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应关注的三个问题

2017-04-17 21:29周慧端
教师·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有效情境创设情境数学教学

周慧端

摘 要:创设情境能把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成一系列生动好玩的学习过程,它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但什么是有效的情境?为什么创设情境?怎样创设有效的情境?文章将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有效情境;创设情境;数学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很明显,课标对创设数学情境的内容、作用与目的,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遗憾的是,当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牵强附会”与实际效果的差距颇大,情境创设缺少思维含量,从而出现了一些无效的情境,甚至干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本文围绕什么是有效的情境、为什么创设情境和怎样创设有效的情境进行实践与探讨。

一、关注概念理解,什么是有效的情境

究竟什么是有效的情境?笔者通过翻阅相关材料得出,有效的情境是指在课堂学习中实现教学环境的“信息化”“生活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根据情境主动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提高学习的效率。当学生在“信息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不自觉地达到认知结果时,就确保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信息化”“生活化”情境到底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许多数学教师对此把握不到位,以为是课本上提供的相关信息。而实际上,除了课本提供的相关信息,只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边现有的生活情境都可以充分利用。如果能将这些生活情境与学习的数学知識融合起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和内化知识,这样不就成为了有效的情境吗。例如,计算课教学,很多学生把它和枯燥的算理算法讲解联系在一起。在学习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重点让学生会算会用即可,即使有情境也是沿用课本上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的来源,为什么需要计算?计算的意义何在?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情境密切相关,这一点许多教师都忽略了。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时,首先教材提供的是买风筝的生活情境,看起来跟生活实际很贴切,但是有多少人有去买过呢,这需要打个问号,我觉得学生对文具会更熟悉,可以引入相关的尺子、本子的价钱是多少?从中沟通以前的知识“元、角、分的进率”来把它转化成所学知识来进行解答。如果不与学生实际生活情境挂钩,单从课本上的情境出发,往往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点实际的意义也没有,更别谈教学的有效性了。因此,“信息化”“生活化”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学科特点,为什么要创设情境

为什么要创设情境?一是增加数学学科的趣味性。数学教科书的情境毕竟是有限的,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自主创设情境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认为,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家的故事、童话故事、校园生活情境,等等。内容可以包罗万象,但必须生动有趣,紧紧围绕课题进行,具有浓厚的数学味。如教学三年级《位置与方向》这课时,教师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春游情境,在地图上和学生一起模拟出游的活动情境,学生特别感兴趣,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为了让自己的春游能顺利,在这节课上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主动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游的路线,这样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就达到了。二是增加数学语言的易懂性。如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这课,要学会借助生活的相关情境来挖掘其数学符号背后潜藏的数量关系。如创设生活中年龄关系之间的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这个字母式子的数量关系,而且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简洁性。三是增加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因此,有必要创设相关的数学情境,让学生觉得数学确实具有实用性。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由于题目的条件很多,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日常购物经验,有意识地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感受估算的真正价值,变静态的数学文字内容为动态、丰富的生活情境,给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以丰富的生活背景。有现实情境作为依据,这样的情境创设才有真实意义,才是有效的。这样,学生对数学学习也就更加有兴趣。

三、关注教学策略,怎样创设有效的情境

现在很多学生不能从创设的情境中很快地捕捉到有用的信息,更谈不上有效的情境学习。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很多数学教师没有思考怎样创设有效的情境,只考虑利用情境装饰课堂,没有针对性。笔者认为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思考。

(1)创设贴近实际的情境。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创设过于牵强,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情境,喜欢采用动画片人物情节或童话故事来吸引学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挑选。久而久之,学生们对动画人物就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效率。可见,情境创设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更易理解数学知识。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时,播放《爸爸去哪儿》节目的主题曲视频短片,引入“kimi”坐动车、坐出租车等这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来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既贴近实际又有意义,让学生在积极的理解和体验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这样才能体现情境的有效性。

(2)创设简易低耗的情境。我们经常发现有的教师为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甚至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制作精美的课件或视频,但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可见,创设情境不一定要有多华丽,而是要简易低耗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时,学生通过本班座位摆放,认识有关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和第几行的规则。紧接着进一步认识用数确定位置更简洁明了,很快让学生经历数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增强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何乐而不为呢?这样简易低耗的教学情境策略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整个情境创设内容紧紧围绕主题进行,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生活中的积极体验,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也就水到渠成。

(3)创设符合年龄特点的情境。应该说,课改进行到现在,是有不少教师意识到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什么生活情境没有进行指导,放任自流,缺乏整体认识。试以学生角度来思考,一年级教师创设情境时带来了我们的好朋友——孙悟空,二年级还是孙悟空,三年级照旧,到现在已经五年级了,学生还真的会对孙悟空那么感兴趣吗?能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吗?因此,笔者认为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生活情境。如低年级更多以人物的故事情境为主,让学生在比较具有童趣的情境中走进新知识的学习。如动画世界或者数学王国里的情境等,这些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能把数学思维方式和技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给学生良好的数学启蒙,也教给他们如何想办法解决问题。中年级以实际的生活情境为主,如学校内经常发生的情境,如班级“六一”游园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外出秋游等,这些生活情境中将数学与趣味活动相结合,使大量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新鲜,能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高年级就应以数学史料和生活原型为主,这些情境不仅效果明显,还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

抓住创设有效情境的三个问题,让学生沉浸在富有生活味、趣味、数学味的情境之中,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丰富他们观察世界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邱学华.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新源小学)

猜你喜欢
有效情境创设情境数学教学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如何有效创设数学课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