于是马上带女儿到中国进行中医治疗。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位中国母亲对中医的信赖,也反映中医治疗的确有神效。《接骨师之女》便以主人公的医学世家为背景,中医疗法是宝姨父亲经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用到龙骨和各种珍贵药材,像海马,海草,虫子壳,罕见种子,树皮,还有夜明沙”,体现了作者对中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不仅仅这样,出生在制墨世家的茹灵,书法十分令人惊叹,在教女儿认识汉字的时候,跟你解说“汉字的每一个偏旁部首都是远古时期的一幅画”,“每个汉字都代表着一种思想,各种历史和意义”。除此之外,小说《沉没之鱼》也大力赞扬了中国的古代文明,从这些描述中明显可以感受到作者流露的自豪感。

3.“双重”中国形象的解读

在谭恩美笔下的中国形象,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古老、神秘、落后甚至丑陋,又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双重”中国形象的形成与作者的双重文化身份有关。谭恩美笔下的中国形象是特定时期美华文学的一种典型形象,是中美文化冲突与交融的产物,展现了中国形象在美国的新面目。她从小生活在美国,对中国文化了解甚少,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以优越的眼光看待中国,因而笔下的中国形象只是依靠记忆等手段进行想象与虚构,把中国描述成一个封建、落后、迷信、神秘、怪异的国家,充满了悖论。其次,时代赋予了谭恩美独特的写作内涵。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少数族裔蓬勃发展,华裔文学得到了真正意义的发展,到了九十年代华裔文学呈现出明显的繁荣景象。谭恩美笔下的中国母亲形象向种族歧视的美国主流社会发起了挑战,华人女性形象多是以负面的形象出现的。同时,谭恩美的个人成长经历对她的写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灶神之妻》江雯丽的婚姻是谭恩美母亲的真实写照。再加上商业利益的驱使,使得谭恩美的作品过度渲染负面的中国形象,让西方人产生误读。而其中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描述仍然让我们感受剪不断的中华文化情节,引起了美国华裔、族裔及白人读者的极大兴趣。因此,对于谭恩美笔下的中国形象,我们要客观而全面的分析、评价,加强中国人自己的话语体系,向全世界传播真正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1](美)尹晓煌著,徐颖果译.美国华裔文学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于秀娟.刻板印象下的华裔女性之自卑——谭恩美《喜福会》中的华裔女儿形象[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06).

[3]许晓艳.认识世界的坐标体系——解读谭恩美《喜福会》表现出的文化融合[J].名作欣赏,2012(03).

[4]邢兰娟.论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母亲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5.

[5]刘娜,张艳霞.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谭恩美作品中美籍华裔女性的多维身份[J].山西青年,2016(23).

[6]许锬.谭恩美小说中的家庭记忆与华裔的自我阐释[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01).

I24

A

2095-7327(2017)-12-0189-02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2016年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二十世纪美华文学之“中国形象”研究(SK2016A0258)阶段性研究成果。

黄成(1981.6—),男,汉族,安徽怀远人,本科学历,安徽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教学法。

猜你喜欢
美华谭恩美福会
飞 翔(短篇)
谭恩美的多面人生
论《喜福会》中麻将游戏的文化建构意义
美华保险销售有限公司2018年概况
难忘当年工厂的一段故事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试析《喜福会》中被丑化的中国男性形象书写
《喜福会》文学评论综述
浅论东方主义在《喜福会》中的建构与解构
多元文化身份与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