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词的演化过程及对交友的启示

2017-04-21 21:25贺拽
文教资料 2017年4期
关键词:交友字形

贺拽

摘 要: 作者采用语义分析法,透过字形看“朋”和“友”二字到“朋友”一词的演化过程,比较“朋”、“友”和“朋友”的意思,得出交友的五个原则:相似原则、平等原则、相伴原则、协作原则和交流原则。

关键词: 朋友 字形 交友

一、问题提出

每个人都有朋友,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极其重要。罗红雨认为交友可以满足个人需要,这些需要包括个人的精神需要;暂时摆脱焦虑的需要。朋友的作用小到帮助解决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大到帮助实现人生目标,摆脱困境。按照孟子的说法,至少在商的始祖契时代,就有了朋友这种非血缘的人际关系。契受圣人之托,教给人们处理五种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王磊,2009)。那么“朋友”一词蕴含了什么含义呢?

“朋友”一词自古就有,如《周易·兑卦》“君子以朋友讲习”,《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但是,古文中有很多时候“朋”和“友”是分开使用的,例如《论语·学而》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孟子·滕文公上》中的“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则百姓亲睦”。在先秦儒家文献中,“友”出现次数最多,“朋友”次之,“朋”最少;《礼记》也许由于晚出的缘故,“朋友”出现的次数多于“友”(何元国,2006)。因此,要弄清“朋友”的真正含义,就要从“友”、“朋”和“朋友”的由来入手。

采用语义分析法分析“朋”和“友”字形的发展,对揭示“朋友”一词所蕴含的意义很重要。汉字是象形文字,造字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种心理规律。汉字能反映中国人心理与行为方式的特点和规律,因此,語义分析法就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汪凤炎,郑红,2010)。《中庸》中说朋友之交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的关系是天下通行的大道,是一个人处于社会中不可避免的基本社会关系(杨智平,2010)。探讨“友”和“朋”到今天“朋友”一词的演变过程,对比古今“朋友”二字意思的区别,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朋友”一词的含义,也能够告诫我们一些交友的原则及为人之友的道理。

二、“朋友”字形与字义的演化过程

(一)“朋”字字形与字义的演化过程

甲骨文中的“朋”写作● ,像系在一起的两串玉片,指一种货币单位,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诗经·小雅·菁菁者莪》载:“既见君子,锡我百朋。”此处的“朋”就是指钱的一种单位。金文“朋”写作● ,延续了甲骨文的字形。至此,“朋”字左边和右边的结构都是极为相似且对称的,可看出“朋”字有相同、相似的意思。篆文“朋”为● ,● 指并列的羽毛,强调并列的意思。由此可见,“朋”字有平等、对等的意思。隶书“朋”写作● ,和篆文相比,简化为两个“月”,较接近现在所写的“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朋,古文凤。象形。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意思是朋在古文中写作“鳳”,像凤的形象,是凤的异体字。凤高翔时多以万计的鸟群追随,因此用凤翔之形作为“朋党”的“朋”字,此处表明“朋”含有结群为伴、团结的意思。《山海经》载:“有鸟焉,群居而朋飞。”“朋飞”的意思是成群结伴地飞。“朋”的本义概括为集合数量单位,其词义特点是数量多,成整体,引申意义为“群,成群”和“同群同类者”(吴峥嵘,2005)。

(二)“友”字字形与字义的演化过程

甲骨文中的“友”写作● ,字面意思是指两只右手在一起;引申意思是两个人结交,相互协作帮助,彼此友爱交好。《诗经·周南·关雎》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友的意思即为交好。早期金文“友”写作● ,晚期金文“友”写作● 。早期金文“友”的字形延续了甲骨文字形;晚期金文在早期金文的基础上增加了● ,即增加了一个“曰”,强调两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协商和鼓励。篆文“友”写作● ,两只手的左右位置变成了上下位置,除此之外基本延续了甲骨文的字形。隶书“友”写作● ,将篆文上方的● 改写成●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友,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意思是志趣相投叫作“友”,字形是两个“又”字,两个人握手相交,即为友。吴峥嵘认为“友”的本义是互相帮助,“友”从“互相帮助”义引申出“志趣相投的人”的意义。

(三)古今“朋友”一词的含义对比

“朋友”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兑卦》:“君子以朋友讲习。”《礼记》中出现了“朋友”一词,如《礼记·檀弓上第三》载:“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另外,《论语》中也可见到“朋友”一词,如《论语·学而第一》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和现代不同,古代的名词通常都是由一个字表达的。因此,古代“朋友”和现代“朋友”的意思是不一样的。郑玄注的《周礼·大司徒》载:“同师曰朋,同志曰友。”跟随同一个老师,在同一所学校的人称为“同门”,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称为“同志”。所以古代“朋友”一词的含义比现代“朋友”一词的含义丰富,它除了包含现代“朋友”的意思之外,还包含同学的意思。从“朋”字最初的形成开始,可看出“朋”是一种货币单位。货币的这种本质寓意性地反映出“朋”的本质,那就是作为“同类集结”关系,“朋”是人们通过对自我私欲的限制而和平地与他者建立的一种利益上同盟的等价交换关系。“友”字是两只手相交在一起,强调相互合作。“朋”侧重于利益的共谋,“友”侧重于心灵的相吸。“朋”与“友”是因“朋”的“同群同类者”义和“友”的“志趣相投的人”义而成为同义词的(张志平,2009)。

从以上“朋”、“友”二字字形的演变历史看,“朋友”一词包括的含义有相似、平等、相伴、协作、交流,相应得出交友的启示是遵循相似原则、平等原则、相伴原则、协作原则和交流原则。

三、对交友的启示

(一)相似的原则

《周易·系辞上》载:“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周易·上经·乾》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战国策·齐策三》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的事物会聚集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会结合在一起,有共同特征的人容易成为朋友。这些特征包括很多方面:相似的家庭背景、相似的经济条件、相似的志向等。彼此之间拥有的共同特征越多,关系越密切。这是因为在相处的过程中,更容易对对方产生共情,更能理解对方的情绪和认知,也即“相知”。如孟子所言:“人之相识,贵在相知。”《庄子·大宗师》载:“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子祀、子兴、子梨、子来四人正是因为对生死存亡认识的一致而成为情投意合的好朋友。“知人知面不知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些俗语都强调知人心的难处,而相似恰巧提供了相知的基础。通过换位思考,以己度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心理感受,从而促进两个人的交往。

(二)平等的原则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是古人所谓的五伦关系,朋友关系是五伦关系之一。侯步云认为五伦已发生很大变化,君臣关系消失,代之以工作关系,父子、夫妇关系取平等之义,而朋友关系中的平等则是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的。《后汉书·吴祐传》载:“时公沙穆东游太学,无粮,乃变服客佣,为祐凭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杵臼之交现在仍被用来形容朋友之间不论贫富和身份的交往。和其他关系相比,朋友关系中的平等原则能给双方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尊重。《孟子·万章章句下》载:“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结交朋友是出于道德上的认同和契合,不因为自己的年纪和地位等有优越感,朋友之间的相处是搁置一切外在事物之后的心灵上的平等相处。封建社会等级观念严重,朋友之间的平等更显珍贵,现代社会自由民主,平等是每一友情中的通行证。放下权利、年龄、身份、金钱之后的交往,心灵上的沟通是钱和权所换不来的。所以在众多关系中,朋友关系能给人平等的需要。

(三)相伴的原则

《庄子·外篇·山木》载:“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相伴不一定是形影相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相伴和道德上的一致。此外,真正的朋友会在对方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患难之交可遇不可求,通常情况下一起经历艰难困苦的朋友会格外珍惜。相伴的原则是交友的原则之一,也是形成朋友的前提条件。和某人做朋友,一般是周围的人,比如同学或者同事。在一起做某事的過程中,双方因为合作或者聊得来而结成了朋友。这种相伴在通常情况下会因几件事情的累积而形成友谊的基础。在做事的过程中显现出双方的品质,因为认同这种品质,或者是认同双方的情操而表现出愿意成为朋友的倾向。因此,相伴既是原则又是形成朋友的前提。众多成功人士的身后都有朋友的相伴,在相伴的过程中更能体现出友谊的可贵。

(四)协作的原则

《荀子·大略》载:“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朋友是能在一些领域帮助对方克服困难、相互协作的人。《周易·系辞上》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可见很早以前古人就强调团结协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史记·管仲传》中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除了说明鲍叔牙的宽宏大量及举荐贤士的品德外,也展现出了朋友之间合作的力量,齐桓公在二位的协助下最终得以称霸。《诗经·小雅·伐木序》载:“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古人认为上至天子下至庶人,都需要朋友的帮助才能成就大业。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团结的力量无穷。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更多的时候需要团队合作才可以脱颖而出。例如,很多音乐团队,少了其中某一个人这个乐队都是有缺陷的,都不能获得大众的喜爱。在协作的过程中,信任和真诚都是非常宝贵的品质。一个“信”字在《论语》里出现了38次,虽然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意思,但出现次数最多的,还是指人与人诚实无欺之意(刘厚琴,1993)。因此,在协作时要怀着相互信任的心态才可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五)交流的原则

无论是快乐的事情还是悲伤的事情,我们需要与人分享。朋友便是交流的对象之一。朋友之间,因为平等,因为相似,所以交流时对方更能理解自己所处的状态。朋友一定是可以相互交流的,人是表达性的动物,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对方身上获得期望的反应,能带来快乐。《论语·子路》载:“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勉励,相互切磋,能够促进亲密友好相处。朋友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要指出来,正如《论语·颜渊》所载:“忠告而善道之。”《礼记·学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上不与朋友切磋交流,可能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肤浅。古人是这样,今天亦是如此。在如今知识信息爆炸的社会,及时交流显得尤其重要。然而,交流要有一定的限度。在《论语·里仁》中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对朋友过于频繁琐碎的唠叨,会招致朋友的厌烦,导致关系的疏远。郭璞的《赠温峤诗》载:“言以忘得,交以淡成。”告诫和朋友的交流要适当。总之,朋友之间一定要交流才能更理解对方的处境和想法,更好地为对方提供帮助和心灵上的慰藉。但是,交流的程度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这样才能满足双方友谊中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何元国.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朋友观之比较[J].伦理学研究,2006(1).

[2]侯步云.论孔子的交友之道[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3]刘厚琴.论儒学与两汉的交友之道[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4]罗红雨.中国古代交友心理思想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1993(3).

[5]汪凤炎,郑红.语义分析法: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6]王磊.先秦时期的交友之道[J].伦理学研究,2009(43).

[7]吴峥嵘.“朋”与“友”的词义发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8]杨智平.论孔子交友的“信”原则[J].黑龙江史志,2010(18).

[9]张志平.有关“朋—友”现象的原体验分析[J].江海学刊,2009(1).

猜你喜欢
交友字形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字形体结构的意蕴及其影响
闲谈“交友”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交友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