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2017-04-21 14:44钟雨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9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新形势职业院校

钟雨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也是职业院校特色办学的重要依托。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职业院校不断探索创新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新形势 职业院校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075-02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期望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但是校企合作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不但校企合作认识不深刻,而且专业教师队伍缺乏。因此,应当进一步加以完善及改进,促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更为紧密,并且发挥有效作用。

一、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分析

1.合作的深入性不够

校企合作局限于浅层面合作,主要是学校通过顶岗实习,给企业输送劳动力资本;通过教师轮流进入企业挂职实践,给企业输送技术或知识资本。校企人员交流仅限于教师进入企业或聘任企业员工为兼职教师等,整体性的交流学习互融和彼此业务合作相对有限。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都没有从整体上来计划,对于合作中的细节问题考虑不周到,不能有效地将企业的优势和学校的优势进行融合,从而开展出更具特色的校企合作,达到教育部门最初的预计效果。

2.合作缺乏主动性

职业院校对合作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甚至部分校企合作是不情愿为之,实际合作中,不少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缺乏主动性及积极性。此外,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与职业院校合作的重要性,只是在生产旺季的时候,企业迫切需要劳动力,才会想到职业院校学生,缺乏对合作的深刻认识,并且对合作不加以重视,严重影响学校及企业合作的有效性。

3.“双师型”教师缺乏

“双师型”教师缺乏,阻碍教学水平提高,难以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普通高校吸收的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缺乏在企业或生产一线工作的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对学生进行实操指导,无法胜任技能培训工作。加上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职业院校很难长期稳定地聘请到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作兼职。这些都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校企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我国的校企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企业和学校来说都对这个理念理解还不到位,而且校企之间的沟通机制还有所缺失。目前校企合作中,只有学校和企业两者之间进行相互协调,没有第三方进行协调、监督和服务。使得学校和企业之间都相互不大了解,学校不能很明确的认识到企业的真正需求和实时动态,企业无法知道学校的具体培养项目和培养方式,双方更关注自身内部的情况,与对方的沟通较少,更不用说在进行良好合作上。校企之间仍然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不能产生真正的合作效益。

二、新形势下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

1.创新校企合作理念

新型校企合作理念是校企双方根据行业产业结构、技术技能结构、企业发展趋势、市场定位需求等条件,共同谋划、组织、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的全程环节,共同承担成果与风险;打破原有校企的浅层面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终身教育、社会服务等功能。具体则是,校企合作应该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研发、合作发展”这样“五位一体”的系统结构。职业院校须自上而下重新认识校企合作的这种内涵,并与时俱进,实现从关注前面三种“合作”的传统校企合作观向全面关注“五位一体”的立体式校企合作观转变,从而实现校企合作观念的转型和向实际工作的转化。

2.加强校企之间的利益价值

(1)订单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模式也被称之为“顶岗实习与就业结合”培养械,就是校企合作的协议,这一订单包括了企业用人需求的预订单,具体内容有培养的目标、课程计划以用教学的方法以等,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组织教学,然后经过考核合格之后,学生会以“顶岗实习”的形式到企业工作,通过企业的具体工作来强化实际的操作技能,从而满足于企业的要求。订单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一方面能够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制定一些中长期人才的规划,并得以保证实施。除此之外,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性更强,与此同时,还可以使得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

(2)资源共享模式。“资源共享”模式就是其学校或者是企业的其中一方为主体,另一方为辅助,通过协议而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并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共享、共用,实现校企共赢原则。这种校企业合作办学模式的优点是对于起到了资源节约与整合的效果,从而使得资源的收益最大化;第二是由专业的老师通过在企业的专业技能操作,有助于提高专业水平,同时还能及时了解行业动态;第三作为企业,可以有效的利用学校的教育培训资源,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3)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这种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不仅有助于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得学校与企业彼此双方的设备与资金都发挥出了最大的效益,与此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除此之外,通过企业不同形式的投资,使得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技能时,能够与社会进步的发展保持同步,有助于学生能够及时接触、学习到先进的秤技术,从而实现学校办学效益与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3.壮大“双师”队伍

教师队伍强弱直接关系教学成败,建设一支有质有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条件。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师获取企业先进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要让教师走出去,深入企业行业实践挂职。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到与所教专业相关的部门、企业或办得好的职业院校进行实践、进修,弥补、充实欠缺的相关知识技能,丰富职业教育经验,加强内培是当前解决“双师”问题的主要渠道。其次要把专家请进来从事教学活动。从相关企事业单位选聘具有一定学术地位的专家、工程师或高级技师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既弥补了“双师”师资的不足,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还为学生就业铺平了道路。另外,要规范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参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业人员评定办法,从制度上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职业院校要成立专门机构,制订“双师型”教师建设规划,确定培训内容与形式,制定规章制度,培训成果与奖金、职称、竞岗等各种利益直接挂钩。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通过分配制度改革使教师获得实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下转135页)(上接75页)设提供条件。

4.建立校企合作技术交流平台

职业院校通常是以项目的方式与企业展开合作,项目完成,校企合作也就结束了,可见校企合作缺乏紧密性和连贯性。职业院校应该为校企合作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健全校企合作规章制度,明确合作各方的责权利,使校企合作由个人行为转变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为。职业院校应该建立校企合作的激励和考核机制,积极鼓励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承担企业横向课题,进行技术研发,当然,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资金保障。职业院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必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建立校企合作协同机制能够有效激发校企双方的能动性,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質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院校抓好内涵发展,不断做大做强的内在需要。应该继续坚持与企业密切合作的办学理念,完善校企合作工作考核、评价指标,及时调整校企合作方式,提高学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更多的与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李艳艳.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中国培训.2016(18)

[2]李璐.试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3]严金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商论.2016(13)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新形势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