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组织在推进家政行业规范化、职业化建设中的作用与路径

2017-04-18 00:43侯淼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0期
关键词:职业化

摘 要 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劳动力市场进一步细化,家政行业无疑就是最好的验证。以往家政人员往往是技能较低的保姆或钟点工,行业的不断进步促使越来越多的高级技能师诸如月嫂、育婴师、家庭营养师等出现。事实上,家政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旨在保护妇女切身利益为宗旨的妇联,妇联组织在家政工作中具有根本性的保障作用,保障妇女权益是妇联的根本职责,更是妇联组织的优势。因此,妇联组织能够有效推动家政工作方式的转型和升级。家政行业的不断优化和规范化,可以促使越来越多的女性找到自身价值,促进两性的和谐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 妇联组织 妇女利益 家政服务 职业化

作者简介:侯淼,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101

随着城市化和市场化的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期许即将达成。民众的物质丰厚程度和生活水平走上了全新的台阶,居民对家庭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高服务要求既为目前的家政服务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更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历史机遇。妇女是家政服务工作的主体性力量,家政服务行业的成长有利于缓解妇女的就业压力,同时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促进供需对接和有机互动。习总书记强调,家政服务大有可为,要坚持诚信为本,提高职业化水平,做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由此可见,妇联应在提高妇女家政服务规范化和职业化方面下功夫,在提高妇女家政服务质量的同时,保护好妇女的切身利益。党中央高度重视家政工作,既体现了对妇联为广大妇女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期望,更为巾帼家政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

一、目前我国家政行业所存在的问题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劳动分工的核心动力,市场化推进程度越深,全社会的劳动分工便会呈现出更加细化的局面,精细化的分工将带来高质量的劳动服务。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124”家庭数量逐渐上升,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双重压力运生了家政服务需求。因此,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将实现“老行业新发展”的蜕变,迎来历史发展转机。从家政公司的数量规模来看,目前注册的有55万余家,经过初步统计,累计从业人员数量1600万人。虽然公司数量和从业人数规模较大,但是行业发展不成熟,行业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家政行业一般为中介行业问题。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得竞争进一步加剧,由于资金的缺乏、经验的不足等众多原因造成了家政行业发展较为缓慢,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以及良好的經营和管理模式成了其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家政企业良荞不齐,整体处于“小、散、低”的阶段,家政服务业供给能力不足,从业机构规模普遍偏小等众多问题无疑不影响了家政行业良性和有序的发展。

第二,家政服务者资质问题。由于工作人员大多来自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妇女,她们也是通过“滚雪球”方式,即通过熟人和熟人之间的介绍进入家政行业。家政公司也只会对其身份、健康状况进行核准,而对于其是否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工作能力并未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对于家政人员来说,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以及缺乏与用户沟通的技巧也会影响了服务质量,以上问题都已然成为阻碍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第三,家政服务者权益保障问题。2010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明确指出“要促进就业与维护权益相结合,要切实维护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一方面,雇员的权益往往难以得到保障,例如雇主丢失东西、资料等情况。另一方面,当劳动者因工作而造成的伤害时,因工作的时效性,常常面临被辞退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家政人员的权益问题往往难以保障。

第四,雇佣家庭权益保障问题。风险的不可确定性也会影响雇主的权益,例如北京的“富平事件”。2007年2月北京富平家政服务中心保姆小雷照顾一名2岁的幼儿时孩子从沙发上跌落头部受伤,小雷在邻居帮助下将幼儿送到医院,但是还是未能挽救其生命,雇主起诉富平家政要求赔偿100万元。最后,北京东城区法院以小雷是企业员工为判据,一审判决富平家政赔偿52万余元。诸如此类的风险因行业的特殊性时有发生,在此情况下就必须通过改革尤其是通过商家的经营渠道进行改革,也只有“啃硬骨头”才能促进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妇联在推进家政行业规范化中的主要做法

全国妇联原党组书记黄晴宜指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抓好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尤其是各级妇联要主动参与家政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协调工作机制、参与地方家政服务业发展规划、政策措施、行业管理办法等的制定完善,反映行业发展需求和妇女利益。要大力推进家政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坚持市场运作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加强对市场的监督,不断规范市场。” 妇联在扶持家政中的做法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妇联作为准政府机关(虽然名义上为自治组织,但如同村委会一样,国家权力过渡渗透到自治组织中,自治组织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国家职能,变为准行政化的组织),可以及时掌握国家的政策和制度,为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青岛实施的《家政服务规范》是全国首个由妇联组织提出并起草的地方性文件,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得政府更为关注家政行业的现状,并为家政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具体而言:组织培训;积极解决家政服务人员的困难;优先安置需要帮助的女性人员;提供法律援助以及对创建家政公司人员提供就业支持等措施。

第二,扩大舆论的宣传阵营。父权领导下的社会,女性重新回归到公共的生活中,就必然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歧视和不公。社会主流意识认为家政就是保姆,这表明人们对其看法有一定的偏见。事实上在日本,例如月护或者老人护理都已经纳入到介护保险体系之中;高等教育也不再忌讳“家政”字眼,转而适应时代开设专项课程,例如吉林农业大学就开设了家政专业。所以妇联应审时度势,积极进行舆论宣传,鼓励更多的女性参与以促进就业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开设专项的培训课程。妇联将发展家政服务作为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抓手,在开展培训、推荐就业等方而做了大量切切实实的工作。例如自2009年起江苏省妇联上下合力共同打造“好苏嫂”家政服务品牌,成立职业培训学校并编印相关培训教材,在此基础上设立实体门店127家、培训家政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次。这些措施为失业妇女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也对全省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以家政服务业促进妇女就业的对策建议

妇联作为人民可以信赖依靠的“妇女之家”,由妇联牵头成立家政服务行业协会,指导督促行业协会的完善会更得人心。鉴于行业发展处于起步期,妇联可以将其工作的重点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改进:

第一,扩大家政服务领域。近几年,由于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以及妇联工作的不断推进,家政行业做得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职能不同的雇佣者。利益的多元化导致人民需求的多元化,高级育婴师、老人陪聊师等一经推出便受到了雇主的欢迎。妇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帮助企业审时度势推出特色服务;对于从事家政人员提供一条龙服务,并通过一些激励方式促进其自身发展。

第二,打造线上线下O2O电子商务模式。信息化的今天,网站平台无疑是提高信息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所以推动各级妇联组织建立“纵向联动、横向联合”的家政服务网络,线上创建APP、网站、微信平台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黑龙江省妇联在大量调研、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筹建大兴区家政信息平台,平台让雇佣双方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自身的需要人员,社区O2O闭环一旦形成,理论上行业是没有天花板壁垒的。

第三,提高家政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时代的发展也昭示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家政服务人员不再仅限于下岗女工或是“4050”弱势群体。与此相反,日益呈现出低龄化、细致化的趋势,因此实现家政服务业的专业化和产业化势在必行。家政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首要前提是提供妇女就业岗位,通过就业岗位的供给和集中培训提升服务水平。此外,应在雇主与妇女之间建立签署劳动协议的制度,通过服务协议的签订,建立稳定的考核、奖励与惩处机制,全方位提升家政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水平。

四、结语

在生活水平飞速提升的时代,家政服务质量高低是决定家庭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影响因子。家政服务不仅能够提升雇主家庭的幸福水平,还能创造就业机会。如今在妇联和相关部门的扶持和指导下,家政已成了妇女就业的“香饽饽”,巾帼家政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是离不开妇联组织的贡献的,妇联在推进家政行业规范化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促使性别意识纳入主流意识。中国女性群体数千年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积弱”状态,在今天的社会依然有着强大的惯性,所以,女性必须逆流而上以此获得真正的男女平等。正如恩格斯所言,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重新回到公共的社会中去。因此将性别意识纳入主流意识是我国女性发展的焦点问题,让妇女回家的争议无论从理论上亦或是实践中都是行不通的。妇联等有关部门应制定政策、加大宣传,避免性别歧视在社会中进一步蔓延。

第二,保护雇佣双方既得利益。关于维护雇佣双方的利益这方面,广西省妇联组织联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该意见确保家政公司、家政服务人员及雇主三方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形成规模以后保障双方的利益以及安全问题。

第三,促使女性获得解放。诺贝尔医学获得者罗莎琳·斯·耶诺在获奖时曾说:“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中,妇女的活动范围只限于家庭小天地,而且人们相信妇女也是只想要在家庭小天地里活动。” 所以在性别歧视依旧严峻的今天,女性加强培养自身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双重社会角色中为自己争得更多的权益。正如倍倍尔在《妇女与社会主义》中指出:“妇女完全解放、男女完全平等是我们文明发展的目的之一,世界上没有任何势力能够阻止这一目的的实现。”

注释:

新华网.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实施五大措施发展家庭服务业.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9/01/c-1250R415.htm.

喬虹.打造巾帼家政品牌 加快推进家政服务健康发展.中国妇女报.2014-03-28.

[美]路易斯·哈伯著. 罗定照译.科学先驱中的女性.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117.

[德]倍倍尔.妇女与社会主义.中央编译林出版社.1995.471.

参考文献:

[1]李银河.女性权利的崛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2][美]苏珊·布朗米勒.女性特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马炎.妇联组织只能定位及其功能的演变轨迹.妇女研究论丛.2009(9).

[4]丁娟、曲雯.妇联在政府职能转变中的作用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7).

[5]黄桂霞、陈慧平.妇联在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中的作用.妇女研究论丛.2006(12).

[6]桂在泓.妇联在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职业化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激励机制研究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浅谈高职语文教师职业化转型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加速职业化
中国网球职业化的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
试述高校篮球教练员的职业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