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肢蹄病的病因及治疗

2017-04-19 06:42阙广良广西博白县亚山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兽医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肢蹄病生物素种猪

阙广良/广西博白县亚山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种猪肢蹄病的病因及治疗

阙广良/广西博白县亚山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迅猛,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各猪场大量引进了大约克、长白猪、杜洛克等瘦肉型猪种,对提高猪的瘦肉率,加速本地品种的改良和提高生产性能方面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瘦肉型猪种与原本地猪种相比,肢蹄病的发生率和淘汰率较高。肢蹄病是猪四肢和蹄因某种原因导致局部损伤和运动障碍一类疾病的总称,又称跛行病。该病是养猪场淘汰种猪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养猪场带来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本文分析了种猪肢蹄病发病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一、发病原因

1.品种因素。此病主要发生在高度选育的瘦肉型品和品系中,如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和汉普夏等品种。肢蹄纤细的猪最易患此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易得。我国地方品种及其与外来品种的杂交后代猪则极少发病,国外发现生长缓慢,背膘较厚的品种发病率很低。所以规模化猪场在选育留种期间,尽量以肢蹄粗大,背膘厚者优先选育为主。

2.营养因素。后备母猪对于饲料中需求钙,磷相对较多,如果比例不当,易造成蹄底裂,缺硒时可引起足变形,脱毛,关节炎等,慢性氟中毒和缺锰时,能导致肢蹄异常变形,而且缺锰时多呈横裂,缺锌则呈蹄底裂或侧裂,缺维生素D,影响骨骼的生长不良发生软骨病,肢蹄不正和关节炎肿胀等,使种猪的肢蹄受力不均,导致裂蹄,特别是集约化密闭饲养,缺乏运动和阳光照射更易发生此病。后备种猪在一百斤以后如果还一直饲喂育肥料,则对身体骨骼的营养发育不足,在配种时,可能会出现公猪压倒的现象。同时后备种猪对于生物素的需求量较高,在后备种猪饲养后期,需要格外注意添加生物素以满足营养需求。

3.气候因素。在《二十四节气论猪病》的文章当中我有提到,冬季主气寒冷,风寒湿邪,侵入皮肤,传入经络,则会引起肢蹄疼痛,导致跛行,所以冬季较为常见肢蹄病的出现。而寒性收引,湿邪入体也会收引在内,待立春回暖之际,湿邪则会破阳而出,这也是最初的“口蹄疫”病理过程。同时对于阳气不足,卫气不固的现象,卫阳不能温煦四肢的情况,也会造成风寒湿痹的病理现状,这种情况会直接造成瘫痪的临床表现。

4.圈面因素。在裂蹄猪群中,后肢蹄比前肢蹄发生多。这与圈面的光滑度有关,圈面光滑度适中,可见有密密麻麻的小点沙粒,圈面过于光滑,看不见沙粒,圈面过于粗糙,易见较大沙粒。这三种类型栏舍所饲养的母猪,其肢蹄软弱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发病率较低,后两者类型的发病率较高。在圈面结构方面,集约化限位栏饲养的猪肢蹄外伤(38%以上)显著多于水泥地面散养的猪(7.14%),水泥地面饲养的猪蹄底增生(35.75%)显著高于漏缝地板饲养的猪(27.91%)。

新建水泥圈面,由于未经清洗消毒,而显碱性或腐蚀性,导致猪的肢蹄受损而裂蹄。也不在少数,所以新猪栏最好使用醋酸类消毒制剂,中和碱性地板,降低其腐蚀性。

二、防治措施

1.选育抗肢蹄病的品种。通过肢蹄结实度的选择,改良肢蹄体结构,并使整个体型发生变化,从而增加抗此病发生的可能。对体型过大,肢蹄过于纤细,单位面积支撑骨负重过大,易引起肢蹄损伤的个体,应坚决淘汰,不留种用。

2.改善饲料营养。喂给全价平衡的饲料,确保矿物质,维生素尤其是生物素,亚油酸的供给量。要保证钙,磷足够的供给量和恰当的比例,并保证锌、铜、硒、锰等微量元素的供给量。

添加生物素可提高蹄壳硬度,压缩性和抗压强度,改善皮和被毛状况,并减少蹄壳碎裂和蹄垫损害症状。建议在种猪日粮中添加生物素至0.25~0.3 ppm。

自然干玉米中亚油酸含量丰富,且未受到破坏。膨化大豆和豆油中均含有大量的亚油酸,对生物素的吸收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配制易发生裂蹄的种猪饲料时,建议采用自然干玉米(而不选用烘干或储备粮玉米),添加豆油或一定比例的膨化大豆,以提高种猪对生物素的利用。

3.改善圈面结构质地和管理。水泥地面要保持适宜的光滑度和倾斜度(但必须小于3°)地面无尖锐物,无积水。集约化养猪场地面最好采用环氧树脂漏缝地板,新建水泥地面的猪栏必须用醋酸溶液多次冲洗,晾干后再进种猪,以免由于碱性腐蚀猪蹄而造成裂蹄。有条件的猪场应保证种猪有一定时间的户外运动,接受阳光,有利于VD的合成。同时后备猪舍的的设计朝向最好是根据经纬度计算最长日照时间,这样有利于提高猪群的发情配种时间。

4.防止继发感染。在运动场出入口设置脚浴池,池内放入0.1%~0.2%福尔马林溶液对发病猪进行预防和治疗,已发生或刚发生裂蹄的猪经消毒对症治疗,因蹄裂,蹄底磨损等继发感染,肢蹄发生肿胀,可用解热镇痛类,抗生素青霉素,鱼石脂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三、几种治疗方案

1.饲料中添加药物。2%生物素100~200 g/t,多维1 000 g/t。有条件的猪场可再添加3%的脂肪粉或豆油。冬季未发病的猪群保健可建议使用扶正解毒散或者补中益气散类的方剂,提高机体的阳气来达到抵御寒邪入体的目的。而对于发病猪的建议则是使用常用方剂荆防败毒散,因为方中的羌活、独活类方药都具有祛除风湿,行气的功效。不过对于风湿痹症导致的瘫痪类疾病,则要使用血府逐淤汤(当归45 g、地黄45 g、牛膝45 g、红花40 g、桃仁60 g、柴胡20 g、赤芍30 g、枳壳30 g、川穹20 g、桔梗20 g、甘草15 g)。临床上西药的治疗使用治愈率较低,意义不大,笔者建议使用此类方剂,临床上笔者也一般使用当归注射液治疗瘫痪病例,治愈效果也较为理想。

2.对于个例肢蹄病的治疗。

(1)检查肢蹄是否有裂痕,如果发现有,要及时清洗伤口,然后使用紫药水拍打患处,让甲紫溶液通过蹄裂处渗入内部,防止继发感染。有条件的还可以购买云南白药来喷洒患处。对于病灶处已出现的红肿现象,则要使用鱼石脂涂抹患处,鱼石脂具有抑菌、消炎、止痒、抑制分泌及消肿等作用。

(2)针对脚痛发烧不吃的病例,首选用药可肌注:阿莫西林2 g+氨基比林10 ml+穿心莲10 ml。

(3)如果出现便秘情况,则要考虑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切忌不可使用头孢类制剂,特别是初发病症时,在使用头孢治疗后,则比较容易出现便秘病症,在治疗肢蹄病的同时要时刻注意粪便的变化情况,一般来说要轻微便秘,可另一边肌注芩连注射液或者复合VB。

(4)肢蹄病使用上述药物治疗几天后期还是出现便秘,不吃等情况,特别是体温总是出现低烧的情况,则要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配合萘普生药物治疗,也可使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地米进行封闭疗法。

(5)通过上述肌注治疗的用药思路下,还要学会结合配合中药方剂的应用。种猪在后备期间发生了肢蹄病以后,都不建议再留种,可选择在治疗好以后作为育肥猪卖掉,老龄母猪则要考虑淘汰。治疗只是减少损失的一种方法,学会预防和淘汰处理,才能给养殖场带来隐性的增值效益。

猜你喜欢
肢蹄病生物素种猪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江苏省某奶牛场肢蹄病发病规律及对日产奶量的影响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奶牛场补饲生物素防控奶牛肢蹄病临床效果观察
生物素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
防治脱发的生物素
盐酸克伦特罗生物素化单链抗体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