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同理心,优化学生思品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7-04-21 10:34张金银
文教资料 2017年4期
关键词:同理心优化途径

张金银

摘 要: 同理心建构的情感课堂气氛有助于增强思品课堂教学效果,师生关系融洽、活跃民主、情感魅力好的课堂,学生体验感悟效果就好。同理心下的思想交流和沟通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用心营造,主动创设,机智运用。

关键词: 同理心 思品教育 优化途径

同理心(Empathy)是个心理学概念。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即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让对方感到被接纳、被理解。“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说的就是这种换位思考的同理心。在思想品德教育中需要教育的同理心,有了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将心比心的教育“同理心”,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为孩子所接纳和喜欢,教学在和谐中共生,教育才能更彰显原有的生命与活力,才能取得主观预期的成效。

一、运用同理心,营造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氛围。

我在思品课教学中努力做到用情上课,建立情感课堂,用情最佳的方法是善于移情。移情是“感人之所感”,并同时“知人之所感”,是指人在交际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程序,也就是设身处地以对方的想法体察其心情。教师的移情就是将自身的情绪或情感投射到学生身上,感受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引起与学生相似的情绪反应。很多道理,老师都明白,都能说得很全面,但是真正做的时候发现会被一些想法影响。孩子再小,也有独特的想法,说谎的孩子未必就是坏孩子,我们应该弯下腰来,俯下身子,低下头来,侧耳倾听,听听那善意的谎言。用发展的眼光期待学生,用关爱的眼光呵护学生,用包容的眼光宽容学生,换一种思维走进学生,看看他们的世界。这就是教育该有的“同理心”。如教学思想品德课《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时,为了让学生切实体验残疾人生活的困难,让学生分别模拟盲人过马路、瘸子挑担、哑巴求救……使他们体验到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正常人多得多,从而明白为什么要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产生同情残疾人的良好愿望,具有换位的同理心,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形成自觉帮助残疾人的良好行为。我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或身边残疾人的日常生活,用照片、视频记录点点滴滴,并进行交流。由于思品课德育因素丰富,且一事一理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我们可以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明白道理的基础上,运用同理心激励学生,并在实际生活中指导其具体行动。同理心营造的情感课堂气氛有助于增强思品课堂教学效果。师生关系融洽、活跃民主、情感魅力好的课堂,学生体验感悟效果就非常好。

二、运用同理心,探索思品课堂教学沟通的方法。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关键,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与沟通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能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存在课堂教学不能达到有效教育效果的普遍性的问题。思品课教学应该更注重情感的沟通和认同。德育行为是在认同的基础上达到效果。只有这样,德育效果才会显现。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是没有效果的。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你告诉我,我会忘记;你让我看,我记不住;你让我参与,我就会很快理解。”这就说明任何简单的说教是没有多好的教育效果的,只有在全心投入、亲身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感悟和理解。思品课运用同理心,能有效促進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思想教育中相互影响和相互沟通,在同理中产生教育的和谐,取得主观预期的教育效果。比如不要乱丢垃圾(纸屑),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制度要求,老师其实不用讲,学生都明白道理,但就是记不住,做不到,怎么办呢?我在上《好习惯伴我健康成长》这课时积极地设置一个体验场景,让学生在体验中记住不要乱丢纸屑,效果很好。上课时,我直接宣布今天这节课老师要评选出不乱丢乱甩的“好习惯之星”,下课时就颁发奖状,看大家的表现。接着我自然地上课了,在上课途中,“无意”组织一个削铅笔的比赛,评选“削笔大王”,老师宣布开始,同学们就各显身手,开始削铅笔,不到三分钟,比赛结束,老师进行评比,发现学生在削笔的过程中:有的将铅笔屑削在地上,有的将铅笔屑削在桌面上,有的将铅笔屑削在一张废纸上。最后我宣布:今天的好习惯之星评选揭晓:他们是“将铅笔屑削在纸上的同学”。结果宣布完毕,学生议论纷纷,老师评选削笔大王,怎么变成这个呢?这时我借此强调:“好习惯的养成在平时生活的细节上,今天确实有表现非常好的同学,他们做得好,该表扬。”最后学生认识到习惯养成在平时,在细节,通过长期训练,学生的各种习惯自然养成。同理心下的思想交流和沟通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用心营造,主动创设,机智运用。

三、运用同理心,分享思品课堂教学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得好,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在思品课堂教学中,我运用同理心,特意放大学生的优点,与学生一起分享思品课堂成功的喜悦。对于做得好、有进步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表扬和奖励比批评和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人们都有希望和喜欢被他人肯定和表扬的心理,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对于那些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学生,我给予更多的关注及鼓励,不放过细微的进步,还特意创设情境使其有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同理心,有三个要求:(1)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2)了解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3)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妨碍同理心的是自我之心,而当你认同“每个人都是你自己”的道理后,自我就会消失,消失在无数个自我之中。教师要正确运用同理心,这就要求我们始终牢记“沟通者的誓言”:无论我是否同意你的观点,我都将尊重你,给予你说出理由的权力,并且以你的观点去理解它,同时将我的观点更有效地与你交换。教师应该丰富人生阅历,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信息,真正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深入同理,从而实现师生的有效沟通。如我在教学《发扬自己的长处》一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长处,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大家同理心式地倾听和分享,即站在他人的角度,真实地感受他人的心理运作轨迹,经历相似的情感。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运用同理心式倾听,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和接纳学生的情绪,表达对他们的理解,为学生提供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这样学生在轻松、平和的课堂中发表见解,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在同理心中分享他人的思想认识,就会得到同理的认同和感化,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就会预期达成,按照教育的“同理心”设计为孩子们所喜欢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教学就达到“动态生成原生态课堂”的目的。

有一首诗写道:我到河边饮水的时候,我觉得那水也渴着,我饮水的时候,水也饮我……人与自然同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当我们看到花儿谢了,我们悲伤,鸟儿受伤,我们心痛,这就是我们闪现人性光芒的“同理心”,只要有“同理心”,就会理解、宽容差异和错误,世界就会变得和谐而美好。教育是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和学相谐共生,老师在教育和教学中要有“同理心”,这是教育的需要,更是孩子们的呼唤。不识庐山真面目,那是因为我们观赏的角度不同,我们和孩子们站在一起,才可以看到孩子们眼中的风景,才能有孩子们喜怒哀乐的感同身受,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悲伤着孩子们的悲伤,这就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可以让我们换一种思维走进不一样的思品课堂。

参考文献:

[1][美]杰里米·里夫金,著.蒋宗强,译.同理心文明[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0.

[2][美]法伯(Farber,B.A.),主编.郑钢,译.罗杰斯心理治疗:经典个案及专家点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9.

[3]唐思群,屠荣生,编著.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70.

猜你喜欢
同理心优化途径
大学生道德教育之同理心的培养
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及其优化途径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途径分析
市场经济下的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优化途径
爆款青春剧 玩的就是“同理心”
推己及人,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