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2017-04-27 11:27李俭欢江丽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7期
关键词:性肺炎呼吸机气管

李俭欢 江丽嫦

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李俭欢 江丽嫦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402例重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0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96%, 低于对照组的44.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7.0±2.3)d, 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为(10.0±3.5)d, 均短于对照组的(15.2±3.3)、(20.1±5.3)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患者中实行集束化护理, 可以大大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人工气道留置时间, 安全性较高, 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 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集束化护理;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院内感染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约占到总数的12%~34%, 重症监护室中的发生率为8%~25%, 致死率高达15%~45%[1]。集束化护理是将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和护理结合起来, 对临床症状进行处理, 目前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本次研究运用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2例重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01例。对照组中男108例, 女93例, 年龄20~74岁, 平均年龄(53.59± 14.71)岁;其中气管切开135例, 气管插管66例。对照组中男110例, 女91例, 年龄21~75岁, 平均年龄(51.38±14.40)岁;其中气管切开138例, 气管插管63例。两组患者均对研究情况知情,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因分析 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损伤患者气管黏膜, 减弱了呼吸道的防御力;②气道分泌物增加, 导致患者的吸痰频率上升, 局部刺激频繁, 加重了气管黏膜的损伤;③体液不足或气道人工温湿化程度不够, 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痰液粘稠, 患者无法正常吸出或咳出;④患者长时间卧床也会影响到肺内分泌物正常流入大气道,导致坠积肺底;鼻饲过程中出现食物返吸、误吸等。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护理内容包括无菌操作、洗手制度, 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病房管理、气道管理、基础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集束化护理,具体包括: ①体位护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适当抬高床头,一般为30~45°, 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扣背, 保证患者正常的血液循环;②气囊压力。每隔4 h对患者的气囊压力进行检测, 控制在25~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③人工气道湿化。加强人工气道的温湿化, 将湿化器中的水温控制在32~35℃, 气体湿度控制在60%~70%[3];④程序化镇静。严格按照医嘱给予镇静剂, 每日早晨对患者试行暂停镇静药及试行脱机, 如果脱机成功, 则进行拔管, 如果脱机失败, 则应当继续使用镇静药以及机械通气[4]。对患者的不适症状进行观察, 并综合分析呼吸机对抗、意外拔管等风险;⑤清除声门下积聚物。通过带有声门下吸引的气管插管, 观察患者情况, 适时进行分泌物引流或冲洗;⑥吸痰。吸痰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尽量减少吸痰的次数, 仅在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频繁呛咳、出现痰鸣音以及患者要求时进行吸痰;⑦预防消化道溃疡。患者在使用呼吸机通气治疗的过程中, 为了避免出现消化道溃疡的情况, 要合理使用H2受体抑制剂以及质子泵抑制剂[5];⑧保证患者的营养平衡,通过胃肠外营养和胃肠内营养两方面入手, 纠正低蛋白血症;⑨预防深静脉血栓。重症患者大多需要卧床休息, 活动量较低, 这也增加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机械通气时间与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6]:机械通气48 h以上或撤机拔管48 h以内, 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浸润性阴影或新的浸润性阴影,肺部有明显湿性啰音, 并具备以下任意两个特征:①外周白细胞>10×109/L或<4.0×109/L;②体温>38.5℃或<36.5℃;③上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或分泌物数量明显增加;④支气管分泌物可以找到病原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96%, 低于对照组的44.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人工气道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7.0±2.3)d, 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为(10.0± 3.5)d, 均短于对照组的(15.2±3.3)、(20.1±5.3)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人工气道留置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人工气道留置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重症病房中常见的感染类型, 大多是因机械辅助通气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还和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医护人员洗手频率、医院设施等多方面因素有关[7]。有调查报告指出, 人工气道是导致机械通气患者出现并发症和致死的主要因素[8]。

集束化护理是近年来临床护理中的一种全新的理念, 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提出, 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尽可能优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改善护理结果。一般集束化护理中都包括3~6个元素, 综合在一起的护理效果远远高于单一的元素执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也逐渐开始应用技术性护理, 但是和国外相比, 我国仍处在探索阶段。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工作中, 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良好的护理工作可以大大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例如按需吸痰、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床头抬高等[9,10]。

在集束化护理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口腔护理。要关注患者的口腔卫生, 气管插管求囊肿重启, 避免口腔护理液、分泌物等流至下呼吸道[11];②吸痰。进行吸痰时, 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 进行无菌操作。所使用的吸痰管必须为一次性物品, 必要情况下可以对痰液进行湿化处理,若出现异常状况, 要立刻上报相关医师, 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③呼吸机管路护理。护理人员应尽量避免呼吸机管路、集水瓶中冷凝水倒流, 定期对收集瓶排空、消毒。每隔一周更换管路、细菌过滤器等, 引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在建立人工气道时, 要将气囊的压力控制在20~25 mm Hg (1 mm Hg=0.133 kPa), 同时避免套管周围病原菌或滞留物进入气管, 加重患者病情[12-15];④体位护理。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扣背等, 使患者处在舒适状态下, 有利于痰液引流, 对于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适当给予化痰药[16]。

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集束化护理。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96%, 低于对照组的44.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7.0±2.3)d,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为(10.0±3.5)d, 均短于对照组的(15.2±3.3)、(20.1±5.3)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重症患者中实行集束化护理, 可以大大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人工气道留置时间, 安全性较高, 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 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谭景予, 陈锦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制订与管理.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7):731-733.

[2] 赵娜, 崔文香.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评价的Meta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10):20-24.

[3] 陈瀚熙, 李艳敏, 蓝惠兰, 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的失效模式分析.护理学杂志, 2015, 30(24):53-55.

[4] 单海茹, 郑静霞, 陈玉婷, 等.中医适宜技术联合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作用.海南医学, 2016, 27(16):2737-2739.

[5] 袁秋影, 黄松彬, 刘美玲.采用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23):112-113.[6] 马小彬, 陈亚静, 高蕾, 等.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方案.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2, 21(12):435.

[7] 田晓华, 刘卫荣, 袁玲.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护士进修杂志, 2014(3):241-243.

[8] 朱成秀.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19):96-97.

[9] 马静, 于静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及干预策略的临床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2):214-216.

[10] 郝秀菊, 袁福江, 郭润蕊, 等.集束化护理在 ICU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4(8):972-974.

[11] 刘志梅, 宋代坤, 高小霞.集束化护理干预体系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刊, 2010, 12(1):142-144.

[12] 马静.集束化综合护理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辽宁医学院, 2012.

[13] 梁冬梅, 梁焕兰, 李智婷, 等.集束化护理干预体系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8): 1080-1082.

[14] 冯向莉, 李家芝, 刘艳琴, 等.集束化护理方案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4例临床研究.陕西医学杂志, 2014(1):123-124.

[15] 谢玉珍.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19):218.

[16] 余小春, 钱爱军.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上海预防医学, 2015(3):175.

Exploration on clinical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in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critical patients


LI Jian-huan, JIANG Li-chang.Foshan Cit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5280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in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in critical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402 critica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0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luster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s 8.96% than 44.7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s (7.0±2.3) d and artificial airway indwelling time as (10.0±3.5) d, which were all shorter than (15.2±3.3) and (20.1±5.3) 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cluster nursing in critical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artificial airway indwelling time with high safety, effectively improv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promote their rehabilitation.So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Cluster nursing; Critical patients;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Clinical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7.087

2017-02-22]

528000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性肺炎呼吸机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