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型发展时期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2017-04-25 13:00杨华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发展策略培养模式

杨华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蜕变,其在进行人才输出方面越来越接近社会需要,越来越关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为社会输入更多地满足其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让人才能够在社会中得以更好发展。就英语教学来说,在当前的转型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社会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速扩张模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和就业质量问题日益凸显。而高校的专业设置能否更好服务于企业就成了辨别毕业生就业水准的指南针,现阶段用人单位越来越迫切需要复合型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这种状况也加快了高等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大决策。鉴于此,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构建全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让人才能够更好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领域不断增多,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单位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都呈现多元化的形态趋势。而文化形态的不同、语言的先天障碍阻碍了经济交流的进一步连续性和持续性发展,培养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结合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已经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近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交流的机遇与需求。高等院校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观念与模式要符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以市场需求方向为导向,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状况,开发应用型英语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改革教学模式的新路径。此外,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这些年的高效扩张,高等教育在我国已进入实质性大众化教育阶段。与精英教育有别的是,办学主体、办学形式的多样化要求、培养目标的多样化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特征。不同办学宗旨的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人才培养的层次有着不同的要求,英语专业应尽可能实现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多样化的两条腿走路的多元化发展,下决心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模式。

二、转型发展时期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趋同,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脱节

由于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很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办学类型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学科专业定位等方面照搬照用其他重点大学的成熟成功经验,甚至学科建设模式和教学模式也直接拷贝,导致普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没能因材而设,办出自己的特色。以至于部分院校过于片面追求学科的建设全大广,抛弃了精专的学科原本属性,盲目追求高水平、高规格,没有把握好区域经济社会状态对英语专业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新需求方向,没能根据学校自身具备的特点和特色,来发展面向服务实际以及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英语人才。

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真正落地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教育行業和国际社会快速接轨,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过去传统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根深蒂固,因此,早在2000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高等院校明确提出了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概念,即学生掌握一门外国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还应掌握另外一个领域的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针对这一部署,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开始改变教学模式,走上了“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道路上。然而,受制了教学时间的有限度,很多院校采用的复合型培养方式是牺牲了专业英语课程或教学学时,适当开设几门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来增强复合型培养人才的需求。

3.课程体系不科学,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语言的工具性的特殊属性,导致一些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固化,即强调了语言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训练,在课程设置上忽视了语言包含的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人文性,且教材老化、知识结构单一、教学内容陈旧,追求书面成绩的片面化发展,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比例严重失衡,理论教学占据了课堂主导,学生无法让自身所学知识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理论与实践剥离脱节分开,导致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与理想化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差距较大,进而导致学生就业后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和岗位的需求。

4.“双师双能型”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践经历和行业背景

当前,一些高等院校英语师资队伍教师的年龄结构、教学经验、学历结构不尽合理,大多数高校普遍以青年教师助教、讲师为教学主力,高职称、高学历者参与教学较少。而大多数青年教师大多来自于学术型院校,从一个高校到另一个高校,没有过多的社会实践经历,实践经验严重匮乏,加之某些本科院校科研经费不高,教师待遇上不来,教师队伍稳定性不好,师资流动性较大,教师之间交流学习机会不多,导致大部分教师教育理念还是来自自身的学习心得,教学观念守旧,师资队伍的专业背景较为单一。因此,这样的师资人群很难满足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转型发展时期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对策

1.创新教育理念,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当下,地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等发展目标就是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自身特色体系发展、深挖内涵发展、错位发展、产教融合的新思路,突出应用重点,强化实践方向,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技术能力,思维思考思辨评估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多元化与国际化,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达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初衷定位。通过全新教育理念的应用,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则可以让院校更好地沿着既定方向进行人才的培养,能够让院校在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智慧,让其在教学理念方面不断更新。

2.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知识的传授过程,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未被完全释放出来。新教改下,要求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弱化了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即教师演变成了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设计者和促进者,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方法正在被摸索中的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替代,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新传媒信息技术,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仿真模拟、实景操作等新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与交流,培养学生在真实工作和生活中的的英语应变和应用能力。考核评价方式上也有所突破,传统终结式考核已经被逐渐摒弃,越来越多的开卷、口试、小论文、课程设计等考核方式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3.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实际教学中,高校应以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岗位新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以最终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有的放矢地剖析研究用人单位对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知识、素质基本能力要求,将英语专业课程与相关职业标准实现无缝对接。做好调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配比例,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复合专业和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双重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课程体系的构建还需要融人相关的实践性课程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促进学生应用性技能的提升,让其能够了解当前社会、企业单位的需要,让其能够切实结合社会实践进行自我能力的发展。只有让教學内容更加充实、完善,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4.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还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校坚持“引、陪、用”相结合办法,提速“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速度,构建合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激励奖励机制,努力搭建企业和高校的平台,增加教师参加专业实践、挂职锻炼的机会,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和培养教师行业资格培训的工作能力,遵循“学以致用”的方针,深化高校与各企事业合作、产教融合,进而培养优秀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此外,院校还要注重聘请某行业的专家学者,或者企业家、成功者成为院校的学生导师,让其能够从实践的层面为学生讲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以及企业、社会、单位所期望学生达到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知识发展,以及能力提升指明方向。

结语

21世纪的发展是—个信息化的时代,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多面性人才的时代,只有应用型人才才能够更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够结合自身的英语知识向社会输出实用性知识,才能够在当前的大环境中谋求到自身发展的路径。因此,教师要注重就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通过课程的体系化建设,通过教学内容的完善,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切实掌握真正的应用性英语知识,让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发展策略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