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4-26 23:41喻文丹
对外经贸 2017年3期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

喻文丹

[摘要]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商专业人才需求激增。目前,传统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式跟不上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要求,对口产业发展的复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十分巨大,探寻符合产业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为此,围绕着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趋势,在明确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技能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与产业发展对接的跨境电子商务“宽专业+专扎根”的T字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3-0090-02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缓慢,相较之下,“互联网+外贸”模式的跨境电子商务则逆势增长,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引擎 [1]。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呈现激增趋势,然而,对口产业发展的复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表现出供不应求、供求错位和高地效应的特点[2]。

一、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一)交易规模持续增长

跨境电子商务逆势增长,在经历了初步发展期后,从2014年开始进入“喜人”态势的加速增长期,对国际贸易运作方式、贸易链环节产生了革命性的深远影响。2016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含零售和B2B)整体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元,增速达235%。预计2017年和2018年电商交易规模将增长至75万亿元和88万亿元[3]。近年来,众多进口零售跨境平台相继成立,竞争愈发激烈的同时很好地提升了跨境用户体验,使得进口跨境零售电商交易规模稳步增长,进口零售跨境电商在进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中比重不断攀升。据阿里跨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估测,预计至2020年,进口零售跨境电商在进出口跨境电商交易额的比重将升至305%。

(二)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2014年以前是跨境电子商务的起步和上升时期,2014年始,跨境电子商务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跨境电商消费者达1500万人;2015年,跨境电商消费者规模增长了533%,达2300万人;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消费者出现“井喷”式增加,达4100万人,同比涨幅高达783%[3]。预计2017年和2018年跨境电商消费者相较2016年的增速虽然分别将环比有所回落至415%和216%,但是用户规模仍将继续扩大至5800万和7400万人。

(三)平台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继续增加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和逐步成熟,通过平台参与全球商业活动的企业数量也越来越多,据估算已有超过20万家企业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4]。而其中,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网商逐步摆脱过去不得不依附跨国大企业的局面,直接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到全球商业活动当中。跨境电子商务从过去“大集装箱”式模式开始转变为小批量、多频次的“小而美”的国际贸易新业态。

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技能要求

(一)国际物流操作技能

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范围是全球性的,因此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与国内物流相比在主要运输方式、信息沟通方式和风险方面都存在显著区别。因此,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要掌握跨境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知识,熟悉各国海关通关、报检、退税等规则。为进出口货物选择最佳的方式并且能跟踪国际物流以及跟进国际结算和国际保险等各项业务[5]。

(二)跨境电商客户服务技能

与传统电商网络客服共通点是跨境电商客户服务主要仍是网络客户服务形式;但是与传统的网络客服又有完全的区别,这与跨境电商客户服务的对象特点紧密相关。跨境电商客户服务的对象以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外消费者为主。世界不同国家、民族或地区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截然不同,因此在传统电商客户服务技能基础上,还需要了解各国文化背景,有针对性地开展跨境电商客户服务业务才能更好地互动、沟通,并且很好地预防商业纠纷的产生。

(三)外语沟通表达技能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岗位日常工作和客户服务中经常使用到外文,需要岗位人才具有较高水平的听说读写外语综合能力[5]。一般來说,主要是用英语处理各国或地区的往来函电,用英语在网络平台上介绍产品业务,以及用流利的英语与各国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甚至,在拓展跨境电商新兴国家市场的过程中,还需要运用到特定国家的小语种,才能更地道地表达和沟通。

(四)跨境电商网络营销技能

跨境电商网络营销人才区别于传统电商网络营销人才有其更复杂之处,即需要具备国际市场调研、分析和预测的能力,能针对不同目标国家或地区精准地进行网络营销活动的策划、sns运营、数据收集与分析等,能够迎合消费者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购买习惯,从而更好地在网络上开拓国际市场。

(五)跨境电商数据化管理技能

跨境电商人才需要精准地掌握跨境电商数据化管理运营之道,从而较好地提升转化率。具体来说,跨境电商数据化管理需要具备多项业务操作技能,包含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做到最大程度的优化点击率和转化率、数据化选品、店铺整体数据分析、无线端数据分析、提高产品曝光量以及利用数据进行引流等技能。

(六)跨境电子商务创新技能

随着通过大小平台参与跨境电子商务的小微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在熟悉产业商业规则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顺应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细分趋势,突破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走出国门,步入国际市场,拓宽创新创业路径。

三、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对接策略

(一)宽专结合,构建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对接的课程体系

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关键所在。构建科学合理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应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为主线,设置课程模块和教学环节[6],突出密切与产业发展的技能培养。具体来说,在基础课上,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商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最好能再开设一到两门新兴国家或地区的小语种课程;在专业课程方面,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模块,强化培养学生的国际物流、跨境客服、网络营销、跨境美工等专项技能;在专业实训、实操课程中,将创新精神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注意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导向。

(二)引企入校,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仿真生态圈”

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可以看作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生态系统[5]。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仿真生态圈”,是培养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必经之路。而跨境电子商务“仿真生态圈”的构建,不能仅凭高校一己之力,需要借行业之力定标准,借企业之力建平台[7]。因此引企入校,让更多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参与到“教学工厂”环节中来。一方面,高校需要安排跟班教师进行实操指导,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安排有经验的一线人员作为兼职教导员辅佐跟班教师的指导工作,共同完成实训、实操的教学工作。

(三)创业导向,建立跨境电商创新人才的“专业化众创空间”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校可通过传统的创业基地尝试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创新人才的“专业化众创空间”,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对接,打造面向学生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将理论、实践学习运用到综合实训、创新创业的专业化众创平台的机会。在学生完成跨境电子商务基础知识、技能训练后,引导构建创业团队,引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培训课程,帮助部分有跨境电子商务创业梦想的学生从校园里开始起步,实现毕业后“零适应期”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各项业务。

[参考文献]

[1]来有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政策[J].发展研究,2016( 4):4-6.

[2]陈旭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义乌市为例[J].价格月刊,2014(3): 66-69.

[3]艾媒咨詢.2016-2017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R].北京:艾媒咨询集团,2017.

[4]江利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阻碍因素及发展趋势[J].价格月刊,2016(6): 59-62.

[5]连远强.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生态化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2): 379-380.

[6]孟亚娟.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10): 94-95.

[7]陈国雄.温州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与实践[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38-41.

(责任编辑:顾晓滨马琳)

猜你喜欢
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平台商业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