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14 02:58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商丘庄子研究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2017年

总目录

【庄子·道家·道教研究】

论唐代道教哲学中“有无之道”的理论价值

——以杜光庭思想为例

孙亦平(1.1)

“名”与“言”的困境与突破

——试论《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许 彤(1.8)

从“道”之“无名”看《老子》的名言策略

孙功进(1.13)

庄孟内圣性自由体用论

安继民 (2.1)

论“逍遥游”的实践意义

师 瑞(2.17)

楼宇烈《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释》补正

杨鉴生(2.23)

《鹖冠子》“无为”新解

史婷婷(2.27)

民国报刊中的《庄子》作者考研究

谢 伟(2.31)

论《周易》与《老子》的“道”

王壮壮(2.35)

东晋南朝道教史留给我们的反思

李 刚(4.1)

成玄英《庄子疏》易学体用论

张二平(4.12)

道象与不私:老子的名-象观

陈华波(4.18)

老子“朴”哲学的精神反思

白 杰(4.22)

论老子具有辩证法思想是伪命题

韩国良(4.26)

论庄子人生哲学的超越性

刘固盛(5.1)

“自然”而“立于独”

——道家对个性实现历程之看法

周 耿(5.6)

出土文献视野下《老子》“道可道”章研究的回顾、方法与瞻望

杨 杰(5.12)

道经《太上洞渊神咒经》异文例辨

牛尚鹏 程红蕾(5.18)

论道家的语言传播

詹石窗 谢清果(7.1)

《应帝王》的体用善恶思想推阐

袁永飞(7.11)

《诗经》《楚辞》之影响与《老子》成书年代

——与刘笑敢先生商榷

张田华(7.18)

唯以老庄说老庄

——从《集古今佛道论衡》看唐初高僧对老庄的理解

韩焕忠(8.1)

庄子反“人为物役”思想研究

孙敏明(8.5)

郭象《庄子注》中“自然观”的三个维度

廉天娇(8.10)

知“道”的方法

——论阳明心学对道家方法论的融摄

朱晓鹏(10.1)

论庄子对程颐易学本体论形成之影响

王 蕾(10.8)

论李商隐女冠诗的用典及其文化内涵

赵秀楠(10.12)

试论《庄子》的文体形态

赵俭杰(10.19)

《庄子》中那些被误读千年的文字

刘洪生(11.1)

王叔岷《庄子校诠》之《庄子》勘误

罗启权(11.7)

《齐物论》之“成心”义解

云 龙(11.13)

对“工匠精神”的存在论诠释

——以《庄子》中的匠人群体为例

魏孟飞(11.20)

·海外研究新动态·

《庄子》中的自我:概念隐喻分析与比较思维

[美]森舸澜(1.18)

庄子生态智慧在中国画及其审美中的体现

[立陶宛]罗热塔·珀斯凯特(1.27)

《道德经》和《太一生水》中的“秩序”与“一”

[美]江文思(2.38)

怀疑的想象:庄子与休谟

[美国]高迪·莫厄尔(4.32)

庄子、松尾芭蕉和隐居:庄子“逍遥游”和松尾芭蕉“逍遥游”之比较研究

[美]孙彦彬(5.23)

寓于德:《列子》和《庄子》中的知足、家园及自我安顿

[美]杰弗里·迪普曼 (7.23)

论《庄子》之养生艺术

[德] 多米尼克·赫尔策(7.27)

老庄和海德格尔论自然与技术

[爱尔兰]格瑞艾姆·帕克斯 (8.13)

道家与环境主义

[美]保罗·戈尔丁(10.24)

庄子与苏格拉底:对话的艺术

[美]尼古拉斯·勒·热恩(11.25)

哲学·政治学研究

差异与相通:孟荀人性论新探

姚海涛(1.47)

论《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特征

葛续华(4.35)

以中国梦引领当代知识女性的价值取向

侯菲菲 陈树文(4.40)

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薛 霁(4.43)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地位

陈燕妮(5.28)

沉默冷对·污蔑批判·碰触研习

——论资产阶级学者对《资本论》态度的演变历程

王建刚(5.34)

《后汉书·律历志·历法》篇释解辨析

——兼论中国古代历法的政治哲学思想

肖力千(5.38)

王安石权变观研究述评

岳天雷(5.45)

儒学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 冬(5.50)

论儒家传统伦理当代创造性转化的方向问题

李晓龙(5.55)

现代公共生活与社会信任

魏长领 刘宗豪(7.35)

论五大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宋 萍(7.40)

周秦伦理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理念创新的启示

王红梅(7.43)

浅析叔本华笔下的生存意志之痛苦

崔 浩(7.47)

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工匠精神研究

林柏成 陈树文(8.23)

生态价值观教育与公民环境道德养成研究

李龙强(8.27)

论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的重要来源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

毛 俊(8.32)

《宋元学案》中邵雍思想的阐释与评价

连 凡(10.30)

荀子易学源流论析

王社庄(10.37)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的历史演进与经验探赜

——基于党的理论·历史·实践的多维透视

朱永刚(10.65)

国外科学道德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王学伟(10.71)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我国大众文化发展

武传鹏(10.76)

试论管子的重民治国思想

任鹏程(11.29)

孔子人才管理思想体系研究

——以《论语》为研读对象

贺友桂(11.33)

清中叶儒者对荀子人性论的辩解及其困境

乔 娜(11.39)

耿介的仁孝思想研究

王秋霞(11.45)

全民阅读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王 驰 杨中刚(11.50)

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发展中“问题意识”的反思

黄耀霞(11.55)

高校转型发展研究

创新驱动背景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介晓磊,等(1.34)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与路径探究

孟现志(1.42)

近代思潮研究专题(三)

梁启超治国学的文献学之路及独特意蕴

魏义霞(2.43)

梁启超佛学思想概说

代力阳(2.48)

梁启超《变法通议》中的启蒙思想研究

李 媛(2.52)

西方自由主义演进史中的三次嬗变

竟 辉(2.57)

文学研究

论宋元小说话本中节日叙写及其变迁

梅东伟(1.59)

沈从文乡土小说叙事中两种修辞模式的映照

任晓兵(2.62)

周亮工字、号、别称汇考

孟 晗(2.65)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重主题意蕴探析

——兼论菲茨杰拉德的创作隐衷

李 琪(4.67)

《全宋文》补辑四篇

吕冠南(4.73)

宋词婉约风格探源

郭德民(4.75)

庞德意象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交流和嬗变

姚晓盈(4.79)

阮籍集及诗集版本考论

刘 明(5.60)

春秋诸侯教育与辞观演变之关系探究

——以晋郑两国为中心

朱 军(5.67)

20世纪以来现代章回体小说创作研究综述

戚 慧(5.74)

以《诗》入诗:王闿运诗歌的经学实践

潘链钰(7.50)

论唐代中原乡愁诗情怀表达与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

王运涛(7.54)

论美华文学中的犹太人形象

陈学芬(7.60)

历史、现实、艺术完美结合的动人篇章

——评新编越剧《铜雀台》的编剧艺术

崔 莹(7.65)

古籍阐释的实践方法透视

——以《论语·子张》的经义解说为个案

刘 育(8.36)

杜子春《周礼》校勘学的特点

丁进 杨化坤(8.40)

近代诗经学转型及特征研究

毛 蕊(10.41)

神人以和

——《尚书·尧典》之“诗言志”新解

袁愈宗(10.48)

章丘词会与嘉靖士人词曲风气

朱红昭(10.52)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探微

——兼论对《汉书·艺文志》的影响

李轶婷(11.62)

论陶渊明对南宋高宗朝贬谪诗坛的影响

蔡龙威(11.75)

历史学研究

中国人口变迁曲线研究

——基于公元前340年—公元2014年的数据

王少泉 曹冬英(1.87)

民国初年劳动立法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刘 莉(1.93)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商业考论

朱凤祥(2.70)

自由民局与美国内战后南方农业劳动合同的实行

王淑霞(2.75)

新奥斯曼主义影响下的土耳其外交

杨张锋(2.80)

民国时期河南淮河流域传染病防治研究

——以水灾为中心

杨立红 朱正业(4.46)

岭南史前开发考述

赵炳林(4.51)

论尹洙的四次被贬

时国强(4.57)

河南佛教文化品牌培育研究

韩 坤(4.62)

论清朝福建籍官员在台湾的突出政绩及成因

黄明光 卢辉炬(5.78)

舆情汇聚:全面抗战初期全国文化动员的舆论探析

尚方超(5.82)

唐代杨氏科举家族的初步考察

许友根(7.69)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廉吏

韦琦辉(7.74)

商丘地名来源与文化内涵探析

——说商与归德

薛立芳(7.78)汉代星神祭祀及其社会功能考论

甄尽忠(8.43)

美国与联合国南非种族问题斡旋委员会

冯志伟(8.50)

柯劭忞史学思想浅析

——以《新元史》与《元史》之比较为中心

时培磊 李建武(8.55)

《孔子家语》的成书及版本流传

李海霞(8.60)

论《春秋左传》对汉代知识分子的影响

——以东汉王符《潜夫论》为视角

蒋泽枫(10.56)

抗战前夕民权县建制及其演变研究

简玉祥(10.60)

顾乃武(11.78)

晚明的古器物通灵观

——以古铜器为中心

宋长江(11.82)

清代礼法制度下国家对家庭的控制

石 泉(11.85)

经济·法学研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与法治保障探讨

宋才发(1.67)

证据属性的比较分析与科学认识

邱爱民(1.73)

温州行业自主治理分析

——基于“信任网络”的视角

汪火根(1.79)

现代企业员工幸福智力的经济效应及其提升研究

周镕基 徐邓强(1.83)

论刑法学四性

高永明(2.83)

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犯罪归责体系探究

陈文昊(2.87)

析“产品”与“加工制造物”

——基于比较法意义上的“产品”范围界定

邵 贞(4.83)

保护人性侵被保护未成年人的刑法规制

龙正凤(4.87)

法律经济学视角下的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研究

岳红举(5.87)

“三权分置”下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探析

李维乐(5.93)

手机预装软件问题的刑法应对

吕 绳(5.96)

版权国际立法的最新趋势及其启示

——以TPP版权保护期的延长为切入点

张惠彬(7.81)

网络诈骗犯罪的内涵及其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探究

王 利 王一卒(7.86)

农地“三权分置”实施的难题及路径选择

邱书钦(7.91)

《国家安全法》与《反恐怖主义法》衔接研究

王 林(8.66)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模型的构建

杜 魁(8.70)

联防联控机制的困境与地方利益的协调

——基于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治理

韩业斌(8.74)

户籍制度深化改革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探析

李凌云(10.81)

中国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佳丽(10.85)

供需关系视域下我国仲裁机构改革路径探析

贺 嘉(11.90)

监事作为竞业禁止主体的公司法规制

刘霄鹏(11.96)

对从战略层面打造饭店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的思考

宋敏桥(11.100)

教育学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研究综述

王艳成 刘洋(1.98)

美国有关特殊儿童教育补偿政策的文献综述

胡梅 杨思帆(1.101)

家庭因素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的认知机制探究

——基于个案研究视角

贾文华(2.92)

浅议积极心理学及其对幸福的阐释

刘慧英(2.96)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超玲 陆 琳(2.99)

试论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王 金(4.99)

行动研究视域下“教师自主”的内涵与发展路径探析

李书影 魏圣楠(5.100)

课堂教学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

陈 坤 唐小为(5.104)

河南省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体制特征、动力机制、路径选择

李庆阳(7.94)

高等教育系统:学科逻辑与应用逻辑的同构共生

——基于本科高校转型的视角

薛飞湖(8.77)

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学术建构

吕 芳(8.83)

从生师比角度透视中美一流大学的差距

张 静(8.88)

《牛津大学发展战略规划(2013-2018)》研究

陈 凤(8.93)

转型背景下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杨 烨(8.98)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歧视问题的结构性分析

——以结构主义方法论为视角

何毅霜(10.90)

高校专任教师职业发展的性别差距分析

双晓爱(10.95)

柏格森生命哲学对教育的启示

徐 颖(10.102)

我国家长惩戒研究综述

毛 乐 曾 彬(10.105)

其他

中原传统社会中汉族的生育禁忌

尉迟从泰(1.50)

概念整合对网络流行语的阐释力

张玮玲(1.107)

商丘千叟宴碑蠡析

贾 光(2.102)

重拾周越在宋代书史的意义

张 怡(2.106)

武汉高校苏式建筑历史文化论

孙君恒(4.92)

由汉字“马”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看汉语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轩治峰(4.102)

范仲淹音乐思想论略

丁 晔(4.106)

论节日祭祀中的集体文化记忆

王宪昭(7.30)

苏州园林艺术对现代室内外设计的影响

张玲玲(7.100)

EST语料库的关联标识分析

杨元媛(7.103)

豫剧刘派唱腔艺术探析

刘建坤(8.102)

商丘方言介词“来”的考察

谢易延(8.106)

华语少林电影的跨文化研究

张霁月(11.104)

【商丘风物志】

商丘风物志——柿园汉墓墓室壁画

(1.封二)

商丘风物志——汉代陶圈厕

(2.封二)

商丘风物志——汉代双人玉舞人

(4.封二)

商丘风物志——金缕玉衣

(5.封二)

商丘风物志——西汉彩绘守门陶俑

(7.封二)

商丘风物志——西汉铜锤

(8.封二)

商丘风物志——东汉绿釉陶羊圈

(10.封二)

商丘风物志——西汉青玉钺

(11.封二)

猜你喜欢
商丘庄子研究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商丘之旅
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