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转氨酶异常与预后关系探讨

2017-04-27 08:38陶丽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7期
关键词:转氨酶颅脑肝功能

陶丽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转氨酶异常与预后关系探讨

陶丽娜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转氨酶异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入院后均接受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检查, 依据检验结果分为研究组(40例, 转氨酶异常)与参照组(32例, 转氨酶正常), 对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率进行统计, 并对研究组中不同GOS预后评分患者的ALT和AST水平进行比对。结果研究组预后良好率(25.0%)低于参照组(6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10例患者恢复良好, ALT水平为(52.5±26.7)U/L, AST水平为(49.0±16.0)U/L, 15例患者恢复不良, ALT水平为(116.8±75.4)U/L, AST水平为(106.4±80.2)U/L, 15例患者死亡, ALT水平为(172.8±86.3)U/L, AST水平为(166.2±97.6)U/L, 恢复良好患者ALT、AST水平低于恢复不良和死亡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会引发转氨酶异常, 且转氨酶水平上升与预后有着直接的关系, 临床需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监测和保护, 从而使预后有明显改善。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转氨酶异常;预后;关系

颅脑损伤较易出现应激性溃疡、应激性高血糖等反应,与此同时, 会损害患者的肝脏[1], 从国内的研究来看, 相关报道相对较少。为此, 本次实验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转氨酶异常与预后的关系, 选择本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进行探讨, 以下为研究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ALT、AST检查,依据检验结果分为研究组(40例)与参照组(32例), 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最大82岁, 最小15岁, 平均年龄(62.1±6.6)岁;其中20例患者车祸损伤, 15例患者为高处坠伤, 5例患者为跌伤。参照组男女比例为20∶12;年龄最大80岁, 最小18岁, 平均年龄(65.5±5.8)岁;其中15例患者车祸损伤, 13例患者为高处坠伤, 4例患者为跌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为确保本次实验更具真实性, 将无病毒性肝炎患者、无脂肪肝和酒精肝患者、单纯AST升高患者纳入此研究, 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检查肝功能:患者入院后第1、3、7天进行空腹静脉血的采集, 而后对ALT和AST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GOS预后良好率进行统计, 并对研究组中不同GOS预后评分患者的ALT和AST水平进行比对。预后评估[2]:依据GO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 预后良好为4~5分, 预后不良为2~3分。转氨酶异常为ALT水平和AST水平均>50 U/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预后结果比较 72例患者中, 30例患者预后良好, 比例为41.7%, 22例患者预后不良, 比例为30.6%, 20例患者死亡, 比例为27.8%。研究组患者中10例预后良好, 比例为25.0%, 15例预后不良, 比例为37.5%, 15例死亡, 比例为37.5%;参照组患者中20例预后良好, 比例为62.5%, 7例预后不良, 比例为21.9%, 5例死亡, 比例为15.6%。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57,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预后结果比较[n(%)]

2.2 研究组转氨酶水平高低与患者GOS预后关系分析 研究组患者中, 10例患者恢复良好, ALT水平为(52.5±26.7)U/L, AST水平为(49.0±16.0)U/L, 15例患者恢复不良, ALT水平为(116.8±75.4)U/L, AST水平为(106.4±80.2)U/L, 15例患者死亡, ALT水平为(172.8±86.3)U/L, AST水平为(166.2±97.6)U/L, 恢复良好患者ALT、AST水平低于恢复不良和死亡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的继发性损伤为肝功能指标改变异常, 其中最明显的为ALT、AST有明显上升, 尤其在外伤早期较为多见[3]。据相关资料显示, 在受伤1周后较易出现肝功能损害, 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转氨酶异常的比例约为35%, 诱发机制尚不清除, 有学者表示, 新陈代谢的总枢纽为人体的肝脏, 属于核心靶器官胰岛, 受到应激性创伤后, 由于氧化应激、免疫抑制以及高血糖的因素, 在应激性肝损伤中可直接参与, 从而诱发此病[4,5]。大量研究证实, 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因子的释放会形成吸引作用, 尤其对炎症细胞,因此, 上述现象是引发损伤的高危因素[6-9]。若炎症递质趋化了中性粒细胞, 大量聚集在患者的肝脏组织中, 同时将氧自由基和蛋白酶进行释放, 最终致使肝功能出现异常[6,10]。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转氨酶异常与预后有着直接的关系, 结果显示:研究组预后良好率(25.0%)低于参照组(6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上述结果可以发现, 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转氨酶异常, 预后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通常情况下,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肝脏会将防御反应及代谢功能予以完成, 一旦损害肝脏, 会加重患者的意识障碍, 升高颅内压, 甚至患者会出现死亡, 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该疾病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死亡率也会有所提升。从另外一个结果也可以发现,患者的ALT水平和AST水平越高, 患者的预后越差, 甚至可致使患者出现死亡。肝功能受损会改变网状内皮细胞, 使其功能掌握出现异常, 内毒素释放速度会加快, 同时加快炎性介质的释放速度, 最终引发此病, 甚至将原发病加重。因此,早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 对患者伤后AST水平、ALT水平进行关注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 在治疗期间需加强蛋白和氨基酸的摄入, 必要时配合保肝药物, 防止患者肝功能受到损害[7,11]。

综上所述,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会引发转氨酶异常, 且转氨酶水平上升与预后有着直接的关系, 临床需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监测和保护, 从而使预后有明显改善。

[1] 李先锋, 林来鹏, 阮立新, 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转氨酶异常与预后关系分析.浙江创伤外科, 2013, 18(1):7-9.

[2] 谢海峰, 彭文益, 马何, 等.28例重型脑伤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及预后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4(6):21-23.

[3] 孙敬伟, 赵振林, 黄富, 等.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分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6, 15(3):279-283.

[4] 姚海军, 胡锦, 袁强, 等.3144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山东医药, 2015, 55(30):67-69.

[5] 魏德, 钟先坤, 林堃.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血精氨酸加压素和心钠素变化.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6, 33(9):2123-2125.

[6] 张毅, 侯文, 柯尊华, 等.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影响因素.中国老年学, 2016, 36(15):3825-3826.

[7] 袁莉.钠代谢紊乱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价临床应用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6):903-905.

[8] 姚士伟, 吴静, 崔培林, 等.血清转氨酶异常对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评价研究.山东医药, 2009, 49(44):71-72.

[9] 王国锋, 吴宗平, 周金东.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102例报道.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7, 6(9):964-966.

[10] 姚士伟, 钱芳, 崔培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转氨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国医师杂志, 2011, 13(3):392-393.

[11] 蔡青, 贺震民, 邹向前.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和肝功能测定.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 40(8):739-74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7.029

2017-01-17]

116100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第四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转氨酶颅脑肝功能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转氨酶高与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