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初探

2017-04-18 00:21张仕科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

张仕科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应时代的需求,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来完成学习任务,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地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经常创设优美的学习情意,让学生置身在数学的花园里。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其次是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养成自动自学,自得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数学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充分的解题时间,充分的讨论时间,充分的练习时间。学生懂的知识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模糊的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比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不懂的知识点,教师要精讲。

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自课改以来,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怎样使小学生积极主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选择合适的课。虽然大多数的课堂学习情景都适合于进行合作的、竞争的和个性化的学习。但是有的小学生不敢说,见识少等因素,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时,选新”结构,例如:在一年级数学上册《拼图》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平面图形,接着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平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想象中的图形来,看哪个组拼出的图形最受大家的喜爱、最美观,然后进行交流与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互相学习。

2.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学习小组的组建应考虑到小学生的兴趣有好,个性特长、心理素质、年龄特点、智力状况、学习成绩、家庭情况、性别等各个方面。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成员的组成做到好、中、差生相搭配。组内成员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各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有组织人(组长)、记录人、资料员、发言人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后,优等生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和提高,学困生也得到启迪和帮助,使信息资源共享,成功喜悦共享。

3.提出研讨问题,明确有关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让课堂教学热闹热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使学生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首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在教学新知时,针对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的疑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同解决突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例如:三年級“估一估”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在讲授了基本方法后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对高高的一摞本子进行估算,展开小组竞赛,看哪个组离正确本数的答案最接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估算方法多种多样,汇报时的自豪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4.分组研讨是合作学习的成功关键。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合作探讨,不是一遇到问题,不管合适不适合,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造成学生没有兴趣参与讨论,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小组合作学习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实际,抓住适当的时机,让小组研讨。其次,教师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学生在小组内展开有序的讨论、合作实践、合作操作,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诱导,解难释疑,把握导航,及时进行调控,使各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思考成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9+6时,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得出多种解法:

生1:我用数的方法。

生2:把6分成1和5,9+1=10,10+5=15

生3:把9分成4和5,4+6=10,10+5=15

生4:因为15—6=9,所以9+6=15

生5:把9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5。

生6:凑十法,9+1=10,6拿出1个,还有5个,10+5=15。

生7:直接算出9+6=15。

……

这是学生对题目的解法多种,在讨论中学生合作的意识增强了,开放了学生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5.全班交流评价,提高合作质量。全班交流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流程极为重要的环节,有效进行这一环节可使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小组讨论后,由发言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别人发言时,要集中精力细心听,并大胆发表补充意见或不同见解,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找出自己组与他人组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再适时进行点评,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潜能的进步发挥。

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尽可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现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编排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理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提炼要探究发现的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鲜活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研究探索—形成解释—反思交流的探究过程,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探究欲。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给学生思考、讨论、自学、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
新课程理念下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几点认识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高中诗词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